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服务业空间集聚动因及内在机制研究

来源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日益加快的产业升级换代,生产者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而生产者服务业对于制造业发展的协同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证明,生产者服务业具有向中心城市集中的特性。本文运用逻辑推演证明了生产者服务业的集聚力主要来源于较高的区域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报酬率,以及通过前后相联系不断强化形成的循环累积因果效应。
  关键词:生产者服务业集聚;人力资本;要素报酬率;循环累积因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4428(2010)03-27-02
  
  一、引言
  目前,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产业不断迅速升级,产业关联度不断提高,服务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业,而是出现了许多直接面向生产者,为制造业生产过程提供服务的生产者服务行业。在许多发达国家,随着制造业的充分发展,呈现出高度的“服务化”新趋向,即在制造业的附加值中,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来源于服务业,而不是加工制造过程,也就是说制造业的效率提升和竞争力增强,不是来自于制造业本身,而是生产者服务业的投入。毋庸置疑,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制造业的发展和提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按照加拿大学者Grubel & Walker (1989) 的定义, 生产者服务, 与直接满足最终需求的消费者服务相对, 就是“那些为其它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从狭义上说,生产者服务业指提供给一、二、三产业作为中间投入使用的那些服务。而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而言,只要不是满足消费者对服务的最终需求的, 都属于生产者服务, 其中满足的“生产者”对象, 不仅包括三次产业,还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NGO) 和国外部门。高传胜提出用“中间使用率”和“非居民最终消费比率”两个指标, 并借助于投入产出分析来加以判断。以此界定中国比较典型的生产者服务业主要包括: 交通运输和仓储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 批发零售贸易业; 金融( 保险) 业; 租赁与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而餐饮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居民服务业则属于比较典型的消费者服务业。
  二、文献回顾
  随着生产者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许多学者都对生产者服务业的特征和发展进行了研究。对生产者服务业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和协同效应。如前文所述,高端制造业需要高端的生产者服务业与之匹配,而高端的生产者服务业发展,反过来也取决于高端制造业对其的需求。刘志彪(2006)指出,脱胎于制造业母体的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可以降低服务业投入成本和提高投入品质,并且有利于制造业的专业化和精细化。顾乃华等人(2006)基于面板数据进行的经验分析表明,发展生产者服务业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如中国东部地区) ,生产者服务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越突出,那些企业无法自身提供的生产者服务(如金融服务)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更为明显。
  第二,生产者服务业的空间集聚问题。一种观点认为,生产者服务业的分布与制造业的分布具有空间上的协同效应。Andersson (2004)指出,生产者服务分布是制造业分布的函数;反之,制造业分布也是生产者服务分布的函数。这种联动效应主要基于两者之间的“客户—供应商”关系,即制造业需要在较近的空间距离中充分利用生产者服务的投入。而另一种观点主要考察生产者服务向大城市集中的现实。许多实证研究表明,大城市实现这一功能转变的基础依赖于区内生产者服务的快速增长和大量聚集。Aslesen 和Isaksen (2004) 的研究也发现知识技术密集型商务服务不成比例地在大城市聚集,2001 年,挪威首都奥斯陆的就业人口仅占整个挪威就业的22 % ,但奥斯陆的知识技术密集型商务服务所提供的就业占该行业全国就业的40 %。
  虽然许多研究都说明了生产者服务业向大城市集中的现象,部分地解释了集聚发生的动因。但是,现有的研究多是基于对数据的实证检验,而欠缺从内在机制角度的解释。因此,本文试图通过逻辑的推衍来说明生产者服务业集聚发生的影响因素和内在机制。
  三、模型的建立
  设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其中,x(i)为第i种生产者服务产品。资本的投入K,而劳动力投入为L,而第i种生产者服务产品的价格为p(i)。由于采用D-S模型中,垄断竞争的生产者服务业企业实现边际成本定价,并且自由进入使其均衡利润为零。因此,均衡时每种服务的边际成本之和等于弹性的倒数,即,生产者服务产品i的边际成本,σ为替代弹性。生产生产者服务产品的主要投入为人力资本,因此,成本函数可以写为:c=waHx,其中H为单位产量的人力资本投入,而wa为人力资本的工资支出。因此,边际成本mc=waH。因此生产者服务产品的价格为 。进而,生产者服务产品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
  以下求解生产者服务产品的需求量x。生产者服务业的厂商的需求方就是制造业厂商,制造业厂商的生产函数为 ,而制造业厂商的生产成本为:a。制造业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也就是在产量一定的情况下追求成本最小化。假设产量f为单位产量,即f(K,L,x)=1。因此,制造业厂商成本最小化就等价于求解:
  st.f(K,L,X)=1
  其中,C为制造业厂商的生产成本,r为资本的价格即利率,wL为制造业劳动力投入的工资。假设所有生产者服务产品都是对称的,即,求解一阶条件可以得到:
  由此结合生产者服务产品的利润函数 ,将需求x带入,可得: ,在这一函数形式中,假设α、β为定值,而利率r的浮动范围也非常有限,因此,在制造业厂商追求最大化收益的前提下,生产者服务业产品厂商的利润主要与制造业厂商劳动力投入的工资率wL,生产者服务的人力资本投入H,以及人力资本的工资支出wa相关。又因为 ,故而生产者服务业产品厂商的利润与制造业厂商劳动力投入的工资率wL,生产者服务的人力资本投入H,以及人力资本的工资支出wa均呈正相关关系。制造业厂商的需求是一定的,因此,生产者服务业厂商出于增加自身利润的需求,就要通过选择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或者提高人力资本和一般劳动力的工资投入。然而,人力资本和劳动力的均衡工资水平不是由生产者服务业产品的厂商单独决定,而是由劳动力市场和人力资本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的。在现实中,要素不可能在区域间实现完全自由流动,因此,不同区域间的劳动力和人力资本报酬率事实上存在差异,进一步的,人力资本报酬率相对较高的区域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力资本。由于生产者服务业厂商在不同区域间的利润不同,出于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需求,必然选择在市场一般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工资较高以及人力资本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生产。这样一来,生产者服务业自然会向工资报酬率尤其是人力资本报酬率较高的区域聚集。同时,由于人力资本要素与其所有者同时流动,而这种要素流动的驱动力主要来源于实际工资率的差异,人力资本和一般劳动力要素自然流向要素报酬率较高的区域。这形成了吸引生产者服务业向区域内集中的双重集聚力,这使该模型呈现出成本关联的循环累积因果效应。另一方面,生产者服务业的集聚使得区域内对人力资本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提高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价格,进而吸引更多人力资本要素向该区域内部流动。这样又形成了需求关联也即后向联系的循环累积因果效应。前后向联系的循环累积因果效应会使得区域内形成的集聚力不断自我强化,从而导致生产者服务业不断向区域内聚集。由此可以得到本文的命题,即:
  命题:生产者服务业向人力资本报酬率较高和人力资本较为密集的区域聚集,并且通过前后向关联的循环累积因果效应不断自我强化。
  根据这一命题,也就可以解释在现实中,生产者服务业一般向中心城市和大城市聚集的现象。这一方面是由于生产者服务产业多为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对人力资本的依赖度很高,而大城市拥有较多的受过较高教育和有经验的技术人才,可以为建立新企业和经营企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另一方面,大城市也是生产者服务潜在顾客的主要集中地。调查显示,大公司的总部、国家经济管理机构和大型国有企业一般都设立在大城市,它们是生产者服务的重要购买者,因此,生产者服务企业定位于大城市,有利于与大客户进行经常性的面对面的接触,可以最大程度地扩展自身的业务。此外,生产者服务聚集于大城市,也使从生产者服务中获益的企业愿意定居于大城市。此外,生产者服务加工处理的几乎都是信息,它不需要大量的原材料运输,所以通讯成本、及时性这些静态因素对生产者服务企业更重要,大城市拥有发达的基础设施和完善的公共服务,这为生产者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并且较大的城市具有更大的规模经济,可以为专业化服务提供更大的市场,从而带来共同分担某些固定成本的好处,如专业劳动力、专门投入等方面的供给便利,这些也是大城市吸引和聚集生产者服务企业的重要原因。
  四、结论与建议
  正如前文中所分析的,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区域制造业的发展和提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本存量。对于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区域而言,如果要大规模的集中发展生产者服务业就需要通过发展区域的高等教育和培训等方式首先实现人力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提高人力资本和劳动力的要素报酬率吸引人力资本流入。
  
  参考文献:
  [1] Andersson, M.“Co - location of Manufacturing & Producer Services:ASimultaneous Equation Approach.”Working Paper, 2004.
  [2] 高传胜,李善同.中国生产者服务: 内容、发展与结构[J].现代经济探讨,2007,(08).
  [3] 高传胜,刘志彪 .生产者服务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和发展—理论—实证与潜力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5,(08).
  [4] 高敏.生产者服务的空间聚集特性及在我国的布局现状研究[J].经济师,2007,(08).
  [5]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09)。
  [6] 刘志彪.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与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J].南京大学学报,第5期.
  
  作者简介:
  杨世伟,南京大学商学院;
  谢晓鸥,南京大学商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不断系统化、以及世界范围内对“中国模式”的日益关注,构建中国经济学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必然性,而且对于准确解读、指导中国现实经济发展具有学术性战略作用。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阐述有关中国经济学的构建,其中对于中国经济学应有的内质规定性、特别是其逻辑起点以及当前中国经济学面临的建构困境,提出了作者个人的学术观点。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攀升,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生产的支柱力量功不可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面临着组织结构调整,经营方式转变等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民办高校的特殊性合理设计工资方案,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指出民办高校工资结构上存在的问题,笔者分析并提
“2012年9月14日凌晨,杭州黄龙体育馆东门口,一辆宝马MINI被交警拦下了,例行检查酒驾。驾车的是一名男子,呼吸酒精检测显示,男子已是醉驾。可就在民警准备固定证据,带男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