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本质 自主建构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y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来自哪所小学吗?你们想看看老师所在的学校吗?一起来欣赏!(播放学校一幅幅场景图)
  师:如果大家用数学的眼光,就能看到这些画面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线。(放大画面中的四幅局部细节图,如下图所示)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就从画面中的线开始!
  【评析:由于是在异地上课,学生对老师所在的学校充满好奇,课前谈话抓住学生这一好奇心,注意从现实情境中截取典型的画面,为接下来抽象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提供素材。】
  一、通过分类活动引出对平行的初步认识
  1.分类
  师:瞧!在每一幅画面上,都能找到一些直直的线。(如下图)
  师:根据这四幅图中直直的线,可以画出这样的四组直线。(隐去实物,抽象出四组直线,如下图)
  师:仔细观察这四组直线,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同桌交流交流。
  学生汇报:相同的地方是每组都是两条直线,不同的地方是有的相交,有的不相交。
  师:那咱们就根据相交和不相交(板书:相交 不相交),来把这四组直线分成两类!谁愿意上台来分给大家看(四组直线做成磁性板贴,贴在黑板上,可移动)。
  一生上黑板分类如下:
  相交 不相交
  师:你这样分,问问大家都同意吗?(有学生举手示意不同意)你请一位不同意的小伙伴上来分一分。(另一生上台分类如下)
  相交 不相交
  师追问:你为什么把 调整到相交这类中来?这组
  中的两条直线看上去并没有相交呀?
  生: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延长下去就会相交了。
  师:有道理!那咱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可以边用手比划边想象。把这两条直线延长下去……相交了吗?一起来看看电脑演示的结果(如下图),果然相交了。
  师小结:(手扶两位同学)看来,在判断两条直线相交还是不相交时,仅仅靠眼睛观察还不够,还需要根据直线无限长的特点来发挥想象进行延长。
  师:那在不相交的当中,咱们也选一组来延长看看,好吗?(如下图)瞧!如果屏幕足够大的话,无论怎样延长,这两条直线也不会相交。
  【评析:在欣赏校园的情境中,选取典型的四幅画面,从中自然地抽象出四组具有代表性的直线,让学生经历“具体—图像—抽象”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之后,在引导学生根据相交和不相交来分类时,把这四组直线做成四幅磁性黑板贴,便于学生上台分类时移动、调整,充分展示大家的想法,從而产生分法的分歧,分歧的焦点是这组直线 :
  有的认为不相交,因为确实看上去没有相交;而有的认为是相交的,因为直线是无限长的,延长下去就会相交!此时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大家发挥想象进行延长,并通过电脑演示来验证想象的结果,既严谨,又让学生在这组直线归类的分歧中,深刻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判断两条直线是相交还是不相交,仅靠眼睛观察还不够,还需要空间想象的适当介入。因为现实情境中相交或不相交的其实都是有限长的线条,而不是直线。】
  2.认识平行
  师:刚才大家根据相交和不相交把这四组直线分成了两类。确实,在同一个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要么相交,要么不相交,只有这样的两种情况。
  相交 不相交
  师:像这样(用手轻抚不相交的两组直线的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数学中,称之为?
  生:平行。
  师:听得出来,同学们早就知道了“平行”这个词。那现在,你能说说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吗?
  学生说不周全。
  师:一起来轻声读一读这段话(如下),能理解吗?
  师:如果用字母a表示第一条直线,字母b表示第二条直线,我们就说(如下图,引导学生读):
  师:这三句话自己轻声读一读,再体会体会。
  师:如果用字母c和d分别表示黑板上这一组的两条直线 ,你会像这样说一说:谁和谁互相平行?谁是谁的平行
  线吗?先说给同桌听一听,再来说给大家听!
  师:这一组的两条直线 ,没有字母表示了,谁能上
  黑板来边指边说:谁和谁互相平行,谁是谁的平行线?
  指名学生上台。
  师:如果把这组平行线移动一下(移动板贴倾斜一点),它们还互相平行吗?如果斜得更厉害些呢?如果换个方向倾斜呢?
  生:仍然互相平行!
  师小结:看来,(手拿 ,轻抚它的面,边旋转边说)
  不管两条直线是横着的,竖着的,还是斜着的,只要这两条直线不相交,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平行。
  【评析:在上一环节分类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平行,可谓水到渠成。学生对平行的认识并非一张白纸,但认识又是模糊不清的。这时,教师该如何拿捏?如何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精准教学呢?我们看到,赵老师没有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进行概念的灌输教学,而是进行设问:“像这样,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数学中称之为?”当学生说出“平行”时,老师不作评价,而是借助多媒体出示“互相平行”四个大字。并追问,现在你知道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吗?学生说不周全,这时,老师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完整地出示“互相平行”及“平行线”的概念,并让学生在轻声读一读并体会体会那三句话中,润物细无声地进行规范表述的示范。之后,让学生从模仿到理解、多种互动形式来完整表述“谁和谁互相平行”“谁是谁的平行线”。最后,通过黑板上可移动的一组平行线的旋转变式来让学生认识到,不管两条直线是横着的,竖着的,还是斜着的,只要这两条直线不相交,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平行。用这样的方式揭示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以及平行线的概念,构思精巧、效果很好!】
  3.考考你:(“练一练”第1题)
  师:(指名读)下面哪几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生:第(1)组和第(3)组。
  师:为什么只选(1)、(3)两组呢?
  生:因为第(2)组和第(4)组相交了,而(1)、(3)两组不相交!
  师:是啊!(1)、(3)两组直线,不仅看上去不相交,发挥想象如果无限延长下去,也绝不会相交。(课件同步进行延长演示)
  【评析:揭示平行线的概念后,及时安排学生进行辨析选择,且第(3)(4)两组直线,和书上相比,稍作了改动,避免了重复和简单,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是否到位!】
  4.板书课题并举例
  师:刚才,大家在分类活动中认识了平行(板书:认识平行),知道了像这样不相交(红粉笔划出)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咱们教室里,你能找到一些互相平行的例子吗?请你指一指,说给同桌听一听。放眼生活,又有哪些互相平行的例子?谁来说给大家听?
  指名几生举例:直尺的两条边、斑马线……
  师小结:还有这么多同学举手,看来,生活中互相平行的例子可真多!尽管这些例子中物体的边都是线段,比如刚刚提到的直尺的上边和下边,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把这些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会得到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5.完成“练习十五”第6题
  师:下面,就请你到图形中去找一找,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评析:在小结、板书课题后,让学生先举一些容易看到想到的教室里互相平行的例子,再放眼举生活中互相平行的例子,之后到图形中去找一找互相平行的线段。这样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推广至“两条线段互相平行”,既丰富了对“平行”的认识,又体会到今天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通过操作活动丰富对平行的已有认识
  1.多种方法得到一组平行线
  (1)折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认识了平行,还能从生活以及图形中准确地找出互相平行的例子。如果给你一张长方形的白纸,你能折出一组平行线吗?
  学生动手操作,汇报时指出,对折后的两条折痕就是一组平行线。
  (2)画
  ①方格纸上画。
  师:如果给你一张纸,不折了,你能想办法画出一组平行线吗?
  生:能!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白纸和一张方格纸,你们觉得在哪种纸上画更省事、方便呢?
  生异口同声:方格纸!
  师:那你们能在方格纸上画两组平行线吗?试试看!
  汇报:一起来看看小伙伴们的画法。(老师选择三位有代表性的同学上台展示)请你指一指,你画的两组平行线分别在哪儿?
  A同学的 。
  师评讲:老师看出来了,你是沿着方格纸的横线画出了一组,又沿着竖线画出了另一组,像他这样沿着不同方向的方格线,画出两组的,请举手!(大部分)。如果把这两组直线延
  长下去(师用红笔画虚线), 它们就?
  生:相交成了直角!
  师:这时,这两组平行线互相垂直!
  B同学的 。
  师评讲:你是沿着相同方向的方格线,分别画出两组的,
  也很棒!如果把这4条直线编上号 ,在他刚才的介绍中,
  我们已经知道了1号直线和2号直线互相平行,3号和4号互相平行,请问2号和3号也互相平行吗?2号和4号呢?1号和3呢?1号和4号呢?咱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4条直线中,每两条都互相平行。这4条直线,也可以看作是一组互相平行的直线!
  C同学的 。
  师评讲:左边这一组的画法和前面同学相似,右边这一组可有点儿特别,是斜着的。说说你是怎样画出来的?
  C同学介绍画法。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实际上是在方格纸中找到两组对应点(边点边说)来画的。能够想到这种画法,不简单!不过,两组对应点可要找准了!
  感谢他们的分享,掌声请回他们。
  ②白纸上画。
  师:刚才,同学们利用方格纸中横平、竖直的方格线以及两组对应点,轻松地画出了平行线。如果没有方格线了,是白纸(老师手举白纸),你还能画出一组平行线吗?试试看。
  汇报:老师选择两位有代表性的同学上台介绍画法。
  A同学:我是沿着直尺的两条对边来画的。
  师:哦!你是利用身边现有的平行线,来画平行线的,真好!和他画法相似的同学请举手!(大部分)
  B同学:我沿着直尺的边先画一条直线,然后把直尺往上推着平移一些,再画一条直线。
  师:哦!你是凭着感觉进行平移畫出来的。他这样画,大家有什么想说的?
  生:他用手推着平移时,万一手抖了,尺子歪了斜了,画出来的就不是平行线了!
  师:有道理!能想到用平移的方法值得表扬!只是凭着感觉来平移,很不严谨,也不科学!有没有办法能保证三角板不歪,均匀地平移呢?一起来看老师带来的方法。
  2.拓展画法
  (1)用微课的形式来介绍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方法。
  首先,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已知直线重合,简称一合。接着,用一把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简称二靠,然后,按住直尺,把三角板沿着直尺平移,到想要的位置停下。简称三移。最后,画出平行线,简称四画。
  (2)学生动手体验这种方法。
  师:拿出方格纸,在方格纸的左下方,有一条已知直线,请大家左手拿直尺,右手拿三角板,跟着老师播放的节奏一起做。开始!(到第三步时,按暂停键,让学生体验:三角板可以向上平移,也可以向下平移,可以平移得宽一点,也可以平移得窄一点。之后问:咦?这把直尺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紧靠三角板呢?)
  生:起固定作用,能保证三角板不歪地平移。   师:是啊!之前有同学是凭着感觉来平移的,现在看来,他离成功只差这一步(手指紧靠的直尺)。好啦,你想平移到哪儿?找个合适的位置停下画出平行线吧。
  (3)画一画。
  师:你想用这种方法,画出右边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吗?
  生:想!
  师:看!用这种方法,想把平行线画在哪儿就画在哪儿。这种感觉很爽吧!
  【评析: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一组平行线,来进一步巩固已有的概念。人都有从简心理,为了避免学生在自主选择时扎堆在容易画的方格纸上操作。所以,精心设计有层次的操作活动:用纸折——用方格纸画——用白纸画,既让学生充分经历每个过程,又在拾阶而上的操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丰富对平行的认识。值得一提的是,在用白纸画的环节,有部分学生出现了凭着感觉平移来画的情况,老师没有回避这种现象,而是展示出来引发大家讨论,从而认识到这种画法不严谨、不科学!此时教师抓住时机,顺应学生的需要:有没有办法能保证三角板不歪,均匀地平移呢?引出用三角板和直尺来画平行线的方法,水到渠成,一气呵成,不仅拓展了平行线的画法,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平行线的特点,且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3.融通方法,学以致用
  师:咦?这种方法和我们最近学过的画什么的方法相似呀?
  生:画垂线。
  师:过直线上一点,是怎样来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的呢?一起来回顾一下!(微课播放)
  师:看出来了吗?这两种方法,其实是相通的。带着这样的收获,一起来看这道题。(书上94页“练习十五”的第7题)
  师:画好了吗?仔细观察刚才画的这几条垂直线段,每两条都?
  生:互相平行。
  师:这样看来,刚才画垂直线段的过程,其实也是画平行线的过程。(课件同步动态演示,如下图)看,知识之间融会贯通起来,真是太奇妙了!
  师:下面,请你用尺量一量这几条垂线段的长度,你又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生:一样长!
  出示课件: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所有垂直线段都相等。
  师介绍:两条平行线之间垂直线段的长度也叫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所以这句话也可以说成?(课件隐去上段话,出现如下一段话)
  生(齐读):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师:正因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所以回过头来想想(教师用手轻抚板书,引导学生回顾),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无论怎样延长,也?
  生(整齐响亮):绝不相交!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评析:用三角板和直尺来画平行线的方法,虽然教材已经做了调整,降低要求舍去了,但顺应学生的需要见机引入,未尝不可!加之,在前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会了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的方法,这里,适时把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与平行线的方法联系沟通起来,能丰富并加深對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课尾,通过对“练习十五”第7题的充分挖掘和探索,让学生发现隐藏在平行线和垂线背后的一些有趣现象,发现平行线的一些重要性质,既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进一步巩固对平行线和垂线的认识,获得对平行的更多感悟,又为后续学习积累经验。最后,课在首尾呼应,厘清本质中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圆满结束全课。】
  【作者简介】
  赵荣华,江苏省句容市崇明小学教科室主任,镇江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镇江市优秀课评比一等奖,江苏省“蓝天杯”数学会课一等奖,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主持大市级课题研究并结题。
  曹慧,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句容市崇明小学校长。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让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通过倾听与交流、表达与感悟,习得有效的人际交往的方式和技巧,感悟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在特定的情境式训练中,让学生以小见大,从小课堂中获得社会交往的重要素养。本文就将从人际交往的视角,围绕“虚实相融,精心架构交际情境;合作演练,积极创设互动模式;多元评价,辩证解语交际准则;观照本真,实践感悟沟通要领”四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策略。
期刊
【摘要】 每年开学的前几个星期,总能在一年级教室的门前见到家长不安的身影,以及一部分哭闹着不进教室而拼命拽着大人不放的孩子。这是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一年级新生,由游戏式学习转为正规系统的知识学习,进入了较严格的学校管理体系,有一个必然的适应期。这时候我们开启的入学教育就显得尤为关键,在起点教育时稍不小心,就可能使他们受到心理挫伤,从而产生害怕学校与学习的心理,这对其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还有可能影
期刊
【摘要】记叙文写作教学要重视作后修改的指导,更要重视以学生作文为范例的当堂引导。运用好学生自己的写作材料,通过当堂品评、修改来引领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提高,是写作教学一条更有效的指导途径。  【关键词】作后修改;范例;指导  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感叹:“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虽是诗人的一句深刻领悟,却恰恰道出了如今许多学生写作记叙文的心病——当下,学生对写作的抵触情
期刊
【摘要】作者结合工作实际,从六个方面浅谈了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加强阅读,由学到仿;降低要求,由易到难;联系生活,由空到实;注重方式,由感到写;树立榜样,由引到放;激发兴趣,由写到投。通过这些途径,班级学生对写话有了兴趣,能写出自己想说的话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写话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关键词】 写话;低年级;多途径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段的写话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对写话有兴
期刊
【摘要】当前全球的交往日益频繁,网络世界瞬息万变,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往往难以适应,难以甄别。文章基于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对培养學生的深度思维进行了思考。凝结哲理的古文思想,蕴含深刻的人生智慧,开启学生的思维,孕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思辨性话题的设置,引发观点交锋,思维碰撞,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教材豁然的留白,用沉思和静美的爱引发学生多角度、多维度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
期刊
【摘要】教师应创设有准备的学习环境,借鉴艺术教育中的单项深度法,为幼儿建立每日常规——“计划—工作—回顾”的活动循环。要回归研究儿童的学习,聚焦对艺术领域关键经验的观察与评价,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教研模式,建立持续性沉浸式教研制度,研究进行针对同一问题的持续观察研讨,将问题有效分解至每一次教研活动中,分享经验,引领共同对话,提升园本教研活动的实效。  【关键词】课程审议;主动参与式学习;问题教研  
期刊
【摘要】基于全人疗育的视角,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对6岁脑瘫儿的基本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采用RNADL评定量表、GMFM-88粗大动作评估表、全人疗育(个体化)评估记录表对个案的日常生活自理及动作能力现状水平进行评估,从而制订出个别化粗大动作康复方案,并采用单一被试实验法中的跨情景多基线设计对个案的粗大动作进行为期3个月的康复治疗实验,最后运用R软件和图表法对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和特点描述,得出全人疗育动
期刊
【摘要】大自然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教育资源,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大自然的宝贵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影响。浦口区万江幼儿园就有一块自然宝地——小农场,教师以此为基地,开展了将小农场资源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当中的研究,此项研究,激发了教师的智慧和创意,增强了幼儿关注自然、感受自然、体验自然的情感和能力,让师生都享受其中。  【关键词】小农场;资源;活动;探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
期刊
进入本世纪之初,在全国中小学推进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大讨论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被提了出来,这就是,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信息源。笔者十分赞同这一观点。  在我国,自古以来,教师角色形象的定位就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自古而然,天经地义。也许,这在过去漫长的时期里原本是不错的,但时至今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巨变,未来已来,将至已至,再这样简单地理解教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尤其考验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中,应充分激发、调动幼儿的数学生活体验,充分运用游戏让幼儿建构数学的初步知识、概念,开发幼儿的数学潜能,从而使幼儿爱上数学。  【关键词】生活;游戏;数学教学;有效性探究  如何使幼儿在接受幼儿园教育的有限时间里,获得身心和谐的、最大限度的发展,是幼教改革的永恒课题。纵观我们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育,虽在《幼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