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来源 :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473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12例,所有患者首选尝试经胆囊管置入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其中43例经胆囊管成功置入胆道镜取出胆总管结石设为试验组,另外69例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a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住院时间,血清应激反应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磁共振平扫结合MRCP对胆系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41例行MRI平扫及MRCP检查胆道结石患者资料,将其影像诊断与临床手术结果对照分析,以评价磁共振平扫结合MRCP对胆系结石的价值。结果术前影像显示,胆囊结石34例,肝内胆管结石6例,胆总管结石10例,手术结果显示,胆囊结石34例,肝内胆管结石7例,胆总管结石11例,磁共振平扫结合MRCP对胆系结石诊断准确率为95.1%。结论磁共振平扫结合MRCP检查,对胆系结石检出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我院胆胰外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构成及危险因素,以期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胆胰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09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并对术后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相关危险因素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09例患者中,共出现感染27例,感染率为24.77%,共检出病原体42株,革兰阳性菌12株,占比28.57%,革兰阴性菌28株,占比66.67%,真菌2株,占比4.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腹腔出血和胰瘘能显著影响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P<
目的探究卵泡雌激素(FSH)-磷脂酞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对上皮性卵巢癌的影响。方法选取邯郸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上皮性卵巢癌组织(32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32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32例)、正常卵巢组织(32例),对比不同卵巢组织中FSHR、p-AKT、NF-κB蛋白阳性表达率,分析各蛋白之间相关性,并分析FSH对SKOV-3、3AO细胞生长、侵袭促进作用。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FSHR、p-AKT、NF-κB蛋白阳性表达率: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
目的探讨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7月~2021年2月间创伤性脾破裂患者47例,其中24例采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作为研究组,另外23例接受开腹脾切除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脾切除组的损伤分级,三级损伤比例稍高于脾动脉栓塞组。脾动脉栓塞组除了术后发热比例高于脾切除组外,在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腹痛需要止痛治疗比例、住院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脾动脉栓塞组出现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对22例胆囊结石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沿胆囊管切口纵行切开胆总管侧壁3mm,完成胆道探查。结果22例均完成腹腔镜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22例全部取尽胆总管结石。手术时间为65~158(90.56±3.74)min;术后住院时间3~8(4.26±1.25)d;2例发生胆漏,保留腹腔引流6~7d后痊愈。21例(
目的比较和评估腹腔镜胆囊切除(LC)时机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BP)后转换为开放手术的比率和原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首次出现急性BP并接受LC的患者的数据;将患者分为两组:早期LC(A组),入院时和出院前(1~3天)第一次胰腺炎发作期间接受了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晚期LC(B组),在首次胰腺炎发作期间接受药物治疗并在4~10周后接受手术的患者。比较性别,Ranson评分,美国麻醉学会评分和中转原因。结果A组和B组分别包括35例患者(15例男性,20例女性)和38例患者(13例男性,25例女性);平均年龄为41.
富含组氨酸糖蛋白(histidine-rich glycoprotein,HRGP)是一种单多肽链结构的α2-血浆糖蛋白,于1972年首次分离获得,其分子质量约为75kDa[1,2]。HRGP广泛存在于各种脊椎动物的血浆当中[2,3],在哺乳动物体内,HRGP主要由肝脏实质细胞合成[4]。一些免疫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5]、巨核细胞[6]也可以合成产生少量的HRGP分子。HRGP在血浆中以中等浓度循环(约100~150μg/ml)[7].
目的探讨不同肝门阻断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受肝肿瘤切除术且肝门阻断时间在20~30分钟的274例HCC患者,分为持续性肝门阻断(持续组)和间断性肝门阻断(间断组),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持续组(n=135)相比间断组(n=13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9%vs.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围手术期死亡率均为0。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率为86.6%、56.8%、30.9%vs.89.2%、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治疗的胆囊良性疾病的患者110例,其中选择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LC)的患者共65例,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LC)的患者45例,随访至术后1月时间,比较两组的患者相关参数方面的差异。结果以性别、年龄、良性疾病类型,ASA评分、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SILC组和CLC组比较,术后阿片类止痛药使用率、疼痛评分及美容效果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随着上世纪80年代的世界上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成功开展,将外科手术带入了微创时代,近年来随着外科微创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1-2],LC目前已经是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同时随着胆道镜的普及以及发展,延伸出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但实际临床操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