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最高表现形式。和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表明了文化多样性是和谐文化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建设和谐文化应该维护好文化的多样性。我们应该采取有力措施,通过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来促进和谐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文化多样性;和谐文化;建设
文化是不同区域形成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是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人群为适应、认识他们所面对的自然界而形成的。文化重要的社会意义在于其民族性、差异性,这种民族性、差异性有利于取长补短,互为促进,使世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高表现形式,和谐文化是在和谐经济和和谐政治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和谐氛围,是人们在文化生活中处于一种和谐状态。和谐文化建设离不开文化多样性。
1和谐文化是文化多样性基础上的文化和谐
从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来看,和谐文化是文化多样性基础上的文化和谐。多样性是任何事物成长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文化多样性是世界各地的文化并非以单一的形式存在,而是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文化多样性之于人类社会,就如同生物多样性之于自然界一样,是一种客观现实。物质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同生物多样性一样,具有永恒的价值。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人类的文明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激烈的经济竞争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在文化领域。这种竞争和交流一方面缩短了各种文明之间的距离,文化多样性的丧失会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所以文化多样性的维护显得越来越重要。好在我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从联合国和世界各国近几年来的行动中可以感知关于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要维护我们社会活力,我们必须至少要保护不能取代的习俗、惯例和技能的活的记忆,它们不应该被允许完全消失。和谐文化中的文化和谐首先是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沟通、发展的平等、和谐。各种文化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相互补充、和谐互助的一面,任何文化都以周边文化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必须从周边文化中吸取营养,在各种民族文化的共处中,不是谁取代谁,谁吞并谁,而是尊重文化的主体地位,实行不同文化的共存与发展。从纵向上看,文化和谐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的融会、贯通、和谐,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传统文化要充分取舍、扬弃、改造,走向新的境界。我们构建的和谐文化就要在充分体现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寻求他们的共同点,即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在各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过程中,我们要实现各种文化的和谐共存,这就是文化和谐。
2维护文化多样性是构建和谐文化的基础
面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样性问题,绝非“保护”二字所能概括,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现代人的创造,所以我们只能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在构建和谐文化中维护文化多样性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各民族、地域群体的语言、宗教信仰、社会实践、艺术、社会结构、民俗等的多样性,从而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保障。未来世界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决定了中国和谐文化应该具有两个基本取向:民族特色和开放性,这也是我们维护文化多样性时应具有的品质。中国文化是中国所特有的、在过去产生、经历了历史的社会化过程,至今相对稳定地沉淀在中国人心理层面上的思想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中国这个国家系统运作层面的根基和依托。维护文化多样性首先要维护文化的民族性,民族性是文化的最大个性,文化的个性就是文化的优势;坚持文化的开放性其根本目的是在于吸引外来文化成果和精華,促进本民族和谐文化的建设。我们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其中应有之义,就像生物多样性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维护文化多样性也就成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维护文化多样性在我国现阶段来说就是为了构建和谐的社会,维护文化多样性是构建和谐文化不可或缺的基础。
3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谐文化构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现代,摆在我们面前的已经不是应该不应该坚持文化的多样性,而是如何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问题。为了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在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和实践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充分利用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各种力量。从当代文化实践来看,多样性主要有三种力量来维护:国家政策保护、本土化的自我意识和个体化的自由选择。国家政策保护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强制力量,政府必须放弃民族托管人的角色,而开始考虑把自己当作文化多元共同可持续发展的担保人,在建设和谐文化的国家规划和政策中,要充分考虑到文化多样性的维护问题;文化植根于本土,面对外来文化的进入,我们要增强外来文化本土化的意识,在文化本土化过程中,对外来文化赋予一定的本土性格,以自己的方式迎接外来文化的挑战,对文化民族性有自觉确认,在具体操作上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有目的地增加本土文化的介绍,营造一个有利于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和传播的适宜氛围,当然,本土化也不是僵化的存在,不是由过去的历史、神话、文化传统、语言、价值观念、政治制度等一劳永逸地塑造的,它本身就是不断建构的过程、不断变化的现实,我们不能用本土的文化个性否认另一种文化,而应该是内涵普遍价值的本土化。(2)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沟通。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性质应当由“共同”转变为“相互”,这就意味着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由抽象普遍性这一反多样性规定向多元互补、内在整合的对话关系的过度。所以,一种文化对自身独立地位及独特价值的捍卫,就不再是一种狭隘的保守“情绪”,而是有了广义的文化拯救意义。因为这不仅是维护自身文化尊严的需要,而且更根本的是保持文化多样性的需要。(3)加强维护文化多样性的立法和宣传教育。依法维护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和谐共处的关键,这样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漠视,所以我们要进行宣传、教育,营造一种有利于文化多样性维护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意识,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文化多样性的教育很重要,因为这种文化多样性的维护程度和维护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来决定的,避免出现本位文化的“断裂”。(4)不断完善维护文化多样性的援助措施。目前,维护文化多样性面临的最大难点,也是最迫切的是维护各民族的语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许多少数民族的语言灭亡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语言的消亡意味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减少,因为在语言丢失的同时,原来以这种语言为载体的文化也可能丧失,但是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保留着少数民族语言的人们为了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获得生存,不得不放弃固有的语言和文化,被强势文化所俘虏,所以他们在维护自己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得到社会的援助,这种援助包括经济上的和制度上的,援助包括来自政府的和非政府的。(5)提升文化多样性的维护能力。在构建和谐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实现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的多赢结果,这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基本目标。首先要达到一种文化对他文化的客观认识,即属于该文化的成员要抛开文化本位主义的先入之见,在他文化的接触中看到对方优于自己的地方,才能客观地认识到维护自己文化特征的重要性和努力方向,才能够提升维护自己特有文化的能力。当然也要防止文化或种族中心主义倾向,对他民族或文化持有偏见,影响其他民族的文化发展。费孝通先生曾经在日本说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六个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对维护文化多样性,建设和谐文化的最为贴切的思考,对于我们建设和谐文化应该有很大的启发和参照的依据。我们在维护文化多样性的过程中应当既选择开放,又坚守的文化策略,这是实现和谐文化构建的必然要求和努力方向。
关键词:文化多样性;和谐文化;建设
文化是不同区域形成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是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人群为适应、认识他们所面对的自然界而形成的。文化重要的社会意义在于其民族性、差异性,这种民族性、差异性有利于取长补短,互为促进,使世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高表现形式,和谐文化是在和谐经济和和谐政治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和谐氛围,是人们在文化生活中处于一种和谐状态。和谐文化建设离不开文化多样性。
1和谐文化是文化多样性基础上的文化和谐
从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来看,和谐文化是文化多样性基础上的文化和谐。多样性是任何事物成长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文化多样性是世界各地的文化并非以单一的形式存在,而是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文化多样性之于人类社会,就如同生物多样性之于自然界一样,是一种客观现实。物质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同生物多样性一样,具有永恒的价值。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人类的文明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激烈的经济竞争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在文化领域。这种竞争和交流一方面缩短了各种文明之间的距离,文化多样性的丧失会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所以文化多样性的维护显得越来越重要。好在我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从联合国和世界各国近几年来的行动中可以感知关于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要维护我们社会活力,我们必须至少要保护不能取代的习俗、惯例和技能的活的记忆,它们不应该被允许完全消失。和谐文化中的文化和谐首先是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沟通、发展的平等、和谐。各种文化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相互补充、和谐互助的一面,任何文化都以周边文化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必须从周边文化中吸取营养,在各种民族文化的共处中,不是谁取代谁,谁吞并谁,而是尊重文化的主体地位,实行不同文化的共存与发展。从纵向上看,文化和谐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的融会、贯通、和谐,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传统文化要充分取舍、扬弃、改造,走向新的境界。我们构建的和谐文化就要在充分体现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寻求他们的共同点,即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在各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过程中,我们要实现各种文化的和谐共存,这就是文化和谐。
2维护文化多样性是构建和谐文化的基础
面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样性问题,绝非“保护”二字所能概括,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现代人的创造,所以我们只能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在构建和谐文化中维护文化多样性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各民族、地域群体的语言、宗教信仰、社会实践、艺术、社会结构、民俗等的多样性,从而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保障。未来世界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决定了中国和谐文化应该具有两个基本取向:民族特色和开放性,这也是我们维护文化多样性时应具有的品质。中国文化是中国所特有的、在过去产生、经历了历史的社会化过程,至今相对稳定地沉淀在中国人心理层面上的思想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中国这个国家系统运作层面的根基和依托。维护文化多样性首先要维护文化的民族性,民族性是文化的最大个性,文化的个性就是文化的优势;坚持文化的开放性其根本目的是在于吸引外来文化成果和精華,促进本民族和谐文化的建设。我们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其中应有之义,就像生物多样性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维护文化多样性也就成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维护文化多样性在我国现阶段来说就是为了构建和谐的社会,维护文化多样性是构建和谐文化不可或缺的基础。
3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谐文化构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现代,摆在我们面前的已经不是应该不应该坚持文化的多样性,而是如何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问题。为了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在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和实践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充分利用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各种力量。从当代文化实践来看,多样性主要有三种力量来维护:国家政策保护、本土化的自我意识和个体化的自由选择。国家政策保护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强制力量,政府必须放弃民族托管人的角色,而开始考虑把自己当作文化多元共同可持续发展的担保人,在建设和谐文化的国家规划和政策中,要充分考虑到文化多样性的维护问题;文化植根于本土,面对外来文化的进入,我们要增强外来文化本土化的意识,在文化本土化过程中,对外来文化赋予一定的本土性格,以自己的方式迎接外来文化的挑战,对文化民族性有自觉确认,在具体操作上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有目的地增加本土文化的介绍,营造一个有利于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和传播的适宜氛围,当然,本土化也不是僵化的存在,不是由过去的历史、神话、文化传统、语言、价值观念、政治制度等一劳永逸地塑造的,它本身就是不断建构的过程、不断变化的现实,我们不能用本土的文化个性否认另一种文化,而应该是内涵普遍价值的本土化。(2)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沟通。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性质应当由“共同”转变为“相互”,这就意味着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由抽象普遍性这一反多样性规定向多元互补、内在整合的对话关系的过度。所以,一种文化对自身独立地位及独特价值的捍卫,就不再是一种狭隘的保守“情绪”,而是有了广义的文化拯救意义。因为这不仅是维护自身文化尊严的需要,而且更根本的是保持文化多样性的需要。(3)加强维护文化多样性的立法和宣传教育。依法维护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和谐共处的关键,这样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漠视,所以我们要进行宣传、教育,营造一种有利于文化多样性维护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意识,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文化多样性的教育很重要,因为这种文化多样性的维护程度和维护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来决定的,避免出现本位文化的“断裂”。(4)不断完善维护文化多样性的援助措施。目前,维护文化多样性面临的最大难点,也是最迫切的是维护各民族的语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许多少数民族的语言灭亡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语言的消亡意味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减少,因为在语言丢失的同时,原来以这种语言为载体的文化也可能丧失,但是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保留着少数民族语言的人们为了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获得生存,不得不放弃固有的语言和文化,被强势文化所俘虏,所以他们在维护自己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得到社会的援助,这种援助包括经济上的和制度上的,援助包括来自政府的和非政府的。(5)提升文化多样性的维护能力。在构建和谐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实现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的多赢结果,这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基本目标。首先要达到一种文化对他文化的客观认识,即属于该文化的成员要抛开文化本位主义的先入之见,在他文化的接触中看到对方优于自己的地方,才能客观地认识到维护自己文化特征的重要性和努力方向,才能够提升维护自己特有文化的能力。当然也要防止文化或种族中心主义倾向,对他民族或文化持有偏见,影响其他民族的文化发展。费孝通先生曾经在日本说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六个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对维护文化多样性,建设和谐文化的最为贴切的思考,对于我们建设和谐文化应该有很大的启发和参照的依据。我们在维护文化多样性的过程中应当既选择开放,又坚守的文化策略,这是实现和谐文化构建的必然要求和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