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易》英译本中“色彩”翻译看中西文化差异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hyhv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周易》是中华民族古代思想的集中体现,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得到广泛传播。色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延伸意义。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审美心理差异产生了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文章从国内外《周易》具有一定影响力的5种译本中关于“色彩”的不同翻译方式入手,试图分析探究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并提出古籍翻译的建议。
  关键词:《周易》 色彩 英译本 文化差异
  一、前言
  在民族文化传播全球化的今天,古籍翻译已经成为文化跨国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周易》作为中国最古老、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典籍之一,不仅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占据独特地位,也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如何翻译这部具有浓厚神韵和文化内涵的文化古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西方国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周易》英译本主要有3种,分别1882年,由英国理雅各(Legge)翻译的英译本,被称为当时西方最理想的版本;1960年,美国贝恩斯(Baynes)将卫礼贤的德译本转译为英译本;1965年,布洛菲尔德(Blofeld)的英译本。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译本主要有2种,分别是:2007年汪榕培和任秀桦的合译本;1997年李燕的英译本。
  在人类语言中,颜色词语能够表现出独特的语言魅力和深厚的底蕴。无论在汉语还是英语中,都有丰富的表示各种颜色或色彩的词语,这些词语是表达不同国家文化信息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不仅要留意它们本身的内涵,更要留心其外延,因为不同民族的语言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征有时会构成人们对经过引申、转义以后颜色的崇尚和禁忌。由于我国与绝大部分英语国家在地理环境、民情风俗、思维方式、历史背景、审美观念、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因此,中西方人对颜色的感受和表达不尽相同,颜色的意义在中西文化之间自然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进行古籍语言翻译时,译者应特别注意其中的差异性。在中国古典籍书《周易》英译本中,出现的有关“色彩”短语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出了不同的含义,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性,值得读者关注。文章从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5种《周易》译本中关于“色彩”的不同翻译方式入手,试图探究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并提出古籍翻译的建议。
  二、5种英译本中的“色彩”表达与中西文化差异分析
  文章选取了西方国家理雅各、贝恩斯、布龙菲尔德和中国汪榕培、李燕等作者的5部具有一定代表性英译本中关于“色彩”的英译语言表达作为范例,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选取的“色彩”词有“玄”“素”“黄”和“皤”。
  1.玄
  上六:洛战于野,其血玄黄。《坤卦》
  Dragon fighting in the wild. Their blood is purple and yellow.(理雅各)
  Dragons fight in the meadow. Their blood is black and yellow.(贝恩斯)
  Dragons contending in the wilderness shed black and yellow blood.(布洛菲尔德)
  When the dragon comes to fight in the wilderness, blood runs black and yellow.(汪榕培)
  The exciting dragons are fighting from the sky to the ground,and their blood is spilling from the blue sky to the yellow earth.(李燕)
  “玄”在此句中指代阴阳之战时天空的颜色,表示“黑中带红”。在训诂学著作《小尔雅》中,将“玄”释义为“黑”。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黑色即为天玄,是一种庄重而严肃的色调。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黑色”的象征意义略显复杂,一方面象征严肃、正义,如民间传说和传统戏剧中的包公、张飞、李逵等人的“黑脸”;另一方面象征黑暗给人以阴险、毒辣、恐怖、犯罪、反动的感觉,如“黑心肠”“黑幕”“黑帮”“黑手”“黑名单”“黑店”“黑钱”等。在西方,黑色是西方文化中的基本禁忌色,体现了西方人精神上的摈弃和厌恶,象征“死亡、凶兆、灾难、邪恶、沮丧、耻辱”等,如“to wear black”(戴孝)、“black words”(不吉利的话)、“a black letter day”(凶日)、“Black Man”(恶魔)、“black sheep”(败家子)、“black dog”(沮丧)等。因此,在《周易》翻译中,贝恩斯、布洛菲尔德和汪榕培翻译的英译本较忠实于原文,理雅各的英译本中将“玄”译为“purple(紫色)”也许是为了避免使用“black”(黑色)这个西方禁忌语,而李燕将“玄”译“blue(蓝色)”是值得商榷的。
  2.素
  初九:素履,往,无咎。《履卦》
  Its subject treading his accustomed path.(理雅各)
  Simple conduct. Progress without blame.(贝恩斯)
  Simple in his conduct,he goes forth no error.(布洛菲尔德)
  If you follow your nature in your conduct,you will not receive any blame.(汪榕培)
  Do as you please. Your future is not bad.(李燕)   在汉语中,“素”含有多种语义。当指代颜色时,表示“白色(white)”,义为“简洁普通”;当指代行为举止时,喻指行为清正纯洁。例句中,“素”修饰“履”,“履”在汉语中意思是“鞋”,因此“素履”可译为“穿普通鞋子的人”,意指身份;同时,“履”也可指出行,因此“素履”也可译为“素行、直行”,意指坚守自己的信条,率本性而为”,喻指“行为清正纯洁”。在两种释义中,多数中国学者倾向于第二种,整句表达的语义为“行为清正纯洁,如此下去,没有灾祸”。贝恩斯和布龙菲尔德只表示出了“素”字的表面义,没有表达出其搭配结构和在一定语境中的内涵义;理雅各和汪榕培的译文更加准确;李燕的译文虽实现了翻译原则中的“达”,但缺少了其中的“信”和“雅”。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翻译古籍时需要深入了解字句的深层内涵,而西方文化更加侧重直白的表达。
  3.黄
  六五:黄裳,元吉。《坤卦》
  The yellow lower garment. There will be great good fortune.(理雅各)
  A yellow lower garment brings supreme good fortune.(贝恩斯)
  A yellow jacket—sublime good fortune.(布洛菲尔德)
  If you are dressed in yellow like an official,this is a sign of supreme omen.(汪榕培)
  Wearing a yellow robe is the key auspicious act.(李燕)
  此句义为“穿着黄色的下衣,大吉大利”。五个译句中,都将“黄”译为“yellow”,并与“幸运”“富贵”等词连用,都表达出了原意。在中国,黄色在人们心中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象征着“丰收、财富、荣耀、地位”。如:我们祖先生活的地方叫“黄土地”,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古时适于办喜事的日子被称为“黄道吉日”,皇帝的龙袍叫“黄袍”,皇帝赐给臣子的衣服叫“黄马褂”等等。现在中国流行的与”性”有关的”黄色”观念,是由于中西文化交流融合产生的,因为在西方,“yellow”(黄色)大多视为贬义词,常常与“性”“懦弱”“可怜”等词义联系在一起,是一个不受欢迎的英文单词。美国纽约的《世界报》用黄色油墨印刷低级趣味的漫画争取销路,这类不健康的刊物被称为“yellow journal”(黄色刊物),还有如“turn yellow”(变得胆怯)、“yellow dog”(卑鄙的人)、“yellow looks”(尖酸多疑的神情)等。
  4.皤
  六四:贲如,皤如。《贲卦》
  One looking as if adorned,but only in white. (理雅各)
  Grace or simplicity. (贝恩斯)
  He so adorns himself as to seem white as snow. (布洛菲尔德)
  A man dressed in plain colour.(汪榕培)
  The decorative design is so glossv.(李燕)
  《说文》中写到:“皤,老人白也。”也就是说,“皤”译为“白”(white)。此句译为:着装洁白素雅。理雅各和布龙菲尔德的译文较为恰当,而且布龙菲尔德的翻译“white as snow”使译文更加生动;汪榕培将“皤”译为“plain color(普通的颜色)”看起来也能够接受,但是范围较广,与本意有些不符;而李燕和贝恩斯的译文需进一步探讨。在中国文化中,白色与红色相反,是一个禁忌词,白色是“枯竭、无生命”的意义,象征“死亡、凶兆、失败、奸诈、空洞、知识浅薄”。如:亲人死后家属要办“白事”,带给男人厄运的女人被称为“白虎星”,在战争中投降时需“举白旗”,称智力低下的人为”白痴”,一些奸诈的人会“唱白脸”,天天梦想着不切实际的想法叫“白日梦”,称平民百姓为“白丁”等。 西方文化中,白色的象征意义主要着眼于其本身的色彩,认为其象征“高雅、纯洁、正直、诚实、合法”,可以说是一种崇尚色,如“a white soul”(纯洁的心灵)、“white spirit”(正直的精神)、“white men”(高尚、有教养的人)、“white lie”(善意的谎言)、“white market”(合法市场)等。
  三、建议
  古籍翻译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对于古籍译者来说,他们应尽可能地将古籍原文文化色彩和内涵传递给目的语的读者,即在译文读者中产生原作在原文读者中相似的感受。要实现此目的,需把握翻译的三个重要理论原则:1.归化和异化统一的原则。一方面,译者需将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为归宿,依照目的语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助于读者理解译文;另一方面,译者需采用源语表达方式,传达原文的内容,充分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充分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保存源语言风格特色,在实现目的语文化的同时保留古籍的异国情调。2.功能对等原则。译者应把握功能对等原则中的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等4个方面,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传达既有表层词汇信息和深层的文化信息。3.“信达雅”的原则。译文表达的意义要准确,不背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译文不要拘泥于原作形式,但需通顺明白易懂;译文的选词语要恰当得体,追求原作本身古典雅致,简明优雅。
  总之,古籍翻译过程中,译者只有牢牢把握归化和异化统一理论、功能对等理论、信达雅理论这三条原则,参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才能在《周易》这样的古籍经典翻译过程中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传递其特有的文化信息。
  (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HB14ZX006]。)
  参考文献:
  [1]Legge.The Book of Change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882.
  [2]Baynes.I Ching or Book of Changes[M].New York: Pantheon
  Books,1960.
  [3]Blofeld.The Book of Change[M].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Ltd,1965.
  [4]李燕.The Illustrated Book of Change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1997.
  [5]汪榕培.Book of Chang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6]杨琳.小尔雅今注[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
  [7]奈达.翻译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8]何江波.翻译理论与实践教程[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0.
  (张永利 成褔伟 河北承德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科研处 067000)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结合前人研究与作者自身马来西亚华裔的优势,以搜集语料、观察语用、面访驻京马来西亚留学生等方式,针对HSK词表中“美”“敏感”“实际”和“素质”四组马来西亚华语和汉语同形却异义的词语作出客观分析,望研究成果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帮助。  关键词:马来西亚华语 汉语 同形异义词 调查研究法  一、基本情况  “马、中同形异义词”是指在马来西亚华语(简称“马国华语”)中,汉语发音与汉字字形完全相
期刊
摘 要:采用DCT测试卷,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韩语学习者的汉语拒绝言语行为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韩语学习者的汉语拒绝言语行为表现中,确实存在明显的韩语向汉语的“语用反向迁移”,其影响程度与韩语水平呈线性关系。同时,在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不同方面,如拒绝策略的选择和起始行为语的使用,总体上受到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在不同学习阶段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拒绝言语行为 韩语学习者 语用反向迁
期刊
摘 要:以在中国和泰国学习汉语的泰国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偏误分析等方法,对泰国学生汉语委婉语的习得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造成泰国学生委婉语习得偏误的原因。根据问卷调查分析所得结论,提出几条汉语委婉语教学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委婉语 泰国学生 语言环境  一、引言  委婉语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与社会交际中的语言现象,委婉语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为了避免尴尬或避讳禁
期刊
摘 要:主位结构是系统功能语法中语篇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位结构作为语篇分析的一种手段,在各类语篇中有广泛的应用。作为语篇构建的一种特殊模式,特殊主位结构在传达语篇信息方面,通过调整关键信息在句中的位置,将说话者意图清晰地传达给听众。在情感表达方面,说话者通过主位化评论,表露情感,带动听众情绪。在语篇衔接上,说话者也能够通过特殊主位来衔接上下文,实现语义连贯。本文以美国哈里森总统演讲语篇为例,尝试
期刊
摘 要:英语“pun”和汉语“双关语”并不完全等值。汉语双关语只包含一语双关,而英语“pun”既包含一语双关或多关,又包含二语双关或多语多关。本文从两者的定义入手,对英语“pun”和汉语双关语进行了分类,以《破产姐妹》和《爱情公寓》两部电视剧为例,具体分析了英语“pun”和汉语双关语的共性和差异,并探究了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语用效果。  关键词:pun 双关语 英汉对比  一、引言  国内语言研究者
期刊
摘 要:有关“望”“尊”两词用为量词的用法,《汉语大词典》或未收录或释义不够全面,应予增补。从郭沫若文学作品的用例来看,“望”可用作量词,可用于计量大范围的面积或空间,还可用于计量景色或气象;“尊”用作量词,还可用于计量带脚的物品。  关键词:量词 望 尊  郭沫若文学作品中使用了各类量词400余个,其中绝大部分量词及其用法在《汉语大词典》中都已收录,但仍有少数词语用为量词的用例颇多而其量词用法却
期刊
摘 要:选取了10类常用的“的”字结构,通过对St.Mark国际学校5~7岁的30位儿童使用“的”字结构的情况进行访谈调查及数据分析,探讨出多语背景儿童“的”字结构的使用偏误情况,包括不同类型“的”字结构的偏误率高低,不同母语的儿童出现偏误的情况及原因分析,出现偏误的类型等。最后,结合泰国St.Mark国际学校的教学现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的”字结构 偏误分析 儿童 教学  一、选
期刊
摘 要:在汉英两种语言中,“乌鸦”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联想与象征意义,同时也形成了许多与乌鸦相关的表达。汉英两种语言中有许多关于乌鸦的习语与谚语,若译者在翻译中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有助于传达汉英语言背后乌鸦的文化内涵,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关键词:乌鸦 文化内涵 翻译方法  在汉英文化中,“乌鸦”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翻译与“乌鸦”相关的习语或谚语时,了解“乌鸦”在这两种不
期刊
摘 要: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由副词位置使用不当引起的偏误频频发生。本文认为造成韩国学生副词位置使用偏误的主要原因是母语的负迁移和目的语知识的缺乏。基于此,本文从韩国留学生的三类典型副词位置偏误入手,比较了汉韩副词位置分布的差异,即:汉韩副词的原型位置分布不同,非原型位置分布存在差异,对应缺位,以及原型位置和非原型位置的关系不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偏误的具体原因,并提出了若干教学对策。  关键词:汉
期刊
摘 要: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由于植物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而人们倾向于利用植物来隐喻其他事物。本文拟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对比植物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考察汉英植物词概念隐喻的共性和差异,进而讨论相关的翻译方法,认为植物词翻译当以传译其隐喻意义为中心,并视具体语境选择翻译方法。  关键词:植物词 概念隐喻 英汉对比 翻译  一、引言  1980年,认知语言学的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