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简介:怎样的阴差阳错, 使下岗工人董丹摇身变为记者招待会上的“贵宾”?面对一场场饕餮盛宴, 他只想闷头暴吃, 却莫名其妙地成为了别人的“希望”。置身于每一场隐藏着重重黑幕的宴会, 董丹惊叹:色情服务女郎的“献身”只为讨个说法;工厂为了获取暴利竟用头发做酱油……这些乏人问津的社会真相令受困其中的董丹咂舌。他欲逃离却已身不由己……最终, 他能否获得心灵的救赎?在自己的谎言被拆穿前, 揭露更大的谎言?
宴会虫看到的新闻真相
董丹的宿舍原来是个办公室, 坐落在北京近郊一家罐头厂的厂房顶上。这时是早上十点, 董丹正在小梅给他握着的橡皮管子下面淋浴。小梅站在椅子上, 使劲想把管子抓得稳些。因为从那根爬在天花板下面的生锈水管里出来的热水喷一口、吐一口, 很难稳定。这楼上的人就这么洗澡:从车间的水管上截流, 窃引车间排出的、仅仅是看着干净的热水。
三年前工厂关了大半, 百分之六十的职工都下了岗, 只拿百分之二十的工资。一开始董丹还不急着找工作, 两个月后他发现银行卡里就剩了五十五元, 还不够两人吃顿麦当劳的巨无霸。这才着急了。
过了两天, 董丹在报上看到了一则招工广告。一家五星级酒店征聘警卫, 要求应聘者身高一米八以上, 身强体健, 五官端正。董丹穿上了他最体面的行头:一件化纤合成料的西装外套, 一条卡其裤, 脚上的黑皮鞋, 配上跟一个邻居借的“Playboy”手提包, 前去应聘。
他刚晃进酒店大厅, 就迎上来个女人, 问他是不是应邀而来。他点点头。她说他来晚了, 会谈早就开始了, 说着就把他推上了电梯。下了电梯穿过中庭长廊, 来到一间大宴厅, 里面的宴会正要开始。前方麦克风上方挂着条红布幔, 上头写着:“植树造林, 向沙漠索回绿地!”那女人让他自己找位子坐下, 就消失了。
他在靠门边的一张桌子旁坐下。宴会已经开始, 他正好饿急了, 就把面前盘子里的东西全扫进肚里, 也不知道都吃了些什么。他邻座的一个男人向他自我介绍, 他是《北京晚报》记者, 又问董丹是哪个单位的。董丹只希望谁也别理他, 让他好好地白吃一顿, 随口回答他是《北京早报》的。那人说他没听过, 董丹说是家新媒体。网络媒体吗?没错, 是网络媒体。董丹吃饱喝足了, 正打算找机会开溜, 那记者问他要不要一块儿去领钱。什么钱?就那两百块车马费呀, 他们的“意思意思”, 劳驾大伙儿跑一趟, 给这个会议宣传宣传, 造造声势什么的。把你的名片交给他们, 他们就给两百块, 指望你回去写篇报导呗。董丹干咽了几下口水:两百块! 等于他们下岗工人半个月的月薪, 还吃得跟皇上似的──不过就是一张名片的事!
一出门董丹就直奔一个印刷铺子。他挑了最华贵的式样, 印了一大沓上头有某网络传媒字样的名片。在酒席上他早打听清楚了, 网络传媒这东西, 反正每天有无数家开张、又有无数家倒闭。
直到2002年5月的这个将要在他生命中出现转折的早晨, 吃宴会成了他的正经营生, 日子过得挺滋润。他站在淋浴的水流里, 还在回味昨天的午宴。
他一边用块粗糙的毛巾搓背, 一边问小梅, 信不信他已经把全中国的美食都尝过了。她说她信。这回答让他不太满足。每次他想要在她面前拽一拽, 她都是这么容易就被唬住了, 缺乏挑战性让他觉得没劲。他抬起头, 看见小梅双手高高举着水管, 脸都累红了。
“错了。”他说,“有个菜我就从来没吃过。”
“什么菜?”小梅问。
“一口咬下去, 吃不出来。把菜单拿来一看, 可吓着我了。”他隔着水汽朝她看一眼, “你猜那菜是什么做的?”
她马上摇头, 笑眯眯地:“猜不着。”
“那道菜是用一千个螃蟹爪尖的肉做的。”董丹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一千个!想想看, 光是敲碎每个爪子, 把里面的肉抠出来得费多大工夫!就是那些螃蟹的手指头尖儿啊!”
他等着她继续追问:那得宰多少只螃蟹才凑齐这么多蟹爪!可她没做声, 默默地消化这条惊人的信息。
“那蟹爪肉又嫩又滑, 筷子一挑, 还没搁嘴里, 就滑下去了。”他让水朝他头上淋, 好把洗发精泡沫冲干净:“每回他们要是在邀请函上印菜单就好了。再有‘千蟹指’这道菜, 我就带你混进去尝尝。为它你冒一回险, 值了!”
排水管开始发出打嗝似的怪响, 咕噜咕噜的声音来自管线深处, 就像是从巨大而无形的器官里发出的, 橡皮水管也跟着发颤。小梅连忙伸长胳臂把水龙头关上, 以免蒸汽冒出把董丹给烫熟了。她站在椅子上就是这个原因, 这样才能随时控制出水。
“那肉搁到嘴里, 真他妈绝了。就像把一千条‘迷你’型鸡腿的味道全熬在那一口里, 简直美得让人受不了, 鲜得都有点恶心了。什么东西也赶不上蟹爪嫩, 在嘴里就像……就像……”他极力想要描述那口感, 那种吃在嘴里与舌头、口腔接触的细致, 咽下去在食道间经过时那种滑滋滋的感觉, 五脏六腑都为之称奇。但他没有那么多词汇。把他两口子受的教育加一块儿, 连给父母写封像样的信都不够, 得请教字典才行。
一位女邻居隔着塑料帘子大声叫着:怎么洗个没完了?一根一根地在洗头发?董丹笑着大声回答:长了十二根脚指头, 得一根一根搓!
赴宴前董丹总要好好地来一番梳洗。他一共有两件正式衬衫, 一件白一件蓝, 所以就替换着穿。一年多前, 他拿到印好的记者名片当天, 便向邻居们借了一百块, 跑到一家旧货店, 花了五块钱买了副宽边平光眼镜, 又花了二十块买了个麦克风, 接在一台基本报废的录音机上。剩下的七十五块, 他用来买了一个照相机遗体, 反正用不着往里头填装胶卷。就那样, 他改头换面, 成了个专业赴宴者。
他学会了事先研究报纸上的新闻, 发现哪里在举行会议。第一次是一个新研发的科技产品拍卖会。拍卖公司发出了一百多张帖子给媒体, 会后备有十六道菜的大酒席。和董丹同桌的是一群“特邀嘉宾”。等到大伙喝得酒酣耳热, 话匣子一开, 他才发现这一群所谓的“特邀嘉宾”都是被雇来假装竞拍的。他们坐在场子里, 举牌子自相残杀地喊价, 就是要炒热气氛, 哄抬价格。
酒宴尾声时, 一个大水晶盘端了上来。董丹搞清楚了, 盘子里带粗壳的玩意儿叫做生蚝。服务员告诉大家, 生蚝们一小时前还是一架飞机上的“乘客”, 从一个海港飞过来。那群“特邀嘉宾”正闹着不可开交, 谈论着他们今天的表演。拍卖的是一种新式减肥器械, 一开始的底价是从五万块起拍, 接着他们像疯了似的喊价, 终于把价格抬上了一百万。最后的买家其实就是卖方自己, 他导演了这整场闹剧就是想要为这个产品炒点新闻。现在所有的媒体都会宣扬这个产品有多么热门, 所以最后以超过底价二十倍的价钱卖出。董丹一边听戏似的听他们的故事, 一边和生蚝较劲。这东西看着跟吐出来的秽物似的, 味道倒不错。
第二天, 董丹在电视台的晚间新闻上, 看到这则产品拍卖成功的报导。消息在各家报纸也是重大新闻。而对董丹来说, 唯有生蚝值得记忆:它填补了他饮食史的一项空白。
此刻, 董丹腰间围了条浴巾, 冲过走廊, 回到屋里, 留下小梅一个人拖地。等到她进屋, 他穿戴得差不多了, 正对着窗台上的一面小圆镜子一会儿弯腰一会儿半蹲, 想把他整张脸挤进镜面。他皱皱眉, 对自己的头发不堪满意, 努力让其中一部分站立起来。
“你也觉得昨儿没跟我一块去吃‘千蟹爪’挺亏的吧?”董丹问道。
“嗯。”她漫不经意地回答。
“那盘菜根本没吃完, 恨不得能代你吃!”
“那就代我吃吧。”她笑起来, 把一颗豆子朝他的肩膀弹去。他从水泥地上把豆子捡起, 又弹回去。她弓起背作势要朝向他冲去。他立刻举起双手求饶, 并且用下巴指了指时钟, 该上班了。吃酒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 一点都马虎不得, 除了敬业之外, 还要有纪律、勤奋、勇气等素质。
摘自《赴宴者》
宴会虫看到的新闻真相
董丹的宿舍原来是个办公室, 坐落在北京近郊一家罐头厂的厂房顶上。这时是早上十点, 董丹正在小梅给他握着的橡皮管子下面淋浴。小梅站在椅子上, 使劲想把管子抓得稳些。因为从那根爬在天花板下面的生锈水管里出来的热水喷一口、吐一口, 很难稳定。这楼上的人就这么洗澡:从车间的水管上截流, 窃引车间排出的、仅仅是看着干净的热水。
三年前工厂关了大半, 百分之六十的职工都下了岗, 只拿百分之二十的工资。一开始董丹还不急着找工作, 两个月后他发现银行卡里就剩了五十五元, 还不够两人吃顿麦当劳的巨无霸。这才着急了。
过了两天, 董丹在报上看到了一则招工广告。一家五星级酒店征聘警卫, 要求应聘者身高一米八以上, 身强体健, 五官端正。董丹穿上了他最体面的行头:一件化纤合成料的西装外套, 一条卡其裤, 脚上的黑皮鞋, 配上跟一个邻居借的“Playboy”手提包, 前去应聘。
他刚晃进酒店大厅, 就迎上来个女人, 问他是不是应邀而来。他点点头。她说他来晚了, 会谈早就开始了, 说着就把他推上了电梯。下了电梯穿过中庭长廊, 来到一间大宴厅, 里面的宴会正要开始。前方麦克风上方挂着条红布幔, 上头写着:“植树造林, 向沙漠索回绿地!”那女人让他自己找位子坐下, 就消失了。
他在靠门边的一张桌子旁坐下。宴会已经开始, 他正好饿急了, 就把面前盘子里的东西全扫进肚里, 也不知道都吃了些什么。他邻座的一个男人向他自我介绍, 他是《北京晚报》记者, 又问董丹是哪个单位的。董丹只希望谁也别理他, 让他好好地白吃一顿, 随口回答他是《北京早报》的。那人说他没听过, 董丹说是家新媒体。网络媒体吗?没错, 是网络媒体。董丹吃饱喝足了, 正打算找机会开溜, 那记者问他要不要一块儿去领钱。什么钱?就那两百块车马费呀, 他们的“意思意思”, 劳驾大伙儿跑一趟, 给这个会议宣传宣传, 造造声势什么的。把你的名片交给他们, 他们就给两百块, 指望你回去写篇报导呗。董丹干咽了几下口水:两百块! 等于他们下岗工人半个月的月薪, 还吃得跟皇上似的──不过就是一张名片的事!
一出门董丹就直奔一个印刷铺子。他挑了最华贵的式样, 印了一大沓上头有某网络传媒字样的名片。在酒席上他早打听清楚了, 网络传媒这东西, 反正每天有无数家开张、又有无数家倒闭。
直到2002年5月的这个将要在他生命中出现转折的早晨, 吃宴会成了他的正经营生, 日子过得挺滋润。他站在淋浴的水流里, 还在回味昨天的午宴。
他一边用块粗糙的毛巾搓背, 一边问小梅, 信不信他已经把全中国的美食都尝过了。她说她信。这回答让他不太满足。每次他想要在她面前拽一拽, 她都是这么容易就被唬住了, 缺乏挑战性让他觉得没劲。他抬起头, 看见小梅双手高高举着水管, 脸都累红了。
“错了。”他说,“有个菜我就从来没吃过。”
“什么菜?”小梅问。
“一口咬下去, 吃不出来。把菜单拿来一看, 可吓着我了。”他隔着水汽朝她看一眼, “你猜那菜是什么做的?”
她马上摇头, 笑眯眯地:“猜不着。”
“那道菜是用一千个螃蟹爪尖的肉做的。”董丹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一千个!想想看, 光是敲碎每个爪子, 把里面的肉抠出来得费多大工夫!就是那些螃蟹的手指头尖儿啊!”
他等着她继续追问:那得宰多少只螃蟹才凑齐这么多蟹爪!可她没做声, 默默地消化这条惊人的信息。
“那蟹爪肉又嫩又滑, 筷子一挑, 还没搁嘴里, 就滑下去了。”他让水朝他头上淋, 好把洗发精泡沫冲干净:“每回他们要是在邀请函上印菜单就好了。再有‘千蟹指’这道菜, 我就带你混进去尝尝。为它你冒一回险, 值了!”
排水管开始发出打嗝似的怪响, 咕噜咕噜的声音来自管线深处, 就像是从巨大而无形的器官里发出的, 橡皮水管也跟着发颤。小梅连忙伸长胳臂把水龙头关上, 以免蒸汽冒出把董丹给烫熟了。她站在椅子上就是这个原因, 这样才能随时控制出水。
“那肉搁到嘴里, 真他妈绝了。就像把一千条‘迷你’型鸡腿的味道全熬在那一口里, 简直美得让人受不了, 鲜得都有点恶心了。什么东西也赶不上蟹爪嫩, 在嘴里就像……就像……”他极力想要描述那口感, 那种吃在嘴里与舌头、口腔接触的细致, 咽下去在食道间经过时那种滑滋滋的感觉, 五脏六腑都为之称奇。但他没有那么多词汇。把他两口子受的教育加一块儿, 连给父母写封像样的信都不够, 得请教字典才行。
一位女邻居隔着塑料帘子大声叫着:怎么洗个没完了?一根一根地在洗头发?董丹笑着大声回答:长了十二根脚指头, 得一根一根搓!
赴宴前董丹总要好好地来一番梳洗。他一共有两件正式衬衫, 一件白一件蓝, 所以就替换着穿。一年多前, 他拿到印好的记者名片当天, 便向邻居们借了一百块, 跑到一家旧货店, 花了五块钱买了副宽边平光眼镜, 又花了二十块买了个麦克风, 接在一台基本报废的录音机上。剩下的七十五块, 他用来买了一个照相机遗体, 反正用不着往里头填装胶卷。就那样, 他改头换面, 成了个专业赴宴者。
他学会了事先研究报纸上的新闻, 发现哪里在举行会议。第一次是一个新研发的科技产品拍卖会。拍卖公司发出了一百多张帖子给媒体, 会后备有十六道菜的大酒席。和董丹同桌的是一群“特邀嘉宾”。等到大伙喝得酒酣耳热, 话匣子一开, 他才发现这一群所谓的“特邀嘉宾”都是被雇来假装竞拍的。他们坐在场子里, 举牌子自相残杀地喊价, 就是要炒热气氛, 哄抬价格。
酒宴尾声时, 一个大水晶盘端了上来。董丹搞清楚了, 盘子里带粗壳的玩意儿叫做生蚝。服务员告诉大家, 生蚝们一小时前还是一架飞机上的“乘客”, 从一个海港飞过来。那群“特邀嘉宾”正闹着不可开交, 谈论着他们今天的表演。拍卖的是一种新式减肥器械, 一开始的底价是从五万块起拍, 接着他们像疯了似的喊价, 终于把价格抬上了一百万。最后的买家其实就是卖方自己, 他导演了这整场闹剧就是想要为这个产品炒点新闻。现在所有的媒体都会宣扬这个产品有多么热门, 所以最后以超过底价二十倍的价钱卖出。董丹一边听戏似的听他们的故事, 一边和生蚝较劲。这东西看着跟吐出来的秽物似的, 味道倒不错。
第二天, 董丹在电视台的晚间新闻上, 看到这则产品拍卖成功的报导。消息在各家报纸也是重大新闻。而对董丹来说, 唯有生蚝值得记忆:它填补了他饮食史的一项空白。
此刻, 董丹腰间围了条浴巾, 冲过走廊, 回到屋里, 留下小梅一个人拖地。等到她进屋, 他穿戴得差不多了, 正对着窗台上的一面小圆镜子一会儿弯腰一会儿半蹲, 想把他整张脸挤进镜面。他皱皱眉, 对自己的头发不堪满意, 努力让其中一部分站立起来。
“你也觉得昨儿没跟我一块去吃‘千蟹爪’挺亏的吧?”董丹问道。
“嗯。”她漫不经意地回答。
“那盘菜根本没吃完, 恨不得能代你吃!”
“那就代我吃吧。”她笑起来, 把一颗豆子朝他的肩膀弹去。他从水泥地上把豆子捡起, 又弹回去。她弓起背作势要朝向他冲去。他立刻举起双手求饶, 并且用下巴指了指时钟, 该上班了。吃酒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 一点都马虎不得, 除了敬业之外, 还要有纪律、勤奋、勇气等素质。
摘自《赴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