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挣4000万:励志还是拜金?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近日,北师大教授董藩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番雷人话语,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在微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也触动了许多网友的神经。“40岁4000万”,是励志还是拜金?围绕这一焦点,大家展开了激辩。
  
  教授发表雷人语:
  
  40岁没有4000万别来见我
  近日在微博中,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对研究生提出如此要求:40岁时达到4000万身家,否则“不要来见我”。
  在微博上,董藩进一步表达了其观点:“培养其财富意识是我工作内容之一,当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 D P、稅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
  
  反对者:
  金钱绝非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尺
  此言一出,网上立刻如开锅般热闹。记者发现截至昨日,在新浪微博,原文已转发20971条,原文评论已达8527条。对董藩教授的这番高论,绝大多数网友持反对态度,并进行了炮轰和痛批。网友“晏扬”在微博中这样评论:鼓励学生努力奋斗、合法致富没什么不对,错就错在羞辱着绝大多数人的尊严;错就错在你提出的标准过于单一,将拥有大量财富作为成功的唯一标尺,将“拜金主义”视为教育的真谛。40岁、4000万身价(家)这样的羞辱性励志,也许能鼓励一部分研究生努力奋斗,但更有可能让更多研究生精英意识膨胀,目空一切,眼高手低,急功近利,结果在现实面前处处碰壁,撞得鼻青脸肿,要么真的沦为无能、懒惰者,要么不择手段巧取豪夺、牟取财富,这才是真正的失败和耻辱。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古训,被许多网友奉若至理名言。有网友直言,董教授以一名教师的身份,说出“没有4000万别来见我”,实属一句市侩的豪语。在当前就业难的情况下,有无数研究生愁于就业、无数毕业生苦于生计,董藩教授却张口就是一个4000万,否则,就是耻辱和失败,不激起众怒都难。
  还有网友痛批道,董藩教授将追求金钱作为学生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是极其错误的。这样的教授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金钱的奴隶,仅仅用金钱和财富来衡量学生的价值,不但会让学生误入歧途,而且也证明了这样的教授低劣的价值取向。
  网友“布丁丝”同时反问,为何眼下一些人越来越嗜钱如命,越来越唯利是图?除了社会体制外,教育者的指向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董藩这种激励学生成功的做法,有失教授的职业道德和水准。教授的血管里也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支持者:
  高学历者不应总为衣食发愁
  但在多数网民对此持批评态度的同时,也有一些网友很认同董藩的观点,认为他的一番言论对不少人有“励志”作用。网友“第44楼”算了一笔账:40岁,也就是20年后是吗?想想20年前,如果你有1万元,那叫“万元户”,受人敬仰120年后的今天,如果你有1万元,你好意思说出去吗?今天有4000万是富翁,20年后,4000万还算什么?能顶现在40万吗?一个人活到40岁了,连40万身家都没有,确实不好意思去见老师了。
  针对董教授的言论,网友“等待爱情的死人”评论说,虽然残酷,确是真理。高学历是为何用?制造财富,为家人谋幸福。网友“chaney”则问道:激励人们创造财富有什么过错?
  “贫穷是一种耻辱和失败,这是很多大教授所不能体会或者是不愿意去面对的事实。”言及至此,网友“肥肥猫咪”问道:教授们把学生招到自己门下,传道授业解惑一番,出了师门,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出入无完裙”,这算哪门子的荣耀与成功?有的教授在自己的小小池子里称雄一方,丝毫不考虑孩子们的出路问题。尽管他们不谈钱,但哪里来的荣耀与成功?
  网友“飘飘一尘”认为,藩教授提出“对于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这句话本身也许不中听,但确实有其合理的成分。对高学历者来说,全然要求他们“40岁时有4000万身家”,并不现实;但是,对高学历者来说,如果在40岁时依然过着让妻儿和父母跟着受苦、为衣食发愁的生活,至少高学历者自己应该感到“失败”。
其他文献
游艇不是奢侈品,游艇一定要变成一种海上的生活,变成一种亲水的文化,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他是热血激情的“演讲家”,他是把游艇当成生命的“疯子”,他是梦想家谢以楼——海南恒翔游艇有限公司总经理。他自称是“游艇业的疯子”。从2006年开始,他不仅亲临考察了很多国外的游艇码头,中国的所有游艇码头甚至是游艇小作坊他都一一造访过。他是三亚游艇增值服务第一人,也是他,提出了“产权游艇”的概念。  94年初到海
正如他的姓氏一样,闯震的骨子里激荡着无数的不安分因子,于是从16岁开始就一路闯一路拼,从台湾到厦门,再到三亚,当DJ,开酒吧,做餐饮,事业巅峰期的时候他豪情澎湃,遇到瓶颈期也依旧性格不羁。率性直言的他对三亚这座他生活了7年的城市又爱又恨,爱的是三亚曾带给他事业上的成就,却也恨它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但生活就是这样的矛盾结合体,闯震依然每天在三亚的阳光下继续自己的人生。  时光回溯到闯震16岁的时候,
“如果你问我在年轻的时候创业有什么优势,我会告诉你,你不要怕输,因为你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如果你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能否被复制,我只能告诉你一个词,天道酬勤。”  在青年创业者云集的大会上,苏格兰青年弗雷舍·多赫迪(Fraser Doherty),总显得有些不同——其他人几乎全都是做IT起家,而他做的却是听起来没什么高科技含量的果酱生意。不过就是这份传统生意,却让他在20岁之前就成了百万富翁——1
2014年是90后创业爆发年,中关村出现了“21岁”创业热潮,连IDG资本都深入校园举办创业大赛,猎杀90后创业团队。  “我把公司人力资源部砍掉,员工自己开工资,明年我会拿出一个亿的利润分给员工,只是给他们开心一下。”90后“霸道总裁”余文佳获得阿里巴巴千万美元级融资后,在电视上放出狂言。  北京工商大学一份针对90后研究生的调查表明,超过80%的学生对“创业”有兴趣,近60%的学生考虑自主创业
关于伤痕的话题在普通人眼睛里,可能是不能忘却的疼痛记忆,而在艺术或者哲学的空间往往是深刻的叙述和证明以及价值所在。“即便是伤痕,也可以证明成长历程中一段痊愈的历史”,女艺术家潘馨怡的言语在我看来是在向生命致敬,是在对时间和艺术发自心灵的领悟,当然,这种领悟从她的作品中得到了完美地呈现。由于每个时代的片面真理同其他时代存在差异,艺术家的思考自然会与当下的问题作出调整来抵达永恒,这些真实的观念以什么样
一  有一次收到林雪来信,约我去本溪看望大学同学。本溪的刘兴雨,与我们一起编辑《新叶》诗歌专号,发了徐敬亚《崛起的诗群》和北岛、顾城、王家新等一批青年诗人被禁发的作品,引起了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先生的热情关注。去看望他的另一个理由,是我们都因为此后的政治风波,在毕业分配时受到打击,他还是那份校园刊物的主编,处境不会比我们更好。  看到约定的日期,我忽然愣住了。信上写的是正月初二在沈阳集合,收到来信的时
和其他从台湾到海南创业生活、以一腔激情踏上这块热土的台商不同,已经在文昌生活了七年的林伟明脚下踩着的是一片故土,而他是一个归来的游子。“我的爷爷是海南文昌人,我的父亲出生在泰国,他有回来过文昌几次,但我之前从来没有回过老家。”于是当年迈的父亲提出想在海南终老、叶落归根的时候,林伟明便带着太太和三个儿子一起回到了这个对于他来说也许陌生的家乡。  联系起林伟明曾经的人生履历,你会发现举家归乡这个看似痛
2009年,刚刚从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毕业的特雷西·布里特·库尔(Tracy Britt Cool)叩开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大门。当时,库尔带来了许多从自家位于堪萨斯州曼哈顿的农场采摘的甜玉米和西红柿。她希望公司大名鼎鼎的CEo沃伦·巴菲特能录用她。这招很管用。第二年秋天,库尔作为巴菲特的财务助理,加入了伯克希尔·
能够作为中国之物代表的很多,比如汉字、比如水墨,比如中国结,比如长城,但惟有瓷器(china),成了“中国”(China),岂是偶然?  瓷器的美,正如中国的时代,汉唐是雄浑与绚丽的,宋元是简静与质朴的,明清是雍容与华贵的。或者这样的概括总有偏差,但印象却是如此。  瓷有多种,赤橙黄绿青蓝紫,但是,我偏爱青花,或者说,不是我偏爱青花,而是中国人的审美趣味选择了青花,就像中国人选择了水墨一样,其气韵
金融市场从来就没有圣人,更没有神仙。巴菲特的名言曰:如果你看见厨房里有一只蟑螂,那里面肯定不止一只!这一次SEC抓住了巴菲特,他身后还有多少蟑螂?UBS们玩弄LIBOR操纵360万亿美元衍生品,真是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杨柳青青四月天,金融界却没有春天的气息,连续暴露出两大令人震惊的丑闻。一是闻名全球的金融大机构瑞士银行(UBS),被指控涉嫌在金融危机的2006年和2008年间,参与操纵伦敦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