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思路,确保无偿献血可持续性发展

来源 :健康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ss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十年以来,惠州市无偿献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市卫生局和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及密切配合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创新工作思路,扎实开展无偿献血知识普及,开创了无偿献血宣传工作的新局面,惠州市无偿献血工作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并于2000年、2006年和2007年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无偿献血先进城市”,2001年、2004年和2008年先后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的光荣称号。其做法和体会是:
  
  坚持政府主导,积极开展无偿献血工作
  
  惠州市委、市政府对无偿献血工作一直予以高度重视,始终把它作为“民心工程”、“生命工程”及“健康工程”来抓,做到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卫生部门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早在《献血法》实施前,市政府就召开了全市贯彻落实《献血法》动员大会,部署《献血法》实施前后的血源采供衔接等工作,结合惠州市的实际,及时制定了《惠州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规定》,保证全市临床用血数量、质量和安全。市卫生局率先在全市开展了3000名适龄白衣战士自愿无偿献血活动,为惠州市贯彻落实《献血法》开了个好头,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市委、市政府及市卫生局还把无偿献血工作作为惠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督促检查,为全面开展无偿献血工作提供了可靠保障。1998年10月市政府成立了惠州市无偿献血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卫生局局长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有关负责人任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参照市的做法,各县(区)政府也相应地成立了无偿献血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也逐步完善了献血工作领导机构,专人负责组织基层的无偿献血宣传工作,从上至下均建立了无偿献血工作网络。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单位责任明确,精心组织,有力保证了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开展。
  
  创新工作形式,营造良好无偿献血氛围
  
  (一)抓队伍。为进一步普及无偿献血知识,加大无偿献血招募工作。从2007年初开始,惠州市中心血站抽调了两名工作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好的同志专门负责对全市各单位、学校、部队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络与沟通工作,由市卫生局批准设置了血源管理科。该科根据血站近年发血情况及献血淡季,结合每日外采血量,发血动态及库存情况,拟定每月采血计划,在联系单位时,主动争取多讲课、多宣传,让无偿献血知识、意义、好处及献血安全的理念普及到每一个人,并根据不同时期的献血特点、不同单位、不同文化背景、构建不同的宣传平台,设计不同的倡议书,张贴名人献血广告画等形式,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血源科还认真做好采血后的后续服务工作,坚持做到对每个组织采血的单位及时回送献血结果、回访、跟踪和保持联系,让献血单位领导满意、献血者满意。2008年以来共联系单位350家,其中机关事业单位186家,学校32所,工厂120家;自愿无偿献血人数达52000多人次,较好地解决了应急用血的问题。
  (二)建基地。一是建立媒体宣传基地。为普及无偿献血知识,提高市民献血意识,惠州市在宣传教育上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无偿献血的重要意义,普及无偿献血科普知识,弘扬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高尚情操,使广大人民群众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消除疑虑心理,把无偿献血看成是一种有益健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共济行为。市卫生局与《惠州日报》联合开办了“无偿献血园地”专栏;市献血办公室创办《惠州献血》内部刊物,目前已出版50期共13万余份;市中心血站与《东江时报》合办了“惠州献血”专栏;制作无偿献血宣传手册15万多册,发放无偿献血宣传单90多万张。据不完全统计,《献血法》实施十年来,《人民日报》《健康报》《中国红十字报》《南方日报》、《惠州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惠州市无偿献血稿件达1800多篇。仅2008年就在《中国红十字报》、《中国输血报》、《中国输血协会网》、《中国献血网》、《南方都市报》、《T信息时报》、《惠州日报》、惠州电视台、惠州电台等新闻媒体发表无偿献血宣传稿件260余篇。另外,近两年市中心血站还投入30多万元拍摄和制作了5条无偿献血宣传公益广告,分别在电视、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长年播放;二是建立定点宣传基地。为开拓各县(区)无偿献血工作,方便各县(区)广大市民无偿献血,2007年下半年,市卫生局组织市中心血站有关人员到各县(区)实地考察采血点,截止目前,已先后在惠州市区和惠阳、博罗、惠东、龙门、陈江、小金口等地设立了10个固定捐血点,每周定时派人派车到固定捐血点宣传自愿无偿献血,方便市民参加无偿献血;三是建立流动宣传基地。利用采血车经常深入各市县(区)乡镇和周边“三资企业”工厂,大力宣传《献血法》及无偿献血知识。
  (三)创形式。一是利用节假日、大型纪念日组织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深入各市县(区)乡镇和周边“三资企业”工厂,让无偿献血真正走上街头,贴近群众,大力宣传《献血法》及无偿献血知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二是与惠州市科协联合开展了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将无偿献血宣传推广到社区、工厂、乡村,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不断提高市民的无偿献血意识。三是加强了自愿无偿献血招募力度,加强了与全市和各县(区)有关部门及单位的联系,多次组织无偿献血积极分子联谊活动。2008年共举办了5次全市自愿无偿献血团体招募座谈会和无偿献血积极分子联谊活动,来自全市各行各业代表50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和联谊活动。四是每年“6·14”世界献血者日和《献血法》实施周年时,都举行隆重的纪念庆祝活动。2008年,在第五个“世界献血者日”当天,惠州市在惠州电影院举行了无偿献血者联欢晚会,晚会以无偿献血为主题,节目包括丰富多彩的歌舞、小品、魔术和游戏等,晚会充满了关爱和和谐之风,并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
  
  铸造志工品牌,进一步拓宽无偿献血者队伍
  
  为更好地发挥无偿献血积极分子的作用,惠州市于2006年8月成立了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二年多来,共举办了6期“志愿服务培训班”,现有注册队员290多名,非注册队员3500多名。自愿者服务队成立二年多来,参加自愿服务240多人,累计服务工时达52800小时,服务时间最多的是机采血小板征召分队队长孙惠英,达2200多小时,几乎成了“全职”自愿者。截至目前,已有45人被惠州市红十字会授予无偿献血“一星级”以上志愿工作者,其中有15人被授予“五星级”志愿工作者。广大自愿者们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理念,以扎实的工作态度,以热情的服务、灵活的方法,积极投入到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服务、引导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先后受到惠州市委书记、共青团广东省委书记、共青团中央有关部门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等领导们的高度赞扬和好评。2007年12月5日,惠州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荣获“广东省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光荣称号;大队长胡保平荣获“广东省志愿服务银奖”;副大队长谢静音和机采血小板征召分队队长孙惠英荣获“广东省自愿服务铜奖”荣誉称号。2008年4月,惠州市志愿者荣获2007年度“感动惠州”年度任务荣誉称号。2008年12月,惠州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被广东省红十字会授予“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惠州市自2001年初起,在广东省率先取消了政府指令性计划献血指标,全部实行了自愿无偿献血目标;2003年初,惠州市又在广东省率先取消了有偿捐献机采血小板,全部实行无偿捐献的目标,实现了自愿无偿献血和机采血小板100%来自于无偿捐献。无偿献血两次以上的有35685人;无偿献血量累计达到10000毫升以上的有205人。迄今为止,全市共有68人达到“国家无偿献血促进奖”标准,450多人达到“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银、铜奖’标准。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他有着一张因常年在田间劳作而被晒得黝黑的脸,穿着一身朴素的衣服,一位如此不起眼的农民,谁也不会将他与无偿献血联系在一起.但就是这样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已经连续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以解决高等院校学生就业及发展为目标,以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系统化发展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课程内容主要强调个人
为了促使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就现阶段我国体育界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使用典型调查法和运用文献法等实证方法,总结出应该对运动员进行人文教育,并且提出了人文教育的运
近年来,我国从政策到资金都大力向职业教育倾斜,职教的地位日益重要……历史上,德、日、美等最发达国家的强国之路,都离不开职业教育的辉煌成就。然而,作为职业学校中的主旋律课程
目的:探究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方法:选取三甲临床医疗机构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接收的300份送检样品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以探究不
雷电灾害的风险分析、风险识别和风险程度评估三个方面组成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风险识别就是认别风险源,确定来自风险源的各种危险性,对某储罐区雷电风险识别的实践来认识它。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应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接受结肠癌诊治的患者中进行随机抽取,依照患者应用治疗术式的差异分为参照组(n=37)、探析组(n=41),探析
高职美教专业美术基础课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基础艺术语言认知匮乏、对文化知识认知不足、个性化的偏激或谬论等负面因素的影响,造成了
大量的煤炭资源,同时,严重污染环境,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冬季供暖不能仅仅将其视为解决一个“热”的问题,而是与健康环保和城市形象发展战略紧密相联。因此,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