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人语言能力及语言态度调查研究

来源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ft9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陕西省关中地区本地居民的语言能力与语言态度的调查显示,当地居民普通话水平和普及度较高,但实际使用时存在地方口音和音准方面的问题。该地区居民对普通话的语言态度整体呈正向,并认为推广普通话与方言的传承并不矛盾,但方言情结是该地区居民语言态度的重要表现之一,这一特点在农村地区表现得更明显。
其他文献
北宋汴京词属于京都文学,不仅具有文学功能,而且在中国古代都城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北宋汴京词进入学界的研究视野已经二十年左右,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北宋汴京词个案研究,北宋汴京词题材内容、流变与特点研究,汴京意象研究,北宋汴京词与都市文化学研究。目前,学界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两宋都市词而不仅限于北宋汴京词,相对来说不够细致和深入,有待进一步拓展。同时,研究还存在热点问题研究过于饱和、视角较为重复等问题。
《哈利·波特》自出版以来,受到全世界读者的喜爱。以“苏农”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译本为研究对象,运用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汇意义理论将全书的重点专有名词分为人名、动物名、机构名、魔幻名词,并对它们进行案例分析,发现译者多用音译或者音译与意译结合的方法来翻译专有名词,实现词汇意义的对等。
当前,城市公示语翻译的错误仍然时有出现,不仅影响城市形象,而且会给外国友人在中国的生活带来不便。从框架语义学角度进行汉英公示语框架元素对比,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情况从框架对应、框架调整、框架置换三个层面入手进行公示语翻译,有助于公示语翻译的完善。
“神似之说”源自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由我国近代翻译家傅雷先生率先提出,该理论对文学翻译产生了巨大影响。基于傅雷的“神似之说”,以《长恨歌》弗莱彻译本为例,从诗歌形式、用词、意象、修辞和主题五个方面探讨唐诗英译的技巧,能够为“神似之说”在诗歌翻译领域的应用提供启示。
《施公案》小说和清车王府藏曲本《施公案》鼓词中,故事集中于京杭大运河沿岸城市,这体现了河运这一水域空间的特殊意义。运河沿岸的水域逐渐被赋予了公堂、秩序等权威意义,展现了官方权威对于盗匪猖獗的“水域”“河道”等代表私人、江湖权力空间的控制欲望及控制态势。这类空间往往展现出权力的临时性特征。而施公故事中的私访情节则进一步展现了庙堂和江湖公私势力合流的趋势。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在心理承受力、适应性和情绪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原因在于少数民族学生传统家庭教育与现代高校教育理念脱节,独特的生活习惯与就读高校环境存在差异,理想状态与现实存在冲突。对此,高校可从心理基础、心理成长、价值涉入和内生力量等方面着手,增强少数民族学生抗逆力。
中国古本小说因为手抄或者刻本印刻的原因而产生了大量的俗写及疑难字词,这些俗词语难以用现代汉语知识加以解读。现就《古本小说丛刊》第一辑中的《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一文,结合相关的辞书释义,系联俗词语出现的文本语境,对照不同的小说版本,分析相应的语料,从字的形音义三个角度具体考释“取冤报售”“猶”“衒售”“[山又]”“[上天]”等疑难字词和俗词语。
构式语法讨论语法结构形式与意义的配对现象。“能×就×”形成凝固的紧缩格式,具有一定的语义特征,体现了构式的基本特点。从构式的角度审视“能×就×”,运用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检索相关语料,筛选后归类分析,并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研究“能×就×”构式的两种句法结构,分析其语义关系和语义特征,可发现构式形成的动因。
曹文轩的儿童文学叙事以童真的视野观照现实,在童趣中蕴含着淡淡的苦涩味,不仅显示了独树一帜的儿童文学风格,而且反映了其生存哲学的独特底色,显示了其对生活及生命的独到见解。从文本角度出发,从其独特的儿童叙事策略入手,将能进一步深入探析其儿童文学叙事策略及风格的内在成因。
运城方言与普通话相较,在声、韵、调等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民众受教育水平提升和普通话进一步推广,运城方言出现了一些声韵方面的语音同化现象。这些方言同化现象在方言传承、历史文化研究等方面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需要制定一些措施来保护方言,减缓方言同化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