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Goldberg于2006年提出认知构式语法,旨在通过建立描写与解释不同层面语言现象的統一分析方法。本文通过分析大量的例子来解释“构式”义,这有助于学生更精确的理解句子的意义。
【关键词】构式 认知
一、“构式”义
至于构式义,Goldberg在分析论元结构时认为任何一个构式都有其自身的意义,可改变词义,对词汇用法进行限制。即当词处于一个构式时,结构中的其他部分就会对该词施加一种语义上的结构压力,进行语义限制,同时增加一定的语法特征,使其获得进入该构式的条件。
二、“同构同句”义
“同构同句”指构式和句式相同。每一个构式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表达一定的意义。虽“同构同句”是构式和句式相同,但却可能表达不同的语义和话语功能。
例如:Sam joked his way into the meeting. 可以解释为两种不同的意义
a. Sam got into the meeting by joking. (萨姆笑着进入会场);
b. Sam went into the meeting (while) joking.(萨姆一边笑,一边进入会场)
前者表示萨姆进入会场的方式;后者表示萨姆进入会场的方法,而“方法”义是从“方式”义延伸而来的。
三、“同构不同句”义
“同构不同句”指构式相同但句式不同,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i)同一构式但表层结构不同。
a. Liza bought a book for Zach.
b. Liza bought Zach a book.
语感上,(a)可以表示“Liza替Zach(给第三方)买了本书,可能是因为Zach太忙没时间亲自去买”;(b)只能理解为“Liza买了本书送给Zach”。两句中,除了(a)多一个介词for外,其他组成部分都相同。但是二者表达的意义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ii)同一构式且表层结构相同。
有时候,表面上相同的构式,其深层语义相差甚远。
例如:(a)我喝干了。
(b)酒喝干了。
(a)“我喝干了”不能转换为“喝干了我”;而(b)“酒喝干了”则可转换为“喝干了酒”,其原因就在于“我”是施事,而“酒”是受事。
(iii) 同一構式但句式不同(构式的多义性)
Goldberg的构式语法将一个构式所表达的语义看做是一个复杂的、密切关联的意义家族。这一组意义往往会有一个中心义,代表着这个家族的典型成员。这个意义家族的其他成员所表达的意义都是从这个中心意义中延伸出来的。例如:
a. Chris baked Jan a cake.
b. Bill promised his son a car.
c. They bequeathed him a lot of money.
d. Joe allowed Belly a popsicle.
e. Joe refused Bob a raise in salary.
f. Joe gave Pat a book.
(a)-(b)同属英语双击物构式“主语 动词 宾语 1 宾语 2”,但是它们所表达的语义存在着细微的差别。(a)表示,主语Chris烤了一块糕点,打算将这块糕点送给Jan,但并不意味着Jan就一定收到了这块糕点,表达的是一种“意图传递”。(b)也不表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传递,只表示Bill承诺给他的儿子一部车,是一种“有条件的传递”。(c)表示一种“将来的传递”。(d)表示一种“有能力的传递”,即主语有能力使这种传递发生。与此相反,(e)表示一种“否定或拒绝传递”,即主语否定或拒绝使这种传递发生。(f)表示一种“实实在在的成功传递”,即主语Joe成功地把书传递给了Pat, Pat的确收到了书。(f)是这个“传递”意义家族的典型成员。
四、结束语
构式具有跨文化差异性,不能用一种语言的构式去应对另一种语言的构式,否则其解释显得无力。同时,构式也有其局限的地方,对构式概念的不合理扩大掩盖了两类性质不同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差异,从而也造成了句子分析的繁琐;适用的结构类型也很有限;缺乏语法的系统观念,而且确立语法结构的标准不明确等,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将促使CCG逐渐发展为完善的、系统的语言理论。
参考文献:
[1]Goldberg,A.1995.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The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Goldberg,A.Constructions:A new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language[J].外国语,2003(3):1211.
[3]梁君英.构式语法的新发展:语言的概括特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72-75.
[4]石毓智.构造语法理论关于construction定义问题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7(1):108-111.
[5]牛保义.构式语法理论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李娜(1986.7-),女,汉族,河南辉县人,武警工程大学助教,硕士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构式 认知
一、“构式”义
至于构式义,Goldberg在分析论元结构时认为任何一个构式都有其自身的意义,可改变词义,对词汇用法进行限制。即当词处于一个构式时,结构中的其他部分就会对该词施加一种语义上的结构压力,进行语义限制,同时增加一定的语法特征,使其获得进入该构式的条件。
二、“同构同句”义
“同构同句”指构式和句式相同。每一个构式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表达一定的意义。虽“同构同句”是构式和句式相同,但却可能表达不同的语义和话语功能。
例如:Sam joked his way into the meeting. 可以解释为两种不同的意义
a. Sam got into the meeting by joking. (萨姆笑着进入会场);
b. Sam went into the meeting (while) joking.(萨姆一边笑,一边进入会场)
前者表示萨姆进入会场的方式;后者表示萨姆进入会场的方法,而“方法”义是从“方式”义延伸而来的。
三、“同构不同句”义
“同构不同句”指构式相同但句式不同,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i)同一构式但表层结构不同。
a. Liza bought a book for Zach.
b. Liza bought Zach a book.
语感上,(a)可以表示“Liza替Zach(给第三方)买了本书,可能是因为Zach太忙没时间亲自去买”;(b)只能理解为“Liza买了本书送给Zach”。两句中,除了(a)多一个介词for外,其他组成部分都相同。但是二者表达的意义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ii)同一构式且表层结构相同。
有时候,表面上相同的构式,其深层语义相差甚远。
例如:(a)我喝干了。
(b)酒喝干了。
(a)“我喝干了”不能转换为“喝干了我”;而(b)“酒喝干了”则可转换为“喝干了酒”,其原因就在于“我”是施事,而“酒”是受事。
(iii) 同一構式但句式不同(构式的多义性)
Goldberg的构式语法将一个构式所表达的语义看做是一个复杂的、密切关联的意义家族。这一组意义往往会有一个中心义,代表着这个家族的典型成员。这个意义家族的其他成员所表达的意义都是从这个中心意义中延伸出来的。例如:
a. Chris baked Jan a cake.
b. Bill promised his son a car.
c. They bequeathed him a lot of money.
d. Joe allowed Belly a popsicle.
e. Joe refused Bob a raise in salary.
f. Joe gave Pat a book.
(a)-(b)同属英语双击物构式“主语 动词 宾语 1 宾语 2”,但是它们所表达的语义存在着细微的差别。(a)表示,主语Chris烤了一块糕点,打算将这块糕点送给Jan,但并不意味着Jan就一定收到了这块糕点,表达的是一种“意图传递”。(b)也不表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传递,只表示Bill承诺给他的儿子一部车,是一种“有条件的传递”。(c)表示一种“将来的传递”。(d)表示一种“有能力的传递”,即主语有能力使这种传递发生。与此相反,(e)表示一种“否定或拒绝传递”,即主语否定或拒绝使这种传递发生。(f)表示一种“实实在在的成功传递”,即主语Joe成功地把书传递给了Pat, Pat的确收到了书。(f)是这个“传递”意义家族的典型成员。
四、结束语
构式具有跨文化差异性,不能用一种语言的构式去应对另一种语言的构式,否则其解释显得无力。同时,构式也有其局限的地方,对构式概念的不合理扩大掩盖了两类性质不同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差异,从而也造成了句子分析的繁琐;适用的结构类型也很有限;缺乏语法的系统观念,而且确立语法结构的标准不明确等,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将促使CCG逐渐发展为完善的、系统的语言理论。
参考文献:
[1]Goldberg,A.1995.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The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Goldberg,A.Constructions:A new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language[J].外国语,2003(3):1211.
[3]梁君英.构式语法的新发展:语言的概括特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72-75.
[4]石毓智.构造语法理论关于construction定义问题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7(1):108-111.
[5]牛保义.构式语法理论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李娜(1986.7-),女,汉族,河南辉县人,武警工程大学助教,硕士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