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1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老年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对本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在拔除导尿管后顺利出院,住院时间28~36d,平均(30.6±4.5)d。20例在出院时可自控排尿,10例白天可控尿。出院后,有30例的排尿、控尿、储尿功能正常,2例在熟睡后有尿失禁现象,经指导后,在术后14~18个月逐渐恢复正常。未出现出血、肠梗阻、肠瘘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是治疗膀胱癌的有效手段,做好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关键词】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腹腔镜;围术期护理;膀胱癌
膀胱癌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浸润膀胱癌的首选治疗手段,比起开放性手术,其具有切口小、肠管暴露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1]。现将我院行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32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B超、CT、膀胱镜检查,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膀胱癌。男29例,女3例,年龄64~84岁,平均(73.6±4.9)岁。合并症:糖尿病11例,高血压17例,前列腺癌1例。21例为初诊,11例为复发。9例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术史,2例有膀胱部分手术史。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建立人工气腹后,置入套管针,在腹腔镜下清扫盆腔淋巴结,并行全膀胱切除。游离乙状结肠,行直肠乙状结肠吻合术,将剩下的网膜带、结肠代间肌层、独立带剔除后,对乙状结肠和双侧输尿管进行吻合,再对后尿道和乙状结肠中央进行吻合。
1.2.2 护理方法
1.2.2.1 术前护理
①营养支持: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要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向患者及其家属强调术前加强营养支持的重要意义。本组患者经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表评估,均能经口进食,对于合并高血压者,给予患者低盐低脂饮食;对于合并糖尿病者,主食要以米、小米、面为主,并多吃粗粮;对于BMI值正常者,每日的主食量以250~400g为宜;对于肥胖者,每日的白蛋白进食量应控制在70g左右;对于营养不良者,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并静脉补充营养。
②功能锻炼指导:护理人员每日指导患者做提肛训练,在排尿过程中进行中止排尿训练,以达到收缩肛门和盆底肌的效果,在收缩肛门和盆底肌时吸气,放松时呼气,收放各维持5s,5~10min/次,每日3次。
③肠道准备:术前2d开始进食半流质饮食,术前1d进食流质饮食,术前禁食12h,禁饮6h。术前1d下午服用复方聚二乙醇电解质散及蓖麻油。术晨使用200ml甲硝唑(0.5%)进行保留灌肠。
1.2.2.2 术后护理
①引流管护理:对各类引流管做好标记,固定妥善,随时检查管路情况,以免发生管道脱落、弯曲、堵塞等情况,确保引流袋位置低于膀胱。密切关注引流液性状及颜色变化,时常挤压引流管,以确保引流通畅。
②营养支持护理:术后营养支持应遵循“低氮、低热量”原则,每日氮量、热量摄取范围分别为0.1~0.2g/kg、62.7~83.6kJ/kg。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术后7d内需禁食,予以静脉营养支持。7d后可开始进食,要避免摄入产气食物,多吃碱性食物,少量多餐。
③感染预防: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翻身、叩背,鼓励患者咳痰、咳嗽,每2小时翻身1次,以免发生呼吸系统感染。详细记录每日尿量、引流量、食物水分摄入、静脉液体输入量量,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饮水计划,以免发生逆行感染。
④膀胱功能训练。术后2周开始进行储尿功能训练,具体方法为:将导尿管夹闭,在日间储尿量达到50ml时放尿,之后逐渐增加储尿量,在一次性储尿量达到150ml后拔除尿管。在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体验膀胱充盈的感觉,注意观察代膀胱容量、输尿管反流现象、尿流率和肾功能情况。拔除尿管及双侧输尿管后,继续进行提肛锻炼,30min/次,每日3~4次,同时指导患者在餐前、晨起、睡前30min排尿。
2 结果
32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2~15d拔除尿管,无1例发生尿管堵塞。术后有3例出现膀胱尿道吻合口尿瘘,对引流管位置进行调整,并予以营养支持和抗感染治疗,30~48d后尿瘘治愈。本组患者均在拔除导尿管后顺利出院,住院时间28~36d,平均(30.6±4.5)d。20例在出院时可自控排尿,10例白天可控尿。
本组患者出院后随访4~18个月,平均(10.8±2.3)个月,30例的排尿、控尿、储尿功能正常,2例在熟睡后有尿失禁现象,经指导后,在术后14~18个月逐渐恢复正常。本组患者未出现出血、肠梗阻、肠瘘等并发症。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膀胱癌手术[2-3]。在围术期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如术前加强营养支持,指导功能锻炼,做好肠道准备,术后做好管路护理、加强感染预防、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等,对于保证手术疗效,恢复患者膀胱功能具有重大意义[4]。本组患者经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和围术期精心护理后,30例的排尿、控尿、储尿功能恢复正常,2例在熟睡后有尿失禁现象,经指导后逐渐恢复正常,且未出现出血、肠梗阻、肠瘘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是治疗膀胱癌的有效手段,做好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术后康复[5]。
参考文献
[1]汪金亮,史新华.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23):47-50.
[2] 马瑞卿,申海燕,许凯等.1例小儿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手术配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0):67-68.
[3] 由慧娟,黃永红,宋昭祥等.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699-1700.
[4] 吕琼芳,杜合英,刘明华等.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8):16-17.
[5] 杨舜兰,杨燕娇,杨奎秀等.腹腔镜下膀胱切除-乙状结肠代膀胱术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27-29.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老年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对本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在拔除导尿管后顺利出院,住院时间28~36d,平均(30.6±4.5)d。20例在出院时可自控排尿,10例白天可控尿。出院后,有30例的排尿、控尿、储尿功能正常,2例在熟睡后有尿失禁现象,经指导后,在术后14~18个月逐渐恢复正常。未出现出血、肠梗阻、肠瘘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是治疗膀胱癌的有效手段,做好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关键词】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腹腔镜;围术期护理;膀胱癌
膀胱癌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浸润膀胱癌的首选治疗手段,比起开放性手术,其具有切口小、肠管暴露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1]。现将我院行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32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B超、CT、膀胱镜检查,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膀胱癌。男29例,女3例,年龄64~84岁,平均(73.6±4.9)岁。合并症:糖尿病11例,高血压17例,前列腺癌1例。21例为初诊,11例为复发。9例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术史,2例有膀胱部分手术史。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建立人工气腹后,置入套管针,在腹腔镜下清扫盆腔淋巴结,并行全膀胱切除。游离乙状结肠,行直肠乙状结肠吻合术,将剩下的网膜带、结肠代间肌层、独立带剔除后,对乙状结肠和双侧输尿管进行吻合,再对后尿道和乙状结肠中央进行吻合。
1.2.2 护理方法
1.2.2.1 术前护理
①营养支持: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要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向患者及其家属强调术前加强营养支持的重要意义。本组患者经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表评估,均能经口进食,对于合并高血压者,给予患者低盐低脂饮食;对于合并糖尿病者,主食要以米、小米、面为主,并多吃粗粮;对于BMI值正常者,每日的主食量以250~400g为宜;对于肥胖者,每日的白蛋白进食量应控制在70g左右;对于营养不良者,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并静脉补充营养。
②功能锻炼指导:护理人员每日指导患者做提肛训练,在排尿过程中进行中止排尿训练,以达到收缩肛门和盆底肌的效果,在收缩肛门和盆底肌时吸气,放松时呼气,收放各维持5s,5~10min/次,每日3次。
③肠道准备:术前2d开始进食半流质饮食,术前1d进食流质饮食,术前禁食12h,禁饮6h。术前1d下午服用复方聚二乙醇电解质散及蓖麻油。术晨使用200ml甲硝唑(0.5%)进行保留灌肠。
1.2.2.2 术后护理
①引流管护理:对各类引流管做好标记,固定妥善,随时检查管路情况,以免发生管道脱落、弯曲、堵塞等情况,确保引流袋位置低于膀胱。密切关注引流液性状及颜色变化,时常挤压引流管,以确保引流通畅。
②营养支持护理:术后营养支持应遵循“低氮、低热量”原则,每日氮量、热量摄取范围分别为0.1~0.2g/kg、62.7~83.6kJ/kg。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术后7d内需禁食,予以静脉营养支持。7d后可开始进食,要避免摄入产气食物,多吃碱性食物,少量多餐。
③感染预防: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翻身、叩背,鼓励患者咳痰、咳嗽,每2小时翻身1次,以免发生呼吸系统感染。详细记录每日尿量、引流量、食物水分摄入、静脉液体输入量量,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饮水计划,以免发生逆行感染。
④膀胱功能训练。术后2周开始进行储尿功能训练,具体方法为:将导尿管夹闭,在日间储尿量达到50ml时放尿,之后逐渐增加储尿量,在一次性储尿量达到150ml后拔除尿管。在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体验膀胱充盈的感觉,注意观察代膀胱容量、输尿管反流现象、尿流率和肾功能情况。拔除尿管及双侧输尿管后,继续进行提肛锻炼,30min/次,每日3~4次,同时指导患者在餐前、晨起、睡前30min排尿。
2 结果
32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2~15d拔除尿管,无1例发生尿管堵塞。术后有3例出现膀胱尿道吻合口尿瘘,对引流管位置进行调整,并予以营养支持和抗感染治疗,30~48d后尿瘘治愈。本组患者均在拔除导尿管后顺利出院,住院时间28~36d,平均(30.6±4.5)d。20例在出院时可自控排尿,10例白天可控尿。
本组患者出院后随访4~18个月,平均(10.8±2.3)个月,30例的排尿、控尿、储尿功能正常,2例在熟睡后有尿失禁现象,经指导后,在术后14~18个月逐渐恢复正常。本组患者未出现出血、肠梗阻、肠瘘等并发症。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膀胱癌手术[2-3]。在围术期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如术前加强营养支持,指导功能锻炼,做好肠道准备,术后做好管路护理、加强感染预防、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等,对于保证手术疗效,恢复患者膀胱功能具有重大意义[4]。本组患者经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和围术期精心护理后,30例的排尿、控尿、储尿功能恢复正常,2例在熟睡后有尿失禁现象,经指导后逐渐恢复正常,且未出现出血、肠梗阻、肠瘘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是治疗膀胱癌的有效手段,做好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术后康复[5]。
参考文献
[1]汪金亮,史新华.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23):47-50.
[2] 马瑞卿,申海燕,许凯等.1例小儿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手术配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0):67-68.
[3] 由慧娟,黃永红,宋昭祥等.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699-1700.
[4] 吕琼芳,杜合英,刘明华等.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8):16-17.
[5] 杨舜兰,杨燕娇,杨奎秀等.腹腔镜下膀胱切除-乙状结肠代膀胱术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