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对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至关重大。本文结合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会计电算化的建设经验,从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与运作模式的构建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实践环境;构建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济迅速扩张,社会各方面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在学识、技术和能力水平上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经济社会的需要,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广泛开展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面对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对会计教学的制约,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针对会计教学改革的诸多研究。尽管如此,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课堂教学仍摆脱不了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在教室讲完整本教材之后,再到实训室进行实训,表面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实际上理论与实践没有很好的结合,并没有真正实现 “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 理实一体,也没有真正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存在理论教学有余,而实践教学不足的现象。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致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走上工作岗位由于缺乏岗位职业能力,往往都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和重新培训学习的过程。这与工学结合“零适应期”和“零距离”的教学要求及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因此,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培养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型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开展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实践的研究与探索,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创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构建全新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模式已刻不容缓。
为了培养既具有服务本地区经济建设能力和个人创业能力,又具有继续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我校开展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目前,我校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主要是到组织学生企业参观实习、短期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等三种形式,但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由于涉及到企业的商业机密,会计档案的安全等原因,导致一些行业和企业不愿意接受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参观实习和短期教学实习,因而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达不到改革的预期效果。因此,针对涪陵及周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会计行业的特殊性,拟探索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以更好地贯彻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的构建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对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至关重大。
(一)加强校内实践环境的建设
1.校内实训室的建设
学院实行开放式办学,让行业企业专家走上课堂,指导学生实践。校内的实践,主要是以实训来完成的。学院投入资金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实训室建设方案的制定和建设过程的指导,确保实训基地建成企业化、岗位化、模块化,使学生在学校就能体验企业工作氛围,强化职业素养。校内实训基地包括“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手工会计实训室”、“纳税申报实训室”等实训基地。制定《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内实训教师岗位职责》,建立《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校内实训管理细则》,建立满足实训用的资料库、编写会计模拟实训指导书等。开发仿真度高,职场氛围浓的虚拟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践环境的建成,为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建立高度仿真的“校中企、企中校”
校内除了建成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手工实训室、纳税申报模拟实训室外,还可以探索建立可操作性强的“校中企、企中校”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具体做法是:在校内设立代理代账公司、财务咨询公司等。代理代账公司可为校内的超市、自营食堂、书店等代账;在校外,可为中、小、微型企业代账。这样既解决了校外企业不能一次接纳大量学生实习实践的难处,又能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置身于企业中,身临其境,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真正实现了教室、实训室和顶岗实践三位一体的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在代理代账公司里对学生按岗位设置主办会计、总账会计、出纳、材料会计和成本会计等,学生可以轮换岗位实训实践,也可以独立完成一个中、小、微企业的账务处理等。通过这样的“校中企、企中校”的实践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加强校外实践环境的建设
高职院校应把学生综合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养成放在企业、放在职场,同时不断加强校外实践环境的建设。我院在重庆市涪陵水利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坤涪电子有限公司、重庆市翔丰正凯科技有限公司、重庆财瑞财务代帐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正凯空调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珀玛会计师事务所等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在校外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校外实训基地的建成,为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顶岗实习奠定了企业平台,也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起到了推动作用。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与常规教学相比,顶岗实习教学学习场地在企业,学校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学生顶岗实习实行“双导师制”指导,明确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及学校指导教师的各自责任。针对顶岗实习学生,除保证每个实习学生有企业指导教师外,还安排足够的校内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管理。学校指导教师一方面要定期进行现场指导;另一方面要与企业指导教师进行沟通,使其加强对学生岗位技能的指导、答疑。学生实习期间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并定期写出顶岗实习报告。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建设的意义
首先,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的建设有利于落实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也是学生就业前实习的必要场所。由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无论是国有企业、三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需要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为满足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需要,使学生一进入企业,就具备岗位职业能力(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为实现了这一目标。
其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的建设解决了会计行业的特殊性为学生实践带来的难题。
最后,依托学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条件和实践环境为行业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充分运用学校在区域的影响地位和资源脉络,可以针对业界开展短期的专题性培训业务。不仅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还能实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目标。
综上所述,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不仅是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不仅实践和丰富了高等职业教育理论,而且还完善了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与文献:
[1]姜琴,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年10月中。
[2]王蓓,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西北职教》2012年04期
[3]中国会计学会.推动产学研战略联盟 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系列解读之九.财政部网站.2011.1.5.
[4]刘安华、刘守义、陈德清,基于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中的行动导向课程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1年3月中。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编号:133226 项目负责人:姜琴)
此文是重庆市教委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3322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实践环境;构建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济迅速扩张,社会各方面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在学识、技术和能力水平上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经济社会的需要,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广泛开展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面对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对会计教学的制约,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针对会计教学改革的诸多研究。尽管如此,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课堂教学仍摆脱不了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在教室讲完整本教材之后,再到实训室进行实训,表面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实际上理论与实践没有很好的结合,并没有真正实现 “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 理实一体,也没有真正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存在理论教学有余,而实践教学不足的现象。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致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走上工作岗位由于缺乏岗位职业能力,往往都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和重新培训学习的过程。这与工学结合“零适应期”和“零距离”的教学要求及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因此,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培养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型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开展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实践的研究与探索,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创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构建全新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模式已刻不容缓。
为了培养既具有服务本地区经济建设能力和个人创业能力,又具有继续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我校开展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目前,我校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主要是到组织学生企业参观实习、短期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等三种形式,但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由于涉及到企业的商业机密,会计档案的安全等原因,导致一些行业和企业不愿意接受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参观实习和短期教学实习,因而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达不到改革的预期效果。因此,针对涪陵及周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会计行业的特殊性,拟探索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以更好地贯彻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的构建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对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至关重大。
(一)加强校内实践环境的建设
1.校内实训室的建设
学院实行开放式办学,让行业企业专家走上课堂,指导学生实践。校内的实践,主要是以实训来完成的。学院投入资金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实训室建设方案的制定和建设过程的指导,确保实训基地建成企业化、岗位化、模块化,使学生在学校就能体验企业工作氛围,强化职业素养。校内实训基地包括“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手工会计实训室”、“纳税申报实训室”等实训基地。制定《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内实训教师岗位职责》,建立《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校内实训管理细则》,建立满足实训用的资料库、编写会计模拟实训指导书等。开发仿真度高,职场氛围浓的虚拟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践环境的建成,为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建立高度仿真的“校中企、企中校”
校内除了建成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手工实训室、纳税申报模拟实训室外,还可以探索建立可操作性强的“校中企、企中校”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具体做法是:在校内设立代理代账公司、财务咨询公司等。代理代账公司可为校内的超市、自营食堂、书店等代账;在校外,可为中、小、微型企业代账。这样既解决了校外企业不能一次接纳大量学生实习实践的难处,又能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置身于企业中,身临其境,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真正实现了教室、实训室和顶岗实践三位一体的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在代理代账公司里对学生按岗位设置主办会计、总账会计、出纳、材料会计和成本会计等,学生可以轮换岗位实训实践,也可以独立完成一个中、小、微企业的账务处理等。通过这样的“校中企、企中校”的实践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加强校外实践环境的建设
高职院校应把学生综合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养成放在企业、放在职场,同时不断加强校外实践环境的建设。我院在重庆市涪陵水利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坤涪电子有限公司、重庆市翔丰正凯科技有限公司、重庆财瑞财务代帐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正凯空调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珀玛会计师事务所等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在校外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校外实训基地的建成,为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顶岗实习奠定了企业平台,也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起到了推动作用。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与常规教学相比,顶岗实习教学学习场地在企业,学校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学生顶岗实习实行“双导师制”指导,明确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及学校指导教师的各自责任。针对顶岗实习学生,除保证每个实习学生有企业指导教师外,还安排足够的校内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管理。学校指导教师一方面要定期进行现场指导;另一方面要与企业指导教师进行沟通,使其加强对学生岗位技能的指导、答疑。学生实习期间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并定期写出顶岗实习报告。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建设的意义
首先,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的建设有利于落实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也是学生就业前实习的必要场所。由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无论是国有企业、三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需要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为满足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需要,使学生一进入企业,就具备岗位职业能力(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为实现了这一目标。
其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的建设解决了会计行业的特殊性为学生实践带来的难题。
最后,依托学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条件和实践环境为行业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充分运用学校在区域的影响地位和资源脉络,可以针对业界开展短期的专题性培训业务。不仅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还能实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目标。
综上所述,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不仅是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不仅实践和丰富了高等职业教育理论,而且还完善了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与文献:
[1]姜琴,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年10月中。
[2]王蓓,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西北职教》2012年04期
[3]中国会计学会.推动产学研战略联盟 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系列解读之九.财政部网站.2011.1.5.
[4]刘安华、刘守义、陈德清,基于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中的行动导向课程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1年3月中。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编号:133226 项目负责人:姜琴)
此文是重庆市教委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3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