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概念,解决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来源 :现代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d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理论,它具有定义性,揭示着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形成数学理论的基本条件;它在数学教学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也是学好数学这门课最重要的一环。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除继续重视数学概念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联系外,更多关注的是数学概念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猜测、操作、归纳等活动,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达到数学概念的自主构建。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概念是否理解,将会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的质量,不理解后果自不必说;理解了但讲得是否清楚合理、方法设计是否得当则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空间和数量关系的理解。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从概念入手,紧紧围绕概念,解决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概念的认识要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心理活动,人们获得知识或运用知识的过程开始于感觉与知觉。而数学概念具有定义性、抽象性,它比较单调,在教学中显得呆板、枯燥、不灵活。同时,由于学生受知识水平、年龄、认知等因素的限制,对定义性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感性上难以接受生涩干巴的抽象理论。所以,在教学有关数学概念时,可以通过具体的实物演示或者是学生身边的事物,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从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中去体会、理解抽象生涩的理性概念,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时,讲解了长方形的概念,就让学生摸摸自己的文具盒、课本,看看教室里的黑板、课桌凳、墙壁……等实物图形,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再进行长方形的周长、面积等内容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了理性,知道了长方形是咋回事,教学的难度就降低了。
  学生学习概念不光是在课堂上的理解,还应该到实践中去体会、认识、检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形成学生自己的理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教授完长方形周长这一概念之后,可以让学生用纸张折叠图形,量量课本、文具盒和教室的四边,再去量量球场四边的长度来加深他们的理解,强化认知,从而是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二、从旧知入手,通过比对、理解,学习新知
  知识是呈螺旋形上升的,数学学习也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递增性,前边的知识是后边知识的基础,后边的概念是对前面知识的总结和深化。对于相关概念的教学应该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加入新的内容,通过新旧内容的反复比对、体会,逐步引导出新的概念,进而使学生能够准确牢固的理解新概念。由于学习新知有学生自己的参与和体验,学生的情感在参与实践中得到升华,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信心。
  对一个新概念的学习,教师首先要分析这一概念是建立在那些已学过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之上的,然后再从复习旧知识入手引出新概念,使学生明确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既复习了旧课又开启了新授。对新的概念的学习理解,教师要强调学生把所学的内容,与一些容易纠缠在一起而难以分清的相关内容进行反复比较,引导他们正确而有辨别地去接受,这样既巩固复习了旧知识,又促进了对新知识的理解认识,达到进一步学习的目的。概念的认识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准备的,概念的运用过程则是对新知识进一步理解认识的过程,对新概念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所学到的知识,并为下一步的学习准备了必备的条件。例如:教学"圆锥体体积的公式及运用"这一节课时,我是在学习了圆柱体体积公式之后进行的,对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则是运用了"圆柱、圆锥"相互比较的手法来进行的。首先,让学生观测到圆柱、圆锥是"等底、等高"的,再用等底等高的圆锥容积来量等底等高的圆柱容积(注意点:圆锥、圆柱一定要强调是等底等高),引出了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推导出了圆锥体体积计算的公式为:圆锥体体积=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3,然后根据圆柱体体积公式模式导出圆锥体体积的公式模式,其为:
  圆锥体体积=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3
  =底面积x高÷3
  =1/3底面积x高
  =1/3sh
  公式推导出来了,用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解。如提问:圆柱体体积等于圆锥体体积的3倍,"对不对?"教师用图例、实物比较等手段启发学生一定要记住是等底等高,学生通过观察比对、思考验证得出的回答是:"不等底等高就不一定。"再去让他们分析原因,师生共同探讨,寻根究底,强化了认识,也巩固了知识要点。
  三、强化训练,加深理解
  各种概念的学习是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准备的,要用好并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正确理解概念,对新知识的理解需要一个反复训练的过程。只有在训练中加深对它的理解,并认识现实中属于概念的基本因素,用情感去体会、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会是概念明朗化,逐步形成学生学习的能力。如:在"分数的基本认识"中,可以用等分圆的方法来引导认识,用均分苹果的办法来进一步强化,是学生认识到分数的含义。
  数学的天地非常宽广,探讨的空间无限广大。作为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只要我们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从细微处入手,细致耐心,我们的教学将会拥有一片蓝天。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从叶圣陶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育思想出发,结合教学过程中现实存在的问题,探讨培养质疑习惯、说话习惯和选择阅读习惯的具体措施,明确语文教学的实质。   【关键词】 叶圣陶 教育思想 中学教学 实践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粗浅的方面说就是养成好的习惯,教语文的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语文课程
期刊
【摘要】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市场物价的变化,家庭应该如何面对,选择什么样的理财方式能使投资风险最小而又收益最高是多数家庭面临的一个难题。现以龙州县为例,简要做以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农村家庭理财  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中国人民银行决定:2008年12月31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自2008年9月份以来连续第五次降低利率和第四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期刊
【摘要】在实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在化学教学中能使学生掌握假说的方法,可唤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诱发出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假说  化学教育不只是传递和储存化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智力和能力。在实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学生怎样应用已有的知识,结合新的实践,发现事物的新关系,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已成为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
期刊
【摘要】尊重既是权利与义务,也是现代教育的理念,学生有受到尊重的权利,学校和教师有尊重学生的义务,尊重学生的权利,保障学生的权利。  【关键词】权利尊重保护  1989年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规定了对儿童权利保护的普通法律标准。该公约规定儿童享有生命权、获得姓名和国籍权、受父母照料权等数十项权利。国际社会通常把这些权利归纳为四大类,即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这四大权利是对
期刊
【摘要】 在教学中实施一定的期望与鼓励,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教材的知识结构,难易程度,在学生学习感到困难时,及时给与支持、诱导、鼓励,使学生从“疑无路”的境地,走向“又一村”的妙境,从而激发求知欲,产生主动、积极、愉快、乐学情绪,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与统一。   【关键词】 分析化学 教学 技巧 学习 兴趣 实验、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制药专业和药品营销专
期刊
【摘要】实施新课程,是关系国计民生,教育成败的大事,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课程改革因素教师学生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避免出现以往的高分低能,不伦不类的学生。同时,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期刊
【摘要】思想品德教育是各科教学任务,故应贯穿于各科教学之中,但这种教学并不是机械地“拼合”,更不是“帖标签”,而应是春风化雨的“渗透”和“融入”。本文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从多角度分析,如何矫治、教育方法等,从而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更好的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道德素质。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差距的缩小,农民工外出逐年增多,因此,农村特殊家庭孩子的数量会急剧增加。农村中学特殊家庭的孩子几乎占去了学校学生总数的二分之一,他们品质的好环对学校风气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社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这些特殊家庭学生完美品质的塑造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特殊家庭学生德育教育  农村中学特殊家庭的孩子几乎占去了学校学生总数的二分
期刊
【摘要】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感情基调,怀着饱满的情感,创新的眼光,独特的视角,想方设法创设相应的活动方式,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审美心理氛围。多年的中学语文课程教学,我发现,课堂上情境交融,声画并茂氛围,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乐学、勤思,又发展了学生智力、转化了学生学习动机。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情境,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期刊
【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的科目,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要改变这一种状况,达到素质教育,即要牢固掌握知识,而且要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的要求,就必须端正教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探索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的科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