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校教师应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本文探讨了在机械制造基础课教学中采用引导探究法的方法和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 引导探究法 实践能力
教育过程应是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和协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宽松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转变角色,为学生营造互动性的学习氛围,实施引导探究法。
引导探究法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即以问题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和研究,以发现问题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一、合理定位教师角色,营造互动性的学习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建议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传递知识的时间应越来越少,激励学生思考的时间应越来越多。教师应成为顾问、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帮助学生发现矛盾现点,而不是直接拿出现实真理的人。二是教师角色由“独唱”变为“伴唱”,由“主唱”变为“辅唱”,从自上而下的传道授业向师生平等交流、探讨转变,从以教师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主动认知为中心转变。三是教学方法从单一的集体式授课向多形式、多渠道的探索式、个性式、交互式学习转变。四是教师讲课和学生认知的工具向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学转变。五是变教案为教学设计方案。
二、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创新始于问题,有疑问才会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教师应不以知识的传授为最终目的,而应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为此,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在讲解“改变机床工艺范围的改装”一节时,笔者先举例说明普通车床改装成立式铣床的过程,接着提出一个问题:“车床还能改成什么机床?”学生答:“可改成钻床。”笔者再启发:“能不能改成撞床呢?撞床可安装在车床拖板上,但关键是锉杆怎样与车床主轴联起来呢?”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们想出了方法:键杆经过一对齿轮用浮动接头进行传动,这样就实现了一机多用。
这种启迪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启智导学“授人以渔”的过程。这样可使学生主动求知、大胆质疑,自由地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不仅在课堂中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这是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实施引导探究法的关键
教师角色由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提示点拨和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引导”可分为以下几种。
首先,教师要“导读”,导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学生在钻研教材时把握重点。其次,教师要“导疑”,指导学生会疑,能在有疑之处发现有价值的疑问。再次,教师要“导思”,疑问浮出水面后,不能由教师包办解决,要交给学生解答。这时教师要用恰当的语言启发学生思考,甚至和学生探讨、争论,培养学生的求逆思维、创造性思维。最后,教师要再次“导疑”,在学生无疑问或讨论结束后,教师要用反问逼疑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疑问,掀起课堂教学的第二个高潮。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1.讲授开始时的“引导”
正确的引导要完成两个重要任务:一是让学生回忆前一讲的基本内容,将要学习的知识与已学过的知识衔接起来;二是明确新课的讲授目标、要点,唤起和维持学生的注意,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
2.讲授新课时的“引导”
新课讲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老师要运用各种形式和方法,抓住关键点(重点)、难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使学生成为获取知识的“参与者”与“发现者”,做到当堂理解和消化知识。在讲授时,教师要合理引导,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
不管是教材中的重点,还是学习中的难点,它们都不是孤立的。笔者在讲授时,注意在这方面加强引导,使前一问题是后一问题的前提,而后一问题是前一问题的引申。
3.讲授结束时的“引导”
讲授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本节课走向下节课,从课堂教学走向社会实践。使学生感到本节课虽已结束,但学习任务尚未完成,课外尚需努力。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必须改革填鸭式教学模式,时代呼唤新型的课堂教学,实施引导探究法有着重要意义。它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其实施有两个方面意义:一是通过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发现隐含在书本中的知识;二是利用例证或实训练习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问题,从而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南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关键词:职业教育 引导探究法 实践能力
教育过程应是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和协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宽松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转变角色,为学生营造互动性的学习氛围,实施引导探究法。
引导探究法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即以问题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和研究,以发现问题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一、合理定位教师角色,营造互动性的学习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建议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传递知识的时间应越来越少,激励学生思考的时间应越来越多。教师应成为顾问、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帮助学生发现矛盾现点,而不是直接拿出现实真理的人。二是教师角色由“独唱”变为“伴唱”,由“主唱”变为“辅唱”,从自上而下的传道授业向师生平等交流、探讨转变,从以教师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主动认知为中心转变。三是教学方法从单一的集体式授课向多形式、多渠道的探索式、个性式、交互式学习转变。四是教师讲课和学生认知的工具向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学转变。五是变教案为教学设计方案。
二、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创新始于问题,有疑问才会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教师应不以知识的传授为最终目的,而应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为此,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在讲解“改变机床工艺范围的改装”一节时,笔者先举例说明普通车床改装成立式铣床的过程,接着提出一个问题:“车床还能改成什么机床?”学生答:“可改成钻床。”笔者再启发:“能不能改成撞床呢?撞床可安装在车床拖板上,但关键是锉杆怎样与车床主轴联起来呢?”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们想出了方法:键杆经过一对齿轮用浮动接头进行传动,这样就实现了一机多用。
这种启迪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启智导学“授人以渔”的过程。这样可使学生主动求知、大胆质疑,自由地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不仅在课堂中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这是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实施引导探究法的关键
教师角色由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提示点拨和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引导”可分为以下几种。
首先,教师要“导读”,导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学生在钻研教材时把握重点。其次,教师要“导疑”,指导学生会疑,能在有疑之处发现有价值的疑问。再次,教师要“导思”,疑问浮出水面后,不能由教师包办解决,要交给学生解答。这时教师要用恰当的语言启发学生思考,甚至和学生探讨、争论,培养学生的求逆思维、创造性思维。最后,教师要再次“导疑”,在学生无疑问或讨论结束后,教师要用反问逼疑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疑问,掀起课堂教学的第二个高潮。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1.讲授开始时的“引导”
正确的引导要完成两个重要任务:一是让学生回忆前一讲的基本内容,将要学习的知识与已学过的知识衔接起来;二是明确新课的讲授目标、要点,唤起和维持学生的注意,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
2.讲授新课时的“引导”
新课讲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老师要运用各种形式和方法,抓住关键点(重点)、难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使学生成为获取知识的“参与者”与“发现者”,做到当堂理解和消化知识。在讲授时,教师要合理引导,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
不管是教材中的重点,还是学习中的难点,它们都不是孤立的。笔者在讲授时,注意在这方面加强引导,使前一问题是后一问题的前提,而后一问题是前一问题的引申。
3.讲授结束时的“引导”
讲授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本节课走向下节课,从课堂教学走向社会实践。使学生感到本节课虽已结束,但学习任务尚未完成,课外尚需努力。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必须改革填鸭式教学模式,时代呼唤新型的课堂教学,实施引导探究法有着重要意义。它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其实施有两个方面意义:一是通过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发现隐含在书本中的知识;二是利用例证或实训练习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问题,从而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南阳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