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各行各业与互联网紧密联接,企业均要求员工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而各学校在教学大纲的设计时,没有考虑专业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运用水平的要求,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差别不大,事实上,各专业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运用的能力是不同。 故本文提出“以专业应用需求”为导向的教学设想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以期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专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4-0316-01
一、引言
随着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起点不断升高,原来制定的不是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已经不能再让学生们静下心来学习了,但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对员工的计算机相关操作熟练程度的要求越高越好, 虽然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是以计算机为中心, 在正常工作中他们需要结合自已的专业使用计算机知道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为专业服务。因此,教师要根据各专业特点,如常用的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教学内容上要有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案例。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提升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学习爱好,及早了解专业知识和一些基本应用, 到了更高一年级,可自己的专业发展选修几门计算机课程。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有关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的研究很多,例如: 张艳等在相关论文中指出,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进行 “面向(授课)对象,分类分层次教学” ,马文静在相关论文中指出“所有专业都使用一样的教材、相同的教学目标,相同的培养方案,满足不了各专业学生学习的需求,应该进行不同专业不同侧重点进行教学” 李洁在相关论文中指出中用“项目教学法结合应用领域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纵观检索到的信息,他们阐述到“分类”是指将学生分成文科、理科、艺术三大类;“分层”是指依据学生入学时撑握计算机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 本课题结合不同的专业深进挖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新模块,及时融进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和发挥专业的特色。
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以专业应用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思路
本文所指以专业应用需求为导向是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为非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学过程中比如 在制定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或者任课教师的安排上均要以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需求为目标进行考虑, 要根据不同专业实际工作需求来制定教学方案,即体现专业需求特点为目标。为此,本文提出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改革思路,首先通过广泛调研,进一步明确专业特征在计算机应用水平具有的不同需求分析后,然后构建以专业需求为导向的“1+ X”模式的课程体系,最后充分利用实训课程增强学生实践运用水平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实践能力,进而达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
1、通过广泛调研,进一步明确专业特征在计算机应用水平具有的不同需求。
以会计专业及土木工程专业的三、四年级学生中做问卷调查,精心设计相关问题, 收集学生的学习要求,并按专业按年级分析学生对于同一个应用软件学习的要求; 安排在专业教研室请专职教师商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相关章节与专业的结合性及应用性,总结经验。 专业教师通过与相关专业用人单位、毕业生调研,掌握相关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计算机基础运用水平不同要求。通过调研整理形成需求报告,为后继构课程建体系提供依据。
2、构建以专业需求为导向的“1+X”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根据上述针对不同专业要求计算机应水平的不同需求及不同專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报告力争构建服务于各种专业的“1+ X”模式课程体系标准, 上述的“1”部分是 “基础知识普及部分内容” ,是所有专业学生均要求掌握的知识,主要以培养计算机基本素养、基本思维能力及基本知识为主要目标,其中的“ X”部分为力争根据不同专业对计算机运用水平需求确定专业应用部分教学内容,力求培养能够适应不同专业对应用能力的正常要求, 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
(1)面向所有非计算机相关专业应试生开设基础知识普及部分教学内容,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可以通过入学后进行计算机基本能力选拔考试,可以按照基础能力等级和专业需求特征进行教学分班教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级教学”,创新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应用需求”一一对接,体现“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
(2)根据不一样的专业分类划分为“计算机技术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部分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实现“专业应用部分”的教学内容安排,并以实践教学,基础教学,运用创新上进一步优化和梳理《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结合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要求构建“知识模块化,训练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实现用人单位与教学目标的要求相一致的教学效果,真正做到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改革目标。
3、充分利用实训课程增强学生计算机实践运用水平。
在教学大纲中安排实训课程,这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打破固定课程框架进行的重要教学环节,目的是把对员工的运用要求在教学大纲课程设计中得到体现。把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列为学生学习,解决一惯以来重理论知识, 轻动手实践教学的弊端,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与企业员工交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操作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 引入企业项目进行案例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操作在今后工作中的作用,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认识, 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 侯荣旭. 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考试周刊,2016,(12):6-7. [2017-10-10].
[2] 程代娣. “以专业应用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5,14(06):95-98. [2017-10-10].
[3] 户文贵.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问题及对策[J].东方教育,2017,(13). [2017-9-10].
[4] 陈刚,缪玲. 基于云平台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22):195-196. [2017-10-11].
项目基金成果:2015年度江西科技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以适合专业应用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研究——以会计、土木工程两个专业为例(JY1535);2016年度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研究(16DJQN070)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专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4-0316-01
一、引言
随着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起点不断升高,原来制定的不是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已经不能再让学生们静下心来学习了,但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对员工的计算机相关操作熟练程度的要求越高越好, 虽然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是以计算机为中心, 在正常工作中他们需要结合自已的专业使用计算机知道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为专业服务。因此,教师要根据各专业特点,如常用的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教学内容上要有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案例。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提升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学习爱好,及早了解专业知识和一些基本应用, 到了更高一年级,可自己的专业发展选修几门计算机课程。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有关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的研究很多,例如: 张艳等在相关论文中指出,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进行 “面向(授课)对象,分类分层次教学” ,马文静在相关论文中指出“所有专业都使用一样的教材、相同的教学目标,相同的培养方案,满足不了各专业学生学习的需求,应该进行不同专业不同侧重点进行教学” 李洁在相关论文中指出中用“项目教学法结合应用领域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纵观检索到的信息,他们阐述到“分类”是指将学生分成文科、理科、艺术三大类;“分层”是指依据学生入学时撑握计算机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 本课题结合不同的专业深进挖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新模块,及时融进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和发挥专业的特色。
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以专业应用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思路
本文所指以专业应用需求为导向是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为非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学过程中比如 在制定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或者任课教师的安排上均要以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需求为目标进行考虑, 要根据不同专业实际工作需求来制定教学方案,即体现专业需求特点为目标。为此,本文提出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改革思路,首先通过广泛调研,进一步明确专业特征在计算机应用水平具有的不同需求分析后,然后构建以专业需求为导向的“1+ X”模式的课程体系,最后充分利用实训课程增强学生实践运用水平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实践能力,进而达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
1、通过广泛调研,进一步明确专业特征在计算机应用水平具有的不同需求。
以会计专业及土木工程专业的三、四年级学生中做问卷调查,精心设计相关问题, 收集学生的学习要求,并按专业按年级分析学生对于同一个应用软件学习的要求; 安排在专业教研室请专职教师商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相关章节与专业的结合性及应用性,总结经验。 专业教师通过与相关专业用人单位、毕业生调研,掌握相关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计算机基础运用水平不同要求。通过调研整理形成需求报告,为后继构课程建体系提供依据。
2、构建以专业需求为导向的“1+X”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根据上述针对不同专业要求计算机应水平的不同需求及不同專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报告力争构建服务于各种专业的“1+ X”模式课程体系标准, 上述的“1”部分是 “基础知识普及部分内容” ,是所有专业学生均要求掌握的知识,主要以培养计算机基本素养、基本思维能力及基本知识为主要目标,其中的“ X”部分为力争根据不同专业对计算机运用水平需求确定专业应用部分教学内容,力求培养能够适应不同专业对应用能力的正常要求, 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
(1)面向所有非计算机相关专业应试生开设基础知识普及部分教学内容,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可以通过入学后进行计算机基本能力选拔考试,可以按照基础能力等级和专业需求特征进行教学分班教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级教学”,创新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应用需求”一一对接,体现“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
(2)根据不一样的专业分类划分为“计算机技术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部分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实现“专业应用部分”的教学内容安排,并以实践教学,基础教学,运用创新上进一步优化和梳理《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结合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要求构建“知识模块化,训练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实现用人单位与教学目标的要求相一致的教学效果,真正做到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改革目标。
3、充分利用实训课程增强学生计算机实践运用水平。
在教学大纲中安排实训课程,这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打破固定课程框架进行的重要教学环节,目的是把对员工的运用要求在教学大纲课程设计中得到体现。把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列为学生学习,解决一惯以来重理论知识, 轻动手实践教学的弊端,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与企业员工交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操作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 引入企业项目进行案例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操作在今后工作中的作用,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认识, 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 侯荣旭. 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考试周刊,2016,(12):6-7. [2017-10-10].
[2] 程代娣. “以专业应用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5,14(06):95-98. [2017-10-10].
[3] 户文贵.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问题及对策[J].东方教育,2017,(13). [2017-9-10].
[4] 陈刚,缪玲. 基于云平台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22):195-196. [2017-10-11].
项目基金成果:2015年度江西科技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以适合专业应用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研究——以会计、土木工程两个专业为例(JY1535);2016年度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研究(16DJQN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