郑钦璐:我高贵故我在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she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笛卡尔曾有名言:“我思故我在。”这句话的丰富内涵让后世许多人争相注解,思维和存孰先孰后也成为一个难解的谜题。而北岛曾在其诗《回答》中写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形象地阐释了高贵品格对于一个人树立形象的重要性。于是在我看来,我高贵故我在。
  曾经每每想到“高贵”一词,就想接“冷艳”二字。大概是受郭敬明的影响,觉得高贵就是像《小时代》的顾里一样,女王般的性格,永不低头,因为王冠会掉的信念,一种从骨子里桀骜不驯的模样。像南湘和林萧,不管如何装扮自己,都改变不了小市民的本质。这样的价值观在一时之间让许多80后、90后沉醉,也是后来许多人诟病郭敬明的地方。
  然而顾城说:“高贵感是人人不同的。最高贵的人可以不在乎当奴隶,因为他不需要以别人的眼光肯定自己。”身份、地位的高低,或许该怪投胎的本事,但是心灵的高贵是别人无法抹杀的,是朝代更迭不能毁灭的。伯夷和叔齐采薇于首阳山,最终食绝而亡,留给后世一段叹息,他们可以接受周的统治,却不改自己对商的信仰,这就是他们贵族式的高贵感。所谓真正的王者,就是居于市井,周遭烟火气息浓重,仍有其风骨在,这大概就是“大隐隐于市”的奧义。“我高贵故我在”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从不同的品格中体现自身的高贵感。
  谦卑是一种高贵感。
  “对于高贵的人,荣誉是一种醇酒。”法国雕塑家罗丹这样说。捐献奖金,将镭公诸于世,把奖杯给女儿当玩具,作为两获诺贝尔奖的伟大女性,居里夫人是谦卑的;虽富有才华,足可自傲,契诃夫选择深切地同情劳动人民,立志为劳苦大众说话做事,最终成为人人爱戴的短篇小说大师。不论是事业,还是自身品格的塑造,他们“绝知此事要躬行”。或许最好的人就是这样,可于专业处张狂,尽显风采,却在人前谦卑。这不是不自信,而是因自信产生的高贵。
  善良是一种高贵感。
  “使人高贵的是人的品格。”英国诗人劳伦斯这样说。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汤丽莎,一个贫困生资助贫困生的故事。因为遭人质疑而流泪,她也是一个柔弱的姑娘。但她却能以体验生活的心态,支付着三个孩子的学习费用。在阿里巴巴给汤丽莎颁发“好姑娘”奖的颁奖辞里,引用了罗曼·罗兰的一句话:“世界上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汤丽莎明白生活的不易,也明白学习的价值,她选择了默默无闻地帮助着,这大概就是汤丽莎的高贵感。贫穷或许阻碍着她穿更好的衣服,吃更好的东西,却不能够阻挡她用自己的善意发光发热,这也是她父亲教给她的最好的东西。还有《最后一片叶子》里在风雨中完成最后一片叶子的老画匠贝尔曼,他几乎是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约翰西的重生。这种不顾一切的善意早已弥补了他在绘画艺术上的缺陷,让人油然生出一份敬佩之意,而这大概是贝尔曼的高贵感。
  不屈是一种高贵感。
  在乔治·奥威尔的《1984》中,亦正亦邪的奥布莱尔说:“人会死是因为他们忠于自己的信仰。”正如书中的男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我也曾认为他是一个高贵的人。他虽然对党可以“消灭”一个人的威力心存畏惧,但坚定地在心中给自己留了一方小天地。即使被捕,他依然是高贵的,因为他没有放弃坚持自己认为是对的事。而书中最让人感到震撼的信念是,一个反叛者的死期,是当他虔诚地归附党时。或许当这份高贵感失去时,人剩下的只是一个躯壳。此时不论对于党还是他自己,他的存在已经没有了价值。
  再回望漫漫中华史,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等待着她的丈夫,一个可能不会再回来的人,她不屈于生活艰辛,不屈于匆匆而过的时间,坚定地守望;苏武被拘塞外十九年,壮年持节而去,归来须发尽白,期间多少人投敌求荣,在他看来,随着时间增加的,不是投敌的可能性,而是他对这些人的鄙夷;钱学森在千辛万苦中回到祖国发展,不屈于美国政府的利诱与威逼……他们的不屈,都是因为爱,爱人、爱国,因为一种由内而外的意志力量。大概,那就是一种高贵感。
  斯宾诺莎说:“最高贵的心,有着最高贵的满足。”人不是因为高贵才善良、谦卑,而是因为善良、谦卑,因为这些由内而外散发的美好,让别人感到他的高贵。我高贵故我在,而在高贵的背后,有着自身美好品质支撑。而这些品质,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坚持,去走得更远。我高贵故我在,其背后的艰难,大概就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的现实意义吧。
  (指导老师:邬 双)
其他文献
“且挨过三冬四夏,暂受些许痛苦,雪尽后,复闻梅花香。”  ——题记  对“忍”一字的诠释有千种百种,不同的人对忍的理解也不同,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吴汝纶先生的这句话。是啊,且宁愿多挨几个寒冬,也要在雪尽后,复闻那沁人心脾的梅花香。吴汝纶先生心中的“忍”是苦尽甘来的豁达。这,也是我心中对“忍”最好的诠释。  是仲夏之梦,是九月繁花,是一生心甘情愿的沉沦,是一生一次的勇敢与倔强。  徐志摩一生的三个女
期刊
卢梭说:“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  在高中最紧张的冲刺阶段,身后黑板右上角倒计时的数字每天都在减少。我总是避开从后门进出教室,不愿看到那个飞速减少的数字,压迫感却持续在心里筑起更高的墙,封闭所有出口。更多时候,我会在放下笔活动手腕的间隙默默注视那个数字,然后重新投入刷题的状态中,剩下疲惫的咖啡香味以及笔尖在试题纸上留下的蚕食树叶般的沙沙声响。  备考状态,切断了所有退路。我默不作声,
期刊
这世上当真不知道有多少人把忍耐看作一件可耻的事,一心想着成为龙凤,高居于世人之上便不必去忍耐别人的言语行事,而能真正随心所欲,放荡于世。但是,德国的康德曾这样说:“忍并不是苟且偷生,忍是胸怀信仰的坚持,是积蓄力量的过程。”这话不无道理,只有拥有足够的胸怀用以容忍万物,才能蓄满力量,只待时机便会一鸣惊人。  忍,意指心气不足需积聚力量,而现如今,它似乎充斥到了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忍住沾沾自喜,你会收
期刊
忍字头上一把刀,令人痛得刻骨铭心,却又受益匪浅。  受尽侮辱,默不作声,追寻的是风雨后的阳光。“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最下腐刑极矣!”坚定的信念中,司马迁在受了常人所最不能忍受的腐刑后,苟且偷生,即使是曾于他有恩的仁安请求“尽其所职”,他也默不作声,以“忍”待之!悠悠倾尽了13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皇皇巨著得以流传。这不仅是一座伟大丰碑,更是长眠于地底的先驱的精神化身。忍,不计较
期刊
从我小学三年级第一次打开当时流行的那种带密码锁的日记本,写下几行散句时,我就已经决定了,我想。  我牢牢记得第一次打开印着紫色布熊的封面,在扉页上写下那种叫不上诗的句子:“走在雪地里/一步一个脚印。”  上海的雪根本不至于积到如此厚度,何以写出这样的句子呢?  也有在妈妈失信后写下的内心的失望和悲伤。歪歪扭扭的字,居然也可以承载这样的感情。谁都不记得的事情,再和妈妈提起她也只会笑着打哈哈。但我还是
期刊
窗外的夜色还是那样平静,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室内棋盘前,却是黑白世界的对决,似两军对垒,金戈铁马,奔腾如虎风烟举。我忽然发现对方一个明显的破绽,于是迫不及待,使出洪荒之力,在陈老师的森严壁垒中,硬是杀出一条生路。形势顿时明朗起来,胜负几无悬念。  我微微抬起头,松了一口气,凝视着端坐在棋盘对面的陈老师。他的心思全然融入了棋局,布满皱纹的额头上微微渗出汗珠,依然坚守着自己最后的一道防线,寻思
期刊
含冤入狱,历尽磨难却在狱中混得风生水起,人人敬三分;步步为营,细细谋划,二十七年忍耐只为一朝自由:他就是史蒂芬金笔下的安迪,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忍者。  在肖申克监狱中,安迪与其他人不同。他没有犯罪,没有前科,却只能以“罪人”身份老死于肖申克中。本可以躺在沙滩上享受阳光的人,却转眼来到这个潮湿阴暗,连上厕所都有固定时间的地方。他若不是安迪,这样的逆转恐怕会先要了一个人的“半条命”。除此,还要整日防着那
期刊
如做一场大梦,关乎爱,关乎生死;梦醒,你的气息犹存,活在心里。  一  ——你爱我吗?  一直相信人心是有美好的一面的。行走在人声扰攘的街道,心里的故事,热血中微小的波澜,眼角的余温,在毫无生气的黑色大衣与墨镜下深藏,像离家出门时锁孔转动,把最温热的部分攥紧在手心,让她与惊扰的世界隔离。当无人所见,外界的风吹草动暂时歇息,会在此刻只属于自己的角落,释放内心的温柔。  过去认为,一个杀手,眼里只有杀
期刊
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穷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个答案。生而有限,可是电影,却促使我们去感受不同的可能性。那些温柔的光影给予我对生活更深的理解与思考,我观,因此不停经历,不断以新的方式去生活,故我在。  苍茫的时光  没有无缘无故的关心,很多看似的温暖其实只是点到即止。《桃姐》中,罗杰的小学同学给桃姐打许多电话,罗杰的外甥常跟她说保重身体,然而所有说过的、没说过的,都没有实现。我们说一句承诺太简单
期刊
有趣真是个有趣的东西,若拿无趣来勉强对比,有趣好比三月里透穿淫雨的春晖,照得人心里发暖、发亮,仿佛生活一下子好了起来。似海子所言,“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感到自然存在、人类存在、自我存在。  人这种生物,多多少少是需要一些趣味的,并以此作为摆脱无趣的方法。无趣是场可怕的瘟疫,它凶暴且野蛮,带着聒噪的嘶吼从古代一路追杀到现代,没有疫苗,传播方式不详,而得病的人无不精神涣散,双目失神,呆若木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