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该怎么办?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klmi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您好!



  Q今年春节期间武汉暴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虽然我不在武汉,但是每天看到微信朋友圈里发布的各种消息,我就忍不住不停地刷屏,收集关于疫情的最新消息。我看到网上报道有人哄抬物价,我就在家里囤积了半年的米面油,还高价买了84消毒液和口罩备用。看到网上传播的视频里那些受感染者被隔离,有些还没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我就很担心他们会把病毒四处传播,也担心自己会不会在不知情的时候因为经过感染者去过的地方染上病。我感觉现在我控制不住的刷信息,晚上躺在床上看实时疫情播报到凌晨,晚上做梦也是疫情扩散,早上一睁眼仍然是看手机上的朋友圈信息,看完之后我就更焦虑、更担心了,想到那么多人受苦,我啥也帮不上,我觉得很自责。现在我吃饭也不香,睡觉也睡不踏实,总怀疑自己感染病毒了。我老公觉得我是过分担忧,小题大做,为此我还跟老公爆发了争吵。我老公说我不是得了肺炎,是得了精神病了。您说我这样正常吗?
  紧张担心害怕的然
  A然您好!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是一个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对全国甚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对自身的健康有担忧是很正常的反应,但是从你描述的情况来看,你出现了一些与武汉疫情有关的身心症状,包括睡眠失调;食欲不振;不能集中精力,总是会担心疫情发展,甚至主动不断地去刷相关的信息;还出现了焦虑、自责等负面情绪。这些都提示你可能出现了替代性创伤(vicarious traumatization),这一概念是由Saakvitne和Pearlman在1996年提出的,最初是指专业心理治疗师,因长期接触来访者,受到咨访关系的互动影响,而出现了类似病症的现象,即治疗师本人也受到了心理创伤。在后期,也可以延伸至普通人出于体验到大量负面情境导致的心理创伤。在目击大量残忍、破坏性场景之后,损害程度超过其中部分人群心理和情绪的耐受极限,间接导致的各种心理异常现象。替代性创伤是因人而异的,即使经历的是同一件事,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不是所有经历创伤性事件的人都会发展出创伤反应;而且替代性创伤是累积性的,既经历的时间越长或经历的事件越多,不会因此而习惯或是免疫,而是具有累积效应。
  你现在不停刷手机上的创伤性信息,无法自控是进入应激状态的表现。如果明知道自己花费了过多的时间来搜集疫情相关信息,并伴随有生理不适和焦虑、内疚等情绪,已经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但就是停不下来,这就是典型的过度应激状态了。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会耗竭精力,最终导致人心力衰竭。对于普通人来说,不是灾难的亲身经历者,负面消息只会带来短暂的情绪低落,一般不会有严重后果。但如果以前曾经遭遇过类似强大的刺激,如车祸、地震、火灾等,再次面对大量的负面信息时,可能会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再次出现,触发创伤记忆,带来心理创伤。天生神经比较脆弱敏感的人,富有同情心的人更容易产生创伤性心理。另外,如果本身就有心理障碍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加重病情,引发心理疾病。

要减少疫情对你生活的冲击,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做些尝试:


  ※要减少接触或获取有关灾难的信息,尤其是悲惨的或惨痛的画面信息。
  现在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配发了大量真假混杂的图片和视频,具有极大的冲击力。你要减少浏览这些图片和视频的时间,谨防把别人的灾难引入自己的生活。每天只获取官方正规渠道发布的简单通报即可。
  ※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给自己安排一些难度适中的工作任务,把自己的日程表安排得紧凑一些,不要留大片的空白时间来刷手机。
  ※保持积极的社会连结。
  跟值得信任的家人或朋友分享你的想法和感受,避开那些喜欢危言耸听、传播谣言的人,与那些保持积极乐观心态的人交流。
  ※相信党和政府有能力应对这样的危机事件。
  我们国家也是第一次处理这样的紧急又大规模的公共卫生事件,中国那么大,也一定會有处理不周到不及时的地方。不要相信网络上制造恐慌的谣言,相信政府,相信科技,疫情的控制需要时间,按照官方发布的指南安排自己的生活。
  ※接纳自己的有限。
  我们都只是普通人,会在这样巨大公共事件发生时被心理卷入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接纳自己的焦虑不安,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慢慢消化这些负面情绪。
  ※如果负面情绪持续的时间较长,自己无法排解,需要及时求助专业的心理服务,尤其是有危机干预和创伤治疗的专业人员与机构最好。
其他文献
我认识一位瑜伽老师,她的教学方法很独特,都是她自己在练习时克服种种困难研发出来的,和一般瑜伽老师比较不同。她可以塑形、正骨,并且可以帮人雕琢出比较好的体态。但是,她内在信念充满了阻碍,让她无法顺利得到自己想要的成果。  比方说,她非常纠结自己的身体形态看起来不如一般瑜伽老师高瘦、轻盈。虽然她的柔韧度很好,体脂也很标准,但是她动不动就是几天不吃饭,要把自己饿出美好的身型(结果胃疼),或是拼命去健身房
期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题记  第一次接触“社会工作”这个专业名词还是高考填报志愿时,但真正了解社会工作还是在大学老师的课堂上,第一次知道原来帮助人还是有专业方法的。在经历了大学四年的熏陶和专业实习,我愈发认同社工的理念与价值,愈发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为身边的人、事提供服务,想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毕业后,我怀着无比的热情投入了社工行业之中,立志用自己微小的力量为这个行业发光发热
期刊
用呼吸和身体扫描稳定情绪  接到电话后我立即赶到现场,发现小Y脸朝墙睡在自己的床上,身边是焦急的室友和辅导员。辅导员很有工作经验,启动了心理危机干预程序,即时将情况通报给了心理咨询中心和学工部;并且注意控制了事件的传播范围,没有在学生中造成大面积负面影响。  我来到小Y身边,用清晰温和的声音对她说:“小Y你好,我是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今天的值班老师。我不知道你的世界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我猜想你一定陷入
期刊
洋洋的媽妈张老师是位初中数学老师,兢兢业业地工作十几年,多次被评选为市级优秀教师。不管是对学生还是自己的孩子,一向都是教导有方,循循善诱,永远充满耐心和活力,将重点难点知识掰开了揉碎了给同学讲,不厌其烦,遇到反应慢的同学也一样会使出浑身解数将知识点讲明白。可是最近她的脾气性格大变,连自己的女儿和老公都有些受不了她的臭脾气了,那个温柔善良的妈妈、和蔼可亲的妻子去哪里了呢?  张老师有时候也反思到底是
期刊
那天,女儿10岁生日,我们在饭店里请她的一些同学吃午饭。点菜时,连点了两道鱼类菜式,服务生都说没了。原本小事一桩,没想到女儿竟跳起来嚷道:“什么破饭店,我想吃的菜都没有!”  我不知道女儿从什么时候心里长了个怨气球,稍有不如意就牢骚满腹,火冒三丈。  那天我去辅导部接孩子,她火气很大,我以为她嫌我迟到了半个小时又在耍脾气呢。在我的追问下才得知,她的上铺王晓的被子上被扔了橘子皮,有人污蔑是女儿干的,
期刊
小丽是位小学老师,也是有上述临床表现的一个病人。因为在聊天的过程中得知我们是老乡,所以我对她的情况了解得更多一点。小丽有心脏疾病的家族史,一年前她的父亲因急性心梗去世,回家处理父亲后事时,除了心情很悲痛,并无身体不適。原以为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能慢慢从父亲去世的悲伤中走出来,可是近期她却出现了没有诱因的胸闷、憋气、心悸、濒死感,感觉自己要失去控制。  第一次发作是在凌晨的睡梦中,当时小丽以为自己和
期刊
作为一名音乐治疗师,在临床工作中我帮助很多来访者使用音乐调节情绪,这个过程并非简单地播放音乐,而是要带着音乐治疗师的态度去聆听。那么,什么是音乐治疗师的态度?放下对音乐的评判、放下控制,甚至放下对音乐的喜好,以开放、好奇的态度,无条件接纳来访者的音乐,打开自己的耳朵、打开自己的心灵,真正地和来访者在一起聆听音乐、享受音乐。在这篇文章中我借由小芳的案例来向大家详细介绍音乐是如何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的。
期刊
第一次聊起他,是在班主任办公室,班主任说,他已经连续两周到周五就逃课。去家访,他妈妈的电话是永远打不通的。根据班主任的了解,晓树的出生不平常。他从小就没有见过父亲,是私生子,父亲给了10万元供孩子念书,妈妈将其用作麻将基金,开了一个麻将馆,妈妈有吸毒史。晓树4年级时,母亲和继父离婚了,他从此成了一个没有人管的孩子。到了学校,之前还听听课,这两周已经发展成上课就睡觉、周五就逃课的状态。班主任希望我能
期刊
小王是我心理咨询门诊上的一位来访者。他是一名大四的学生,和其他同学一样,他也在面临着求职面试。但在一次偶然获得的面试机会中,他的表现让自己产生了面试恐惧,并且发誓再也不参加面试了。于是带着这样的困扰,小王来到了心理咨询室寻求解决办法。  做了简单的介绍后,我邀请小王详细讲述面试当天的情境。小王其实是带着试试看的态度去参加当天的面试的,毕竟是人生第一次求职面试。他想要体验—下,可以为以后的面试做准备
期刊
宋人马远有一幅传世名作《山径春行图》,布局清雅简妙,线条柔软细致,画风唯美。画中远山近树,老柳如烟,更兼春色无边。但见柳下—人,右手轻捋胡须,左手挥袖展袍,面向远方。  几枝桃花横斜逸出,几只小鸟在枝头雀跃嬉戏,柳枝轻拂。畫中人携一小童,在春天的山径上踏歌而行。但见画中,山路弯弯,起伏不定,虚实相接,由近至远,目所不能及,渐次虚渺,终至渺不可见,延展成无穷的想象。看不见的弯路小径,到底会遇到怎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