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流信息管理能力是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具备的技能,本文以德国的讨论课教学模式为主线,希望能够弥补现有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授课过程中的种种缺失。
【关键词】物流信息管理 讨论课(Seminar) 课程设计
一、前言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是应用性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物流信息管理能力的核心课程。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服务于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调研综合技能培养为主线,其具体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在企业及物流企业工作中必备的物流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为目标。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实体物流业务管理内容,而且能够了解信息层面上的物流管理特点。传统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主要介绍信息管理基础理论、物流信息管理相关技术、物流信息系统应用及开发、物流信息安全等几个知识模块。实践环节较少,只是在每个模块最后以作业或案例分析的方式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如下缺点:第一、由于本课程的理论知识是跨学科的,以讲解为主的理论知识学生容易忘记。第二、实践环节较少直接导致学过的知识无法在实践中迅速得以应用。
讨论课(Seminar)是西方国家高等教育中常见的授课模式,它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教师根据本专业前沿的或自己目前的研究课题制定课程的总体方向,教学内容与教师的研究方向紧密结合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通过讨论课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其次,根据课程需要讲授与讨论课总体方向相匹配的理论知识。理论讲授突出必要二字,讨论课中不必成体系的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原因有二:第一、讨论课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认为理论知识有欠缺可以在课前或课后时间自己补充。第二、以德国为例,本科的讨论课一般都设置在第6或第7学期。在一般情况下学生是在学完了大部分理论课程之后才进入讨论课的学习。因此,在讨论课中理论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减低。再次,总体课程方向被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每名或每组学生负责一个单元,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期末要形成研究报告并进行答辩。从此处可以看出讨论课是为学生最后的毕业设计及答辩做准备的,很多学生讨论课的选题方向与最终毕业论文的方向是一致的。本课改是将讨论课的课程模式引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带动学生由自主学习开始逐渐向科研创新过度。
二、课程设计的目标
引入讨论课的教学模式对现有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进行改造:提炼理论教授内容,变冗长的成体系的理论教学为精短的有针对性的理论教学模式;开发难易程度和工作量适中的单元模块供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重视课堂上与学生的交互过程,提问捕捉学生思想的瞬间闪光;完成课程整体脚本设计工作。
三、重点与难点
第一,在提炼理论教授内容时度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少了学生会对理论不理解,后续的讨论就无从谈起;内容过多耽误时间,学生也会迷茫。
第二,选择供学生用于讨论的单元模块时需要注意主题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单元之间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尽量做到均匀分配。也可以通过赋予难易权数的方式对最后的学生成绩进行调整。
第三,课堂互动必须有目标指引,在课堂互动环节的关键问题是掌控节奏,防止互动偏离正确的討论方向。
第四,课程的整体脚本设计需要有时间刻度要求,脚本内容应该是嵌入式的,可以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
四、实施方法及方案
本课程以德国的讨论课模式为主线,融入讲座、论文、陈述展示等多种内容学习方法,以最大的可能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来推动课程创新乃至思想创新的目的。
首先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效分解为物流信息基础和信息安全、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业务流程和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等四个模块,并以实际应用为核心对课程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其次根据四个课程模块的特点分别设计互动主题和考核的方式及标准;最后以时间为刻度对模块内容进行穿插连接,形成一体的授课脚本。
具体的授课计划如下:
第一,物流信息基础和信息安全模块理论内容较多,主要以讲座的授课形式为主,在讲座之前安排学生一次课的时间相关学术检索,其中一节课时间对学生进行学术检索的必要培训,一节课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解决若干与物流信息及安全相关的基本知识,检索问题举例如下:
(1)发现你身边的物流信息有哪些?是以什么形态存在的?(本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的物流信息的存在。)
(2)回忆一下你从小到大是怎么学习知识的?(本问题的目的在于导出符号、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之间的关系。)
(3)列举一个本世纪以来发生的重大的信息安全事件。保证物流信息安全有必要吗?(本问题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
检索问题需要与时俱进,如授课前发生的重大信息安全事件、新的信息管理方法的涌现或教师研究方向的改变都可以及时调整搜索主题。完成搜索后需要对搜索结果进行整理,做小组展示。
第二,物流信息技術模块的讲授方法与物流信息基础和信息安全模块相近似首先利用几次课的时间由教师介绍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让学生有一整体概念。课后布置学生以某一物流信息技术在某个物流企业或物流环节的应用为方向进行收集资料,确定选题,最终形成课程论文。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选题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非常之必要,本人认为在大学教育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是本课程的重要宗旨之一。
第三,根据现有的教学计划物流信息管理开始在第5学期,学生已经完成大部分物流业务流程的学习,所以本模块以学生讲授为主的自学方式展开。
第四,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模块是本课程的重点,学生在对一个现实物流业务流程深刻理解之后,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进行信息系统开发前的规划与设计。通过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和数据库的设计使学生将实体的思维模式转化为信息的思维模式。该模块主要以实践为主,通过师生多次互动完成设计,设计结果还需进行展示。
五、必要的保障条件
第一,小班授课,以德国为例讨论课的班型都非常小,控制在20人左右,超过20人讨论的效果以及教师对课堂的掌控程度下降,影响教学质量,以至于讨论课流于形式。我院的工学交替使小班授课成为可能。
第二,需要适于讨论课的教室,目前我院的教室多是传统教师,老师面对学生,学生彼此之间很难看到对方的脸。这种教室不适于讨论课的展开。另外,教室应有无线网络支持,使学生随时能够查找资料。我院正积极安排讨论课教室的改造工作。
第三,参加讨论课的学生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故建议在低年级开设与讨论课相关的基础课程,在高年级开设讨论课,如物流管理专业在大三之前开设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VB和物流业务流程的课程为物流信息管理融入讨论课模式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代百生.德国的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J].中国音乐季刊.2007年第1期.第198-204页.
[2]章文燕.物流信息管理课程设计[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年10期.第112-114页
作者简介:丰斓(1975-),男,沈阳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崔健(1982-),女,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
【关键词】物流信息管理 讨论课(Seminar) 课程设计
一、前言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是应用性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物流信息管理能力的核心课程。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服务于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调研综合技能培养为主线,其具体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在企业及物流企业工作中必备的物流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为目标。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实体物流业务管理内容,而且能够了解信息层面上的物流管理特点。传统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主要介绍信息管理基础理论、物流信息管理相关技术、物流信息系统应用及开发、物流信息安全等几个知识模块。实践环节较少,只是在每个模块最后以作业或案例分析的方式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如下缺点:第一、由于本课程的理论知识是跨学科的,以讲解为主的理论知识学生容易忘记。第二、实践环节较少直接导致学过的知识无法在实践中迅速得以应用。
讨论课(Seminar)是西方国家高等教育中常见的授课模式,它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教师根据本专业前沿的或自己目前的研究课题制定课程的总体方向,教学内容与教师的研究方向紧密结合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通过讨论课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其次,根据课程需要讲授与讨论课总体方向相匹配的理论知识。理论讲授突出必要二字,讨论课中不必成体系的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原因有二:第一、讨论课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认为理论知识有欠缺可以在课前或课后时间自己补充。第二、以德国为例,本科的讨论课一般都设置在第6或第7学期。在一般情况下学生是在学完了大部分理论课程之后才进入讨论课的学习。因此,在讨论课中理论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减低。再次,总体课程方向被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每名或每组学生负责一个单元,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期末要形成研究报告并进行答辩。从此处可以看出讨论课是为学生最后的毕业设计及答辩做准备的,很多学生讨论课的选题方向与最终毕业论文的方向是一致的。本课改是将讨论课的课程模式引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带动学生由自主学习开始逐渐向科研创新过度。
二、课程设计的目标
引入讨论课的教学模式对现有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进行改造:提炼理论教授内容,变冗长的成体系的理论教学为精短的有针对性的理论教学模式;开发难易程度和工作量适中的单元模块供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重视课堂上与学生的交互过程,提问捕捉学生思想的瞬间闪光;完成课程整体脚本设计工作。
三、重点与难点
第一,在提炼理论教授内容时度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少了学生会对理论不理解,后续的讨论就无从谈起;内容过多耽误时间,学生也会迷茫。
第二,选择供学生用于讨论的单元模块时需要注意主题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单元之间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尽量做到均匀分配。也可以通过赋予难易权数的方式对最后的学生成绩进行调整。
第三,课堂互动必须有目标指引,在课堂互动环节的关键问题是掌控节奏,防止互动偏离正确的討论方向。
第四,课程的整体脚本设计需要有时间刻度要求,脚本内容应该是嵌入式的,可以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
四、实施方法及方案
本课程以德国的讨论课模式为主线,融入讲座、论文、陈述展示等多种内容学习方法,以最大的可能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来推动课程创新乃至思想创新的目的。
首先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效分解为物流信息基础和信息安全、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业务流程和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等四个模块,并以实际应用为核心对课程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其次根据四个课程模块的特点分别设计互动主题和考核的方式及标准;最后以时间为刻度对模块内容进行穿插连接,形成一体的授课脚本。
具体的授课计划如下:
第一,物流信息基础和信息安全模块理论内容较多,主要以讲座的授课形式为主,在讲座之前安排学生一次课的时间相关学术检索,其中一节课时间对学生进行学术检索的必要培训,一节课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解决若干与物流信息及安全相关的基本知识,检索问题举例如下:
(1)发现你身边的物流信息有哪些?是以什么形态存在的?(本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的物流信息的存在。)
(2)回忆一下你从小到大是怎么学习知识的?(本问题的目的在于导出符号、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之间的关系。)
(3)列举一个本世纪以来发生的重大的信息安全事件。保证物流信息安全有必要吗?(本问题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
检索问题需要与时俱进,如授课前发生的重大信息安全事件、新的信息管理方法的涌现或教师研究方向的改变都可以及时调整搜索主题。完成搜索后需要对搜索结果进行整理,做小组展示。
第二,物流信息技術模块的讲授方法与物流信息基础和信息安全模块相近似首先利用几次课的时间由教师介绍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让学生有一整体概念。课后布置学生以某一物流信息技术在某个物流企业或物流环节的应用为方向进行收集资料,确定选题,最终形成课程论文。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选题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非常之必要,本人认为在大学教育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是本课程的重要宗旨之一。
第三,根据现有的教学计划物流信息管理开始在第5学期,学生已经完成大部分物流业务流程的学习,所以本模块以学生讲授为主的自学方式展开。
第四,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模块是本课程的重点,学生在对一个现实物流业务流程深刻理解之后,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进行信息系统开发前的规划与设计。通过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和数据库的设计使学生将实体的思维模式转化为信息的思维模式。该模块主要以实践为主,通过师生多次互动完成设计,设计结果还需进行展示。
五、必要的保障条件
第一,小班授课,以德国为例讨论课的班型都非常小,控制在20人左右,超过20人讨论的效果以及教师对课堂的掌控程度下降,影响教学质量,以至于讨论课流于形式。我院的工学交替使小班授课成为可能。
第二,需要适于讨论课的教室,目前我院的教室多是传统教师,老师面对学生,学生彼此之间很难看到对方的脸。这种教室不适于讨论课的展开。另外,教室应有无线网络支持,使学生随时能够查找资料。我院正积极安排讨论课教室的改造工作。
第三,参加讨论课的学生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故建议在低年级开设与讨论课相关的基础课程,在高年级开设讨论课,如物流管理专业在大三之前开设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VB和物流业务流程的课程为物流信息管理融入讨论课模式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代百生.德国的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J].中国音乐季刊.2007年第1期.第198-204页.
[2]章文燕.物流信息管理课程设计[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年10期.第112-114页
作者简介:丰斓(1975-),男,沈阳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崔健(1982-),女,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