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医院B超普查子宫肌瘤的情况。方法:抽选1223例本社区育龄妇女(30~65岁),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04月期间开展B超普查。结果:1223例普查对象中检出121例(9.89%)子宫肌瘤,高发年龄显示41~49岁。结论:社区为育龄妇女积极开展B超普查,有利于及时发现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尽早治疗,保护妇女健康。
关键词:B超普查;子宫肌瘤;社区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生殖良性肿瘤中较常见的类型之一,平滑肌、纤维结缔肌对性激素会有一定的依赖,和雌激素、孕激素间联系紧密[1]。临床认为,大部分子宫肌瘤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显著,均在体检中才被发现。如带蒂浆膜层的肌瘤由于蒂发生扭转使下腹部发生突然性疼痛,对体积相对大的、黏膜下肌瘤、肌壁会加大月经量,而后伴发不孕、贫血等并发症,于短期内体积快速增加的肌瘤显示恶变性明显提高[2]。因此,及时诊断并接受治疗对女性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重点分析本社区医院B超普查子宫肌瘤的情况,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04月期间本社区开展B超普查的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一般信息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04月期间本社区开展B超普查的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共有1223例,年龄范围在30~65岁间,其中30~40岁范围内有356例(29.11%);41~49岁范围内有420例(34.34%);而50岁以上患者447例(36.55%)。B超结果显示子宫肌瘤面积约为10*8cm;单发性肌瘤与多发性肌瘤分别有92例和29例。
1.2方法
对1223例参与妇科疾病普查育龄妇女开展B超检查,使用GE LOGIQ400腹部超声仪诊断仪器, 探讨频率设置为3.5MHz,适度充盈膀胱后,根据常规方式,对子宫以及双附件、盆腔其他脏器的不同断面进行扫描。
2.结果
本社区1223例普查对象中检出121例(9.89%)子宫肌瘤,其中高发年龄显示41~49岁范围,详细数据可见表1。
3.讨论
其一,分析子宫肌瘤检出率,子宫肌瘤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无就诊记录或者是未经诊断。因此,临床报道发病率远低于实际发病率。本次普查子宫肌瘤报告中显示子宫肌瘤检出率为9.89%。其二,子宫肌瘤发病与年龄的联系密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高发年龄在41~49岁范围内,占有20.71%的比例,而低于或者是高于该年龄段检出率显示较低。目前子宫肌瘤发病因素还需进一步研究,但疾病好发年龄以及患病后肌瘤继续生长等有一定的联系。传统医学研究显示子宫肌瘤生长与雌激素有关。雌激素会使得子宫肌瘤细胞增生肥大,肌层厚度增加,子宫增大。子宫肌瘤组织雌激素受体与正常子宫组织的要高[3]。近几年来,很多研究表示,孕激素与肌瘤发病有关联,合并妊娠胎盘生乳素可促进雌二醇对肌瘤的作用,使得肌瘤生长速度加快,性激素与子宫肌瘤相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社区医院妇女检查B超子宫肌瘤情况,社区医院要积极采取治疗子宫肌瘤方法,预防和降低妇女子宫肌瘤发展成为恶性。有资料显示子宫肌瘤转变为 恶性肌瘤概率达到0.5%,育龄期妇女身体健康,社区医院要健全医疗设备,不断的提升疾病治疗水平,降低子宫肌瘤恶性患病率[4]。比如,妇科子宫肌瘤期待疗法中,临床针对以下几种子宫肌瘤患者可选用期待疗法救治:第一,子宫肌瘤小,但月经异常,经临床全面检查显示并非肌瘤引发,而是患者于更年期出血,已将子宫内膜癌患者完全排除;第二,年龄超过40岁至45岁,有绝经迹象、肌壁间肌瘤及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的患者;第三,子宫肌瘤大且伴随相应的临床症状,但因自身原因拒绝手术治疗,或是因病情严重难以耐受手术治疗且又不愿行药物救治的患者。临床针对以上行期待疗法救治的患者,治疗后每3-6个月对其做一个追踪随访,治疗后应避免服用类激素或激素。采取药物治疗,当前临床根据此原理选择抗孕激素类药物救治妇科子宫肌瘤,所选择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内美通[5]。该药物属于一种合成睾酮衍生物,抗孕激素、抗雌激素、中度抗促性腺激素等作用较强,对妇科子宫肌瘤快速生长起到抑制作用。第二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该类药物因对机体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等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持续用药后会抑制机体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分泌。
随访方法主要有:妇科门诊、影像学、超声检查,重点检查子宫肌瘤大小、月经有无改变、肌瘤增长速度、原有月經异常有无加重、有无伴发其他临床症状等。如果治疗期间月经正常治疗后月经紊乱,且将其他伴发疾病排除,出现疼痛、压迫等并发症的患者,需立即停止期待疗法,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选取其他的救治疗法。本次研究结果的显示41~49岁年龄范围内子宫肌瘤检出率最高,而其他年龄段妇女患病率相对低。由此可见,妇女子宫肌瘤与雌激素刺激和盆腔充血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针对育龄妇女子宫肌瘤的预防工作中,不仅要做好B超普查工作,同时还要做子宫肌瘤相关保健知识宣传工作。本次调查显示,育龄妇女子宫肌瘤患病率高于家庭压力有关联。开展形式多样的子宫肌瘤健康宣传,可通过广播、板报等形式,增强育龄妇女对子宫肌瘤疾病的认识,引起她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降低子宫肌瘤患病率,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确保广大妇女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刘静俊.2011—2015年天津市东丽区万新街社区已婚育龄妇女查体结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7,6(02):30-32.
[2]吴盈. 2013-2015年某高校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J]. 中国校医,2016,12(11):826-827.
[3]陈少兰,林汉楚. B超在农村妇科病普查中的应用价值[J]. 广州医药,2015,52(01):70-71.
[4]姜艳娜,孝文娜. B超在妇科疾病普查中的应用评价[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5(03):123-124.
关键词:B超普查;子宫肌瘤;社区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生殖良性肿瘤中较常见的类型之一,平滑肌、纤维结缔肌对性激素会有一定的依赖,和雌激素、孕激素间联系紧密[1]。临床认为,大部分子宫肌瘤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显著,均在体检中才被发现。如带蒂浆膜层的肌瘤由于蒂发生扭转使下腹部发生突然性疼痛,对体积相对大的、黏膜下肌瘤、肌壁会加大月经量,而后伴发不孕、贫血等并发症,于短期内体积快速增加的肌瘤显示恶变性明显提高[2]。因此,及时诊断并接受治疗对女性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重点分析本社区医院B超普查子宫肌瘤的情况,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04月期间本社区开展B超普查的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一般信息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04月期间本社区开展B超普查的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共有1223例,年龄范围在30~65岁间,其中30~40岁范围内有356例(29.11%);41~49岁范围内有420例(34.34%);而50岁以上患者447例(36.55%)。B超结果显示子宫肌瘤面积约为10*8cm;单发性肌瘤与多发性肌瘤分别有92例和29例。
1.2方法
对1223例参与妇科疾病普查育龄妇女开展B超检查,使用GE LOGIQ400腹部超声仪诊断仪器, 探讨频率设置为3.5MHz,适度充盈膀胱后,根据常规方式,对子宫以及双附件、盆腔其他脏器的不同断面进行扫描。
2.结果
本社区1223例普查对象中检出121例(9.89%)子宫肌瘤,其中高发年龄显示41~49岁范围,详细数据可见表1。
3.讨论
其一,分析子宫肌瘤检出率,子宫肌瘤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无就诊记录或者是未经诊断。因此,临床报道发病率远低于实际发病率。本次普查子宫肌瘤报告中显示子宫肌瘤检出率为9.89%。其二,子宫肌瘤发病与年龄的联系密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高发年龄在41~49岁范围内,占有20.71%的比例,而低于或者是高于该年龄段检出率显示较低。目前子宫肌瘤发病因素还需进一步研究,但疾病好发年龄以及患病后肌瘤继续生长等有一定的联系。传统医学研究显示子宫肌瘤生长与雌激素有关。雌激素会使得子宫肌瘤细胞增生肥大,肌层厚度增加,子宫增大。子宫肌瘤组织雌激素受体与正常子宫组织的要高[3]。近几年来,很多研究表示,孕激素与肌瘤发病有关联,合并妊娠胎盘生乳素可促进雌二醇对肌瘤的作用,使得肌瘤生长速度加快,性激素与子宫肌瘤相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社区医院妇女检查B超子宫肌瘤情况,社区医院要积极采取治疗子宫肌瘤方法,预防和降低妇女子宫肌瘤发展成为恶性。有资料显示子宫肌瘤转变为 恶性肌瘤概率达到0.5%,育龄期妇女身体健康,社区医院要健全医疗设备,不断的提升疾病治疗水平,降低子宫肌瘤恶性患病率[4]。比如,妇科子宫肌瘤期待疗法中,临床针对以下几种子宫肌瘤患者可选用期待疗法救治:第一,子宫肌瘤小,但月经异常,经临床全面检查显示并非肌瘤引发,而是患者于更年期出血,已将子宫内膜癌患者完全排除;第二,年龄超过40岁至45岁,有绝经迹象、肌壁间肌瘤及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的患者;第三,子宫肌瘤大且伴随相应的临床症状,但因自身原因拒绝手术治疗,或是因病情严重难以耐受手术治疗且又不愿行药物救治的患者。临床针对以上行期待疗法救治的患者,治疗后每3-6个月对其做一个追踪随访,治疗后应避免服用类激素或激素。采取药物治疗,当前临床根据此原理选择抗孕激素类药物救治妇科子宫肌瘤,所选择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内美通[5]。该药物属于一种合成睾酮衍生物,抗孕激素、抗雌激素、中度抗促性腺激素等作用较强,对妇科子宫肌瘤快速生长起到抑制作用。第二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该类药物因对机体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等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持续用药后会抑制机体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分泌。
随访方法主要有:妇科门诊、影像学、超声检查,重点检查子宫肌瘤大小、月经有无改变、肌瘤增长速度、原有月經异常有无加重、有无伴发其他临床症状等。如果治疗期间月经正常治疗后月经紊乱,且将其他伴发疾病排除,出现疼痛、压迫等并发症的患者,需立即停止期待疗法,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选取其他的救治疗法。本次研究结果的显示41~49岁年龄范围内子宫肌瘤检出率最高,而其他年龄段妇女患病率相对低。由此可见,妇女子宫肌瘤与雌激素刺激和盆腔充血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针对育龄妇女子宫肌瘤的预防工作中,不仅要做好B超普查工作,同时还要做子宫肌瘤相关保健知识宣传工作。本次调查显示,育龄妇女子宫肌瘤患病率高于家庭压力有关联。开展形式多样的子宫肌瘤健康宣传,可通过广播、板报等形式,增强育龄妇女对子宫肌瘤疾病的认识,引起她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降低子宫肌瘤患病率,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确保广大妇女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刘静俊.2011—2015年天津市东丽区万新街社区已婚育龄妇女查体结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7,6(02):30-32.
[2]吴盈. 2013-2015年某高校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J]. 中国校医,2016,12(11):826-827.
[3]陈少兰,林汉楚. B超在农村妇科病普查中的应用价值[J]. 广州医药,2015,52(01):70-71.
[4]姜艳娜,孝文娜. B超在妇科疾病普查中的应用评价[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5(03):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