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中国的发展起步较晚,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的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尤其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经济新常态、“互联网+”模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大的形势的驱动下,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也应该与时俱进,高校应致力于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但同时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十八大以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是我党在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时代契机下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动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大学生个人梦与国家梦是紧密相连的,因此,高校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加强并深入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研究。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高素质人才
地方工科院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不仅有助于促进地方工科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而且对 21世纪中国合格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造就,对中国经济繁荣和中华民族复兴产生积极推动作用。社会需求是高校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依据,进一步分析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各项因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生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架构,在理论体系指导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及实践,是高校方面所亟待完成的重要课题。在其构建或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要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根据职业生涯教育特点,进行科学整体的规划与实施,进而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这一论述,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对社会核心价值观做出了新论断、新阐释,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精华的当代诉求。所以高校应结合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和当代社会发展趋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对大学生进行新型的职业生涯教育,同时以此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构建符合地方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或对现有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进行完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构建途径
在地方工科院校构建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要结合地方经济与产业园的发展情况,以鲜明的产业项目为基础,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展开“课堂理论教育+企业实地实践”模式的教育。课堂教育是构建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最主要的途径,高职院校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同时为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安排适合其自身特点的课程内容;地方工科院校大多是与社会企业或政府产业园进行合作教学,所以院校应主动加强同企业联系与深入合作,共同构建高职生生涯教育体系。在与企业的合作中,让学生们了解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基本情况及相关岗位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和任职资格要求;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参观、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增加学生对企业内相关岗位的感性与理性认知;“就业为导向”是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定位,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人才规格的定位来自于企业的要求,人才质量的检验来自于企业的评价,相对的促进才有利于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的教育。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爱国者,一个全面的人,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 其次,才是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而这句话正是符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国家对人才的培养标准。所以高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大学提出的教育理念,其主要观点是:大学教育在强调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或岗位实习,着重培养学生岗位技能、与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毕业生的跟踪调研了解到,很多企业已经把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作为用人、留人的重要指标,将毕业生是否具有优秀的人品、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等素养排在前面,这充分说明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最看重的往往不仅仅是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更看重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希望大学毕业生把将要选择的这个“职业”当作自己一生追求的“事业”,并在从事这个职业的过程中要正直、忠诚、守信、敬岗爱业。由此可见,职业核心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第一要素,而十八大报告所高度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正确引领方向。
地方工科院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对大学生全职化职业生涯教育就是要在课堂教育、社团及志愿者活动、企业实地参观实践等多种方式的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正直、忠诚、守信、严谨、守纪、勤学、热情、文明、礼貌等个人品质,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从社会理想、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方面去培育大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并予以实践,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个人命运与祖国前途、个人梦和国家梦紧密结合起来。中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秘书长毕结礼曾建议,应该重视职业生涯教育与现阶段就业问题的衔接,建立职业生涯教育理论的长效机制。所以作为地方工科院校应抓住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正确引领方向,致力于大学生全职化职业生涯教育,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的高素质,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妮娜.构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思考[J].职业,2011.27
[2].兰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4年16期
1.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度高教科研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研究 项目编号:JGJX2015D187
2.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吉林省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2015ZCY241
3.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研究 项目编号:201511437035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高素质人才
地方工科院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不仅有助于促进地方工科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而且对 21世纪中国合格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造就,对中国经济繁荣和中华民族复兴产生积极推动作用。社会需求是高校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依据,进一步分析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各项因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生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架构,在理论体系指导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及实践,是高校方面所亟待完成的重要课题。在其构建或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要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根据职业生涯教育特点,进行科学整体的规划与实施,进而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这一论述,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对社会核心价值观做出了新论断、新阐释,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精华的当代诉求。所以高校应结合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和当代社会发展趋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对大学生进行新型的职业生涯教育,同时以此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构建符合地方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或对现有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进行完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构建途径
在地方工科院校构建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要结合地方经济与产业园的发展情况,以鲜明的产业项目为基础,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展开“课堂理论教育+企业实地实践”模式的教育。课堂教育是构建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最主要的途径,高职院校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同时为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安排适合其自身特点的课程内容;地方工科院校大多是与社会企业或政府产业园进行合作教学,所以院校应主动加强同企业联系与深入合作,共同构建高职生生涯教育体系。在与企业的合作中,让学生们了解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基本情况及相关岗位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和任职资格要求;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参观、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增加学生对企业内相关岗位的感性与理性认知;“就业为导向”是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定位,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人才规格的定位来自于企业的要求,人才质量的检验来自于企业的评价,相对的促进才有利于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的教育。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爱国者,一个全面的人,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 其次,才是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而这句话正是符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国家对人才的培养标准。所以高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大学提出的教育理念,其主要观点是:大学教育在强调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或岗位实习,着重培养学生岗位技能、与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毕业生的跟踪调研了解到,很多企业已经把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作为用人、留人的重要指标,将毕业生是否具有优秀的人品、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等素养排在前面,这充分说明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最看重的往往不仅仅是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更看重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希望大学毕业生把将要选择的这个“职业”当作自己一生追求的“事业”,并在从事这个职业的过程中要正直、忠诚、守信、敬岗爱业。由此可见,职业核心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第一要素,而十八大报告所高度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正确引领方向。
地方工科院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对大学生全职化职业生涯教育就是要在课堂教育、社团及志愿者活动、企业实地参观实践等多种方式的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正直、忠诚、守信、严谨、守纪、勤学、热情、文明、礼貌等个人品质,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从社会理想、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方面去培育大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并予以实践,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个人命运与祖国前途、个人梦和国家梦紧密结合起来。中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秘书长毕结礼曾建议,应该重视职业生涯教育与现阶段就业问题的衔接,建立职业生涯教育理论的长效机制。所以作为地方工科院校应抓住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正确引领方向,致力于大学生全职化职业生涯教育,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的高素质,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妮娜.构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思考[J].职业,2011.27
[2].兰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4年16期
1.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度高教科研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研究 项目编号:JGJX2015D187
2.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吉林省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2015ZCY241
3.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研究 项目编号:201511437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