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草的清香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柔软的青草和整齐的莎草被雨洗过,碧绿清新,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草、艾草的香气扑鼻而来,沁人心肺。又是艾草飘香的季节,端午到了。
小时候,我格外喜欢一种叫艾蒿的草,叶片绿中泛白,茎笔直,香气从茎叶间漫溢出来。这种香有点别致,微苦,闻着却让人极受用。端午节,去田野里拔一把艾草,束于门楣,凋零的记忆,在这春末夏初的日子复苏。
凡有华人的地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是否都吃粽子,我不知道。小时候每至端午来临,母亲便把芝麻放在锅里炒,炒得泛黄,然后用面轴碾成芝麻泥,那香味飘得很远,格外诱人;再拌上白糖,用发酵过的面,包成三角形,我们称“糖三角”,也许就是粽子的另一种代言。
那时朋友听我讲,分外惊讶:你们那儿端午节竟不吃粽子!我说街头也有卖的,应时的食品,不及母亲做的糖三角味美。
朋友说他小时候最喜欢过端午节。早晨采摘苇叶,那苇叶像用清泉洗涤过,沾着水乡的晨露。归来,将碧油油的苇叶浸泡入水,瞬间水晕染成淡淡的青色,翡翠般透明,嫩嫩的绿惹人怜爱。苇叶层层叠叠地摞在一起,于水中渐漸舒展,松软之后就可以包粽子了。
看母亲包粽子是一种享受。糯米一粒粒清爽洁净,像碎玉,经过一夜泡发,米粒便胖起来,把事先切好的腊肉、火腿,或红豆等搅拌一起。三片苇叶顺次叠在一起,铺成巴掌大,然后卷曲成漏斗模样,底部要合缝,断不能滴漏出米粒来;放进糯米夯实,再把余叶叠成三角,正好覆盖住漏斗顶部;最后用线扎紧粽子。母亲包粽子的动作很娴熟,眨眼工夫,一只只粽子就青蛙般地蹦了出来。粽子包好后下锅煮,苇叶的清香和着糯米香还有肉香,一起在水气里飘荡,我翘首等待“绿蓑衣里的白胖子”。等剥开粽皮,就会闻到难忘的乡土芬芳,那美味,真能香到骨子里去。
朋友看我听得出神,说回老家时带来给我尝尝。我吃后,果然感到一种另类的美味,因为浸润着水乡的风雨。后来,朋友去了远方,每年端午,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艾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江河短,岁月长……”的短信,连同那醇香的粽子,一同到来。解开红绳,打开青叶,露出圆滚滚莹白如玉的香糯团子。
淡淡的祝福,却藏着深深的牵挂。朋友曾对我说,认识自己吧,上帝不会把一朵花变作石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努力去发展它们,才会幸福……那目光包容通透。
菖蒲招摇,艾蒿如风,朋友的话语像艾草的清香,一直飘在岁月深处。纵然世事如烟,但这份温暖,是一缕暗香,伴随我每一个漫行的日子。
端午的意义在于亲情。其实友情的极致,何尝不是一种亲情。
端午节的味道
去田野剪几株艾草插在门楣上,艾叶青涩的香气不时飘来,顿生怀古之情,这是传统的中国味道。
农历五月的天,明朗如水,五月的记忆是温暖的,因为空气里飘着粽子的清香,这香味从远古传来,一直芬芳在唐诗、宋词、元曲里,还有那更久远的《诗经》和《楚辞》中。
唐朝皇帝李隆基的一首端午诗,其中说道:“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寥寥数言,便将端午节的习俗与时令勾勒而出,读来颇有意味。“穴枕”是一种空心枕,适用于夏天。唐人杜羔之妻赵氏,聪慧能诗,每至端午,便取夜合花放于枕中,又将此花放在酒中让丈夫饮下,当时妇女多效之。长丝续命,男女皆缠于臂膊,以避灾延寿。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乙卯重五》。南宋时的端午节,陆游吃了美味的粽子,帽子上插着艾枝以避邪气。按照习俗,他又忙着储药,并将药洒在身上,为的是避五毒、求平安,忙到黄昏,才坐下来端起小酒杯欢快地畅饮。
宋代梅尧臣《端午晚得菖蒲》:“薄暮得菖蒲,犹胜竟日无。我焉能免俗,三揖向樽壶。”在端午节,若无菖蒲浸酒,作者宁可不饮,当他傍晚得到菖蒲时,喜不自禁地写下此诗。唐代诗人郑谷也写有“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的诗句,一片繁华,渔歌声声,风中飘来粽子的香味。
“榴花角黍斗时新,今日谁家不酒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艾上朱门。”这是宋代诗人戴复古的《扬州端午呈赵帅》。粽子又叫角黍,古人以芦叶裹黍米,成尖角形状,故曰角黍。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诗中较为细致地描述了古人过端午的情景。
文学家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之句。此句风雅而有品位,想象力也很丰富。在粽子里加上果品,真是别出心裁,说明在宋代吃粽子已成为时尚。清代林苏门则形象地描述了火腿粽,令人唇间生涎:“一串穿成粽,名传角黍通。豚蒸和粳米,白腻透纤红。”可见古人对粽子非常讲究,果子和肉一并加入。
元代舒頔《小重山·端午》:“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端午节到来,人们采撷艾蒿、蒲草很是繁忙,青年男女将五色丝带缠于手臂,唱歌跳舞。诗人内心惆怅,还有谁在此时追悼屈原呢?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让我们在苏轼的《浣溪沙·端午》中,换上漂亮的衣服,包上清香的粽子,在门口挂上菖蒲、艾叶,喝着雄黄酒,过一个清幽美好的端午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