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程标准中,语文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普及知识,小学语文教学逐渐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同时,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其学习潜能就会得到爆发,就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成就感。这会激励学生更努力地学习,让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更上一层楼。本文从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低的原因出发,重点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来为语文教学制定合理的方案,通过该方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方式将语文的现实意义告知学生,让学生可以对语文知识有所感悟,进而可以全身心地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去。
一、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低的原因
第一,教师教学方式的不合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教师主导课堂的方式会影响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激情,未合理安排讲课的次序,导致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语文知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态度也从原来的满怀激情转变到缺乏兴趣。同时,学生也会被教师的课堂表现所干扰,教师不良的课堂表现会进一步降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
第二,学生自身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在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没有认真学习语文知识,导致其语文知识基础较为薄弱,语文成绩一直无法提高,长此以往学生便失去了学习语文知识的信心,进而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小学生主要是通过课本与课堂来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以及去将知识运用在实践活动中。同时,教师也没有很好地掌控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使得学生没有时间去实践与练习语文知识,导致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难以提高。
二、激发小学生语文知识学习兴趣的策略
第一,通过课堂情境创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一般是课堂的掌控者,而学生往往是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课。这就使学生无法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也不能够在课堂中轻松地学习知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从而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教师在讲解文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创造充满趣味性的情境,通过音频、视频来将课文的内容生动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有更为直观的感受。比如,教师在教学《触摸春天》这篇文章时,可以给学生播放《千手观音》这个舞蹈节目。因为鲜活、生动的情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后,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诵读课文过程中感悟作者感情,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课文。
第二,通过课堂问题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对语文知识进行自主思考。学生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够真正理解与吸收语文知识,才能對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问题引导,能够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更深入的认知,使得学生能够明白课文背后的含义。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问题引导的具体方法为: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问题,再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学生,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由于每一位学生都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因此他们会积极地探索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适当指引学生思考的方向,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一步步思考出问题答案,最后能够在思考中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比如,教师在教学《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时,可以向学生提问“作者是如何将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风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教师通过适当指引让学生找到问题答案,以此吸引学生学习课文,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此外,为了让学生对篇文章有更深的感悟,教师可以在合适时间组织学生到乡下体验生活,让学生在真正的乡下生活中寻找到问题答案,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将课文联系生活。
第三,通过课堂赏识教育,有效维持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心理学家曾说:每一个人都需要赞赏,赞赏是每一个人生活中的精神食粮。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强化学生的优点。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开展赏识教育,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但语文教师也不能够一味赞赏学生,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批评,但批评时要注意不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语文教师在教学《生命生命》这一文章时,可以让学生朗读课文片段,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给予其鼓励的眼神,同时也用激励的话语来激励学生,可以对学生说“你读得很棒”,以此来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采用交互评价的方式,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教师对每一位进行评价的学生给予肯定,可以对学生说“你的评价很棒,词语很丰富”,学生听到教师与同学的赞赏后,其积极性会明显提高,学习空间也会进一步增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会得到更好的发挥。此外,小学生也容易模仿教师评价别人的方式,交互式评价能够让学生互相学习对方优点,使学生的判断是非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语文是基础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一门学科,为了保证语文课程教学的最大价值得到实现,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后,他们就会有足够的激情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综合运用创设情境、问题引导、赏识教育等措施,积极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光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6):145.
[2]张秀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8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来为语文教学制定合理的方案,通过该方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方式将语文的现实意义告知学生,让学生可以对语文知识有所感悟,进而可以全身心地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去。
一、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低的原因
第一,教师教学方式的不合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教师主导课堂的方式会影响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激情,未合理安排讲课的次序,导致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语文知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态度也从原来的满怀激情转变到缺乏兴趣。同时,学生也会被教师的课堂表现所干扰,教师不良的课堂表现会进一步降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
第二,学生自身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在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没有认真学习语文知识,导致其语文知识基础较为薄弱,语文成绩一直无法提高,长此以往学生便失去了学习语文知识的信心,进而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小学生主要是通过课本与课堂来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以及去将知识运用在实践活动中。同时,教师也没有很好地掌控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使得学生没有时间去实践与练习语文知识,导致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难以提高。
二、激发小学生语文知识学习兴趣的策略
第一,通过课堂情境创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一般是课堂的掌控者,而学生往往是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课。这就使学生无法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也不能够在课堂中轻松地学习知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从而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教师在讲解文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创造充满趣味性的情境,通过音频、视频来将课文的内容生动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有更为直观的感受。比如,教师在教学《触摸春天》这篇文章时,可以给学生播放《千手观音》这个舞蹈节目。因为鲜活、生动的情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后,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诵读课文过程中感悟作者感情,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课文。
第二,通过课堂问题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对语文知识进行自主思考。学生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够真正理解与吸收语文知识,才能對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问题引导,能够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更深入的认知,使得学生能够明白课文背后的含义。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问题引导的具体方法为: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问题,再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学生,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由于每一位学生都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因此他们会积极地探索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适当指引学生思考的方向,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一步步思考出问题答案,最后能够在思考中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比如,教师在教学《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时,可以向学生提问“作者是如何将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风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教师通过适当指引让学生找到问题答案,以此吸引学生学习课文,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此外,为了让学生对篇文章有更深的感悟,教师可以在合适时间组织学生到乡下体验生活,让学生在真正的乡下生活中寻找到问题答案,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将课文联系生活。
第三,通过课堂赏识教育,有效维持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心理学家曾说:每一个人都需要赞赏,赞赏是每一个人生活中的精神食粮。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强化学生的优点。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开展赏识教育,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但语文教师也不能够一味赞赏学生,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批评,但批评时要注意不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语文教师在教学《生命生命》这一文章时,可以让学生朗读课文片段,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给予其鼓励的眼神,同时也用激励的话语来激励学生,可以对学生说“你读得很棒”,以此来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采用交互评价的方式,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教师对每一位进行评价的学生给予肯定,可以对学生说“你的评价很棒,词语很丰富”,学生听到教师与同学的赞赏后,其积极性会明显提高,学习空间也会进一步增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会得到更好的发挥。此外,小学生也容易模仿教师评价别人的方式,交互式评价能够让学生互相学习对方优点,使学生的判断是非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语文是基础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一门学科,为了保证语文课程教学的最大价值得到实现,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后,他们就会有足够的激情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综合运用创设情境、问题引导、赏识教育等措施,积极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光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6):145.
[2]张秀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