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滑脱合并上段腰椎后滑脱的矢状面形态分析

来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qi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腰椎滑脱合并后滑脱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特征,探讨腰椎后滑脱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 2013年12月55例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腰椎滑脱患者,其中腰椎前向滑脱合并后向滑脱19例(后滑脱组),男8例,女11例;平均年龄59.6 (51 ~69)岁;前向腰椎滑脱36例(无后滑脱组),男22例,女14例;平均年龄53.6 (30 ~69)岁.对两组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学参数进行测量:腰椎前凸(lumber lordosis,LL)、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SS)、胸腰段交界后凸(thoracolumbar junction,TLJ)、前滑脱椎体滑脱率及分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后滑脱组患者T10 ~L2后凸角及年龄分别为(16.2±8.5)°、(59.5±5.3)岁,明显高于无后滑脱组的(3.4±5.5)°、(50.5±9.2)岁(P<0.05),两组患者的骨盆参数PI[无后滑脱组(55.5±9.6)°,后滑脱组(52.0±13.1)°]、PT (16.1±5.5°,18.1±13.0°)、SS (39.3±7.2°,38.3±7.0°)、LL (53.9±8.6°, 53.5±15.5°)、TK (30.4±9.6°, 33.3±11.9°)、SVA(30.2±45.2 mm, 33.9±26.5 mm)及椎体滑脱率(21.8±9.6%,15.3±8.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滑脱的发生提示患者矢状面代偿能力不足或已达到失代偿,而PI较小、TLJ增大及高龄可能是腰椎滑脱患者合并椎体后向滑移的重要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僵硬/不稳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困扰关节外科医生的常见并发症.本文综述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僵硬/不稳的原因及处理,系统而全面地分析了术前、术中和术后因素对僵硬/不稳的影响,
期刊
目的:总结十年来应用MEBT湿润暴露疗法治疗各类烧伤病人的临床体会.方法:对正规系统使用湿润烧伤膏和湿性暴露疗法治疗94例烧伤进行临床总结和分析.结果:94例病人全部治愈,愈
毛细血管瘤常见于皮肤、皮下、口腔粘膜和口唇,出现在硬膜内髓外罕见。我们于2005年10月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43岁。主诉腰背痛伴右下肢疼痛1年,加重伴右下肢乏力3月
期刊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我院派遣制支助护士护理职业风险认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现况,以及对其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的指标与方法,探讨针对该群体的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管理对策.方法:以我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前)和治疗后(显性黄疸消退后),抽不抗凝血2.5ml,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心肌酶、血清肌钙蛋白、肝功
目的:评价导航系统辅助下颈椎(C3~C7)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钉的准确性.方法:将32具成人尸体颈椎标本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用盲法、透视法、透视导航法和CT导航法进行下颈椎椎弓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