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下文化发展日益繁荣,各类文化和思想在交锋之中,对学生产生的无形的影响。因此,高职专业课教学必须不断开拓“课程思政”视阈,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帮助高职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本文探讨了“课程思政”的科学内涵与意义,并结合当前高职专业课教学现状,分析了未来课程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专业;教学改革
引言
高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只有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引领,坚持科学和正确的办学方向,应满足人民的需求和时代的教育需求,培养出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以及思想品德好的新时代建设人才。
1.“课程思政”的科学内涵与意义
1.1“课程思政”以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劳并举的课程目标
在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中,课程思政将德育放在课程目标的首要位置,倡导教育活动应将德育放在关键位置,因为思想品质是立人之根本,应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增强学生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意识,只有抱有坚定的理想与信仰,才能在先进理念的指引下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有效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同时,学生的发展应是全方面和多层次的,高校还应结合自身办校特色,激发学生其他各类能力的开发,培养出时代所需的好青年。
1.2“课程思政”以融入思政元素,作为各类课程改革方向
当前高校面临着新的教育形式和教育问题,教育对象对教育的需求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类文化的交锋日益激烈,但也在无形之中受到多种思潮影响。除了接受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学生还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其他各类思想,因此,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十份必要,在繁杂的文化环境中坚定学生的理想信仰,在各类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在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同时,不断塑造学生的价值观。
1.3“课程思政”以合力育人,作为课程改革力量
教师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要实现树人与立德的有效结合,就要实现思政教育与夜课教育的协同并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德立身的楷模,应以德施教,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一面镜子。在大学教育中,学生会接受各专业、各科教师的培训,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专业教学意识、还应具有德育意识,如此在各科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形成合力育人的课程局面。
2.当前高职专业课教学现状
2.1专业课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割裂
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教育活动,应坚持课程内容的多样性与思政课程的主导性相统一。高职专业课教学一般以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为主要方向,将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需求作为教学目标,在强智育过程中往往忽略德育,在专业课程的挤兑下,思想政治教育走向边缘,形成专业课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割裂的教学困境。
2.2专业课程教师对思政教育认识不足
通过剖析高职专业课的课程结构,课程设计呈现出专业化、应用化和实践化的特点,课程思政无法有效融入各类课程之中,因此高校教师在开展专业课程教育活动时紧跟课程设计主题,将完成教学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教育事业仅局限在完成本职任务和工作,认为思政教育不属于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范畴,由于专业课程教师的德育认识偏差,形成以专业课为主导却忽视意识形态塑造的教学现状。
2.3 “课程思政”视角下缺乏教育创新
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是当下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但“课程思政”不等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也不是“专业课+思政课”的简单重组,而是在专业课程当中借鉴思政课的话语体系,通过创新教育模式来发挥专业课应有的教学特色,实践专业课与思政课的无缝交融,如此学生在提高专业素质和本领才干时,同时实现思想品德的提升高。
3.高职专业课教学改革路径的探究
3.1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牢固树立育人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新时代造就时代新人,青年肩负着国家发展的未来与兴衰。因而教师也肩负着守正创新、立德树人的伟大任务,应发挥好各科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改变传统仅以专业课教学作为唯一目标的教学理念,从而以德育为核心全面推进专业课教学。
3.2學校应升级课程教学体系,凸显德育价值导向
在传统教育课程体系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进行思想塑造的主要平台,渠道的唯一性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因此结合思政教育的时代需求,优化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迫在眉睫。所有课程应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彰显德育价值的育人导向,实现专业课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双丰收。
3.3加强思政教育平台建设,形成合力育人趋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与培养,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要明白每位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共同任务,应正确放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位置,教育工作作为一项层次性和复杂性的任务,应以思政课程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阵地,以课程思政来统筹各科教师的力量,从而有效拓宽高职教育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渠道。
4.结束语
机遇新时期的教学任务,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实现专业课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统一,满足学生对思想教育和专业课程上的需求,通过创新教育方式、改变传统的课程设计体系,以增强教师德育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神伟,陈晨.高职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实践研究——以《影视后期编辑》为例[J].办公自动化,2020,25(01):36-37+64.
[2]陶玉芳.融合 问题 思考——“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专业课实践教学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52):50-51.
[3]陈宏.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实践探讨[J].航海教育研究,2019,36(04):85-87.
[4]李永,刘晓敏.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3):82-84.
作者简介:姜玉学(1967.11-),女,内蒙古阿鲁科尔沁人,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电子。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专业;教学改革
引言
高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只有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引领,坚持科学和正确的办学方向,应满足人民的需求和时代的教育需求,培养出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以及思想品德好的新时代建设人才。
1.“课程思政”的科学内涵与意义
1.1“课程思政”以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劳并举的课程目标
在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中,课程思政将德育放在课程目标的首要位置,倡导教育活动应将德育放在关键位置,因为思想品质是立人之根本,应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增强学生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意识,只有抱有坚定的理想与信仰,才能在先进理念的指引下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有效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同时,学生的发展应是全方面和多层次的,高校还应结合自身办校特色,激发学生其他各类能力的开发,培养出时代所需的好青年。
1.2“课程思政”以融入思政元素,作为各类课程改革方向
当前高校面临着新的教育形式和教育问题,教育对象对教育的需求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类文化的交锋日益激烈,但也在无形之中受到多种思潮影响。除了接受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学生还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其他各类思想,因此,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十份必要,在繁杂的文化环境中坚定学生的理想信仰,在各类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在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同时,不断塑造学生的价值观。
1.3“课程思政”以合力育人,作为课程改革力量
教师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要实现树人与立德的有效结合,就要实现思政教育与夜课教育的协同并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德立身的楷模,应以德施教,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一面镜子。在大学教育中,学生会接受各专业、各科教师的培训,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专业教学意识、还应具有德育意识,如此在各科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形成合力育人的课程局面。
2.当前高职专业课教学现状
2.1专业课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割裂
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教育活动,应坚持课程内容的多样性与思政课程的主导性相统一。高职专业课教学一般以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为主要方向,将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需求作为教学目标,在强智育过程中往往忽略德育,在专业课程的挤兑下,思想政治教育走向边缘,形成专业课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割裂的教学困境。
2.2专业课程教师对思政教育认识不足
通过剖析高职专业课的课程结构,课程设计呈现出专业化、应用化和实践化的特点,课程思政无法有效融入各类课程之中,因此高校教师在开展专业课程教育活动时紧跟课程设计主题,将完成教学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教育事业仅局限在完成本职任务和工作,认为思政教育不属于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范畴,由于专业课程教师的德育认识偏差,形成以专业课为主导却忽视意识形态塑造的教学现状。
2.3 “课程思政”视角下缺乏教育创新
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是当下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但“课程思政”不等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也不是“专业课+思政课”的简单重组,而是在专业课程当中借鉴思政课的话语体系,通过创新教育模式来发挥专业课应有的教学特色,实践专业课与思政课的无缝交融,如此学生在提高专业素质和本领才干时,同时实现思想品德的提升高。
3.高职专业课教学改革路径的探究
3.1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牢固树立育人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新时代造就时代新人,青年肩负着国家发展的未来与兴衰。因而教师也肩负着守正创新、立德树人的伟大任务,应发挥好各科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改变传统仅以专业课教学作为唯一目标的教学理念,从而以德育为核心全面推进专业课教学。
3.2學校应升级课程教学体系,凸显德育价值导向
在传统教育课程体系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进行思想塑造的主要平台,渠道的唯一性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因此结合思政教育的时代需求,优化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迫在眉睫。所有课程应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彰显德育价值的育人导向,实现专业课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双丰收。
3.3加强思政教育平台建设,形成合力育人趋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与培养,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要明白每位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共同任务,应正确放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位置,教育工作作为一项层次性和复杂性的任务,应以思政课程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阵地,以课程思政来统筹各科教师的力量,从而有效拓宽高职教育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渠道。
4.结束语
机遇新时期的教学任务,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实现专业课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统一,满足学生对思想教育和专业课程上的需求,通过创新教育方式、改变传统的课程设计体系,以增强教师德育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神伟,陈晨.高职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实践研究——以《影视后期编辑》为例[J].办公自动化,2020,25(01):36-37+64.
[2]陶玉芳.融合 问题 思考——“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专业课实践教学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52):50-51.
[3]陈宏.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实践探讨[J].航海教育研究,2019,36(04):85-87.
[4]李永,刘晓敏.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3):82-84.
作者简介:姜玉学(1967.11-),女,内蒙古阿鲁科尔沁人,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