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贯彻,也使各高等院校加强了对体育运动训练,特别是田径方面的重视,多数学校专门成立了田径队,安排教练进行训练。但由于综合方面的原因,诸如学校的重视程度、学生的选材、教练的水平以及参赛情况等等,使各校在运动会上取得的成绩不尽相同。但究其主要原因,仍是训练模式和方法的问题,影响这两个主要原因的因素自然便是教练了,因此,本文结合本县实际,就教练组的组成模式做一个初步探讨。
【关键词】 田径队; 教练组; 组成模式; 初探;
一、学校教练组的组成模式
所说的教练组的组成模式,简单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
(1)单人训练模式(2)两人训练模式(3)多人训练模式
(1)单人训练模式:这是一种目前多数学校采用的训练田径队的形式,已经沿用了多年。整支田径队由一位教练带领训练,没有助手,无人可以依赖,只能靠自己不断摸索,自加压力,工作训练的积极性只能靠自己对体育训练的热爱和自身综合素质来维持,因此,表现出来的情况差异很大。有的积极寻求各方面支持,尽快全身心的投人训练,争分夺秒;有的懒懒散散,没干工作先讲价钱,如果谈不拢,马上没有了工作热情,如此何来训练成果可谈?
单人训练原因是由于学校的师资不允许所造成的,但现在反应出的恐怕还是体育教师本身对训练方式、方法缺乏探究,对训练工作缺乏热情而造成的,其短处是显而易见的,概而括之主要有以下几种:
1.1教练本人缺乏交流。只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训练,可能无法发现训练中的不合理性。每名教练的训练方式方法都有不同,因为单人训练的原因,不能和其他教练交流,其他人的合理的训练方法不能加以运用,自己的训练中不合理的地方不能及时被发现,就难以保证训练的方式方法都正确合理,从而为好的训练效果的出现埋下隐患。
1.2无法保证做到面面俱到。除了协调各方面关系以外,主要是指对队员的专项技术的指导上,很多教练因为无法分身,所采用的专项素质训练几乎都是一样的,仅仅是分开了男女而已。专项技术也多是在教会了学生基本技术以后,都是靠学生自己练习,教练无法全程跟踪,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练习进度,从而影响其对技术动作的正确理解,更谈不上令人满意的成绩的出现。
1.3选项单一化相对明显。因为无法顾及更多的训练项目,所以在给学生选项时,是会尽量向自己的长项上靠拢的,其它项目上的得分寥寥无几,这样的例子,我们随处可见。
2.两人训练模式:这种教练组的组成模式现已被少数学校所采用,针对单人训练所提出的几方面,两人训练模式较之有了明显的改善。在此不再一一论述,但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运动基础和运动兴趣,即从终生体育的角度出发,还是存在明显缺陷。
3.多人训练模式:这是专业田径队的训练模式,目前还有少数学校还难以做此尝试。想必这是我们体育教师梦寐以求的教练组组成模式,就此,让我们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3.1能够推行这种模式的前提有以下几个:
a.学校有常年坚持训练的田径队
b.学校体育教师配备正常,专业特长分配合理
c.学校场地器材配备正常,能满足训练需要
d.建立合理的运动员参赛选拔机制,如何确定哪些运动员可以代表学校参加比赛
e.建立相对合理的奖励机制以及训练补助方法
3.2对照以上几条将学校对号入座大体上分几个层次,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学校根本不重视,没有常年训练队。有些高等院校情况还是比较好的,除极少数学校以外,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师还处于过剩的状态,但由于学校领导的态度问题,使得一些有专长的体育教师无用武之地。当运动会临近,仅仅是找学生报名,搪塞上级,没有弃权,但均不参加各项比赛,运动会期间只参加开幕式,然后便大旗一掩,不见踪影了,最后甘愿以0分居于成绩榜下游。
第二类:学校同意成立田径队,可以进行训练。因为近几年的达标验收,体育器材的配备已经比前些年好的多了,足以应付田径队的训练所需。但是补助上没有明确说法,在加上教练员过于讲究,不打没有把握的仗,报完名以后静观其变,不轻易出手,只有临近比赛的时候才训练几次,勉强去参加比赛。从运动会总分上显示那肯定是比较可怜了。
第三类:学校支持,目标明确,运动员选拨、训练补助等等形成了条文或惯例,教师勿需多言,只需争分夺秒,积极认真训练,效果自是不一样,运动会上自然是处在能争夺名次的行列。也只有这样的学校才具备实行教练组多人组成的训练模式,至于形成这样的教练组以后,如何进行分工和协作,那将是另外的探讨课题。
综上所述,可见推行这种多人训练模式需要同时具备多项条件。难度虽然很大,但关键的只有一点,那便是领导的重视。只要学校领导注重学校的声誉,注重学校在全县学校中的名次和地位,注重学校在全方位的发展和成绩的取得,那么其余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二、针对以上情况所提出的建议
领导重视与支持,这是最理想的状况,现在既然无法达到,就需要我们有关人员不懈的努力。要从我们体育教师自身开始,不必计较待遇和条件,接下任务,团结协作,认真工作,当你付出辛勤的汗水,取得领导满意的成绩,那么,一切的情况应该会有所变化的,一定会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的。
参考文献:
[1] 姜军亮,孙建鹏. 以十五届亚运会为鉴对我国田径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夺金的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07年02期
[2] 李大伟. 北京奥运会 中国田径队任重而道远[J]. 体育博览 2007年10期
[3] 李祥红,赵孟君. 湖南省高校高水平田径队的管理模式的研究[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年06期
【关键词】 田径队; 教练组; 组成模式; 初探;
一、学校教练组的组成模式
所说的教练组的组成模式,简单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
(1)单人训练模式(2)两人训练模式(3)多人训练模式
(1)单人训练模式:这是一种目前多数学校采用的训练田径队的形式,已经沿用了多年。整支田径队由一位教练带领训练,没有助手,无人可以依赖,只能靠自己不断摸索,自加压力,工作训练的积极性只能靠自己对体育训练的热爱和自身综合素质来维持,因此,表现出来的情况差异很大。有的积极寻求各方面支持,尽快全身心的投人训练,争分夺秒;有的懒懒散散,没干工作先讲价钱,如果谈不拢,马上没有了工作热情,如此何来训练成果可谈?
单人训练原因是由于学校的师资不允许所造成的,但现在反应出的恐怕还是体育教师本身对训练方式、方法缺乏探究,对训练工作缺乏热情而造成的,其短处是显而易见的,概而括之主要有以下几种:
1.1教练本人缺乏交流。只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训练,可能无法发现训练中的不合理性。每名教练的训练方式方法都有不同,因为单人训练的原因,不能和其他教练交流,其他人的合理的训练方法不能加以运用,自己的训练中不合理的地方不能及时被发现,就难以保证训练的方式方法都正确合理,从而为好的训练效果的出现埋下隐患。
1.2无法保证做到面面俱到。除了协调各方面关系以外,主要是指对队员的专项技术的指导上,很多教练因为无法分身,所采用的专项素质训练几乎都是一样的,仅仅是分开了男女而已。专项技术也多是在教会了学生基本技术以后,都是靠学生自己练习,教练无法全程跟踪,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练习进度,从而影响其对技术动作的正确理解,更谈不上令人满意的成绩的出现。
1.3选项单一化相对明显。因为无法顾及更多的训练项目,所以在给学生选项时,是会尽量向自己的长项上靠拢的,其它项目上的得分寥寥无几,这样的例子,我们随处可见。
2.两人训练模式:这种教练组的组成模式现已被少数学校所采用,针对单人训练所提出的几方面,两人训练模式较之有了明显的改善。在此不再一一论述,但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运动基础和运动兴趣,即从终生体育的角度出发,还是存在明显缺陷。
3.多人训练模式:这是专业田径队的训练模式,目前还有少数学校还难以做此尝试。想必这是我们体育教师梦寐以求的教练组组成模式,就此,让我们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3.1能够推行这种模式的前提有以下几个:
a.学校有常年坚持训练的田径队
b.学校体育教师配备正常,专业特长分配合理
c.学校场地器材配备正常,能满足训练需要
d.建立合理的运动员参赛选拔机制,如何确定哪些运动员可以代表学校参加比赛
e.建立相对合理的奖励机制以及训练补助方法
3.2对照以上几条将学校对号入座大体上分几个层次,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学校根本不重视,没有常年训练队。有些高等院校情况还是比较好的,除极少数学校以外,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师还处于过剩的状态,但由于学校领导的态度问题,使得一些有专长的体育教师无用武之地。当运动会临近,仅仅是找学生报名,搪塞上级,没有弃权,但均不参加各项比赛,运动会期间只参加开幕式,然后便大旗一掩,不见踪影了,最后甘愿以0分居于成绩榜下游。
第二类:学校同意成立田径队,可以进行训练。因为近几年的达标验收,体育器材的配备已经比前些年好的多了,足以应付田径队的训练所需。但是补助上没有明确说法,在加上教练员过于讲究,不打没有把握的仗,报完名以后静观其变,不轻易出手,只有临近比赛的时候才训练几次,勉强去参加比赛。从运动会总分上显示那肯定是比较可怜了。
第三类:学校支持,目标明确,运动员选拨、训练补助等等形成了条文或惯例,教师勿需多言,只需争分夺秒,积极认真训练,效果自是不一样,运动会上自然是处在能争夺名次的行列。也只有这样的学校才具备实行教练组多人组成的训练模式,至于形成这样的教练组以后,如何进行分工和协作,那将是另外的探讨课题。
综上所述,可见推行这种多人训练模式需要同时具备多项条件。难度虽然很大,但关键的只有一点,那便是领导的重视。只要学校领导注重学校的声誉,注重学校在全县学校中的名次和地位,注重学校在全方位的发展和成绩的取得,那么其余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二、针对以上情况所提出的建议
领导重视与支持,这是最理想的状况,现在既然无法达到,就需要我们有关人员不懈的努力。要从我们体育教师自身开始,不必计较待遇和条件,接下任务,团结协作,认真工作,当你付出辛勤的汗水,取得领导满意的成绩,那么,一切的情况应该会有所变化的,一定会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的。
参考文献:
[1] 姜军亮,孙建鹏. 以十五届亚运会为鉴对我国田径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夺金的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07年02期
[2] 李大伟. 北京奥运会 中国田径队任重而道远[J]. 体育博览 2007年10期
[3] 李祥红,赵孟君. 湖南省高校高水平田径队的管理模式的研究[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