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产800万吨钢铁的马钢不再从长江里取生产用水了!”
钢铁工业是众所周知的耗水大户,马钢公司又紧邻长江,怎么会不用长江水?实地采访,眼前的事实让记者信服——近几年,马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吨钢新水水耗已从100多吨下降到10.7吨,生产用水循环率达到93%,公司和马鞍山市两个电厂的回水足够冶炼使用。
“马钢是安徽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缩影。”省发改委主任朱先发介绍,安徽在新的发展周期中呈现出持续高速增长态势,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27.97亿元,增长20.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居中部6省第二位。与此同时,多项消耗指标却同比下降,发展循环经济已初见成效。
在经济与环境和谐之中崛起
安徽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38种,煤、铁、铜、石灰石等11种矿产保有储量和潜在价值,在全国名列前茅,粮、棉、油等产量也居于全国前列。
正是由于资源大省的省情,长期以来安徽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为重要支柱的产业结构,高能耗、高物耗行业比重大,粗放型经营和资源低利用率问题比较突出。在谋求加快发展、实现尽快崛起的过程中,省委、省政府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进行根本变革,在发展与效益、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之中崛起,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
马钢,过去是典型的耗能大户。上世纪九十年代,马钢的吨钢综合能耗还是1320千克标准煤。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环境压力,马钢人通过全面淘汰落后设备设施,实现生产设备的大型化、集约化、自动化;通过工序节能改造,提高装备水平,释放装备产能;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实现“绿色制造”。短短几年,吨钢综合能耗降至750千克标准煤,实现了“负能炼钢”——每炼一吨钢回收煤气63立方,产生的能量高于消耗;以前冶炼中产生的每小时40多万立方煤气,多是靠点“天灯”放散,公司建设以煤气为燃料的电厂,全部利用,满足了公司40%的用电量,不仅产生年数千万元的效益,而且大大改善了环境质量。
煤矸石用来发电、制砖,粉煤灰作建材物料,炉渣用于混凝土掺料……资源利用的“链”越拉越长。安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粉煤灰和炉渣灰利用率都在80%以上。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果双赢
作为农业大省,安徽的崛起离不开农村的崛起,而安徽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像税费改革这样的政策因素以外,实现循环经济就显得尤为重要。
打开沼气灶,蓝蓝的火苗直窜,一锅水一会儿就烧开了。和县双庙村任益柱老汉高兴地说:“用沼气,一年能省500多元液化气钱呢!”秸秆喂牲畜,粪便变成沼气,沼液还田施肥、作饲料添加剂;猪粪高温发酵后的肥水养鱼,养过鱼的水浇灌农作物,秸秆再用来饲养牲畜……一种对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已在和县农村兴起。在安徽农村像和县这样“猪—沼—鱼”、“猪—沼—菜”、“林—草—牧—沼”、“羊—沼—鸭”等多种综合利用生态模式得以广泛推广,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果的双赢。
但是,仅仅依靠农村和农民自身的“循环”,对于农业的崛起还远远不够。安徽从工业长入农业的角度,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的循环经济发展。具有170万吨以上玉米等农产品年加工能力的丰原集团,十年前还是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已经形成堪称经典的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在丰原,玉米等农产品经过预处理进入柠檬酸、淀粉糖生产,并产生出蛋白饲料;柠檬酸生产出柠檬酸及其盐类产品,产生的高浓度COD进入环保工厂,形成沼气,通过制热、制冷设备回到柠檬酸生产中,沉淀的污泥成为农家肥。淀粉糖生产出L乳酸、酒精、氨基酸;葡萄糖又生产出山梨醇、维生素C;L乳酸生产出可降解聚乳酸和食品、药品原料;酒精生产出乙烯、聚乙烯、环氧乙烷等化工原料;赖氨酸、氨基酸、味精等生产中产生的高氨氮废水生产三元复合肥,稀氨氮废水一部分进入酒精生产,一部分处理成低浓度COD废水制成沼气供热,沉淀的污泥成为肥料。经过如此“吃干榨尽”,丰原已成为柠檬酸产量世界第一、出口创汇全国同行业第一的生化航母。
众多资源型城市转型
“企业—园区—城市”是安徽推进循环经济的“路线图”。众多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无疑是安徽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崛起的关键。
铜陵有着“古铜都”的美誉,辉煌的历史成了今天的“软肋”——资源枯竭,决定了铜陵必须要走“转型”之路。铜陵围绕硫磷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链的延伸和资源综合利用,建立起化工产业三大循环经济圈。铜化集团公司对“三废”进行环保治理与综合利用,被称为“白山”的磷酸二铵废渣磷石膏已经变废为宝,年产40万吨的磷石膏制水泥缓凝剂项目消化了磷铵废渣,为水泥企业生产增加了新的缓凝品种,降低了生产成本。“红山”硫酸烧渣如今也成了“香饽饽”,除了作为水泥企业校正原料外,新上的选硫系统全年可消化硫酸烧渣38万吨。
在区域性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安徽注重资源的统筹配置和协调开发。被称为“一号工程”的皖北煤化—盐化——一体化项目,涉及利用的煤炭、岩盐等资源地跨皖北地区,总投资286亿元,如果完全按照区划开发,很难取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省委省政府和主管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实施。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全国若干个最大厂点,即年产1250万吨的最大冶炼精选煤厂、年产440万吨的最大独立焦化厂和最大煤泥煤矸石电厂、最大的烧碱厂和电石法聚氯乙烯厂,资金、技术、产品密集度国内少有。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地球”——安徽在加快崛起的征程上,选择的新支点就是发展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