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培松的诗学建构和诗歌实践看“东津诗派”的兴起

来源 :剑南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地看,中国传统诗歌是中国文学中最有世界话语权的样式.它不仅创立了最成熟的诗歌体例、诗歌规范、评价标准,为世界文学宝库留下了颗颗璀璨的艺术明珠,还参与缔造了世界上最为鼎盛的大唐帝国,以诗教的方式打造了最具审美特质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之初,也被国际友人誉为“一个诗人的国度”.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近代诗、新诗……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陆游……在浩渺无涯的时间长河里,这些光辉的篇章,伟大、优秀的诗人,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为世界文学、世界文明的新篇章开启了新的大门.
其他文献
期刊
四十多岁的王排骨站在乐山慧园街自家的王排骨面馆前,电杆一样的瘦高身材,与高处竖着悬挂的“王排骨面馆”店招构成了一幅有趣的画面,像一双错位的筷子,又像两根挑起的风干面条.
期刊
一rn母亲喜欢把钱藏在墙缝里, 用一块布包上、扎上橡皮筋, 从来不曾遗失.母亲熟悉每一道墙缝,如同自己的孩子.rn母亲总是随手将针线插在墙缝里,这沐浴阳光和雨露的针线, 就着煤油灯,给我的童年镶上一道白色的花边.rn母亲用黑炭在墙壁上歪歪扭扭地记工分,记借别人的粮食和钱的数字.后来, 又在墙壁上记下漂泊在外的女儿的电话号码, 让思念在月光下野草一样地疯长.rn这是母亲隐秘的快乐.多年之后,墙,依然屹立不倒.
期刊
期刊
与凤儿通电话时,听着听着,她的眼睛就湿润了.心里一闪念:如果这次路考能过,一定要去看一下凤儿的儿子.rn这是在第一次路考没过之后不久.rn她是去年十一月报名读的驾校.此生许多梦想都未能如愿,人到中年,唯有这个愿望她不想落空.能驾驶小车,不光是风光,还有实用,回趟娘家或就近走走都方便.自己每次与老公回去都是乘公共汽车到隐峰镇上,再甩腿到场镇边上娘家的,虽然水泥村道直通父母亲门脚下.老公说走走路好,又不着急赶时间.可是过去的娃娃朋友,远亲近邻驾着小车从面前风光开过时,热情的招呼总让人有些难为情.
期刊
期刊
在梅岭rn把绿交给春天.把倾斜的山坡交给茶.rn把一座座大山铺展开来.把自己放进一幅画.rn在梅岭,千亩茶山,东风约下的良辰,早有人先期抵达.rn碧浪在瞳孔里起伏.rn一只鹰,叩问天空的云朵.rn一棵老树,独立于空旷处,像一杆经幡,守住大山的密码.rn微小的,也是巨大的.rn这些绿色的暴动者,学会蔓延,攻城掠地.学会易容术,它们集体把大山喊醒.
期刊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下定决心要写这篇小说了,前两次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是因为它仅仅停留在了一扇孤独的门的构建之上,为此我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来调整,我尝试将这扇门构建得独一无二,但终究还是没有找到足够支撑起我动笔的点.rn时隔一个月以后,我第二次尝试着把这扇门安装到我的文本当中,但是在实际的写作过程当中,我的整个文本如同一堵没有空隙的墙,没有丝毫地方可以安装这扇门.于是我在写完三千字以后便停了下来,直到两个月后我遇见了一位朋友,他主动请缨,想要成为我故事中的主角.为了避免透露出他的真实信息,以至于给他招惹不必
期刊
小舅进城rn小舅高中又毕业了,尽管还是没能考上大学,在他们那个村也算是个人物,因为他是他们村第一个高中生.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村里同龄的女子已经订了亲或者嫁了人,同龄的男子大多学了木匠、铁匠、石匠或者泥水匠等,掌握了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家里条件再差的也学会了种庄稼,成了土地承包到户后家庭独立生产的中坚力量.唯独小舅,除了比别人多识几个ABC洋文外,什么也不会.
期刊
从时间背后rn从时间背后,有人策马而去……rn卷起的尘土飞扬, 逶迤成模糊的屏障,遮不住背影闪过,有如掉落河流的水滴,一去无痕,再去无影.rn这是一个毫不引入注意的下午,一条足迹罕至的冷僻荒径.rn从时间背后,有人偷渡成功了.rn季节日子, 不再是桎梏; 分分秒秒,不再是枷锁.rn度日如年的漫长, 白驹过隙的短暂,纷纷坠落,不再回头的花瓣, 一点点烂进泥土.rn所有的约束全被瓦解,rn所有的故事都成了陈旧的从前.有人从时间背后走了, 在慢慢熄灭的过程中, 只剩下蜘蛛在张网捕捉依旧透明的三滴两滴鸟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