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好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想尽办法使学生在习作时不产生畏难心理,培养学生的习作欲望和兴趣,让学生喜欢写作。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或做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写一个人物的外貌,可以带学生去操场排队,让他们观众察每个同学各有什么特征,并让一个学生说出来其他同学来猜他是谁,各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来,并且大部分同学都能猜出他是谁,然后老师指导学生评议,修改,这样每个学生都激情高昂,最终大家都能把每个人的外貌描绘的栩栩如生;再比如,举办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活动,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里观察生活、积累多姿多彩的作文素材,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美的律动,激起强烈的表达欲望,自然妙笔生花、其乐无穷。例如教学习作写一处景物时,带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教师担起“导游”的角色,边谈心边作介绍,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介绍景物。在观察过程中,还鼓励学生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心感受等方式进行观察。当学生回到教室作汇报时已经滔滔不绝了,会说就当然会写,在这时候,只要教师简单点拨一下,学生的习作就会水到渠成。
二、增加阅读量,积累习作材料
语言学告诉我们: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并在不断吸取口语营养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口头语言的进一步发展也有赖于更高水平的书面语言。因而要发展我们的书面语言,首先必须多读书,大量积累词汇和有关语言规律的感性知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多读书可以实现由外而内的深刻感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说多读书可以实现由内而外的灵活运用。只有让学生大量地、反复地、入神地读书,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不曾学过的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也增强了他们的语感,发展了语言这些都是习作中必不可少的准备。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
三、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说话和习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说话是口头表达,用的是口头语言,习作是书面表达,用的是书面语言。说话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思维结果表达出来的过程。在说话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思维的条理性,能使学生的习作更准确、更贴切、更善表达。因而,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感兴趣的东西,引导学生去主动观察、分析、讨论,促使他们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看法。开阔学生的视野,是他们在生活中能够找到更多的说话素材。
四、作好观察笔记,丰富作文素材
所谓观察笔记是指记录人们对事物观察所得的一种笔记。它不同于一般笔记,它是为写作积累素材从而以达到提高写作水平为目的的一种札记、随笔。作文要厚积博发,要写出好文章,就要象蜜蜂“采蜜”一样辛勤积累。对此,我们教师应该提倡学生通过写观察笔记,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社会现象,做到触类旁通,由此及彼,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有了丰厚的生活根基,写文章时就不会文思枯竭,无从下笔了。同样如果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时记下来。一旦形成习惯不但能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而且锻炼了书面表达能力使学生受益终生。
目前,小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在习作时常会碰到无话可写,无材可选。他们习作时,往往是内容空洞,流水账式的记录,甚至编造一些假话,极少有作文的欲望。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作文材料的积累必须凭借生活的积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时刻做个有心人,留心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书面表达出来,写成片段或日记的形式加以积累。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指导学生从人、事、物三方面作好观察笔记。
五、在阅读中学习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可不是彼此不相干的两回事,认真阅读有助于写作。”小学语文课本中,课文的命题方法多样,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窥视文章的内涵。所以,在教学中,结合具体课文,教给学生怎样认识题目类型,学生掌握了方法、规律后,在作文时,就能运用从阅读中学来的审题方法,分析题目的写作要求,避免了跑题、偏题的现象,抓住主题来习作。上课时,在指导学生读懂、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某些段落的写作方法,让从学生生活中选材,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练写片断。同时要加强背诵训练,背诵不但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最佳时期,小学阶段背诵的东西往往可以终生不忘。根据这个特点,让学生熟读、背诵一些语言经典的范文,学生背的多了,词语也就丰富了,因而写的文章就比较精彩。
此外,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课外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多看课外书,阅读时注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做好读书笔记。在班上建立“图书角”,把订的报刊杂志,学生自己捐的各类书刊,挂在“图书角”内,由专人负责管理,以便学生随时翻阅。并组织学生把自己的读后感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交流品味,互相促进。还发动学生自己订阅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在班里用小黑板设置名言名句专栏,每天轮流由学生写一句自己搜集的名言名句展示,引导学生交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创新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独特的个性一定能得到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或做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写一个人物的外貌,可以带学生去操场排队,让他们观众察每个同学各有什么特征,并让一个学生说出来其他同学来猜他是谁,各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来,并且大部分同学都能猜出他是谁,然后老师指导学生评议,修改,这样每个学生都激情高昂,最终大家都能把每个人的外貌描绘的栩栩如生;再比如,举办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活动,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里观察生活、积累多姿多彩的作文素材,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美的律动,激起强烈的表达欲望,自然妙笔生花、其乐无穷。例如教学习作写一处景物时,带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教师担起“导游”的角色,边谈心边作介绍,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介绍景物。在观察过程中,还鼓励学生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心感受等方式进行观察。当学生回到教室作汇报时已经滔滔不绝了,会说就当然会写,在这时候,只要教师简单点拨一下,学生的习作就会水到渠成。
二、增加阅读量,积累习作材料
语言学告诉我们: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并在不断吸取口语营养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口头语言的进一步发展也有赖于更高水平的书面语言。因而要发展我们的书面语言,首先必须多读书,大量积累词汇和有关语言规律的感性知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多读书可以实现由外而内的深刻感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说多读书可以实现由内而外的灵活运用。只有让学生大量地、反复地、入神地读书,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不曾学过的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也增强了他们的语感,发展了语言这些都是习作中必不可少的准备。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
三、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说话和习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说话是口头表达,用的是口头语言,习作是书面表达,用的是书面语言。说话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思维结果表达出来的过程。在说话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思维的条理性,能使学生的习作更准确、更贴切、更善表达。因而,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感兴趣的东西,引导学生去主动观察、分析、讨论,促使他们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看法。开阔学生的视野,是他们在生活中能够找到更多的说话素材。
四、作好观察笔记,丰富作文素材
所谓观察笔记是指记录人们对事物观察所得的一种笔记。它不同于一般笔记,它是为写作积累素材从而以达到提高写作水平为目的的一种札记、随笔。作文要厚积博发,要写出好文章,就要象蜜蜂“采蜜”一样辛勤积累。对此,我们教师应该提倡学生通过写观察笔记,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社会现象,做到触类旁通,由此及彼,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有了丰厚的生活根基,写文章时就不会文思枯竭,无从下笔了。同样如果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时记下来。一旦形成习惯不但能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而且锻炼了书面表达能力使学生受益终生。
目前,小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在习作时常会碰到无话可写,无材可选。他们习作时,往往是内容空洞,流水账式的记录,甚至编造一些假话,极少有作文的欲望。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作文材料的积累必须凭借生活的积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时刻做个有心人,留心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书面表达出来,写成片段或日记的形式加以积累。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指导学生从人、事、物三方面作好观察笔记。
五、在阅读中学习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可不是彼此不相干的两回事,认真阅读有助于写作。”小学语文课本中,课文的命题方法多样,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窥视文章的内涵。所以,在教学中,结合具体课文,教给学生怎样认识题目类型,学生掌握了方法、规律后,在作文时,就能运用从阅读中学来的审题方法,分析题目的写作要求,避免了跑题、偏题的现象,抓住主题来习作。上课时,在指导学生读懂、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某些段落的写作方法,让从学生生活中选材,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练写片断。同时要加强背诵训练,背诵不但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最佳时期,小学阶段背诵的东西往往可以终生不忘。根据这个特点,让学生熟读、背诵一些语言经典的范文,学生背的多了,词语也就丰富了,因而写的文章就比较精彩。
此外,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课外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多看课外书,阅读时注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做好读书笔记。在班上建立“图书角”,把订的报刊杂志,学生自己捐的各类书刊,挂在“图书角”内,由专人负责管理,以便学生随时翻阅。并组织学生把自己的读后感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交流品味,互相促进。还发动学生自己订阅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在班里用小黑板设置名言名句专栏,每天轮流由学生写一句自己搜集的名言名句展示,引导学生交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创新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独特的个性一定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