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观?

来源 :祝您健康·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中,一些人不顾实事求是的原则,以“重新评价”丑化英雄美化反面人物,以“重新发现”裁剪事实曲解历史真相,最终达到“解构主流”“重构历史”的目的。种种走偏的言行,正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典型表现。
  第一是在“说事”时,改变历史结论,美其名曰“新视角”。比如,提出“如果不打抗日战争”“如果没有抗美援朝”,以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推演,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再比如,罔顾历史条件和历史真实,提出“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殖民地统治有助于提高中国人素质”等。
  第二是在“论人”时,颠覆历史评价,美其名曰“复杂论”。比如,“好人不好”,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狼牙山五壮士是土匪,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更是“把中国踹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相反,“坏人不坏”,慈禧是“优秀的政治家”,李鸿章妥协投降是“争取国家利益”。在他们眼里,为佐证自己的观点,为了解构主流价值、历史成了予取予求的工具,而不再是客观的存在。
  第三是在“讲史”时,歪曲历史规律,美其名曰“再思考”。比如,把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认为儒家充满“奴性”,道家安于现状,法家崇尚专制,毫无可取之处。再比如,宣扬“告别革命”论,抹杀、贬损从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等一切进步运动,从而否认中国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
  历史并非不能考证、不能讨论,但需要有基本的是非观、价值观。
  (摘自《人民日报》)
其他文献
新形势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坚持马克思群众路线观点的生动实践,是巩固党在基层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需要,是推进基层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法宝。作为一名分管全县公安、司法、消防、武警、水务、移民工作和联系县检察院及法院的政府副职,很多工作直接面对群众,深感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结合当前全国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90后”少年以其任性、脆弱、自大、狂傲、叛逆等鲜明的个性形象存在于人们的传统价值评价之中,然而四川地震中巴蜀少年的英雄行为却改变了人们的看法。巴蜀英雄少年的行为和
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重要的大事之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文史界对贵州省和贵阳市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作用的评价,均比较模糊。贵阳虽然是抗日战争的“后
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切理论成果的有机融合、辩证统一。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瓮安,有这样一组数据的变化引人关注:2007年至2013年期间,全县群众安全感由59.09%提升到98.84%,连续五年排名全省前四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教育部、《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师报》联合举办的“教师职业精神”征文活动。在活动中我预感到更加切合时代精神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即将出台。果然,教育部
李光耀在第13期的《视野》上发表文章说,如果我面对一个困难、一个重大问题或者一系列相互冲突的事情,而初步解决方案行不通,那么我就会先看看是否存在备选方案,不要在一棵树上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重要讲话,阐述了党和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
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要注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身具有的三个基本性质,即整体综合性、政治科学性和当代本土性;突出一个重点,即着重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魏欣在第12期的《看天下》上撰文指出,在美东住了好多年。刚来美国念书的时候,经营波士顿到纽约这条线路的主要是美国人的灰狗汽车公司,票价40美元以上。而中国人经营的风华大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