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前构造带结构特征:来自加利福尼亚弗朗西斯科杂岩、海岸山脉蛇绿岩和大峡谷群的证据

来源 :地质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3303000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造山带中原始大地构造单元具有诸多相似的地质特征,要区分它们是很困难的.因此,本研究综述了保留完好的加利福尼亚海岸带的古弧前单元特征,旨在为其他造山带研究提供对比实例.加利福尼亚海岸带古弧前单元长约1000 km、宽100 km,包含上部板块物质和俯冲—增生过程中从下部板块铲刮下来而拼贴的俯冲杂岩.上部板块的构造单元包含弧前盆地、沉积有最大厚度可达10 km的大峡谷群碎屑物,其基底为海岸山脉蛇绿岩;该蛇绿岩不均匀性地出露有蛇纹石化橄榄岩、和(或)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及硅质岩,最大视厚度约为4 km.上部板块的岩石单元构造叠覆在增生杂岩之上,后者包括弗朗西斯科杂岩,其构造厚度为20 km或更薄一些.这3个构造单元的边界和内部构造在区域上呈低角度展布,但局部受紧闭褶皱影响、倾角变为中等到陡立状.除了大峡谷群底部沉积混杂岩中出露一些可与弗朗西斯科杂岩类比的变质岩岩块,海岸山脉蛇绿岩和大峡谷群总体缺少埋藏变质岩石.弗朗西斯科杂岩产出一系列埋深变质的岩石,从沸石相到角闪岩相和榴辉岩相,包括连续单元(无“基质夹岩块”结构)和混杂岩单元.大部分海岸山脉蛇绿岩和大峡谷群都缺少混杂岩的特征;弗朗西斯科杂岩中常见混杂岩,但主体仍为连续单元.大峡谷群为正常的地层沉积序列,而弗朗西斯科杂岩中俯冲—增生岩片呈断层接触,向下方(译者注:向大洋方向)逐渐变年轻.尽管大峡谷群、海岸山脉蛇绿岩和弗朗西斯科杂岩在岩性、构造和变质特征方面存在较大差别,但它们也拥有大量的相同之处,因此,在区分它们时需要慎重.世界上大多数造山带中的古弧前单元常遭受了更为严重的俯冲后的构造热事件的干扰和改造,因此要辨别它们的特征就更为困难了.
其他文献
1995年,GSM的仅有113个网支持着1250万用户。在日内瓦召开的1995世界电信大会上,时任GSMMoU协会主席的迈克·肖特预测2000年GSM的用户数是“1亿”,当时许多人认为太过乐观了,而现
兴蒙造山带发育多条蛇绿混杂岩带,为研究古亚洲洋闭合及造山带形成与演化提供了珍贵的地质资料,由于各蛇绿混杂岩带的板块构造意义以及晚石炭—早二叠世的大地构造属性至今仍
拼接型面阵数字航测相机已成为当前主流的航空摄影测量装备,为了保证航测相机的测量精度,必须对其参数进行严格校准,但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对其进行实验室校准的设备和方法.
蛇绿岩是认识古洋盆演化的关键,为人们研究大洋岩石圈特征、古板块重建、地幔物质组成以及板块俯冲过程等提供了重要依据.本研究新发现的雀儿山蛇绿混杂岩,位于中—蒙边境附
本文针对CCD线阵相机成像特性及多视CCD线阵相机侧摆成像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地球静止轨道测绘卫星的可行性及优点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地球静止轨道测绘卫星对摄影产生的影
EXIF信息作为图像的文件头信息被广泛使用,其中包含几个字段,包括:拍摄时间,拍摄地点的GPS数据,曝光时间等.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图片拍摄时形成的EXIF信息和谷歌地图进行图片伪
Depletion of the stratospheric ozone layer causes and increases in solar ultraviolet-B (UV-B, 280~320 nm) radiation reaching the earths surface. Enhanced UV-B r
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多元化的社会层次里,城乡流动人口尤其是被排斥的群体,他们无处安家,是现代城市的有机部分却生活在夹缝里。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陈
藤良平和中西一志决定在寂设计组合里将他们的创造天才结合起来。这个令人迷惑的名字唤起了人们对他们作品的观念背景的好奇心,这是一个来自札幌的设计团体。 Teng Liang-pi
宜居地球的演化通过洋—陆转换实现,洋—陆转换表现为裂解和会聚过程,会聚相关的造山过程的主要场所和信息载体是增生楔.增生楔记录了会聚板块边缘一系列地质过程,并叠加有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