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舆论的转变,人们对于物业管理的认识更加深入,行业认可度大大提高,而且在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推动之下,物业管理行业的市场前景呈现出十分广阔的态势,对于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也持续增长,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专业的物业管理人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职业能力导向;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一、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但加快,社会对于住房的需求大增,再加上当前人们生活水平地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在住房面积方面的需求也刺激了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进而推动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从事物业服务的人员规模虽然大增,但是依然存在极大的人才缺口,不仅如此,现阶段我国物业从业人员一半以上都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这是因为在我国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之下,在很多人的思想上对于物业服务的认识存在不足,社会认可度不高。
(一)专业认可度低
物业管理这一行业的发展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物业管理这一岗位并不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社会大众对于这一岗位并没有十分清晰地了解,很多人依然认为物业就是简单地看看门、扫扫地,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物业管理作为高校中设置的一个专业来说,学生本身对于这一专业的认可度也不高,许多选择这一专业的学生要么就是被调剂进来的,要么就是迫于无奈不得不选择了这一专业。在大部分家长及学生的心里认为物业管理并不是一定要通过专业学习才能胜任的,他们认为这一专业的就业层次太低,待遇不高,因此,从心理上就不认可。
(二)课程效果较差
物业管理这一专业虽然在我国存在的时间较短,但是在国外的发展却已经较为成熟,因此,我国在进行专业设置与设计时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借鉴,所以,我国高校的物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清晰,配套的相关课程体系也较为完整,导致教学效率及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则是在培养方案的实施上。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采取的就是老师讲、学生记的方式。
一方面,在这一教学模式下,老师是课堂的绝对中心,全权把控着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则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极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学习时不够主动和用心,导致他们的专业技能得不到强化。
另一方面,既不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从而掌握学生们的真实需求,进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节奏;也不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而采取措施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发展。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师在进行讲解时没有办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导致学生们缺乏实训机会,实践能力较差。
(三)缺少专业师资
就现阶段我国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而言,因为这一专业存在的时间较短,在传统的观念影响下也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开展这一专业的院校多为中职、高职类,本科院校虽然也有开设,但是因为学生认同缺失的问题导致专业生源较少,毕业生数量有限,更遑论我国目前尚未设置硕士专业。因此,当前从事物业管理教学的教师基本上都是非专业出身,在专业性方面有所欠缺。不仅如此,双师型教师的引进也存在较大的困难,一方面,很多在物业管理行业中非常出色的人才并不愿意转行到教育行业,因为教师的收入远远达不到他们在行业中的薪资水平;另一方面,一些愿意转行的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要么困于学历问题学校不愿接纳,要么就是转行之后并不能适应教育行业。导致我国物业管理专业存在较为严重的师资力量不足问题。
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职业能力也就是在从事某一职业时所应该具备的与这一工作相适应的基本能力。既需要从业者掌握一般职业能力,也就是要满足从事该职业的基本要求;也需要他们具备较为熟练的专业能力,也就是在从事这一工作时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包含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能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基本的职业素养及道德等。
(一)提升管理专业的认可度
对于专业的不认同,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固有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这一专业不了解。在真正接触这一专业、这一行业之后,很多学生都会改变自身的看法。为了更好地改变专业认可度不高这一现状,学校在进行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时就应该将增加学生对这一专业的了解、转变他们对于专业的认识这一目的考虑进去,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逐渐了解和认可自身选择的专业。
其一,将专业课程前置,让学生更早地了解专业知识,打消他们的质疑及顾虑,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这一专业和行业,并同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带领学生参观物业企业以及调研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受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
其二,通过举办专业讲座、行业论坛等方式,邀请业界人士向学生们分享工作经验、心得,探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让他们切实了解物业管理行业广阔的市场前景,从而增加他们对于岗位及行业的了解;
其三,通过配备专业的教师来帮助学生做好学习及职业规划,提高他们学习的目的性。
(二)改革物业专业课程教学
首先,做好课程改革,增加实践环节,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在关注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以及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之外,还应该增加对学生业务处理能力的考核;再次,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要求及机会,让学生利用假期以及专业实习的机会,真正地到相关企业去进行参观、调研、实践,让他们去基础物业管理岗位,真实感受工作内容及职业要求,切实提高他们对于直营店了解以及实践能力。
(三)培育物业专业师资队伍
其一,加强对当前从业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学术交流、研讨等方式引导他们不断深入学习和研究物业管理相关专业知识,鼓励他们通过考取注册物业管理师职业资格证等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其二,督促教师走出校门,在研究理论知识之外,加强与物业管理相关企业的交流,可以通过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他们对行业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制定专业培养方案。
其三,加强学校专业与物业服务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一方面可以通过校企联合办学的方式来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学校的教师可以为企业提供理论知识的培训,帮助企业在岗人员提高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而企业也可以为学校提供专业的在岗优秀职员为学生现身说法,帮助学生了解行业需求及从业经验;另一方面,确立订单培养模式,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切实了解当前的行业需求,从而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就业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业管理这一行业起源较早,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物业管理的雏形。而在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则起步较晚,发端于20世纪末的沿海发达城市,虽然起步晚,但是其发展速度却极快,已经迅速壮大,随着社会的发展,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愈加繁荣,对于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当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制定更加科学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党.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跟岗实习实践与思考——以“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2):93-96.
[2]邵小芬.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11):78-79.
[3]王晓宇.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探索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2):135-137.
作者简介:张鲲鹏(1989.8—),男,汉族,籍贯:河南省淮阳县,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河南經贸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关键词:职业能力导向;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一、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但加快,社会对于住房的需求大增,再加上当前人们生活水平地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在住房面积方面的需求也刺激了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进而推动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从事物业服务的人员规模虽然大增,但是依然存在极大的人才缺口,不仅如此,现阶段我国物业从业人员一半以上都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这是因为在我国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之下,在很多人的思想上对于物业服务的认识存在不足,社会认可度不高。
(一)专业认可度低
物业管理这一行业的发展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物业管理这一岗位并不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社会大众对于这一岗位并没有十分清晰地了解,很多人依然认为物业就是简单地看看门、扫扫地,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物业管理作为高校中设置的一个专业来说,学生本身对于这一专业的认可度也不高,许多选择这一专业的学生要么就是被调剂进来的,要么就是迫于无奈不得不选择了这一专业。在大部分家长及学生的心里认为物业管理并不是一定要通过专业学习才能胜任的,他们认为这一专业的就业层次太低,待遇不高,因此,从心理上就不认可。
(二)课程效果较差
物业管理这一专业虽然在我国存在的时间较短,但是在国外的发展却已经较为成熟,因此,我国在进行专业设置与设计时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借鉴,所以,我国高校的物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清晰,配套的相关课程体系也较为完整,导致教学效率及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则是在培养方案的实施上。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采取的就是老师讲、学生记的方式。
一方面,在这一教学模式下,老师是课堂的绝对中心,全权把控着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则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极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学习时不够主动和用心,导致他们的专业技能得不到强化。
另一方面,既不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从而掌握学生们的真实需求,进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节奏;也不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而采取措施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发展。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师在进行讲解时没有办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导致学生们缺乏实训机会,实践能力较差。
(三)缺少专业师资
就现阶段我国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而言,因为这一专业存在的时间较短,在传统的观念影响下也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开展这一专业的院校多为中职、高职类,本科院校虽然也有开设,但是因为学生认同缺失的问题导致专业生源较少,毕业生数量有限,更遑论我国目前尚未设置硕士专业。因此,当前从事物业管理教学的教师基本上都是非专业出身,在专业性方面有所欠缺。不仅如此,双师型教师的引进也存在较大的困难,一方面,很多在物业管理行业中非常出色的人才并不愿意转行到教育行业,因为教师的收入远远达不到他们在行业中的薪资水平;另一方面,一些愿意转行的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要么困于学历问题学校不愿接纳,要么就是转行之后并不能适应教育行业。导致我国物业管理专业存在较为严重的师资力量不足问题。
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职业能力也就是在从事某一职业时所应该具备的与这一工作相适应的基本能力。既需要从业者掌握一般职业能力,也就是要满足从事该职业的基本要求;也需要他们具备较为熟练的专业能力,也就是在从事这一工作时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包含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能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基本的职业素养及道德等。
(一)提升管理专业的认可度
对于专业的不认同,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固有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这一专业不了解。在真正接触这一专业、这一行业之后,很多学生都会改变自身的看法。为了更好地改变专业认可度不高这一现状,学校在进行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时就应该将增加学生对这一专业的了解、转变他们对于专业的认识这一目的考虑进去,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逐渐了解和认可自身选择的专业。
其一,将专业课程前置,让学生更早地了解专业知识,打消他们的质疑及顾虑,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这一专业和行业,并同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带领学生参观物业企业以及调研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受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
其二,通过举办专业讲座、行业论坛等方式,邀请业界人士向学生们分享工作经验、心得,探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让他们切实了解物业管理行业广阔的市场前景,从而增加他们对于岗位及行业的了解;
其三,通过配备专业的教师来帮助学生做好学习及职业规划,提高他们学习的目的性。
(二)改革物业专业课程教学
首先,做好课程改革,增加实践环节,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在关注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以及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之外,还应该增加对学生业务处理能力的考核;再次,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要求及机会,让学生利用假期以及专业实习的机会,真正地到相关企业去进行参观、调研、实践,让他们去基础物业管理岗位,真实感受工作内容及职业要求,切实提高他们对于直营店了解以及实践能力。
(三)培育物业专业师资队伍
其一,加强对当前从业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学术交流、研讨等方式引导他们不断深入学习和研究物业管理相关专业知识,鼓励他们通过考取注册物业管理师职业资格证等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其二,督促教师走出校门,在研究理论知识之外,加强与物业管理相关企业的交流,可以通过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他们对行业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制定专业培养方案。
其三,加强学校专业与物业服务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一方面可以通过校企联合办学的方式来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学校的教师可以为企业提供理论知识的培训,帮助企业在岗人员提高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而企业也可以为学校提供专业的在岗优秀职员为学生现身说法,帮助学生了解行业需求及从业经验;另一方面,确立订单培养模式,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切实了解当前的行业需求,从而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就业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业管理这一行业起源较早,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物业管理的雏形。而在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则起步较晚,发端于20世纪末的沿海发达城市,虽然起步晚,但是其发展速度却极快,已经迅速壮大,随着社会的发展,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愈加繁荣,对于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当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制定更加科学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党.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跟岗实习实践与思考——以“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2):93-96.
[2]邵小芬.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11):78-79.
[3]王晓宇.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探索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2):135-137.
作者简介:张鲲鹏(1989.8—),男,汉族,籍贯:河南省淮阳县,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河南經贸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