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学习走路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抱着走 ——牵着走——放手走。教给学生深度预习,也可以借鉴如此。
第一步:“抱着走”——激发预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呢?笔者认为,教师开始的引导示范很关键。六年来笔者的做法是:带领学生观摩高年级学生自主研讨的精彩课堂。让观摩的学生体会到课堂自主学习的乐趣。感受到高年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而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这个环节让观摩者知道快乐幸福的课堂,来源于课前深度预习,深度预习是生动活泼的愉悦课堂的前奏。同时让学生领悟到如何进行课中展示及展示什么,如何展示?如何进行课中研讨及研讨什么,有哪些研讨方式;带领学生观摩高年级学生课前预习的现场。通过与高年级学生的零距离接触,面对面的交流,让观摩的学生知道什么是课前预习,怎样进行课前预习。怎样依托《预习提纲》看书学习,怎样书写预习心得。
第二步:“牵着走”——掌握预习方法
曾记得,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在放学时写在黑板上的预习书本第××~××页内容”的预习作业,对于学生来说,大多只是记住了课本上现成的结论,或只能简单模仿例题解题;对于教师而言,学生是否预习、预习得怎样,往往不得而知,教学时也不知道有哪些学生预习过了,通过预习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因此,课堂仍按事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长此以往,能坚持预习的学生越来越少,即便预习也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预习越来越趋于形式化,有的教师甚至不要求学生预习了。为了防止学生的预习流于形式,除给定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外,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很重要。
如何编制《预习提纲》?
《预习提纲》即将所要预习的内容按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便学生预习时有方向、有目的、有任务。
(1)预习提纲应当做到“四个明确”
预习提纲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低年级应侧重培养他们的预习兴趣、预习习惯、高年级重在训练思维,培养学习方法。为了避免预习流于形式,预习提纲应当做到“四个明确”:
A.明确预习时间,即要求学生在什么时候用多长时间进行预习,也就是说要限定预习时间。
B.明确预习内容,即要告诉学生预习课本从第几页至第几页中的什么内容。
C.明确预习方法,要指导学生运用什么方法进行预习,如边看书边找答案。
D.明确预习要求,如做到理解或背诵。
(2)掌握预习要领
提前1至两天将预习提纲发给学生,并提醒学生按下列步骤预习:
第一步,初读教材,了解主要内容。阅读时,要求学生从教材设置的各种情景(图)中发现有效信息,试着回答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从整体上了解新知,读懂教材上的结论,把握重要的概念,结论画出来。
第二步、细读教材,把握知识来龙去脉,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了解了当天要学习的知识后,消化、吸收这些知识。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
第三步、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这是预习的重要一环,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不一定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应该及时记下来。
第四步,尝试练习,检验预习效果。这是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学生经过预习,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知识。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可以检验预习效果。这样既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又能让教师发现学生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抓住重点、难点。
(3)学写预习反思
一开始,大部分学生提不出问题(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会提问题),在教师的耐心引导和有意示范下,渐渐地,学生勇于将自己的疑虑与不解写下来,并把提出问题作为预习的主要任务之一。
有《预习提纲》的引导,这样的预习是有效的、高效的。几年来,我们发现,学生有了变化:第一,学生习惯于预习了。他们会把预习作为数学学习的过程之一,犹如听课、作业、测试一般。第二,学生爱思考了。他们不再只关心现成的结论,而是能主动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了。第三,学生能提问了。学生越来越依赖预习提纲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牵着走的目标就基本实现了。
第三步:“放手走”——让预习成为习惯
一天,因故没来得及给学生分发《预习提纲》,等我赶到学校时,预习时间已过了大半,让我欣喜的是,在预习时间中,学生自己拟了《预习提纲》,拟的提纲虽然各不相同, 但主要知识点基本能涵盖。于是,一个念头迅速在我脑海中一闪:让学生自己拟《预习提纲》!
这样试行了两个星期后,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交谈,得知:以前的《预习提纲》能提供给学生预习的方向目标,但容易变成“预习任务”导致一些同学认为只要将《预习提纲上的问题解决完,预习就结束了;自己编制《预习提纲》,则要认真看书、认真思考、认真概括,必要时还要借助于课外参考书。但自拟《预习思考》对中等及以下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改为在中等以上学生中试行。学生的能力真是不可小觑。他们能遵循“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这种逻辑思维规律对新知识进行概括,多么的难能可贵!
让学生编写预习提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中,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促进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迁移。这样在预习时使学生不仅动口,而且动脑,动手,让多种感官参与预习活动。在检查学生编写的“预习提纲”时,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这个任务,只有小部分学生由于对旧知识的疏忽,掌握不牢,造成一些错误甚至不会改编。我以“先学后教,以教促学”为目的,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使他们在尝试学习中提高学习能力。将自主学习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第二中学)
第一步:“抱着走”——激发预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呢?笔者认为,教师开始的引导示范很关键。六年来笔者的做法是:带领学生观摩高年级学生自主研讨的精彩课堂。让观摩的学生体会到课堂自主学习的乐趣。感受到高年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而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这个环节让观摩者知道快乐幸福的课堂,来源于课前深度预习,深度预习是生动活泼的愉悦课堂的前奏。同时让学生领悟到如何进行课中展示及展示什么,如何展示?如何进行课中研讨及研讨什么,有哪些研讨方式;带领学生观摩高年级学生课前预习的现场。通过与高年级学生的零距离接触,面对面的交流,让观摩的学生知道什么是课前预习,怎样进行课前预习。怎样依托《预习提纲》看书学习,怎样书写预习心得。
第二步:“牵着走”——掌握预习方法
曾记得,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在放学时写在黑板上的预习书本第××~××页内容”的预习作业,对于学生来说,大多只是记住了课本上现成的结论,或只能简单模仿例题解题;对于教师而言,学生是否预习、预习得怎样,往往不得而知,教学时也不知道有哪些学生预习过了,通过预习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因此,课堂仍按事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长此以往,能坚持预习的学生越来越少,即便预习也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预习越来越趋于形式化,有的教师甚至不要求学生预习了。为了防止学生的预习流于形式,除给定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外,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很重要。
如何编制《预习提纲》?
《预习提纲》即将所要预习的内容按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便学生预习时有方向、有目的、有任务。
(1)预习提纲应当做到“四个明确”
预习提纲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低年级应侧重培养他们的预习兴趣、预习习惯、高年级重在训练思维,培养学习方法。为了避免预习流于形式,预习提纲应当做到“四个明确”:
A.明确预习时间,即要求学生在什么时候用多长时间进行预习,也就是说要限定预习时间。
B.明确预习内容,即要告诉学生预习课本从第几页至第几页中的什么内容。
C.明确预习方法,要指导学生运用什么方法进行预习,如边看书边找答案。
D.明确预习要求,如做到理解或背诵。
(2)掌握预习要领
提前1至两天将预习提纲发给学生,并提醒学生按下列步骤预习:
第一步,初读教材,了解主要内容。阅读时,要求学生从教材设置的各种情景(图)中发现有效信息,试着回答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从整体上了解新知,读懂教材上的结论,把握重要的概念,结论画出来。
第二步、细读教材,把握知识来龙去脉,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了解了当天要学习的知识后,消化、吸收这些知识。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
第三步、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这是预习的重要一环,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不一定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应该及时记下来。
第四步,尝试练习,检验预习效果。这是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学生经过预习,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知识。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可以检验预习效果。这样既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又能让教师发现学生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抓住重点、难点。
(3)学写预习反思
一开始,大部分学生提不出问题(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会提问题),在教师的耐心引导和有意示范下,渐渐地,学生勇于将自己的疑虑与不解写下来,并把提出问题作为预习的主要任务之一。
有《预习提纲》的引导,这样的预习是有效的、高效的。几年来,我们发现,学生有了变化:第一,学生习惯于预习了。他们会把预习作为数学学习的过程之一,犹如听课、作业、测试一般。第二,学生爱思考了。他们不再只关心现成的结论,而是能主动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了。第三,学生能提问了。学生越来越依赖预习提纲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牵着走的目标就基本实现了。
第三步:“放手走”——让预习成为习惯
一天,因故没来得及给学生分发《预习提纲》,等我赶到学校时,预习时间已过了大半,让我欣喜的是,在预习时间中,学生自己拟了《预习提纲》,拟的提纲虽然各不相同, 但主要知识点基本能涵盖。于是,一个念头迅速在我脑海中一闪:让学生自己拟《预习提纲》!
这样试行了两个星期后,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交谈,得知:以前的《预习提纲》能提供给学生预习的方向目标,但容易变成“预习任务”导致一些同学认为只要将《预习提纲上的问题解决完,预习就结束了;自己编制《预习提纲》,则要认真看书、认真思考、认真概括,必要时还要借助于课外参考书。但自拟《预习思考》对中等及以下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改为在中等以上学生中试行。学生的能力真是不可小觑。他们能遵循“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这种逻辑思维规律对新知识进行概括,多么的难能可贵!
让学生编写预习提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中,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促进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迁移。这样在预习时使学生不仅动口,而且动脑,动手,让多种感官参与预习活动。在检查学生编写的“预习提纲”时,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这个任务,只有小部分学生由于对旧知识的疏忽,掌握不牢,造成一些错误甚至不会改编。我以“先学后教,以教促学”为目的,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使他们在尝试学习中提高学习能力。将自主学习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