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理工科专业英语是专业知识与英语能力相结合的实践性课程。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对教学模式进行尝试性的调整并分别在二本和三本电子专业学生中实施,反馈结果表明新教学模式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同。
关键词:专业英语;理工科;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施肖菁(1970-),女,浙江温州人,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讲师;郑崇伟(1951-),男,浙江温州人,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浙江 温州 325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227-03
专业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是具有特定用途的着重于某一特定领域的实用性英语,是基础英语的扩展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特定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1]理工科专业英语的内容多是相关专业方面理论的阐述与论证、实验结果的报告、新技术新产品的介绍、新系统的使用说明等。随着专业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既精通专业又具有较强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而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2,3]本文将针对理工科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性的调整,并就调整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归纳和分析。
一、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各理工科院校都开设有专业英语课程,但纵观课程的教学现状,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4-6]
首先,由于课程既不同于普通英语,学生没有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的压力;又不同于专业课,学生不需通过该课程掌握到极其重要的专业技能,因而教师和学生普遍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甚至对部分学生和教师来说该课程可有可无,各高校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课程设置方面呈现出较大的随意性。
其次,课程所用教材基本上都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主的科普性的专业文章或书刊选读,这种教材虽有较好的系统性,但题材单一,涉及新技术、新产品的时代性和实用性强的内容较少。从技能训练方面来说,以理论知识和语法翻译练习为主,在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也限制了多种形式教学活动的开展。
再次,从师资来看,通常各高校把教授该课程的教师分为两类: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大部分英语教师不懂专业,将专业英语当成普通英语来教授,只偏重于传授语言知识,对课文里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知识很难讲深、讲透,存在不同程度的专业知识方面的障碍;而大部分专业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语言,在英语表达能力、外语教学经验和语言教学意识等方面与英语教师相比有着不同程度的欠缺。
最后,从学生情况来看,由于多年来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普遍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另外,由于传统英语的教学过分重视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而缺少讨论、交流方面的训练,不少学生虽然已通过英语四级甚至六级考试,但在说和写方面却存在较大的问题。
二、教学模式调整
从前文所述可以看出,理工科专业英语的教学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其中问题一和三不属于教学模式范畴,本文不加以讨论。本节只针对问题二和四,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在专业领域获取知识和开展交流能力为目标,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尝试性调整。
1.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方面,强调基础性和时代性,兼顾基础理论和专业应用,博采众长。
首先,选用以基础理论为主的在语言上有代表性、有常用专业词汇和一般科技文章的句法结构与表达方式的教材中的部分课文作为阅读材料,从而帮助学生熟悉专业英语的语法结构、专业词汇,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其次,加入题材广泛的能反映专业技术发展动态的如机器人展、iPAD等视频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锻炼听力的同时又能及时获悉最新的专业技术。
另外,加入反映领域技术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专利、数据手册等内容,以帮助学生适应熟悉专业的各种文体和语法,提高写作能力,同时频繁地接触日新月异的专业技术,也可以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紧迫感。
所有的课程内容可以用专题的形式串联成完整的知识链,每一专题涉及一个知识点及相关技术,这样既不失内容的系统性又具有先进性和趣味性。
2.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法方面,摒弃原来的单一的教师单方讲授知识的形式,采用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讨论采纳“拼图教学法”,[7]即先将学生分组,然后为每个小组分配讨论任务,再让小组长对任务进行分工,让小组中的大部分同学都能分别完成任务的一部分内容,最后小组长将所有内容予以综合归纳,形成完整信息,并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在课堂上实现内容传递。教师作为指导者,在小组任务完成后引导学生作点评以及拓展讨论,并对相应知识点的关键内容进行再强调,对不足的地方进行弥补矫正,对重要的语法及词汇进行再讲解和巩固测试。
在教学手段方面强调多样化。除了通常的通过多媒体、视频动画等方式进行讲授和布置相关主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解讨论或提供网站链接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外,还可以增加当堂测试包括词汇、语法、句子和听力等教学内容,以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全方位训练。
在评价体系方面,一改以往的笔头考试形式,而以口头报告和笔头翻译的考查方式代替,从而检测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3.学生训练
在学生训练方面,为了让学生敢说敢写,可以通过分层、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方法提供学生说和写的机会。
在口头表达训练方面,刚开始时,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分配一些词汇讲解朗读等简单任务;基础较好但不敢开口说的,分配一些语句讲法讲解课文朗读等任务;有意愿开口的,则让他们承担话题交流讨论的任务。然后再根据实际效果慢慢地分别改变和提高学生的讨论任务难度。而在这些过程中,只强调所讨论的内容,不过多注重语法,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表达的意愿。 在阅读写作方面,尽量每次课都在课堂上设置英汉双向翻译的环节。开始时,只挑选一到两个长句,英汉翻译后马上进行汉英反翻译;然后逐渐增加句子的数量和长度;最后完成不同形式的语体如摘要、专利等短文的翻译以及写作,从而让学生在熟悉语体结构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为了获取调整后的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笔者在温州大学电子专业二本和三本学生的专业英语课中分别实施了该教学模式,并在期末通过匿名问卷的方法对参加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二本的反馈结果
(1)对象。二本的学生共44人,其中通过4级的37人,通过6级的7人。
(2)结果及分析。在被试学生中,认为很有必要学习专业英语的学生数为30人,占68.16%,见图1(a),说明三分之二的学生认可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认为专业英语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会有较大的用途。
关于课程教学建议方面,如图1(b)所示,43.18%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应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形式,36.36%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应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讨论为辅的形式,只有18.81%的学生认为应采用完全由教师讲解的形式。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多数学生有参与课程的主观愿望,但也有近20%的学生习惯传统的只听不讲的教学模式。40%以上的学生认同调整后的教学方式,通过询问不认同该方式的学生了解到,部分学生认为,在学生讨论阶段,由于专业理解力和发音准确度等方面的限制,很多内容学生无法准确清晰地在课上传递,而教师补充说明时寥寥几句就能所获颇多,所以希望增加教师讲授的时间;还有部分学生反映自己的英语能力有限,不敢开口怕说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树立学生敢说的自信心方面还要多加考虑。
54.55%的学生认为提高专业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在课堂上用英语进行讨论,有27.27%的学生认为布置作业也是一种较佳的方法,说明半数以上的学生有着较强的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愿望,而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喜欢传统的作业形式。
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如图1(c)所示,52.27%的学生要求采用论文翻译形式,而31.82%的学生要求采用口头答辩形式。这说明,一半左右的学生倾向于以外文文献阅读能力作为测试标准,而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要求以用英语交流信息能力作为测试标准。
61.36%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应侧重于最新的英语技术资料,50%的学生认为也可侧重于专业相关的原版书籍。因此,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还要兼顾基础性和时代性。
关于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方面,81.82%的学生认为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较合理;81.82%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安排得较合理;90.9%的学生对课程教学过程表示基本满意;95.45%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基本适应教学要求;79.54%的学生认为课程具有较大的实用性;86.36%的学生对于课程提高自学能力方面基本满意。93.18%的学生对课程的综合满意度为基本满意或满意,如图2(a)所示。因此,从总体反馈信息来看,大部分二本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持肯定态度。
但对于课程本身,却只有50%的学生对课程较有兴趣,而47.73%的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一般,如图2(b)所示。另外,在课程的重视度方面,很重视和较重视的为52.27%,一般的为47.73%,不重视的为2.27%。20.45%的学生在课程上投入了较多的精力,而超过一半的学生在课程的精力投入上为一般。这些结果表明,学生其实对专业英语课程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兴趣,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该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在课程上并未投入很多精力。因此,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待进一步探讨。
2.三本的反馈结果
(1)对象。三本的学生共66人,其中通过4级的28人,无人通过6级。
(2)结果及分析。在被试学生中,认为有必要学习专业英语的学生数为60人,占78.79%,见图1(a)。对必要性的认同感高出二本学生10%左右。
关于课程教学建议方面,如图1(b)所示,45.45%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应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形式,42.42%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应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讨论为辅的形式,只有12.12%的学生认为应采用教师讲解的形式。这个结果表明,三本的学生对于参与课程的主观愿望与二本的学生同样强烈,但习惯传统的只听不讲的教学模式的学生比例比二本的低。
60.60%的学生认为能提高专业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在课堂上用英语进行讨论,另有24.24%的学生认为布置作业也是一种较佳的方法,与二本相差不大。
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如图1(c)所示,59.09%的学生要求采用论文翻译的形式,而19.70%的学生要求采用口头答辩的形式,另有16.67%的学生认为也可采用撰写英语论文的形式。要求采用口头答辩形式的学生比例远远低于二本,究其原因,可能是三本学生的英语程度相对较差,有信心以口头表达能力作为测试标准的人数不多。
53.03%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应侧重于最新的英语技术资料;53.03%的学生认为也可侧重于专业相关的原版书籍,与二本学生没有太大差别。
关于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方面,90.91%的学生认为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较合理;98.49%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安排较合理;只有1位学生对课程教学过程表示不太满意;93.94%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基本适应教学要求;87.88%的学生认为课程具有较大的实用性;88.88%的学生对于课程提高自学能力方面基本满意。96.97%的学生对课程的综合满意度为基本满意或满意,如图2(a)所示。总体满意度高于二本。
对于课程本身,对课程较有兴趣的学生有78.69%,如图2(b)所示。在课程的重视度方面,很重视和较重视的共为80.30%。两者皆远远高于二本。另外,46.97%的学生在课程上投入的精力为一般,4.55%的学生很少投入精力。这些结果表明,虽然三本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视度较高,对课程学习时也有较大的兴趣,但并没有在课外投入很多的时间。因此在如何提高学生课外主动学习方面尚需多加考虑。
四、结束语
本文就理工科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模式作了调整,并在温州大学的二本和三本电子信息类学生中进行了新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最后关于实施效果进行了讨论。反馈结果表明,一方面,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总体满意度较高,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要求;三本学生对于新模式的认可度高于二本。但另一方面,新模式在加强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欠缺,今后还需在该方面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改进。此外,由于调查的样本规模不够大,且笔者能力所限,问卷设计的项目也不够详细,本次结果只能反映一定程度的基本实施效果,今后尚需继续努力推广新教学模式,并在调查问卷上加以细致化,以获取更充分、更全面的反馈结果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T.Hutchinson,and A.Water.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5-8.
[2]苍岩,陈立伟,李万臣,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推行Seminar教学法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0,(3):77-79.
[3]丁双红,张学辉.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特点及改革意见[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2):114-115.
[4]梁雪松,陈黎峰,陆莺.英语专业ESP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外语界,2006,(4):30-35.
[5]王嘉铭.从ESP英语课程模式探讨英语复合型专业课程建构[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8(4):87-90.
[6]韩金龙.ESP最新发展评述[J].国外外语教学,2003,(4):58-63.
[7]尹振红.“拼图教学法”在专业英语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1(5):63.
(责任编辑:孙晴)
关键词:专业英语;理工科;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施肖菁(1970-),女,浙江温州人,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讲师;郑崇伟(1951-),男,浙江温州人,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浙江 温州 325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227-03
专业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是具有特定用途的着重于某一特定领域的实用性英语,是基础英语的扩展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特定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1]理工科专业英语的内容多是相关专业方面理论的阐述与论证、实验结果的报告、新技术新产品的介绍、新系统的使用说明等。随着专业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既精通专业又具有较强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而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2,3]本文将针对理工科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性的调整,并就调整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归纳和分析。
一、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各理工科院校都开设有专业英语课程,但纵观课程的教学现状,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4-6]
首先,由于课程既不同于普通英语,学生没有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的压力;又不同于专业课,学生不需通过该课程掌握到极其重要的专业技能,因而教师和学生普遍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甚至对部分学生和教师来说该课程可有可无,各高校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课程设置方面呈现出较大的随意性。
其次,课程所用教材基本上都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主的科普性的专业文章或书刊选读,这种教材虽有较好的系统性,但题材单一,涉及新技术、新产品的时代性和实用性强的内容较少。从技能训练方面来说,以理论知识和语法翻译练习为主,在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也限制了多种形式教学活动的开展。
再次,从师资来看,通常各高校把教授该课程的教师分为两类: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大部分英语教师不懂专业,将专业英语当成普通英语来教授,只偏重于传授语言知识,对课文里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知识很难讲深、讲透,存在不同程度的专业知识方面的障碍;而大部分专业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语言,在英语表达能力、外语教学经验和语言教学意识等方面与英语教师相比有着不同程度的欠缺。
最后,从学生情况来看,由于多年来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普遍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另外,由于传统英语的教学过分重视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而缺少讨论、交流方面的训练,不少学生虽然已通过英语四级甚至六级考试,但在说和写方面却存在较大的问题。
二、教学模式调整
从前文所述可以看出,理工科专业英语的教学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其中问题一和三不属于教学模式范畴,本文不加以讨论。本节只针对问题二和四,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在专业领域获取知识和开展交流能力为目标,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尝试性调整。
1.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方面,强调基础性和时代性,兼顾基础理论和专业应用,博采众长。
首先,选用以基础理论为主的在语言上有代表性、有常用专业词汇和一般科技文章的句法结构与表达方式的教材中的部分课文作为阅读材料,从而帮助学生熟悉专业英语的语法结构、专业词汇,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其次,加入题材广泛的能反映专业技术发展动态的如机器人展、iPAD等视频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锻炼听力的同时又能及时获悉最新的专业技术。
另外,加入反映领域技术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专利、数据手册等内容,以帮助学生适应熟悉专业的各种文体和语法,提高写作能力,同时频繁地接触日新月异的专业技术,也可以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紧迫感。
所有的课程内容可以用专题的形式串联成完整的知识链,每一专题涉及一个知识点及相关技术,这样既不失内容的系统性又具有先进性和趣味性。
2.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法方面,摒弃原来的单一的教师单方讲授知识的形式,采用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讨论采纳“拼图教学法”,[7]即先将学生分组,然后为每个小组分配讨论任务,再让小组长对任务进行分工,让小组中的大部分同学都能分别完成任务的一部分内容,最后小组长将所有内容予以综合归纳,形成完整信息,并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在课堂上实现内容传递。教师作为指导者,在小组任务完成后引导学生作点评以及拓展讨论,并对相应知识点的关键内容进行再强调,对不足的地方进行弥补矫正,对重要的语法及词汇进行再讲解和巩固测试。
在教学手段方面强调多样化。除了通常的通过多媒体、视频动画等方式进行讲授和布置相关主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解讨论或提供网站链接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外,还可以增加当堂测试包括词汇、语法、句子和听力等教学内容,以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全方位训练。
在评价体系方面,一改以往的笔头考试形式,而以口头报告和笔头翻译的考查方式代替,从而检测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3.学生训练
在学生训练方面,为了让学生敢说敢写,可以通过分层、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方法提供学生说和写的机会。
在口头表达训练方面,刚开始时,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分配一些词汇讲解朗读等简单任务;基础较好但不敢开口说的,分配一些语句讲法讲解课文朗读等任务;有意愿开口的,则让他们承担话题交流讨论的任务。然后再根据实际效果慢慢地分别改变和提高学生的讨论任务难度。而在这些过程中,只强调所讨论的内容,不过多注重语法,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表达的意愿。 在阅读写作方面,尽量每次课都在课堂上设置英汉双向翻译的环节。开始时,只挑选一到两个长句,英汉翻译后马上进行汉英反翻译;然后逐渐增加句子的数量和长度;最后完成不同形式的语体如摘要、专利等短文的翻译以及写作,从而让学生在熟悉语体结构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为了获取调整后的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笔者在温州大学电子专业二本和三本学生的专业英语课中分别实施了该教学模式,并在期末通过匿名问卷的方法对参加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二本的反馈结果
(1)对象。二本的学生共44人,其中通过4级的37人,通过6级的7人。
(2)结果及分析。在被试学生中,认为很有必要学习专业英语的学生数为30人,占68.16%,见图1(a),说明三分之二的学生认可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认为专业英语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会有较大的用途。
关于课程教学建议方面,如图1(b)所示,43.18%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应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形式,36.36%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应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讨论为辅的形式,只有18.81%的学生认为应采用完全由教师讲解的形式。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多数学生有参与课程的主观愿望,但也有近20%的学生习惯传统的只听不讲的教学模式。40%以上的学生认同调整后的教学方式,通过询问不认同该方式的学生了解到,部分学生认为,在学生讨论阶段,由于专业理解力和发音准确度等方面的限制,很多内容学生无法准确清晰地在课上传递,而教师补充说明时寥寥几句就能所获颇多,所以希望增加教师讲授的时间;还有部分学生反映自己的英语能力有限,不敢开口怕说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树立学生敢说的自信心方面还要多加考虑。
54.55%的学生认为提高专业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在课堂上用英语进行讨论,有27.27%的学生认为布置作业也是一种较佳的方法,说明半数以上的学生有着较强的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愿望,而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喜欢传统的作业形式。
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如图1(c)所示,52.27%的学生要求采用论文翻译形式,而31.82%的学生要求采用口头答辩形式。这说明,一半左右的学生倾向于以外文文献阅读能力作为测试标准,而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要求以用英语交流信息能力作为测试标准。
61.36%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应侧重于最新的英语技术资料,50%的学生认为也可侧重于专业相关的原版书籍。因此,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还要兼顾基础性和时代性。
关于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方面,81.82%的学生认为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较合理;81.82%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安排得较合理;90.9%的学生对课程教学过程表示基本满意;95.45%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基本适应教学要求;79.54%的学生认为课程具有较大的实用性;86.36%的学生对于课程提高自学能力方面基本满意。93.18%的学生对课程的综合满意度为基本满意或满意,如图2(a)所示。因此,从总体反馈信息来看,大部分二本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持肯定态度。
但对于课程本身,却只有50%的学生对课程较有兴趣,而47.73%的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一般,如图2(b)所示。另外,在课程的重视度方面,很重视和较重视的为52.27%,一般的为47.73%,不重视的为2.27%。20.45%的学生在课程上投入了较多的精力,而超过一半的学生在课程的精力投入上为一般。这些结果表明,学生其实对专业英语课程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兴趣,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该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在课程上并未投入很多精力。因此,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待进一步探讨。
2.三本的反馈结果
(1)对象。三本的学生共66人,其中通过4级的28人,无人通过6级。
(2)结果及分析。在被试学生中,认为有必要学习专业英语的学生数为60人,占78.79%,见图1(a)。对必要性的认同感高出二本学生10%左右。
关于课程教学建议方面,如图1(b)所示,45.45%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应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形式,42.42%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应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讨论为辅的形式,只有12.12%的学生认为应采用教师讲解的形式。这个结果表明,三本的学生对于参与课程的主观愿望与二本的学生同样强烈,但习惯传统的只听不讲的教学模式的学生比例比二本的低。
60.60%的学生认为能提高专业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在课堂上用英语进行讨论,另有24.24%的学生认为布置作业也是一种较佳的方法,与二本相差不大。
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如图1(c)所示,59.09%的学生要求采用论文翻译的形式,而19.70%的学生要求采用口头答辩的形式,另有16.67%的学生认为也可采用撰写英语论文的形式。要求采用口头答辩形式的学生比例远远低于二本,究其原因,可能是三本学生的英语程度相对较差,有信心以口头表达能力作为测试标准的人数不多。
53.03%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应侧重于最新的英语技术资料;53.03%的学生认为也可侧重于专业相关的原版书籍,与二本学生没有太大差别。
关于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方面,90.91%的学生认为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较合理;98.49%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安排较合理;只有1位学生对课程教学过程表示不太满意;93.94%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基本适应教学要求;87.88%的学生认为课程具有较大的实用性;88.88%的学生对于课程提高自学能力方面基本满意。96.97%的学生对课程的综合满意度为基本满意或满意,如图2(a)所示。总体满意度高于二本。
对于课程本身,对课程较有兴趣的学生有78.69%,如图2(b)所示。在课程的重视度方面,很重视和较重视的共为80.30%。两者皆远远高于二本。另外,46.97%的学生在课程上投入的精力为一般,4.55%的学生很少投入精力。这些结果表明,虽然三本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视度较高,对课程学习时也有较大的兴趣,但并没有在课外投入很多的时间。因此在如何提高学生课外主动学习方面尚需多加考虑。
四、结束语
本文就理工科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模式作了调整,并在温州大学的二本和三本电子信息类学生中进行了新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最后关于实施效果进行了讨论。反馈结果表明,一方面,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总体满意度较高,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要求;三本学生对于新模式的认可度高于二本。但另一方面,新模式在加强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欠缺,今后还需在该方面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改进。此外,由于调查的样本规模不够大,且笔者能力所限,问卷设计的项目也不够详细,本次结果只能反映一定程度的基本实施效果,今后尚需继续努力推广新教学模式,并在调查问卷上加以细致化,以获取更充分、更全面的反馈结果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T.Hutchinson,and A.Water.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5-8.
[2]苍岩,陈立伟,李万臣,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推行Seminar教学法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0,(3):77-79.
[3]丁双红,张学辉.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特点及改革意见[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2):114-115.
[4]梁雪松,陈黎峰,陆莺.英语专业ESP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外语界,2006,(4):30-35.
[5]王嘉铭.从ESP英语课程模式探讨英语复合型专业课程建构[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8(4):87-90.
[6]韩金龙.ESP最新发展评述[J].国外外语教学,2003,(4):58-63.
[7]尹振红.“拼图教学法”在专业英语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1(5):63.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