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这个社会要求女性多么独立,无论男女多么平等,偶尔在你我的内心里,依然会有种小女孩般的情结出现:要糖吃,要抱抱,要关心。很多女人长大后还会收集毛绒玩具,迷恋童话世界,喜爱粉嫩的颜色,看到猫猫狗狗等一切可爱的小动物就走不动路。无论她在工作上如何雷厉风行,也常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小女孩的调皮可爱……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小女孩情结也隐藏在自己心底?会不会因为周围人的调侃侧目而感到不安、内疚?以为自己得了“公主病”?别担心,本期让我们跟随心理专家金颖老师一起解读你心中的那个小女孩的真相。
CR:有一些现象,比如现在很多成年女人长大还会玩玩偶,钥匙包是粉嫩的卡通形象,穿带有卡通形象的服装等,这些是我们小时候才会有的小女孩特点,请问这种小女孩情结是不是“公主病”?
金颖:一个成人表现出和年龄不相符合的、比较幼稚的言行,只要这些言行举止没有对其正常的生活工作造成影响,我们最多说,这个女人内心有个不想长大的小孩,她在渴望着一种回归、一份温暖,也在追求着一份放松。面对如今节奏飞快压力巨大的社会竞争和各种挑战,我是比较支持这样的一种看似“往内退缩”的行为举止的。因为,这是女人可以借此来舒缓心理压力和满足爱的需求的一种方式。这种在每个人“心里住着一个小女孩”的需要和表现似乎都有点象个小公主,但和“公主病”还是有非常大的不同的。
“公主病”的定义是指女性一些自信心过盛,在任何场合下都要求获得公主般待遇的行为。其中有一些非常强势,有一些又特别娇气,但共同特征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有显著的自恋倾向,心理年龄小,忽略他人的感受和角度,而过度关注自己的需求。“公主病”是一种性格障碍和认知偏差。看似都有被关注、被爱、被呵护和疼惜的渴望,但“公主病”的主要形象特征是“高高在上的”、心理特征是“骄傲自负的”、核心需求是“我一定要被满足的”。因此,她们会有不少偏激的、让人无法接受的言行举止,让和她们相处的人感受到不被尊重、被指使、被控制,很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冲突和问题。“公主病”的形成当然也和童年以及成长经历有关,但更多的还是偏差式的教育方式,比如养尊处优的溺爱、需求的过度满足等导致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内在的小孩”和需求没有得到及时满足有关,而“公主病”却和需求被过度满足有关。
CR:您的周围有这样内心总是长不大的女性朋友吗?她们平常的行为方式是否和别人会有什么不同?
金颖:我有一个闺蜜就是一个内心是总长不大的女人。其实我自己也是这样的。只不过,我们的外在表现形式会因为各自不同的家庭环境与教育、成长背景与经历而各有差异。
比如我的闺蜜,虽然是个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但由于从小是被父亲捧在手心里长大的,所以,她在生活中有不少长不大的小女孩的表现,比如非常会撒娇,一定要老公疼惜自己,满足自己很多的渴望。当她出门时,行李和包包都是老公拿,要不就是自己的孩子拿。即便她的孩子才5岁,但因为她的小女孩需求,她的孩子自然就很自愿地充当了小大人去保护和照顾她。
而我呢,我也喜欢粉色,有不少粉色的衣服和家具用品;我家里还有很大的毛绒绒熊,可以在我累的时候、伤心的时候、需要柔软触感的时候拥抱它;我会在生活里变换各种打扮和形象,不少是少女装,有时候还会扎上两个小辫,这样的装嫩让自己心情很愉悦,虽然岁月回不去了,但至少还可以感受下少女情怀;我也不会去充当我老公的老大,指使和使唤他,我喜欢撒娇、喜欢老公把我当做小女孩来疼惜的感觉……
女人之所以是女人,就是因为女人有着自己柔弱的、柔软的、如水的一面。只不过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竞争化的扩张,女人们必须穿上男人的盔甲参与到充满焦虑和压力的职场挑战中。现在很多的女人已经被社会格式化和男性化了,如果还不在内在和生活里保留一些女性的天性和柔美,那随着阴阳的失调,会有更多的社会问题、家庭问题和健康问题浮现出来。当然,我这里不单单在说撒娇,而是包括撒娇在内的各种女性特质。
其实会撒娇的女人不仅仅可以让自己保持一份童真和娇媚,最重要的是可以激发男人们的保护意识和满足男人们的英雄情结,还可以让男女相处变得更加有情调和滋味,何乐而不为呢?
但有一点,我和我的闺蜜这些内心小孩的表现,都不会被我们带到日常的工作和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在该社会化表现的时候都是正常表现。
CR:这种小女孩心理会一直伴随到老么?
金颖:我个人认为,这种小女孩的心理会一直伴随着我们,只不过随着我们的认知和年龄的不断提升,她的表现形式和呈现会发生变化。但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不希望我自己失去这个小女孩的,我甚至希望,当我越来越老的时候,我依旧活得像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被周围的人疼惜着、保护着。那多好啊,只要不幼稚,活得像个孩子应该是件幸福的事!
CR:女性在长大后要扮演狠多社会角色:职业女性、女儿、妻子、母亲,人毕竟精力有限,她们该如何平衡这其中的关系?如何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幸福力?我们又该如何保卫心里那个永远居住不愿迁移走的小女孩?
金颖:女性平衡自己各种的、多重的社会角色,唯一的和最好的方法是“自我充电”。具体来说,就是花时间去呵护自己内在的那个孩子。其实在心灵成长和心理学的角度,内在的孩子往往都代表着真正的自己,代表着自己真实的需要和渴望。对于成长和社会化带给我们的角色变化和增多,很多的付出、责任和挑战、甚至是牺牲都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如果我们可以定期地花时间和自己独处、做一些可以满足内在孩子需求的事情,静心、阅读、旅行、参加心灵成长课程等,就可以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来平衡各种角色和自我之间的冲突。这个就好比充电原理,日常的生活和付出是在消耗我们的能量和爱力的,而关注和呵护好内在的小孩就是一个自我充电的过程。学会不断给自我充电的女人,一定是一个幸福力不断提升的幸福女人,而且会真正地把幸福带给身边的人。
孩子永远最需要的就是爱,而孩子对爱又是需要一定形式的表达的。所以,去花时间关注和倾听内在小孩的真实声音,并跟随心的指引去适当满足这个小孩的需要,就是对她最好的呵护和保护。
CR:有一些现象,比如现在很多成年女人长大还会玩玩偶,钥匙包是粉嫩的卡通形象,穿带有卡通形象的服装等,这些是我们小时候才会有的小女孩特点,请问这种小女孩情结是不是“公主病”?
金颖:一个成人表现出和年龄不相符合的、比较幼稚的言行,只要这些言行举止没有对其正常的生活工作造成影响,我们最多说,这个女人内心有个不想长大的小孩,她在渴望着一种回归、一份温暖,也在追求着一份放松。面对如今节奏飞快压力巨大的社会竞争和各种挑战,我是比较支持这样的一种看似“往内退缩”的行为举止的。因为,这是女人可以借此来舒缓心理压力和满足爱的需求的一种方式。这种在每个人“心里住着一个小女孩”的需要和表现似乎都有点象个小公主,但和“公主病”还是有非常大的不同的。
“公主病”的定义是指女性一些自信心过盛,在任何场合下都要求获得公主般待遇的行为。其中有一些非常强势,有一些又特别娇气,但共同特征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有显著的自恋倾向,心理年龄小,忽略他人的感受和角度,而过度关注自己的需求。“公主病”是一种性格障碍和认知偏差。看似都有被关注、被爱、被呵护和疼惜的渴望,但“公主病”的主要形象特征是“高高在上的”、心理特征是“骄傲自负的”、核心需求是“我一定要被满足的”。因此,她们会有不少偏激的、让人无法接受的言行举止,让和她们相处的人感受到不被尊重、被指使、被控制,很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冲突和问题。“公主病”的形成当然也和童年以及成长经历有关,但更多的还是偏差式的教育方式,比如养尊处优的溺爱、需求的过度满足等导致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内在的小孩”和需求没有得到及时满足有关,而“公主病”却和需求被过度满足有关。
CR:您的周围有这样内心总是长不大的女性朋友吗?她们平常的行为方式是否和别人会有什么不同?
金颖:我有一个闺蜜就是一个内心是总长不大的女人。其实我自己也是这样的。只不过,我们的外在表现形式会因为各自不同的家庭环境与教育、成长背景与经历而各有差异。
比如我的闺蜜,虽然是个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但由于从小是被父亲捧在手心里长大的,所以,她在生活中有不少长不大的小女孩的表现,比如非常会撒娇,一定要老公疼惜自己,满足自己很多的渴望。当她出门时,行李和包包都是老公拿,要不就是自己的孩子拿。即便她的孩子才5岁,但因为她的小女孩需求,她的孩子自然就很自愿地充当了小大人去保护和照顾她。
而我呢,我也喜欢粉色,有不少粉色的衣服和家具用品;我家里还有很大的毛绒绒熊,可以在我累的时候、伤心的时候、需要柔软触感的时候拥抱它;我会在生活里变换各种打扮和形象,不少是少女装,有时候还会扎上两个小辫,这样的装嫩让自己心情很愉悦,虽然岁月回不去了,但至少还可以感受下少女情怀;我也不会去充当我老公的老大,指使和使唤他,我喜欢撒娇、喜欢老公把我当做小女孩来疼惜的感觉……
女人之所以是女人,就是因为女人有着自己柔弱的、柔软的、如水的一面。只不过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竞争化的扩张,女人们必须穿上男人的盔甲参与到充满焦虑和压力的职场挑战中。现在很多的女人已经被社会格式化和男性化了,如果还不在内在和生活里保留一些女性的天性和柔美,那随着阴阳的失调,会有更多的社会问题、家庭问题和健康问题浮现出来。当然,我这里不单单在说撒娇,而是包括撒娇在内的各种女性特质。
其实会撒娇的女人不仅仅可以让自己保持一份童真和娇媚,最重要的是可以激发男人们的保护意识和满足男人们的英雄情结,还可以让男女相处变得更加有情调和滋味,何乐而不为呢?
但有一点,我和我的闺蜜这些内心小孩的表现,都不会被我们带到日常的工作和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在该社会化表现的时候都是正常表现。
CR:这种小女孩心理会一直伴随到老么?
金颖:我个人认为,这种小女孩的心理会一直伴随着我们,只不过随着我们的认知和年龄的不断提升,她的表现形式和呈现会发生变化。但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不希望我自己失去这个小女孩的,我甚至希望,当我越来越老的时候,我依旧活得像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被周围的人疼惜着、保护着。那多好啊,只要不幼稚,活得像个孩子应该是件幸福的事!
CR:女性在长大后要扮演狠多社会角色:职业女性、女儿、妻子、母亲,人毕竟精力有限,她们该如何平衡这其中的关系?如何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幸福力?我们又该如何保卫心里那个永远居住不愿迁移走的小女孩?
金颖:女性平衡自己各种的、多重的社会角色,唯一的和最好的方法是“自我充电”。具体来说,就是花时间去呵护自己内在的那个孩子。其实在心灵成长和心理学的角度,内在的孩子往往都代表着真正的自己,代表着自己真实的需要和渴望。对于成长和社会化带给我们的角色变化和增多,很多的付出、责任和挑战、甚至是牺牲都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如果我们可以定期地花时间和自己独处、做一些可以满足内在孩子需求的事情,静心、阅读、旅行、参加心灵成长课程等,就可以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来平衡各种角色和自我之间的冲突。这个就好比充电原理,日常的生活和付出是在消耗我们的能量和爱力的,而关注和呵护好内在的小孩就是一个自我充电的过程。学会不断给自我充电的女人,一定是一个幸福力不断提升的幸福女人,而且会真正地把幸福带给身边的人。
孩子永远最需要的就是爱,而孩子对爱又是需要一定形式的表达的。所以,去花时间关注和倾听内在小孩的真实声音,并跟随心的指引去适当满足这个小孩的需要,就是对她最好的呵护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