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袁国平是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的杰出代表。在长期的军队政治生活实践中,袁国平从不成熟走向成熟,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独有的从事政治工作的思想与方法,其内容广泛,特点鲜明,为搞好我党早期的军队政治工作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思想的精华部分是我军思想工作建设的宝贵财富,对于当前的政治工作建设仍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袁国平;军队政治工作;思想与方法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3-118-05
袁国平(1906-1941),湖南邵阳人,是我党我军早期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之一。在红军和新四军工作期间,袁国平长期从事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十分重视党的建设,注重思想教育,积极指导部队开展战时政治工作,在诸多方面都颇有建树。在长期的政治工作生涯中,袁国平逐渐形成一整套独有的从事政治工作的思想与方法,对我军的政治工作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思想的精华部分对于当前我军的政治工作建设仍具有极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袁国平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思想与力法
1、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创新是政治工作的生命线
革命军队的政治工作,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实施对军队的领导而在军队中进行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在抗战军队中,只有把政治工作实际地建立起来,才能使军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对于军队政治工作的性质及地位,我党早期的许多文件及领导人都有所述及,深刻强调了政治工作在战时部队工作中的作用。1932年,中共中央在给中央苏区的一封信中,提出“必须充实现有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实现中央政治工作条例,政治工作不是附带的,而是红军的生命线。”自此,“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这一论断随着我军的逐步发展而不断充实完善,最终形成了全军的共识,也成为我军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
在长期的军队政治生活中,袁国平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在红军时期,袁国平即强调战时“一切政治工作均应配合作战计划,适应战争情况,为保障每一战役的全部胜利而斗争。”调任新四军后,袁国平根据自己在江南8个月的作战经验教训,深有感触地说“军队没有政治工作是不能担任江南敌后游击战争的任务,军队没有坚强的政治工作,江南敌后游击战争的坚持是很困难的。”他在担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时,强调江南敌后担任游击战争的部队应“真正把政治工作看为军队的生命线,依靠着坚强的政治工作,可以战胜困难。追求胜利,把困难和失败送给万恶的敌人。”袁国平在给新四军指战员讲课及在政治会议中,多次提出政治工作在战时运动中的作用,强调“政治工作,应视为革命军队之灵魂与生命线”,革命政治工作不仅是在军队中认真实施的一项重大任务,更是一项全民工作。
在政治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袁国平不拘泥于常规的实施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更重于实践中的创新。他在担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期间,注重配备各级政治指挥官,使政治工作深入到基层;在用人制度上,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任人唯贤,不拘一格。既看政治上坚定的情况,又要看是否可以担当起来,成功提升虽不是共产党员、且有过反共行为的林植夫担任敌军工作部长即是一例;他还创造性地把文艺和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使军队的政治工作搞的有声有色。此外,袁国平还时时检阅过去的政治工作,躬身自省,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这在当时是十分难得可贵的。
2、建立和健全部队的政治工作制度
袁国平对军队政治工作组织和制度的重要性有非常明确清醒的认识,他在《江南敌后游击战争中的军队政治工作》一文中强调:“为了加强敌后游击战争中的军队政治工作,那么确立和健全军队的政治工作制度,那便是最先决的条件”
袁国平认为,要保证江南敌后游击战争的坚持与开展,必须首先“健全诸挺进队与游击队的政治工作”,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政治工作制度。首先,“政治部主任的权利应该提高,使能在政治上行使职权,与下级政治人员建立直属的工作指挥系统”,这样全军的政治工作就有了组织上的保证。其次,应该“在部队中实行党代表或政治委员制度”,“团以上应该有坚强而有工作能力的政治机关”,还应设有组织、宣传、对敌与民运等科或组,有相当的工作人员可以派出巡视部队和担任居民中的地方工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制度上保证部队的坚定性。再者,“连队中应该普遍设立政治指导员,使能深入士兵,不间断的进行连队政治工作”,这样就树立了连队政治工作的基础。另,“连队中有设立士兵委员会或救亡室的必要”,要督促和引导士兵自觉地学习政治、文化、军事,监督经济、纪律,注意卫生、体育以及参加居民宣传和对敌伪军的宣传工作。吸引士兵参加到政治工作中来,一方面发挥了士兵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强了连队中的政治文化教育。
袁国平尤其强调,“政治工作的重心应该放在连队”。连队为战斗单位,战斗又为战争胜负的关键,在敌后游击战争的条件下,连队多为独立行动,所以健全连队的政治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袁国平认为,“要健全连队中的政治工作,主要依靠培养与加强连队政治指导员的政治领导”,“从各方面健全连队中的政治组织。”在具体措施上袁国平也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意见,如:进行组织鉴定、定期轮换、突击检查指导和教育等,这些对于加强连队的政治工作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3、加强部队的政治教育工作
政治教育工作是军队政治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在军队政治生涯中,袁国平曾担任宣传部长、政治委员、抗大政治部主任以及后来的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等职。无论处于何职,他都身体力行地做好政治教育工作,努力“要把党的政治主张变成一件实际的物质力量”,“变成人民自己的主张。”在他看来,“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只有一个——理论与实践的一致。”
袁国平认为,“部队的政治教育就是阶级教育”。阶级教育的中心内容是:(1)以马列主义的理论;(2)阶级的精神;(3)阶级的路线。要达到阶级教育的目的,就必须在阶级觉悟的提高上面发扬全军工作的积极性,刻苦耐劳的精神,英勇牺牲来坚决为共产党在军队中的路线任务而斗争。而实施军队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在于政治宣传教育,要在政治宣传教育的基础上来巩固部队,从政治上保证部队军事技术的提高和战斗力的提高,保证部队思想行动的一致。1939年12月2日在新四军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袁国平重点阐述了宣教工作的重要性,提出“建军必先建人,建人必先建脑。如何健脑?就是加强宣传教育,这个思想上的武器,把头脑武装起来。”要做好部队的政治教育工作,“最主要的是政治的领导,政治领导上最主要的是思想上的领导,说服群众、宣传群众、鼓动群众、教育群众,这是政治为领导基本的内容。所以宣传教育工作它是掌握着革命军队与群众中间精神上的钥匙。”
新四军进行政治宣传教育的教材有:中共中央历次的宣言、《三月政治局会议总结与精神》、毛泽 东同志的《论持久战》、《论新阶段》、《中共中央扩大的六中全会的决议》等。教育的方式,有上政治课、政治讨论会、研究会、首长做报告,以及编歌曲剧本供部队采用,还有出版报纸、小丛书,以供文化程度较高的同志阅读等。
4、在大江南北的居民中开展政治工作
在担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时,袁国平十分重视开展群众工作。曾作出重要指示:“赤化河西,贯通赣江西岸苏区”,即要在大江南北的居民中开展政治工作。
为了更好地发动群众,做好居民的政治工作,袁国平认为“一切群众工作必须视为工农群众本身的革命斗争。”每到一处,应迅速明了该地社会情况及民众的痛苦和需求,根据群众的要求提出适宜的鼓动口号,充分利用个别谈话、标语、传单、群众大会、化装演讲等宣传方式,激发民众的阶级觉悟和革命热情。为了真实发动群众,必须根据情形领导并帮助群众迅速实现他们最迫切的部分要求,借此解释我军的正确的革命策略,以克服群众的不满情绪。
袁国平强调军队要以群众为堡垒,要把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军队和人民是鱼水关系。袁国平在居民中开展政治工作时,力图用一种最缓和的方式达到最佳的政治效果,这为争取我军的群众力量,广泛地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深入开展瓦解伪军的工作
“所谓瓦解敌伪军工作,就是从政治上去动摇敌伪军,瓦解敌伪军,减弱其战斗力,以便于我在军事上取得更大的胜利,而最后将敌人驱逐出中国去。”随着敌后抗日战场的扩大,日军盲目组织与扩充伪军以弥补其兵力之不足。面对新的作战对象,瓦解伪军逐渐成为我军政治工作三大原则之一。作为政治工作者,袁国平深刻意识到瓦解伪军工作对于夺取抗战胜利的重大意义,积极探索瓦解伪军的途径和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袁国平认为,“在敌后作战的部队,应该非常重视对敌伪军的工作。”除了军事上的积极进攻之外,还应非常重视政治进攻,以达到瓦解伪军、争取伪军反正的目的。争取伪军反正的意义在于:(1)动摇全国伪军,增强国民的自尊心与自信心;(2)斩除敌人爪牙,使敌人陷入孤立;(3)里应外合,消灭敌军,收复失地;(4)使敌伪政权走向崩溃;(5)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因此,争取伪军反正,是实行全面抗战的一个重要任务。
袁国平认为伪军是可以动摇的,一方面应依靠战争的不断胜利,动摇伪军并增强其对中国抗战前途的信心,另一方面应利用正确的争取伪军政策和加紧伪军工作,使瓦解伪军的工作变为现实。
袁国平针对伪军的实际情形做了深入研究,对于伪军的组织系统、伪军的种类、伪军的数量、伪军的成份等做了具体分析,认为伪军中普遍存在着政治动摇倾向,为了使这种动摇倾向变成一股反正潮流,袁国平认为,在今后的伪军工作中,应“以实际的政治进步,影响伪组织与伪军的内部,使之自觉离开敌人而坚决回到祖国方面来。”确立争取伪军官兵的正确政策,扩大争取伪军的宣传鼓动,加强对伪军工作人员技术和路线的培训,在政治上、人力上、和技术上战胜敌人对伪军的控制。如:“切实执行优待俘虏的政策”,“对伪满蒙军应同时采用争取与分化的政策”等。这样,就可以推动伪军反正潮流更加广泛的开展。
6、重视文艺对军队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
袁国平十分重视文艺对军队政治工作的有效促进作用,他认为:“艺术就是宣传。”艺术是受社会生活影响的,并影响着社会生活。抗战时,艺术家们应该站在艺术战线上,为保卫祖国而战斗。抗战时,我们需要国防的、统一战线的、大众化的、集体主义的、新写实主义的艺术形式。艺术应该取材于生活,主题鲜明,体裁适宜。
为此,袁国平亲自制定方针,指导文艺演出,物色和团结知识分子,参加有关的座谈会。在袁国平的指导下,新四军的文艺工作者创作出大量反映现实的作品,戏剧、小说、音乐、美术、讲演等都很繁盛。新四军广大指战员集体创作了气势磅礴的《新四军军歌》,新四军服务团编写了反映战斗胜利的《繁昌之战》,袁国平还多次以《抗战的艺术观》为题在新四军文艺工作者中进行讲演,亲自创作了东进的战歌——《别了,皖南》,为军中的文艺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袁国平军队政治工作思想与方法的时代特征
在长期从事政治工作的实践中,袁国平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充实自己的工作思想,使其思想日趋成熟与完善,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内容广泛,理论丰富
在牺牲之前,袁国平一直从事军队政治思想工作。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曾担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党代表。后进入中央苏区,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笫五军政治部主任,第三军团政治部主任,第八军政治委员,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6年起任西北红军大学政治委员,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第三科政治委员,教导师政治委员,红军步兵学校政治委员,中共陇东特委书记等职。1938年起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直至牺牲。在此期间,他所作的报告、讲话和发表的论文数量是相当多的,涉及到军队政治工作的各个方面,对军队的组织、宣传、教育、保卫、群众、统战、整风、民运、干部培养、敌伪军工作等都做了相应的饶有价值的阐述。因此,内容广泛、理论丰富是袁国平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的主要特点之一,他的许多报告、讲话、文章都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宝贵财富。
2、注重实践,务实求真
在工作中,袁国平要求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重视实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担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期间,他经常主持召开大大小小的政治工作会议,与军直属队和各支队团以上政治工作干部、军政治部机关干部总结过往的政治工作缺陷与弱点,研究确定今后的政治工作方向,先后颁布了《本军政治工作一年总结及今后任务》、《新四军政治工作组织纲要(草案)》等纲领性文件,并确定以《全军第一届政治工作会议总结》作为新四军政治工作建设和战时政治工作之准绳。袁国平经常深入部队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重视研究政治工作如何适应部队在新的历史时期执行新的任务所带来的新情况,及时总结政治工作适应新情况的新鲜经验。他还亲自给教导总队学员上课,内容涉及军队革命政治工作的意义、军队建设与政治工作、军队中的宣传教育工作、军队在居民中的政治工作、对敌军的政治工作、连队政治工作、本军政治工作特点及基本任务等内容。这些都是开展政治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是经过袁国平的提炼并把一般原理转化到新四军的实际工作中去而形成的。它们不仅是袁国平开展政治工作的经验总结,更体现出他的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的实践性。
3、与时俱进,实事求是
时期的不同,环境的不同,斗争对象的不同,政治工作的任务、作用及方法也会有相应的变化,袁国平十分注意政治工作的时代性。从工农革命军到中央苏区、从延安到皖南,袁国平一直在根据时势的变化转变着自己的工作方式,正确地处理着民族斗争 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保证了人民武装力量和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1934年,袁国平在出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发言指出:“一切政治工作均应配合作战计划,适应战争情况,为保障每一战役的全部胜利而斗争。”在新四军军直和第三支队排以上干部抗战誓师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袁国平指出新四军的主要任务就是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团结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武装力量,共同协助抗战。1938年7月在新四军第一届政治工作会议后发布的会议总结中,袁国平强调江南抗战中战时政治工作的任务是“积极开展江南游击战争,创造江南战争根据地”,“开展江南统一战线和加强战区群众运动”,“加紧瓦解与争取敌伪军的工作”,政治工作要具备经常的紧张性和机动性,保证不间断地进行和适应情况变化的需要。袁国平在新四军工作期间,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来促进政治工作任务的完成。其一以贯之的思想就是军队政治工作的任务取决于军队当时的任务,这一原则逐渐成为我军进行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同时也是袁国平从事政治工作的主要特色,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4、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从事政治工作的历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与成长的过程。袁国平的军队政治工作思想是在老一辈政治工作者的指导和帮扶下形成的,受毛泽东的影响极深,可以说袁国平的成长与毛泽东的领导和培养不无关系,正是由于毛泽东的言传身教、耳提面命,才使袁国平学会了做政治工作。袁国平许多政治工作的思想和方法是直接从毛泽东那里吸收过来的。他也时常运用毛泽东的政治工作思想和方法开展工作。因此,袁国平的政治工作思想也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袁国平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也学会了把从事政治工作的一般原理与抗战实际相结合,并形成了一个初步的较系统化的思想体系,其政治工作思想在原先的基础上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不仅对战时实践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于和平年代军队政治工作的建立与发展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袁国平军队政治工作思想及方法的积极作用
1、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袁国平的政治工作对坚持党的独立性以及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起了决定性作用。在党和军部的直接领导下,经过长期整训的部队,在正规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经过第三期的培训,教导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直属队各连队、各机关的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提高;精团民生支队各方面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钢团整训的基础得到了奠定等。特别是在党代表大会之后,加强了党员对党的认识,提高了党在部队中的威信,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巩固了党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尤其是加强了全党布尔什维克的团结和一致。为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部队的贯彻执行提供了组织保证。“一年来政工人员在前线壮烈牺牲与英勇负伤的占着一个极大数目”,每次战斗的牺牲,党员都占70%以上,这证明,党对新四军工作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党在军内日益巩固强大起来。
2、赢得了民众的拥护和支持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袁国平也认为,“只有革命的政治制度,才能保证军队始终坚定一贯的革命政治方向,使军队永远成为革命的军队、群众的军队。”在苏北,新四军和当地乡绅居民共同修建了“宋公堤”;在泾县,新四军成立了民运工作队,帮扶当地民众开展民运工作;在皖南,新四军深入开展“工合”运动,这一切,深深植入了军民之间的鱼水谊。
同时,新四军广大政工人员在群众中做了也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帮助广大民众建立了各种性质的先进团体,诸如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农民抗敌协会、妇女抗敌协会等,而且动员了大量的民众去进行破坏铁路公路等工作,武装了几千民众直接参战,传递情报,站岗放哨,激起了群众对新四军自愿的帮助。民众中传唱的歌谣中讲到:“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许多热血青年唱着“为国为民为自己,快快参加新四军”,告别父老乡亲投身抗日而成为新四军的一员。在孝丰的井村,一次集中新兵二百余人;临安刚刚解放,就有一百多名青年参加了新四军;长兴煤山葆青的一个小村庄,只有九户人家,就有八人参军。甚至向来仇视共产党及新四军的某些资本家,也从各方面帮助新四军,如在某地的一个资本家,曾赠给新四军几架机关枪和许多捷克式的步枪,还去募大批捐款给新四军。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援助是新四军坚持江南抗战的重要条件。
3、瓦解了敌伪军的士气
在袁国平政治思想的指导下,新四军敌伪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不仅使敌人受到巨创,同时也鼓舞了新四军广大官兵的士气,更对整个江南地区的抗日战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林植夫在《一年来工作的经验与教训》一文中,通过对第二团及第四支队缴获的敌军前后方320余封通信、160余张明信片进行分析后发现,敌军士兵已充分表现出思归、怕死、不平和不满的情绪,充分暴露的敌军厌战与动摇的弱点。“敌人已经知道新四军了,据所得信件、日记及俘虏的谈话,敌人士兵目下已大多数知道新四军。”在皖江地区,“有些群众与日本士兵混熟了,常常以手提小篮送鸡蛋给‘太君’吃为名,篮底就垫着传单。通过这些工作,我们曾在无东、铜陵等处,争取少数日军士兵与朝鲜籍士兵拖枪向我投诚。”在淮北,“阵前喊话,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等等活动,成了每次对敌行动不可缺少的政治任务。而阵前喊话的,不再是中国人说日本话,而是由日本人对日本人说日本话了。”㈦这说明,在新四军对敌政策的影响下,部分敌军已积极地参与到了我军的整治工作中来。同时,“伪军的动摇已在急剧的增涨之中,江南伪军反正、投归我军先后已经发生了三次。”新四军对敌伪军的工作扰乱了敌人的军心,瓦解了敌伪军士气,争取了部分伪军的反正,削弱了敌人的力量。
四、对袁国平军队政治工作思想及方法的评价
袁国平为我军政治工作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与他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联系部队工作实际,善于总结经验,以及出众的个人才华是分不开的。他和他的战友们探索和总结的我军政治工作经验,已经成为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军宝贵的精神财富,其突出的政治工作才华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1930年,在红三军团攻占长沙的九天时间里,袁国平利用一家报馆的印刷设备,出版了6期《红军日报》,发布了大量文告,大力宣传了共产党的纲领和红军的政策。这种广泛占领舆论阵地的宣传速度,让新闻同行为之叹服,《大公报》评论:“红军戎马倥偬,犹知注重报纸宣传,不稍疏懈。吾人对之,宁无愧色乎?”为了筹集红军军饷,袁国平曾多次登门走访长沙商会会长左学谦,宣传红军政策,晓以革命大义,在袁国平的感召下,不到一星期就为红军筹银圆40万块,给红军及根据地的建设以很大支援。当时的军团司令彭德怀赞叹:“靠袁国平嘴巴子解决了红军吃饭的问题。”
袁国平善于在实践中总结战时政治工作经验,创造了不少适合红军进行革命战斗的政治工作方式与方法,特别是在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战斗中,袁国平领导红三军团政治部积极开展强有力的政治总动员和思想教育工作,及时有力,生动活泼,保障红军在装备低劣、物质匮乏、敌众我寡的条件下,战胜比红军多数十倍的敌人的围剿,保存了革命的火种。袁国平是一个出色的宣传鼓动者,他经常在群众大会上作报告或演讲,由于重视调查研究,以事实说话,报告富有针对性,幽默风趣,感染力很强。他是当时一方面军中有名的演说家。陈毅元帅在回忆袁国平时曾说“国平是一个好的宣传鼓动者,有才干。”
1933年,红军东方军入闽作战期间,他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细致入微的政治工作,使部队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情绪,中革军委《红星报》发表《把模范的奖旗赠给东方军》的社论,赞扬袁国平同志主持下的东方军政治部“完成了政治工作最光荣的一页,是中央苏区红军的模范。”
在担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时,袁国平根据新四军成分复杂,抗敌御侮意识各异,地域环境恶劣等不利因素,清晰地整理了一套完善的军队政治工作方案,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毛泽东说袁国平“政治开展,经验亦多。”
在领导新四军政治工作过程中,袁国平表现了长于宣传、善于总结的优良素质。当然,也存在一些失误。我党在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指出,在抗日战争中,投降危险异常严重,随时都可能发生突然事变,号召全党在思想上、组织上要作充分准备,以应付突变。可是,袁国平没有清晰地意识到事态的严峻性,缺乏应变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以至于在皖南事变爆发时,全军毫无准备,陷于被动,最终失败。此外,在鼓动宣传教育工作中,他没能把阶级教育与民族解放教育正确地适当地联系起来,甚至把国民党首领的演说编成讲活材料在军队内部传播,“拥护蒋委员长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这无疑削弱了党的独立性。
关键词:袁国平;军队政治工作;思想与方法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3-118-05
袁国平(1906-1941),湖南邵阳人,是我党我军早期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之一。在红军和新四军工作期间,袁国平长期从事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十分重视党的建设,注重思想教育,积极指导部队开展战时政治工作,在诸多方面都颇有建树。在长期的政治工作生涯中,袁国平逐渐形成一整套独有的从事政治工作的思想与方法,对我军的政治工作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思想的精华部分对于当前我军的政治工作建设仍具有极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袁国平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思想与力法
1、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创新是政治工作的生命线
革命军队的政治工作,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实施对军队的领导而在军队中进行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在抗战军队中,只有把政治工作实际地建立起来,才能使军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对于军队政治工作的性质及地位,我党早期的许多文件及领导人都有所述及,深刻强调了政治工作在战时部队工作中的作用。1932年,中共中央在给中央苏区的一封信中,提出“必须充实现有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实现中央政治工作条例,政治工作不是附带的,而是红军的生命线。”自此,“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这一论断随着我军的逐步发展而不断充实完善,最终形成了全军的共识,也成为我军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
在长期的军队政治生活中,袁国平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在红军时期,袁国平即强调战时“一切政治工作均应配合作战计划,适应战争情况,为保障每一战役的全部胜利而斗争。”调任新四军后,袁国平根据自己在江南8个月的作战经验教训,深有感触地说“军队没有政治工作是不能担任江南敌后游击战争的任务,军队没有坚强的政治工作,江南敌后游击战争的坚持是很困难的。”他在担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时,强调江南敌后担任游击战争的部队应“真正把政治工作看为军队的生命线,依靠着坚强的政治工作,可以战胜困难。追求胜利,把困难和失败送给万恶的敌人。”袁国平在给新四军指战员讲课及在政治会议中,多次提出政治工作在战时运动中的作用,强调“政治工作,应视为革命军队之灵魂与生命线”,革命政治工作不仅是在军队中认真实施的一项重大任务,更是一项全民工作。
在政治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袁国平不拘泥于常规的实施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更重于实践中的创新。他在担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期间,注重配备各级政治指挥官,使政治工作深入到基层;在用人制度上,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任人唯贤,不拘一格。既看政治上坚定的情况,又要看是否可以担当起来,成功提升虽不是共产党员、且有过反共行为的林植夫担任敌军工作部长即是一例;他还创造性地把文艺和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使军队的政治工作搞的有声有色。此外,袁国平还时时检阅过去的政治工作,躬身自省,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这在当时是十分难得可贵的。
2、建立和健全部队的政治工作制度
袁国平对军队政治工作组织和制度的重要性有非常明确清醒的认识,他在《江南敌后游击战争中的军队政治工作》一文中强调:“为了加强敌后游击战争中的军队政治工作,那么确立和健全军队的政治工作制度,那便是最先决的条件”
袁国平认为,要保证江南敌后游击战争的坚持与开展,必须首先“健全诸挺进队与游击队的政治工作”,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政治工作制度。首先,“政治部主任的权利应该提高,使能在政治上行使职权,与下级政治人员建立直属的工作指挥系统”,这样全军的政治工作就有了组织上的保证。其次,应该“在部队中实行党代表或政治委员制度”,“团以上应该有坚强而有工作能力的政治机关”,还应设有组织、宣传、对敌与民运等科或组,有相当的工作人员可以派出巡视部队和担任居民中的地方工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制度上保证部队的坚定性。再者,“连队中应该普遍设立政治指导员,使能深入士兵,不间断的进行连队政治工作”,这样就树立了连队政治工作的基础。另,“连队中有设立士兵委员会或救亡室的必要”,要督促和引导士兵自觉地学习政治、文化、军事,监督经济、纪律,注意卫生、体育以及参加居民宣传和对敌伪军的宣传工作。吸引士兵参加到政治工作中来,一方面发挥了士兵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强了连队中的政治文化教育。
袁国平尤其强调,“政治工作的重心应该放在连队”。连队为战斗单位,战斗又为战争胜负的关键,在敌后游击战争的条件下,连队多为独立行动,所以健全连队的政治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袁国平认为,“要健全连队中的政治工作,主要依靠培养与加强连队政治指导员的政治领导”,“从各方面健全连队中的政治组织。”在具体措施上袁国平也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意见,如:进行组织鉴定、定期轮换、突击检查指导和教育等,这些对于加强连队的政治工作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3、加强部队的政治教育工作
政治教育工作是军队政治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在军队政治生涯中,袁国平曾担任宣传部长、政治委员、抗大政治部主任以及后来的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等职。无论处于何职,他都身体力行地做好政治教育工作,努力“要把党的政治主张变成一件实际的物质力量”,“变成人民自己的主张。”在他看来,“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只有一个——理论与实践的一致。”
袁国平认为,“部队的政治教育就是阶级教育”。阶级教育的中心内容是:(1)以马列主义的理论;(2)阶级的精神;(3)阶级的路线。要达到阶级教育的目的,就必须在阶级觉悟的提高上面发扬全军工作的积极性,刻苦耐劳的精神,英勇牺牲来坚决为共产党在军队中的路线任务而斗争。而实施军队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在于政治宣传教育,要在政治宣传教育的基础上来巩固部队,从政治上保证部队军事技术的提高和战斗力的提高,保证部队思想行动的一致。1939年12月2日在新四军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袁国平重点阐述了宣教工作的重要性,提出“建军必先建人,建人必先建脑。如何健脑?就是加强宣传教育,这个思想上的武器,把头脑武装起来。”要做好部队的政治教育工作,“最主要的是政治的领导,政治领导上最主要的是思想上的领导,说服群众、宣传群众、鼓动群众、教育群众,这是政治为领导基本的内容。所以宣传教育工作它是掌握着革命军队与群众中间精神上的钥匙。”
新四军进行政治宣传教育的教材有:中共中央历次的宣言、《三月政治局会议总结与精神》、毛泽 东同志的《论持久战》、《论新阶段》、《中共中央扩大的六中全会的决议》等。教育的方式,有上政治课、政治讨论会、研究会、首长做报告,以及编歌曲剧本供部队采用,还有出版报纸、小丛书,以供文化程度较高的同志阅读等。
4、在大江南北的居民中开展政治工作
在担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时,袁国平十分重视开展群众工作。曾作出重要指示:“赤化河西,贯通赣江西岸苏区”,即要在大江南北的居民中开展政治工作。
为了更好地发动群众,做好居民的政治工作,袁国平认为“一切群众工作必须视为工农群众本身的革命斗争。”每到一处,应迅速明了该地社会情况及民众的痛苦和需求,根据群众的要求提出适宜的鼓动口号,充分利用个别谈话、标语、传单、群众大会、化装演讲等宣传方式,激发民众的阶级觉悟和革命热情。为了真实发动群众,必须根据情形领导并帮助群众迅速实现他们最迫切的部分要求,借此解释我军的正确的革命策略,以克服群众的不满情绪。
袁国平强调军队要以群众为堡垒,要把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军队和人民是鱼水关系。袁国平在居民中开展政治工作时,力图用一种最缓和的方式达到最佳的政治效果,这为争取我军的群众力量,广泛地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深入开展瓦解伪军的工作
“所谓瓦解敌伪军工作,就是从政治上去动摇敌伪军,瓦解敌伪军,减弱其战斗力,以便于我在军事上取得更大的胜利,而最后将敌人驱逐出中国去。”随着敌后抗日战场的扩大,日军盲目组织与扩充伪军以弥补其兵力之不足。面对新的作战对象,瓦解伪军逐渐成为我军政治工作三大原则之一。作为政治工作者,袁国平深刻意识到瓦解伪军工作对于夺取抗战胜利的重大意义,积极探索瓦解伪军的途径和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袁国平认为,“在敌后作战的部队,应该非常重视对敌伪军的工作。”除了军事上的积极进攻之外,还应非常重视政治进攻,以达到瓦解伪军、争取伪军反正的目的。争取伪军反正的意义在于:(1)动摇全国伪军,增强国民的自尊心与自信心;(2)斩除敌人爪牙,使敌人陷入孤立;(3)里应外合,消灭敌军,收复失地;(4)使敌伪政权走向崩溃;(5)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因此,争取伪军反正,是实行全面抗战的一个重要任务。
袁国平认为伪军是可以动摇的,一方面应依靠战争的不断胜利,动摇伪军并增强其对中国抗战前途的信心,另一方面应利用正确的争取伪军政策和加紧伪军工作,使瓦解伪军的工作变为现实。
袁国平针对伪军的实际情形做了深入研究,对于伪军的组织系统、伪军的种类、伪军的数量、伪军的成份等做了具体分析,认为伪军中普遍存在着政治动摇倾向,为了使这种动摇倾向变成一股反正潮流,袁国平认为,在今后的伪军工作中,应“以实际的政治进步,影响伪组织与伪军的内部,使之自觉离开敌人而坚决回到祖国方面来。”确立争取伪军官兵的正确政策,扩大争取伪军的宣传鼓动,加强对伪军工作人员技术和路线的培训,在政治上、人力上、和技术上战胜敌人对伪军的控制。如:“切实执行优待俘虏的政策”,“对伪满蒙军应同时采用争取与分化的政策”等。这样,就可以推动伪军反正潮流更加广泛的开展。
6、重视文艺对军队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
袁国平十分重视文艺对军队政治工作的有效促进作用,他认为:“艺术就是宣传。”艺术是受社会生活影响的,并影响着社会生活。抗战时,艺术家们应该站在艺术战线上,为保卫祖国而战斗。抗战时,我们需要国防的、统一战线的、大众化的、集体主义的、新写实主义的艺术形式。艺术应该取材于生活,主题鲜明,体裁适宜。
为此,袁国平亲自制定方针,指导文艺演出,物色和团结知识分子,参加有关的座谈会。在袁国平的指导下,新四军的文艺工作者创作出大量反映现实的作品,戏剧、小说、音乐、美术、讲演等都很繁盛。新四军广大指战员集体创作了气势磅礴的《新四军军歌》,新四军服务团编写了反映战斗胜利的《繁昌之战》,袁国平还多次以《抗战的艺术观》为题在新四军文艺工作者中进行讲演,亲自创作了东进的战歌——《别了,皖南》,为军中的文艺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袁国平军队政治工作思想与方法的时代特征
在长期从事政治工作的实践中,袁国平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充实自己的工作思想,使其思想日趋成熟与完善,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内容广泛,理论丰富
在牺牲之前,袁国平一直从事军队政治思想工作。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曾担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党代表。后进入中央苏区,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笫五军政治部主任,第三军团政治部主任,第八军政治委员,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6年起任西北红军大学政治委员,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第三科政治委员,教导师政治委员,红军步兵学校政治委员,中共陇东特委书记等职。1938年起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直至牺牲。在此期间,他所作的报告、讲话和发表的论文数量是相当多的,涉及到军队政治工作的各个方面,对军队的组织、宣传、教育、保卫、群众、统战、整风、民运、干部培养、敌伪军工作等都做了相应的饶有价值的阐述。因此,内容广泛、理论丰富是袁国平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的主要特点之一,他的许多报告、讲话、文章都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宝贵财富。
2、注重实践,务实求真
在工作中,袁国平要求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重视实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担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期间,他经常主持召开大大小小的政治工作会议,与军直属队和各支队团以上政治工作干部、军政治部机关干部总结过往的政治工作缺陷与弱点,研究确定今后的政治工作方向,先后颁布了《本军政治工作一年总结及今后任务》、《新四军政治工作组织纲要(草案)》等纲领性文件,并确定以《全军第一届政治工作会议总结》作为新四军政治工作建设和战时政治工作之准绳。袁国平经常深入部队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重视研究政治工作如何适应部队在新的历史时期执行新的任务所带来的新情况,及时总结政治工作适应新情况的新鲜经验。他还亲自给教导总队学员上课,内容涉及军队革命政治工作的意义、军队建设与政治工作、军队中的宣传教育工作、军队在居民中的政治工作、对敌军的政治工作、连队政治工作、本军政治工作特点及基本任务等内容。这些都是开展政治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是经过袁国平的提炼并把一般原理转化到新四军的实际工作中去而形成的。它们不仅是袁国平开展政治工作的经验总结,更体现出他的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的实践性。
3、与时俱进,实事求是
时期的不同,环境的不同,斗争对象的不同,政治工作的任务、作用及方法也会有相应的变化,袁国平十分注意政治工作的时代性。从工农革命军到中央苏区、从延安到皖南,袁国平一直在根据时势的变化转变着自己的工作方式,正确地处理着民族斗争 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保证了人民武装力量和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1934年,袁国平在出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发言指出:“一切政治工作均应配合作战计划,适应战争情况,为保障每一战役的全部胜利而斗争。”在新四军军直和第三支队排以上干部抗战誓师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袁国平指出新四军的主要任务就是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团结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武装力量,共同协助抗战。1938年7月在新四军第一届政治工作会议后发布的会议总结中,袁国平强调江南抗战中战时政治工作的任务是“积极开展江南游击战争,创造江南战争根据地”,“开展江南统一战线和加强战区群众运动”,“加紧瓦解与争取敌伪军的工作”,政治工作要具备经常的紧张性和机动性,保证不间断地进行和适应情况变化的需要。袁国平在新四军工作期间,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来促进政治工作任务的完成。其一以贯之的思想就是军队政治工作的任务取决于军队当时的任务,这一原则逐渐成为我军进行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同时也是袁国平从事政治工作的主要特色,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4、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从事政治工作的历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与成长的过程。袁国平的军队政治工作思想是在老一辈政治工作者的指导和帮扶下形成的,受毛泽东的影响极深,可以说袁国平的成长与毛泽东的领导和培养不无关系,正是由于毛泽东的言传身教、耳提面命,才使袁国平学会了做政治工作。袁国平许多政治工作的思想和方法是直接从毛泽东那里吸收过来的。他也时常运用毛泽东的政治工作思想和方法开展工作。因此,袁国平的政治工作思想也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袁国平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也学会了把从事政治工作的一般原理与抗战实际相结合,并形成了一个初步的较系统化的思想体系,其政治工作思想在原先的基础上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不仅对战时实践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于和平年代军队政治工作的建立与发展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袁国平军队政治工作思想及方法的积极作用
1、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袁国平的政治工作对坚持党的独立性以及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起了决定性作用。在党和军部的直接领导下,经过长期整训的部队,在正规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经过第三期的培训,教导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直属队各连队、各机关的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提高;精团民生支队各方面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钢团整训的基础得到了奠定等。特别是在党代表大会之后,加强了党员对党的认识,提高了党在部队中的威信,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巩固了党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尤其是加强了全党布尔什维克的团结和一致。为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部队的贯彻执行提供了组织保证。“一年来政工人员在前线壮烈牺牲与英勇负伤的占着一个极大数目”,每次战斗的牺牲,党员都占70%以上,这证明,党对新四军工作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党在军内日益巩固强大起来。
2、赢得了民众的拥护和支持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袁国平也认为,“只有革命的政治制度,才能保证军队始终坚定一贯的革命政治方向,使军队永远成为革命的军队、群众的军队。”在苏北,新四军和当地乡绅居民共同修建了“宋公堤”;在泾县,新四军成立了民运工作队,帮扶当地民众开展民运工作;在皖南,新四军深入开展“工合”运动,这一切,深深植入了军民之间的鱼水谊。
同时,新四军广大政工人员在群众中做了也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帮助广大民众建立了各种性质的先进团体,诸如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农民抗敌协会、妇女抗敌协会等,而且动员了大量的民众去进行破坏铁路公路等工作,武装了几千民众直接参战,传递情报,站岗放哨,激起了群众对新四军自愿的帮助。民众中传唱的歌谣中讲到:“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许多热血青年唱着“为国为民为自己,快快参加新四军”,告别父老乡亲投身抗日而成为新四军的一员。在孝丰的井村,一次集中新兵二百余人;临安刚刚解放,就有一百多名青年参加了新四军;长兴煤山葆青的一个小村庄,只有九户人家,就有八人参军。甚至向来仇视共产党及新四军的某些资本家,也从各方面帮助新四军,如在某地的一个资本家,曾赠给新四军几架机关枪和许多捷克式的步枪,还去募大批捐款给新四军。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援助是新四军坚持江南抗战的重要条件。
3、瓦解了敌伪军的士气
在袁国平政治思想的指导下,新四军敌伪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不仅使敌人受到巨创,同时也鼓舞了新四军广大官兵的士气,更对整个江南地区的抗日战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林植夫在《一年来工作的经验与教训》一文中,通过对第二团及第四支队缴获的敌军前后方320余封通信、160余张明信片进行分析后发现,敌军士兵已充分表现出思归、怕死、不平和不满的情绪,充分暴露的敌军厌战与动摇的弱点。“敌人已经知道新四军了,据所得信件、日记及俘虏的谈话,敌人士兵目下已大多数知道新四军。”在皖江地区,“有些群众与日本士兵混熟了,常常以手提小篮送鸡蛋给‘太君’吃为名,篮底就垫着传单。通过这些工作,我们曾在无东、铜陵等处,争取少数日军士兵与朝鲜籍士兵拖枪向我投诚。”在淮北,“阵前喊话,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等等活动,成了每次对敌行动不可缺少的政治任务。而阵前喊话的,不再是中国人说日本话,而是由日本人对日本人说日本话了。”㈦这说明,在新四军对敌政策的影响下,部分敌军已积极地参与到了我军的整治工作中来。同时,“伪军的动摇已在急剧的增涨之中,江南伪军反正、投归我军先后已经发生了三次。”新四军对敌伪军的工作扰乱了敌人的军心,瓦解了敌伪军士气,争取了部分伪军的反正,削弱了敌人的力量。
四、对袁国平军队政治工作思想及方法的评价
袁国平为我军政治工作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与他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联系部队工作实际,善于总结经验,以及出众的个人才华是分不开的。他和他的战友们探索和总结的我军政治工作经验,已经成为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军宝贵的精神财富,其突出的政治工作才华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1930年,在红三军团攻占长沙的九天时间里,袁国平利用一家报馆的印刷设备,出版了6期《红军日报》,发布了大量文告,大力宣传了共产党的纲领和红军的政策。这种广泛占领舆论阵地的宣传速度,让新闻同行为之叹服,《大公报》评论:“红军戎马倥偬,犹知注重报纸宣传,不稍疏懈。吾人对之,宁无愧色乎?”为了筹集红军军饷,袁国平曾多次登门走访长沙商会会长左学谦,宣传红军政策,晓以革命大义,在袁国平的感召下,不到一星期就为红军筹银圆40万块,给红军及根据地的建设以很大支援。当时的军团司令彭德怀赞叹:“靠袁国平嘴巴子解决了红军吃饭的问题。”
袁国平善于在实践中总结战时政治工作经验,创造了不少适合红军进行革命战斗的政治工作方式与方法,特别是在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战斗中,袁国平领导红三军团政治部积极开展强有力的政治总动员和思想教育工作,及时有力,生动活泼,保障红军在装备低劣、物质匮乏、敌众我寡的条件下,战胜比红军多数十倍的敌人的围剿,保存了革命的火种。袁国平是一个出色的宣传鼓动者,他经常在群众大会上作报告或演讲,由于重视调查研究,以事实说话,报告富有针对性,幽默风趣,感染力很强。他是当时一方面军中有名的演说家。陈毅元帅在回忆袁国平时曾说“国平是一个好的宣传鼓动者,有才干。”
1933年,红军东方军入闽作战期间,他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细致入微的政治工作,使部队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情绪,中革军委《红星报》发表《把模范的奖旗赠给东方军》的社论,赞扬袁国平同志主持下的东方军政治部“完成了政治工作最光荣的一页,是中央苏区红军的模范。”
在担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时,袁国平根据新四军成分复杂,抗敌御侮意识各异,地域环境恶劣等不利因素,清晰地整理了一套完善的军队政治工作方案,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毛泽东说袁国平“政治开展,经验亦多。”
在领导新四军政治工作过程中,袁国平表现了长于宣传、善于总结的优良素质。当然,也存在一些失误。我党在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指出,在抗日战争中,投降危险异常严重,随时都可能发生突然事变,号召全党在思想上、组织上要作充分准备,以应付突变。可是,袁国平没有清晰地意识到事态的严峻性,缺乏应变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以至于在皖南事变爆发时,全军毫无准备,陷于被动,最终失败。此外,在鼓动宣传教育工作中,他没能把阶级教育与民族解放教育正确地适当地联系起来,甚至把国民党首领的演说编成讲活材料在军队内部传播,“拥护蒋委员长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这无疑削弱了党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