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茶市乱象的泥潭有多难?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t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中旬,某茶叶网站花5万元购买了一饼“88青”普洱老茶,后被多位业内人士鉴定为仿品,并在茶界引发热议。在各执一词、专家都无法判定的情势下。有业内人士居然说出了这样的结论——是否能买到真品茶叶,完全要靠运气。
  这样的说法让人哭笑不得。其实当笔者听到这则消息时,只是淡然一笑。对于普洱茶近些年的乱象,笔者想到吴疆在《普洱茶营销》一书上写的“普洱茶拥有众多的秘密,其实都不成为秘密。但却成为实现暴利的武器,秘而不宣。”就这么简单!什么能喝的古董、可以增值保值,什么保健说、乔木说、古树说、野茶说、纯料说、干仓湿仓……或确有其说,但更多的都只是玩弄概念,本质就是借助这些秘而不宣的所谓“秘密”,最终在博杀之争中找到下一个买家,兑现暴利。
  永恒的利益,这当然不是普洱茶的全部真相。行业内的真、善、纯、净依然对真正的爱茶之人形成巨大的感召,仿佛像个磁场——饼好茶透射出醇和的滋味,好似从云南大山深处吹来的清新之风,又穿越了历史的尘嚣,才形成这纯美的琼浆,让人痴醉。茶的自然属性、使用属性,才是茶界本该关注的,而长期以来,茶界视野却一直停留在茶的商业属性上。
  既然是商业,骗局、假货、暴利肯定是挥之不去的,更何况在“是非难以辨明”的前提下,吃亏了也是无处说理。只是茶界一直沉浸在这些所谓的话题上。未免让人觉得奇怪。如果你把茶看成收藏品,走眼买个赝品也是稀疏平常的事,艺术品收藏圈里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但是,如果大家将茶只看成茶的话,我们的着眼点就应该很明确——茶叶安生立命的根本是消费,而不是保值或者其他。
  这样的事件不免让人想起法国波尔多的葡萄酒,据说在那仅有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3000个酒庄,虽然他们的种植和生产相对分散,可是销售上却很集中,市场在一个有条不紊的价值评估轨道中运行,消费者可以买到各种档次和价位的葡萄酒,却不会多花冤枉钱,更不会买到假货。这和国内茶市的怪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的茶市什么时候才能从这种低水平的营销形态上走出?当下需要每一个中国茶人认真反思。
  走出茶市乱象的泥潭真的很难么?当所有的消费者、茶人以及媒体把眼光正视在茶的消费属性上,不再纠结于天价、真假、各种概念;当商家们把产地、原料、工艺如实地呈现出来,一个良性的消费框架就此形成。就像波尔多的葡萄酒一样,以茶叶消费和茶叶文化为基础的茶叶市场体系形成后,茶界或许就不会再有那么多的浮躁和纷争了。
其他文献
我一直没有忘记在江南烟雨中品茶的情景。那天,我沿练祁河由西往东。练祁河,因“流水澄清如练”而得名。“片帆屡卷暂停船,东望微茫接巨川。几簇人家烟水外,数声渔唱夕阳边。雁知黍熟呼群下,鸥为晴沙傍母眠。银鲙丝莼今正美,且拼一醉曲江天。”古诗中雁知黍熟,鸥眠晴沙今虽不见,河畔连排老屋却依然让我流连。  有雨滴打在身上,惆怅彷徨之际,我忽见此屋,门楣有“敬茶坊”招牌。  跨过门槛,小小的庭院古朴幽雅,青石铺
期刊
一百八记钟声,唤起万家春梦  二十四番花信,吹香七里山塘  一场春雨,一阵春风,红的绿的都冒了出来,春在各色新芽中吐露。夜里自独走在拐巷,微微拂来平江的水,也是暖和的。柳在前几日还萧疏,细细的雨润过后,也泛着鹅黄,梳理出点点丝绦,拂过水面时映着黛瓦白墙渲成了一幅姑苏水墨。  浓浓春韵中的姑苏城,拢著淡淡恬静的味道。夜里与迎新老师吃了口2015年的“惠风饮”,云南的茶走进姑苏,沐了这吴门的雅水之汽,
期刊
12款来自原产地、出自大师之手且等级统一的代表性名茶,每罐重量都是4克,价格都是50元/罐。换句话说,小罐茶金罐销售的所有茶品,不分茶类,均为6250元/斤。  这样的价格,算不算贵?行业内外,众说纷纭,似乎更多的是质疑。但眼睛雪亮的消费者们都以实际行动——掏腰包来为小罐茶点了赞。小罐茶为何能在如云似海的中国茶企中脱颖而出、一“泡”走红并成为被模仿甚至被“山寨”的对象呢?  原因很简单,品质和标准
期刊
2017年,茶行业最大的一匹黑马非“小罐茶”莫属。搜索一下关键词,关于小罐茶争议最多的内容就是定价和营销噱头。品质是根本,营销是传播手段,消费者最关心的是这一份干把块,约合大几千一斤的茶叶,买来到底值不值?  一斤6000元的茶贵么?  记者常常在各种茶局上喝到“传说”一样的茶,别说几千元一斤,不是过万级别的似乎主人都不好意思组局。茶的确是好茶,普通人基本只有蹭茶的份儿,要真掏钱买,还不一定下得了
期刊
我和苏州书法家许晨曦的第一次见面,是在酒桌上。那天,我和他应邀参加苏州天堂乌教育机构的职工聚会——我们都是校长葛芳的好朋友。饭桌上,我们都不苟言笑,聊了几句,客气,礼貌,随后做鸟兽散,消失在各自的生活里。但他与众不同的儒雅之气还是给我留下了气象不凡的印象。后来,从朋友跟前知道了他的不少信息。比如,中国书协的头衔,比如苏州书法教学的佼佼者。如果说这些有浪得虚名之嫌的话,那么,第一次见到他的书法作品,
期刊
自茶被中国人发现、认识和利用之日起,梦想就从未远离过。  茶,曾是世界之梦,改变了世界。这枚小小的灵叶,从古老的中国,东传日韩,西渐欧美,南下南洋,北上蒙俄,用隽永的茶香与浓醇的茶味缔造了一个恢弘壮观的东方传奇,改写了人类的历史,影响了世界的文明进程。  然而,当中国历史一步步朝着近代推进时,西方人却用鸦片腐蚀了国人的身心,并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让国人幡然梦醒,随之印度、斯里兰卡、日本茶业
期刊
我们喝茶,就是在喝茶汤。谈茶叶欣赏,除了品饮茶汤之外尚可扩展到未冲泡之前的“干茶”与冲泡之后的“叶底”,但實际喝进肚子里的是茶汤。干茶与叶底的欣赏是透过视觉、触觉、与嗅觉,茶汤的欣赏是透过味觉、嗅觉、与视觉。  味觉对茶汤的欣赏是茶的滋味,嗅觉对茶汤的欣赏是茶的香气,视觉对茶汤的欣赏是茶的汤色,这些滋味、香气、汤色都内合有“茶性”,所以总结形成了“茶”的物质基础(喝到的)与茶的个性(体悟到的)。 
期刊
今年2月,《茶道》记者出了一趟差。在从福建飞往北京的航班上,我们随手拿起一本杂志翻了翻,发现因为春节临近,不少茶企开始发力在杂志上刊登大篇幅的软文和广告。其中,某茶企打出的广告是“过大年,喝小罐”。乍看让人以为这是小罐茶,细看却不是,而是一种单款产品叫“小罐红茶”的品牌,包装红盒里整整齐齐摆着20罐茶叶。  如今,说到小罐包装,大家已经条件反射般会想到“小罐茶”,虽然春节礼盒里各种形神相似的小罐层
期刊
英式下午茶的香浓奶茶是一大特色。我喜欢看见洁白的牛奶在亮红的茶汤中散开,像卷曲的云伸展变化,慢慢变薄,变得透明,把清澈的茶汤变得浓厚富有质感。注重下午茶礼仪的人们总是纠结到底是应该先加奶还是先倒茶。有趣的是,在茶中加奶并不是欧洲人发明的,这种习惯也来自中国。  在十七世纪末之前,在喝茶的小杯子里加牛奶还很罕见。那时候欧洲人喝茶是照搬中国的清饮方式。茶中加牛奶的习惯在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才慢慢形成
期刊
十年一剑铸茶魂,万众齐心建展馆。  3月12日,我们—行来到许四海的私家园林——百佛园。园外喧嚣鼎沸,园内清净肃穆。一棵棵郁郁葱葱的老树散发着古朴的气息,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照到长廊的尊尊佛像上,无限安宁在当下。  百佛園是以佛像为主体,茶文化、壶文化为核心的综合园林。园内的小桥流水,叠石立山,亭台楼阁,曲径通幽,是集旅游、参观、实训、教学、研究为一体的茶文化园林,也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