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音乐欣赏课的目的是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用形象的思维方式来达到作品内涵与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进而提高自身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文章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来对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有数性提出建议,以使这门课程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 音乐欣赏;审美;情感体验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新世纪教育的主题。音乐欣赏课作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综合类大学开设的音乐欣赏课不同于专业学校或院系的音乐欣赏课,它一般为选修课,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音乐欣赏课在综合类大学的选修课中很受学生的欢迎,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音乐欣赏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并在欣赏的基础上理解音乐的内涵却不是一件简单易行的事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
在众多大学生的心目中,音乐欣赏课就是上课听听歌,轻轻松松拿到学分。尽管学生对欣赏音乐很感兴趣,但是他们了解的音乐范围却很狭窄,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娱乐形式被他们广泛地接受,对一些优秀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知之甚少,也不太感兴趣。由于对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不了解。一些学生不认识简谱、五线谱,不了解节拍、节奏等基本的概念,欣赏课仅仅成了被动地去听一听、看一看,缺乏对音乐内涵的了解。对一些纯器乐作品、跨文化背景的作品,学生往往会觉得“不知所云”。一些音乐欣赏的教学模式只是由教师讲解学生聆听,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
上好音乐欣赏课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的积极配合。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音乐欣赏这门课程的真正意义不是功利性地去“拿到学分”,而是通过学生愉快地欣赏音乐来提高自己的审美体验。丰富音乐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学生选课的目的大部分是出于对音乐的喜爱,希望通过音乐欣赏来增长知识,或者希望利用愉悦轻松的音乐欣赏的活动来缓解繁重的学习压力。学生通过这门课程接触到不同时期、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作曲家的作品,了解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感受不同音乐的表现方法,学习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分析、比较,展开想象,主动去体验音乐的丰富内涵和情感,这些收获已经远远超出了“修学分”的范围。
二、对音乐欣赏作品的选择
由于综合类大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对象是来自不同地区、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和欣赏水平都不一样,因此在内容的准备方面要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可以选取各个时期如中世纪、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等代表作曲家的作品,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来了解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对现代音乐流派及音乐文化现象也应该有所了解,如让学生了解现代爵士乐、蓝调音乐、摇滚音乐的风格;带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也是音乐欣赏内容的一部分,如我国的传统民乐合奏、戏曲等;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优秀的流行音乐也可以列为音乐欣赏的内容。内容应该由浅入深,由结构短小、通俗易懂的作品开始,再逐渐过渡到复杂的、艺术性较强的大型乐曲,使学生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
三、在欣赏音乐之前简单讲解一些乐理知识
缺乏音乐理论知识的构建而片面地强调欣赏只会使学生处在被动的状态。使欣赏流于表面。因此教师在每次上课前可安排五到十分钟的乐理学习,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如简谱、五线谱,简谱的学习可以从基本音级1234567开始,五线谱的学习先讲“五条线”,介绍学生认识谱号、调号,了解每个音在五线谱上的位置,使五线谱从学生印象中的“小蝌蚪”变成有实际意义的音乐符号。在以后的课时中循序渐进地讲解一些音符、节拍、节奏、音程、和弦、调式、调性、等知识,这样短短的几分钟使学生了解简单的乐理知识,并通过欣赏来获得对这些知识的更好理解,不仅增强了他们欣赏音乐的信心。也为学生了解音乐的内涵打下基础。
四、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来进行欣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欣赏课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因为它集图像、声音为一‘体,可以形象和直观地展现知识,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教师放音乐、学生听的这种单调的授课方式往往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态度被动、消极,离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目的相差甚远。在音乐欣赏课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吸引听的方法有:在欣赏具体的作品前讲解作品所在时期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与其相关的文学、美术、哲学方面的特点、一些作曲家的生平轶事,增强学生的兴趣。听音乐之前教师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提高欣赏的目的性;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仔细分辨音乐速度的快慢,力度、节奏的强弱人声与乐器的类别,给学生讲解作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燕简要介绍此种乐器的特点等。听完音乐以后让学生对所听的内容展开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以“标准答案”束缚学生。应倾听学生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引导和开发他们的想象力。
五、如何通过欣赏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情感的载体,所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和作品产生的时代特征对领会作品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在对比中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从中获得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可选择一些表达不同情感的乐曲,如优美的、欢乐的、雄壮的、悲伤的等,让学生来边听边分析这些乐曲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这些情感的。也可以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放在一起进行赏析和比较。如把中国音乐和西方的音乐放在一起欣赏,通过感受不同音乐来感受中西方音乐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文化氛围。教师指导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时要求学生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音响,根据创作者的意图以及学生个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创造性地体验其情感,达到情感与作品的共鸣,使学生的欣赏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体验发展。
在高校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音乐欣赏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听听音乐、放松身心。而是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体会美妙生动的音乐语言,用形象的思维方式来达到作品内涵与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进而提高自身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情感世界比较丰富,兴趣也很广泛,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准确把握大学生音乐学习心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在讲课过程中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效结合,不断探寻最佳方法、充实教学内容、大胆创新,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构建顺畅的沟通平台。才能使每一堂音乐欣赏课都充满生趣,使学生真正走进音乐的殿堂。
关键词 音乐欣赏;审美;情感体验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新世纪教育的主题。音乐欣赏课作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综合类大学开设的音乐欣赏课不同于专业学校或院系的音乐欣赏课,它一般为选修课,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音乐欣赏课在综合类大学的选修课中很受学生的欢迎,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音乐欣赏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并在欣赏的基础上理解音乐的内涵却不是一件简单易行的事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
在众多大学生的心目中,音乐欣赏课就是上课听听歌,轻轻松松拿到学分。尽管学生对欣赏音乐很感兴趣,但是他们了解的音乐范围却很狭窄,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娱乐形式被他们广泛地接受,对一些优秀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知之甚少,也不太感兴趣。由于对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不了解。一些学生不认识简谱、五线谱,不了解节拍、节奏等基本的概念,欣赏课仅仅成了被动地去听一听、看一看,缺乏对音乐内涵的了解。对一些纯器乐作品、跨文化背景的作品,学生往往会觉得“不知所云”。一些音乐欣赏的教学模式只是由教师讲解学生聆听,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
上好音乐欣赏课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的积极配合。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音乐欣赏这门课程的真正意义不是功利性地去“拿到学分”,而是通过学生愉快地欣赏音乐来提高自己的审美体验。丰富音乐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学生选课的目的大部分是出于对音乐的喜爱,希望通过音乐欣赏来增长知识,或者希望利用愉悦轻松的音乐欣赏的活动来缓解繁重的学习压力。学生通过这门课程接触到不同时期、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作曲家的作品,了解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感受不同音乐的表现方法,学习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分析、比较,展开想象,主动去体验音乐的丰富内涵和情感,这些收获已经远远超出了“修学分”的范围。
二、对音乐欣赏作品的选择
由于综合类大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对象是来自不同地区、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和欣赏水平都不一样,因此在内容的准备方面要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可以选取各个时期如中世纪、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等代表作曲家的作品,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来了解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对现代音乐流派及音乐文化现象也应该有所了解,如让学生了解现代爵士乐、蓝调音乐、摇滚音乐的风格;带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也是音乐欣赏内容的一部分,如我国的传统民乐合奏、戏曲等;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优秀的流行音乐也可以列为音乐欣赏的内容。内容应该由浅入深,由结构短小、通俗易懂的作品开始,再逐渐过渡到复杂的、艺术性较强的大型乐曲,使学生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
三、在欣赏音乐之前简单讲解一些乐理知识
缺乏音乐理论知识的构建而片面地强调欣赏只会使学生处在被动的状态。使欣赏流于表面。因此教师在每次上课前可安排五到十分钟的乐理学习,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如简谱、五线谱,简谱的学习可以从基本音级1234567开始,五线谱的学习先讲“五条线”,介绍学生认识谱号、调号,了解每个音在五线谱上的位置,使五线谱从学生印象中的“小蝌蚪”变成有实际意义的音乐符号。在以后的课时中循序渐进地讲解一些音符、节拍、节奏、音程、和弦、调式、调性、等知识,这样短短的几分钟使学生了解简单的乐理知识,并通过欣赏来获得对这些知识的更好理解,不仅增强了他们欣赏音乐的信心。也为学生了解音乐的内涵打下基础。
四、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来进行欣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欣赏课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因为它集图像、声音为一‘体,可以形象和直观地展现知识,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教师放音乐、学生听的这种单调的授课方式往往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态度被动、消极,离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目的相差甚远。在音乐欣赏课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吸引听的方法有:在欣赏具体的作品前讲解作品所在时期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与其相关的文学、美术、哲学方面的特点、一些作曲家的生平轶事,增强学生的兴趣。听音乐之前教师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提高欣赏的目的性;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仔细分辨音乐速度的快慢,力度、节奏的强弱人声与乐器的类别,给学生讲解作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燕简要介绍此种乐器的特点等。听完音乐以后让学生对所听的内容展开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以“标准答案”束缚学生。应倾听学生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引导和开发他们的想象力。
五、如何通过欣赏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情感的载体,所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和作品产生的时代特征对领会作品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在对比中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从中获得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可选择一些表达不同情感的乐曲,如优美的、欢乐的、雄壮的、悲伤的等,让学生来边听边分析这些乐曲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这些情感的。也可以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放在一起进行赏析和比较。如把中国音乐和西方的音乐放在一起欣赏,通过感受不同音乐来感受中西方音乐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文化氛围。教师指导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时要求学生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音响,根据创作者的意图以及学生个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创造性地体验其情感,达到情感与作品的共鸣,使学生的欣赏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体验发展。
在高校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音乐欣赏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听听音乐、放松身心。而是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体会美妙生动的音乐语言,用形象的思维方式来达到作品内涵与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进而提高自身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情感世界比较丰富,兴趣也很广泛,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准确把握大学生音乐学习心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在讲课过程中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效结合,不断探寻最佳方法、充实教学内容、大胆创新,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构建顺畅的沟通平台。才能使每一堂音乐欣赏课都充满生趣,使学生真正走进音乐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