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是历史前进的一种动力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而在一定的情况下,为了解放社会生产力,有必要调整妨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于是就发生了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造。这时,革命便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阶级斗争是历史前进的动力与此有密切的联系)。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这种动力的作用尤为明显。
其他文献
在晚清的上海,移民人口包括来自江浙等省的国内移民和来自海外的国际移民。晚请来沪的国际移民,据邹依仁《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一书的统计,从1843年的只有26人到1910年的高达15012人,不到70年,上海国际移民增加了500多倍,这在世界大城市的移民史上是十分罕见的。这些资料是从租界当局的统计中得出的,大致反映了定居上海国际移民的人数,而实际数量近比这个数字要大。
上海是近代中国典型的移民城市。来自国际和国由的移民为上海城市文明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改革开放后,曾一度中断的移民潮重又涌向上海。面对部分职工下岗和隐性失业为新情况,上海还需不需要移民?有关学者就移民对上海城市文明的积极影响展开讨论,本刊择其精要,予以刊载。
越南实行革新开放政策1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由于政治经济体制的嬗变,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越南面临着严重的贪污腐败、利益分化不均、卖淫、吸毒、艾滋病蔓延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此.越南决心加大力度扫荡这些社会弊病.并且制定一系列具体扶贫解困措施,以保障社会稳定。
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忻平撰著的《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1927-1937)》一书,以46万余字的箱幅、系统论述了民国时期1927-1937年在上海所发生的现代化运动。怍者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现代化运动视为一种历史进程。称20世纪初至抗战前以上海为中心的现代化运动为正式的现代代运动。
近年来,我正在为研究生开设一门《经济理论比较研究》的课程,不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西方经济理论进行比较研究.而且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到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的经济理论进行比较研究。从这种比较研究中,我深深地感到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教训并借鉴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击制建设取得了举世瞩日的发展。而这一成就的取得与小平同志的卓越贡献是分不开的。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民主法制理论是一个内容十分完整的思想体系。他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国现有农村土地制度是以“均田式”为基本特征的。所谓“均田式”,是以“耕者有其田”为基本出发点.按户(劳动力)进行土地分配。只要是农户.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平均地得到一份土地,其量由所在社区(自然村或生产队)的土地量来定。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产业的发展程度决定了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容量;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变化要求就业结构和劳动者素质随之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劳动力结构的调整,只有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才能达到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否则,不仅无法完成产业结构调整的宏伟目标,还会造成一定的社会问题。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的弊端已日益凸显,它不仅严重地束缚学生的思想,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根据现代系统科学原理.任何过程都是有序与无序的统一。过程有序表明过程系统功能正常.结构合理、规范和严密化,过程处于较稳定的发展状态中;反之,则表明过程系统功能降低,结构混乱和松散,过程处于退化和衰溃状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