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语权决定主动权,传播力决定影响力。曲艺在漫长的传承发展中,产生并留下了许多原始的“春典”“艺谚”“艺诀”等独特术语。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明多样化的今天,作为现实中的曲艺,避免不了西方艺术思潮和学术话语的影响,在交流交融交锋中一旦失掉了自己特有的话语权和传播能力,将直接面临艺术传统和艺术价值的丧失。话语体系是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具有完整的科学的话语体系是一门艺术理论学术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志。曲艺学者曾尝试用戏剧的三大表演体系来诠释曲艺的表演特征,但终究难以自圆其说。因此,构建中国特色的曲艺理论学术话语体系是曲艺界必须直面的重大现实问题和重要研究课题。
中国特色的曲艺理论学术话语体系应该是以曲艺创作、表演、传播、审美等一整套曲艺理论学术体系为框架,批判吸收传统的“春典”“艺谚”“艺诀”合理内核、借鉴其他姊妹艺术的有益成果、符合曲艺实践需要的专业术语,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并加以科学化规范化的话语体系。从曲艺创作方面来看,历来有梁子、扣子、坨子、公案、种根、花辙、串辙、纂弄、书胆、银子儿、肉里噱、外插花、铺平垫稳等等说法和称谓,应结合曲艺创作关于结构、体裁、题材、人物、手法等方面的理论对其进行规范。从曲艺表演方面来看,业界常讲贯口、垛口、风搅雪、闪垛卸叠、迟急顿挫、抓哏现挂等等这样的行内话,应把它们融会于曲艺表演中关于特征、技巧、方式等方面的理论表述之中。从曲艺传播方面来看,艺谚艺诀常讲入乡问俗、把点开活、问道走、趟着唱、千人一面没人看、一人千面看不厌、台上演员情不真、台下观众乱纷纷等等有关感染观众、扩大影响的内容,应按照曲艺传播的特点规律以及现代传播学理论加以丰富和完善。从曲艺审美方面来看,有净口、暗臭等美与丑的评价,有火、泥、热书、冷书、恨场等演出效果的反馈,有书品、书忌等表演技法的标准,应按照中华美学精神和独特的审美风范来对其进一步梳理和提升。这只是一些构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概括和拓展。应当强调,构建中国特色曲艺理论学术话语体系,须坚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原则性要求。曲艺理论学术话语体系必须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必须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发展规律,应对创作、表演、传播、审美等作出准确而系统的科学阐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通俗易懂、开放融通,群众乐于接受并易于传播推广。
中国特色的曲艺理论学术话语体系应该是以曲艺创作、表演、传播、审美等一整套曲艺理论学术体系为框架,批判吸收传统的“春典”“艺谚”“艺诀”合理内核、借鉴其他姊妹艺术的有益成果、符合曲艺实践需要的专业术语,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并加以科学化规范化的话语体系。从曲艺创作方面来看,历来有梁子、扣子、坨子、公案、种根、花辙、串辙、纂弄、书胆、银子儿、肉里噱、外插花、铺平垫稳等等说法和称谓,应结合曲艺创作关于结构、体裁、题材、人物、手法等方面的理论对其进行规范。从曲艺表演方面来看,业界常讲贯口、垛口、风搅雪、闪垛卸叠、迟急顿挫、抓哏现挂等等这样的行内话,应把它们融会于曲艺表演中关于特征、技巧、方式等方面的理论表述之中。从曲艺传播方面来看,艺谚艺诀常讲入乡问俗、把点开活、问道走、趟着唱、千人一面没人看、一人千面看不厌、台上演员情不真、台下观众乱纷纷等等有关感染观众、扩大影响的内容,应按照曲艺传播的特点规律以及现代传播学理论加以丰富和完善。从曲艺审美方面来看,有净口、暗臭等美与丑的评价,有火、泥、热书、冷书、恨场等演出效果的反馈,有书品、书忌等表演技法的标准,应按照中华美学精神和独特的审美风范来对其进一步梳理和提升。这只是一些构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概括和拓展。应当强调,构建中国特色曲艺理论学术话语体系,须坚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原则性要求。曲艺理论学术话语体系必须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必须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发展规律,应对创作、表演、传播、审美等作出准确而系统的科学阐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通俗易懂、开放融通,群众乐于接受并易于传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