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来源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jia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用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主要渠道。《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的培养目标是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在新课标下实施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策略;教学主体
  新课改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开展,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
  一、把握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是开展“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发展学生”的教学活动而要实现这一前提,就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将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教材内容:
  (一)遵循“描述——建模——说理”的步骤讲解新版教材中解决问题的内容。
  描述是结合教材情景,通过观察与发现,对采集到的数学信息进行表述;建模是建立“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模型;说理是在建模的基础上,回答“为什么”和“怎样想”的过程。例如:二年级下册教材中计算“平均分”的实际问题时,教师应结合情景图,引导学生围绕直接呈现的信息“15人做游戏”和间接呈现的信息“平均分成3组”、“每组5人”进行表述,这就是描述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根据“15人做游戏”、“平均分成3组”这两条教学信息,提出一个相关的数学问题,如“每组几人”“可以分成几组”等,并根据已有的数学经验确定此类问题用除法计算,这个过程就是建模。该模型建立后,学生会列出算式,再提问学生怎样思考,这个过程就是说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整体性,体验策略多样化,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从而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遵循“对比——说理——训练”的原则解决新版教材中计算部分的内容。
  新版教材中最突出的变化就是不再孤立地进行计算教学,而是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减、乘除的互逆关系,并提倡算法多样化,学会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计算内容的最终定位还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因此要遵循“对比——说理——训练”的原则。对比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对相关联的知识进行比较;说理是对相应的计算说明理由;训练则是指设计相关的习题,组织有效练习。例如三年级上册教材中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有两道例题,对于例一,由于除法竖式和有余数的除法竖式都是第一次教学,对于其书写格式要求一定要按标准讲授,而在例二中,因为有了例一的基础,则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己尝试的策略,并进一步通过练习题延伸,进行有效的训练。
  (三)遵循“感知——探究——归纳”的途径解决新版教材中空间与图形的内容。
  新教材在空间和图形的编排上,最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要准确把握这些内容,就要采取“感知——探究——归纳”的途径。感知是根据相应的学习资料,通过手、口、脑的并用,初步地感受和认知;探究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所引发的深层次的研究,归纳则是对学习材料给出的有结论的描述。例如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中,教材在几组画面后,直接给出面积的定义。为理解这一概念,可以指导学生用手摸黑板、课桌的表面、教材的封面,这个过程就是感知。然后通过三个小朋友对话的情景,阐明统一面积单位这一知识点,最后归纳结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必须是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图形,且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这是典型的利用“感知——探究——归纳”的途径来解决空间和图形问题。
  二、分析教学主体,找准教学起点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失去了最可贵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针对于这一主体进行。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思维水平、知识经验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例如一年级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方法是有一定的难度,为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可以把静态的情景图通过表演转变为直观的、形象的动态情景,使学生在动态的情景中感悟加减混合的含义与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的现实状态来确定教学起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在此基础上,就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要注意教材中各个知识点的关联性,抓住新旧知识点的共同原理和本质,使教学更有计划性。例如在讲解“比的基本性质”这一部分内容时,它与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是原有认识结构中几个方面的知识与经验的重新组合,抓住了这些“本源性”内涵,就能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浅层型和随意性,减少重复和无效劳动,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合理引导启发,训练思维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使学生从感兴趣的、好奇的、熟悉的问题或现象出发,通过比较、分析、综合,产生困惑,形成数学思维需求。教师应知道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具体指导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指导学生有序思考。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的有序思考能力。在新知的探索中,教师要把问题的发现、思考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让学生知道这样思考问题,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思考。
  (二)指导学生对比辨析。
  对比辨析可以异中存同,同中求异,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相似问题的比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授圆的周长和面积后,可以安排这样两组对比:第一组,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周长的对比;第二组,整圆面积与半圆面积的对比。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每组题的意义和解法有何不同,既加深了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又提升了上课和理解能力。
  (三)指导学生逆向思维。
  很多学生习惯于正向思维,这样单向的思维方式不利于思维品质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灵活和变通。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面积时,推导出面积公式后,还要启发学生反过来想一想: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底,如何求高?要注意什么问题等等。
  四、加强阅读指导,形成阅读策略
  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数学阅读不只包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还包括对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的阅读。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其独特作用甚至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数学阅读不是简单地阅读课本,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而不是直接阅读现成的结论,这是由数学学习内容的精炼性和数学语言的抽象性决定的。因此很少有学生把读数学书当做一件快乐的事。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逐步形成阅读策略,使学生由愿读转变为会读,最终上升到乐读。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移动水平和不同的阅读任务,提出阅读要求。低、中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相对较弱,可以设置详细的阅读信息卡用以指导。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课后的延伸阅读就尤为重要。教师课前可准备有趣或有一定难度的阅读材料供学生使用,采用:“课内学一点,课外带几点”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应用。
  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数学兴趣是数学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创设贴近实际的问题情境,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例如,对小学生,排队比高矮、排队买票都体现了数的序列概念;而数糖、苹果的个数等都体现了基数的概念;到菜市场、粮店、超市买东西,称量自己的体重等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千克、克之间进率有了一定的认识。正如一位美国课程专家所说的那样:“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构建学习小组,指导合作策略
  新课标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信息时代人们学习的三大特征之一。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实现相互间的信息和资源整合,不断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还可以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思考、学会欣赏和宽容。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就是学习小组,小组的合理构建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根据接受知识和理解能力的不同,可将学生分为“快而准”、“快而不准”、“慢而准”、“慢而不准”四种类型,在小组中合理搭配,使优等生的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实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总之,新课改、新理念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许多的思考。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把研究教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创造性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努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数学素质在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2012年全国数学教师读书竞赛启动[J].数学教学研究,2012(1).
  [3] 斯苗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7.
  [4] 王俊.数学味:一个一线老师的应答[J].江苏教育:小学教育版,2010.4.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听课和学习以及大家一起的讨论,我对英语课的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主要体现在: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在教学内容上要转变观念,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迁移;教师应做教科书的主人;实施课程和教材要以学生为主体。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课改;学习体会  一、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
期刊
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过去的语文教学教师只看见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我感到:语文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车间”;语言文字是车间加工产品的“零件”。为了确保“产品”的合格,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教学原则:上每节课前一定根据教材特点和单元重点明确:给学生为什么知识,训练什么能力及
期刊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它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的目的。下面我结合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找规律》一课内容,谈谈自己对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些体会。  一、利用游戏导入,激发
期刊
摘 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完整的人格和健全的意志品格成为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而良好的个性对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体育教学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学生的积极个性是对现代体育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体育教学;个性发展  个性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术语,意思是指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的影响,通过人的活动而形成的稳固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期刊
摘 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针是大多教师所倡导的。但就现实情况来看,教师主导地位得到了体现,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师生教学互动性欠佳。教师应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其共同参与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学生参与;途径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数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参与问题是现今教育
期刊
摘 要:历史教学要诱导学以以史为鉴,热爱我们的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从小立志,修身养性,长大才能报效祖国。  关键词:以史为鉴;阐述历史事实;评述历史人物;热爱祖国  历史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下,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各种历史现象的具体分析和阐述,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使学生在获得历史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思想教育,成为有理想、有道德、
期刊
摘 要: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就语文学科而言,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本文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点感想。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感想  心理学认为,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创造性的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和兴趣、动机、意志、进取心、好
期刊
摘 要:能把多媒体跟其他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得很好的课,才是真正得多媒体教学课。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确实有其它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优势,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它能包办一切,它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手段,更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要从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使用时要注重科学性,要使多媒体的运用做到“适时、适度、适当”恰到好处。  关键词:初中历史;多媒体;误区;对策  笔者在
期刊
“密度”是一个重要的、有着广泛应用的物理量。密度概念比较抽象,教师不好讲、学生也不易掌握。我在密度的教学中做了几点尝试性的改革,其做法如下:  一、设疑置难来引入新课  问:能不能用天平称一大桶水的质量?  生:不能。  问:有没有办法知道这一桶水的质量?  生:(一时答不出,但都积极思考)  问:(启发)从水桶中取一杯水,用天平能不能称出这杯水的质量?由此能否知道这一桶水的质量?  生:能。  
期刊
摘 要:政治主观试题在我们的考试中是学生失分最多的。要想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答案必须做到层次分明,表述准确简洁化,逻辑严密,字迹工整,尤其注意答题中要突出关键词,突出得分点。政治术语表述准确、完整、严谨、思路清晰、符合逻辑,做到知识性与逻辑性的统一。并提出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方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政治主观试题在我们的考试中是学生失分最多的。在高考中,文综试卷题量比较大,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