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通常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1]。亲社会行为的发生涉及到很多因素,其中心理理论和移情是研究者最为关注的两个因素。以往对心理理论、移情和亲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大多数单独考察心理理论和亲社会行为或移情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丁芳[2]等认为心理理论和移情都是表现亲社会行为所必须的,两者通过复杂的交互作用共同激发了亲社会行为。单独考察心理理论和亲社会行为或者移情和亲社会行为无法全面揭示亲社会行为的内在机制。因此本研究使用相关研究法同时考察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企图弥补以往研究的缺陷。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从苏州某小学二、四、六年级随机抽取95名学生为被试,其中二年级32名,四年级31名,六年级32名,各年级平均年龄分别为8.21岁、9.95岁、11.7岁。各年级男女比例大致相当。
2、研究工具
心理理论的测量采用失言理解任务,亲社会行为测量采用胡艺馨[4]编制的儿童亲社会行为同伴评定问卷,移情测量采用李小玲修订的儿童与青少年移情量表。
三、研究结果
1、 心理理论、移情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相关分析
对心理理论、移情和亲社会行为进行两两的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见表1),心理理论和亲社会行为、心理理论和移情、移情和亲社会行为之间都相关显著(r=0.378, p=0.000;r=0.22, p=0.000; r=0.336, p=0.001)。注:*,p<0.05; **, p<0.01; ***,p<0.001
2、中介效应检验
本研究采用温忠麟[6]等(2005)提出的逐步回归的方法检验移情在心理理论与亲社会行为关系中所具有的中介作用。由表2所示,移情与心理理论和亲社会行为均相关显著,所以可以进行中介作用检验。
第一步,以心理理论为预测变量,以亲社会行为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发现回归系数显著,c=0.378; 注:*,p<0.05; **, p<0.01; ***,p<0.001
第二步,以心理理论为预测变量,以移情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见表3)回归系数显著,a=0.22;注:*,p<0.05; **, p<0.01; ***,p<0.001
第三步,以心理理论和移情为预测变量,以亲社会行为作为因变量进行回 归分析,结果表明(见表4)移情的回归系数显著,b=0.26;心理理论的回归系数显著,c’=0.34。注:*,p<0.05; **, p<0.01; ***,p<0.001
从以上回归分析的结果中,我们得出了移情(W)的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见表5)。注:*,p<0.05; **, p<0.01; ***,p<0.001
由上表可知,由于依次检验(指前面3个t检验)都是显著的,所以移情的中介效应显著。
四、讨论
1、心理理论、移情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相关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心理理论和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相关。这一研究结果与以往众多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也发现移情和亲社会行为同样存在显著相关。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了我们的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还表明,心理理论和移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因此移情和心理理论密切相关。
2、移情在心理理论和亲社会行为之间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发现移情在心理理论预测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心理理论通过影响移情影响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我们认为移情在心理理论预测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五、结论
(1)小学儿童的心理理论和移情、心理理论和亲社会行为以及移情和亲社会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2)移情在心理理论预测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江苏 215123】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通常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1]。亲社会行为的发生涉及到很多因素,其中心理理论和移情是研究者最为关注的两个因素。以往对心理理论、移情和亲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大多数单独考察心理理论和亲社会行为或移情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丁芳[2]等认为心理理论和移情都是表现亲社会行为所必须的,两者通过复杂的交互作用共同激发了亲社会行为。单独考察心理理论和亲社会行为或者移情和亲社会行为无法全面揭示亲社会行为的内在机制。因此本研究使用相关研究法同时考察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企图弥补以往研究的缺陷。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从苏州某小学二、四、六年级随机抽取95名学生为被试,其中二年级32名,四年级31名,六年级32名,各年级平均年龄分别为8.21岁、9.95岁、11.7岁。各年级男女比例大致相当。
2、研究工具
心理理论的测量采用失言理解任务,亲社会行为测量采用胡艺馨[4]编制的儿童亲社会行为同伴评定问卷,移情测量采用李小玲修订的儿童与青少年移情量表。
三、研究结果
1、 心理理论、移情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相关分析
对心理理论、移情和亲社会行为进行两两的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见表1),心理理论和亲社会行为、心理理论和移情、移情和亲社会行为之间都相关显著(r=0.378, p=0.000;r=0.22, p=0.000; r=0.336, p=0.001)。注:*,p<0.05; **, p<0.01; ***,p<0.001
2、中介效应检验
本研究采用温忠麟[6]等(2005)提出的逐步回归的方法检验移情在心理理论与亲社会行为关系中所具有的中介作用。由表2所示,移情与心理理论和亲社会行为均相关显著,所以可以进行中介作用检验。
第一步,以心理理论为预测变量,以亲社会行为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发现回归系数显著,c=0.378; 注:*,p<0.05; **, p<0.01; ***,p<0.001
第二步,以心理理论为预测变量,以移情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见表3)回归系数显著,a=0.22;注:*,p<0.05; **, p<0.01; ***,p<0.001
第三步,以心理理论和移情为预测变量,以亲社会行为作为因变量进行回 归分析,结果表明(见表4)移情的回归系数显著,b=0.26;心理理论的回归系数显著,c’=0.34。注:*,p<0.05; **, p<0.01; ***,p<0.001
从以上回归分析的结果中,我们得出了移情(W)的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见表5)。注:*,p<0.05; **, p<0.01; ***,p<0.001
由上表可知,由于依次检验(指前面3个t检验)都是显著的,所以移情的中介效应显著。
四、讨论
1、心理理论、移情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相关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心理理论和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相关。这一研究结果与以往众多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也发现移情和亲社会行为同样存在显著相关。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了我们的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还表明,心理理论和移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因此移情和心理理论密切相关。
2、移情在心理理论和亲社会行为之间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发现移情在心理理论预测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心理理论通过影响移情影响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我们认为移情在心理理论预测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五、结论
(1)小学儿童的心理理论和移情、心理理论和亲社会行为以及移情和亲社会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2)移情在心理理论预测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江苏 21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