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卡的保护与传承具有极高的宗教、文化和社会价值。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实现对唐卡的保护与传承,使这一宝贵的民族和宗教文化遗产能够得以留存和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建设同样在近几十年来对西藏社会产生了深刻而全面的影响。在当今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唐卡难以避免地会被卷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品化、市场化浪潮之中,进而朝着多元化的形式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逐步形成气候的唐卡产业已经成为唐卡在当代社会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可是由于市场的滞后性和制度规范的缺失,使得人们越来越急功近利,导致劣质唐卡充斥于市场,而精品唐卡耗时多价格贵,许多中底层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价格低廉的劣质唐卡,这对唐卡的传承和发展无疑是一大冲击。唐卡的保护与传承因此有待制度的构建和保护,更有待于制度的规范与落实。
唐卡保护与传承意识的树立。要想提高人们对唐卡的保护意识,就需要让人们知道何为唐卡,使人们了解唐卡才能促进对唐卡的保护。所以从一方面来说加大宣传力度也可以说是对唐卡的一种保护。比如进行唐卡展览和讲解,对唐卡文化的宣传,带动人们参与其中而不是只有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参与。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可以公开针对唐卡保护与传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了解人们对唐卡保护工作有无建设性意见,不仅可以帮助唐卡的保护工作还能调动人们对唐卡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个方面,培养对唐卡的兴趣可以从小抓起,在中小学可以长期举办唐卡展览或者唐卡绘制兴趣班,让孩子能慢慢欣赏唐卡,了解唐卡文化。在课后可以组织学生观摩唐卡制作,增加他们对唐卡的直观认识,并且把唐卡文化或制作等根据实际情况将可操作部分引入课堂,增强孩子对保护唐卡的认识,也可以为人才培养做铺垫。也可以举办一些唐卡绘制大赛,不仅可以从中选拔优秀的唐卡制作者,还能激发人们对唐卡的兴趣,使唐卡为更多人所了解,从而增强人们的保护与传承意识。
唐卡保护与传承方式的历史与现实思考。主要是以寺庙为依托的保护与传承:扎伦布寺的绘画组织。西藏唐卡的起源和发展与藏传佛教的兴起、传播息息相关。因此,唐卡的传承历史也与寺庙有着密切联系。从佛教传播的传统意义上而言,为弘扬佛法,寺院经常组织和委托画师绘制唐卡和壁画。在藏传佛教的五明佛学教育中,工巧明是学僧修习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传承制度。很多佛教寺庙的高僧本就是精通工巧明的大师,由具有很高宗教修行的高僧亲自参与绘事,為唐卡增加了无上的加持力,也使得唐卡在西藏人民心目中和宗教信仰体系下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唐卡发展的历史上,九世班禅大师对日喀则的扎布伦寺绘画传承给予重视和支持,该寺也逐步成为唐卡勉唐画派的一个重要的传承中心。”后经十世班禅大师的进一步支持与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创办刚坚公司,专门开设绘画艺术组,进而开启了唐卡产业化发展的先河。
同时,在西藏昌都嘎玛乡也逐步形成了以家庭为依托的唐卡画师传承。从较长历史时段来看,唐卡艺术的家庭传承方式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方面,家庭唐卡的传承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模式与必要的后勤保障,使噶玛噶赤唐卡依托家庭世代相传至今;另一方面,家庭模式之下的唐卡传承,不仅存在重技艺轻文化理论的问题,也使唐卡这一神圣的宗教艺术受到家庭生计的影响,故而会在面临经济利益之下出现画师改行、技艺失传的危险。在这种传承方式之下,唐卡的技艺传承并非局限在封闭而又独立的家庭中,不仅仅依靠血缘关系,却是以某一位杰出的唐卡画师为中心,其中也存在着血缘、家庭、地域等关系的交织,这种传承方式也越来越受到现代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
“根据最新的调查资料表明,目前,里土村(上噶雪)和瓦寨村(下噶雪)一带包括比如、里土、东仲、德学、的萨、瓦寨、森尼、那也、肖朗、邓达等10个自然村,共计116户,941人,其中唐卡画师27户,75人,分别占总户数的23%和总人数的8%。”相比较于之前的画师家庭和人数已经有明显下降,这主要是受到家庭迁移因素的影响,以及画师家庭从经济角度的考虑。嘎雪唐卡画师从以前的季节性迁移逐步转变为举家迁往西藏的玉树、昌都、拉萨等城市定居,进而对嘎玛嘎次唐卡在这一地区的传承产生新的影响,并使得传承的格局发生新的变化。现代社会流动性的不断加强使得多元文化不断进行交流与融合,在拉萨唐卡逐步形成新的传承方式。拉萨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就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在这里长时期的文化交流使得唐卡艺术的不同流派在此汇聚,不同的艺术观念和绘画风格相互学习。“在明清时期,唐卡画派便在拉萨得到了五世达赖喇嘛以及格鲁派的支持,使得唐卡艺术的传承得以体制化和职业化,也让这种方式的唐卡传承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在历史上这种传承现象也就有所体现。如重修和扩建布达拉宫就使得勉唐画派传入拉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拉萨唐卡画师开始恢复以家庭为依托的师徒传承,开始面向社会招授学徒。1985年,西藏大学艺术系成立并组建藏族传统美术教研室,开创性地将西藏传统绘画的实践与理论教学引入高等教育体制。”寺院和家庭方式的唐卡传承,在历史上都曾经很好地维系了唐卡艺术的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革新,这两种方式均受到一定程度的现实因素挑战,需要有所调整和改变,以适应唐卡发展的需要。
唐卡保护与传承的拉萨模式。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得西藏拉萨的旅游业蓬勃发展起来。唐卡商人、画室、公司、画廊得以出现且不断增多,西藏拉萨的八廓街逐步成为唐卡的重要集散地。在历史上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原本分散于西藏各地的画师来到拉萨以寻求发展机遇。进入新的世纪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唐卡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下,唐卡作为藏民族的标志性文化,在西藏政府的推动下走向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许多重大的唐卡艺术活动在拉萨举办,进而将西藏的唐卡传承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种拉萨唐卡传承方式较为集中地表现在唐卡的职业化与体制化的传承。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或进行艺术欣赏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唐卡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也该不断更新形式和手段,以适应发展和现实的需要。“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宣布,西藏各流派精品唐卡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全媒体资料,将按计划统一录入数据库,并向公众免费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将唐卡国家级传承人丹巴绕旦等人的绝技进行详细的文字和影像记录,同时开展传承人口述记录工作,并将资料统一录入数据库。
艺术的价值往往就在于其独特性和独到性,唐卡艺术的价值也就在于它所独具的民族的和宗教的艺术内涵。因此,借助现代科技将宝贵的唐卡艺术数字化,实际上是给后人的研究和学习留下途径和凭借。同时,也为唐卡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了方式。因为,影像不仅仅是资料留存,也更方便人们以直观的方式去亲近艺术。
21世纪的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文化交流频繁,但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首要是民族的然后才能真正成为世界的。唐卡作为藏民族流传千年的文化财富,无疑是藏民族的文化瑰宝,也寄托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因此,对于唐卡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也是对于民族文化的维护和对民族情感的尊重。中国这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社会经济已经取得初步成就的今天,对于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的科学理解和尊重,不仅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使中国以更加多元而绚丽的文化姿态走向新的发展征程。进而实现唐卡文化不仅是藏民族的文化财富和瑰宝,更成为中国的文化名片。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建设同样在近几十年来对西藏社会产生了深刻而全面的影响。在当今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唐卡难以避免地会被卷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品化、市场化浪潮之中,进而朝着多元化的形式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逐步形成气候的唐卡产业已经成为唐卡在当代社会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可是由于市场的滞后性和制度规范的缺失,使得人们越来越急功近利,导致劣质唐卡充斥于市场,而精品唐卡耗时多价格贵,许多中底层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价格低廉的劣质唐卡,这对唐卡的传承和发展无疑是一大冲击。唐卡的保护与传承因此有待制度的构建和保护,更有待于制度的规范与落实。
唐卡保护与传承意识的树立。要想提高人们对唐卡的保护意识,就需要让人们知道何为唐卡,使人们了解唐卡才能促进对唐卡的保护。所以从一方面来说加大宣传力度也可以说是对唐卡的一种保护。比如进行唐卡展览和讲解,对唐卡文化的宣传,带动人们参与其中而不是只有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参与。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可以公开针对唐卡保护与传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了解人们对唐卡保护工作有无建设性意见,不仅可以帮助唐卡的保护工作还能调动人们对唐卡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个方面,培养对唐卡的兴趣可以从小抓起,在中小学可以长期举办唐卡展览或者唐卡绘制兴趣班,让孩子能慢慢欣赏唐卡,了解唐卡文化。在课后可以组织学生观摩唐卡制作,增加他们对唐卡的直观认识,并且把唐卡文化或制作等根据实际情况将可操作部分引入课堂,增强孩子对保护唐卡的认识,也可以为人才培养做铺垫。也可以举办一些唐卡绘制大赛,不仅可以从中选拔优秀的唐卡制作者,还能激发人们对唐卡的兴趣,使唐卡为更多人所了解,从而增强人们的保护与传承意识。
唐卡保护与传承方式的历史与现实思考。主要是以寺庙为依托的保护与传承:扎伦布寺的绘画组织。西藏唐卡的起源和发展与藏传佛教的兴起、传播息息相关。因此,唐卡的传承历史也与寺庙有着密切联系。从佛教传播的传统意义上而言,为弘扬佛法,寺院经常组织和委托画师绘制唐卡和壁画。在藏传佛教的五明佛学教育中,工巧明是学僧修习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传承制度。很多佛教寺庙的高僧本就是精通工巧明的大师,由具有很高宗教修行的高僧亲自参与绘事,為唐卡增加了无上的加持力,也使得唐卡在西藏人民心目中和宗教信仰体系下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唐卡发展的历史上,九世班禅大师对日喀则的扎布伦寺绘画传承给予重视和支持,该寺也逐步成为唐卡勉唐画派的一个重要的传承中心。”后经十世班禅大师的进一步支持与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创办刚坚公司,专门开设绘画艺术组,进而开启了唐卡产业化发展的先河。
同时,在西藏昌都嘎玛乡也逐步形成了以家庭为依托的唐卡画师传承。从较长历史时段来看,唐卡艺术的家庭传承方式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方面,家庭唐卡的传承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模式与必要的后勤保障,使噶玛噶赤唐卡依托家庭世代相传至今;另一方面,家庭模式之下的唐卡传承,不仅存在重技艺轻文化理论的问题,也使唐卡这一神圣的宗教艺术受到家庭生计的影响,故而会在面临经济利益之下出现画师改行、技艺失传的危险。在这种传承方式之下,唐卡的技艺传承并非局限在封闭而又独立的家庭中,不仅仅依靠血缘关系,却是以某一位杰出的唐卡画师为中心,其中也存在着血缘、家庭、地域等关系的交织,这种传承方式也越来越受到现代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
“根据最新的调查资料表明,目前,里土村(上噶雪)和瓦寨村(下噶雪)一带包括比如、里土、东仲、德学、的萨、瓦寨、森尼、那也、肖朗、邓达等10个自然村,共计116户,941人,其中唐卡画师27户,75人,分别占总户数的23%和总人数的8%。”相比较于之前的画师家庭和人数已经有明显下降,这主要是受到家庭迁移因素的影响,以及画师家庭从经济角度的考虑。嘎雪唐卡画师从以前的季节性迁移逐步转变为举家迁往西藏的玉树、昌都、拉萨等城市定居,进而对嘎玛嘎次唐卡在这一地区的传承产生新的影响,并使得传承的格局发生新的变化。现代社会流动性的不断加强使得多元文化不断进行交流与融合,在拉萨唐卡逐步形成新的传承方式。拉萨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就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在这里长时期的文化交流使得唐卡艺术的不同流派在此汇聚,不同的艺术观念和绘画风格相互学习。“在明清时期,唐卡画派便在拉萨得到了五世达赖喇嘛以及格鲁派的支持,使得唐卡艺术的传承得以体制化和职业化,也让这种方式的唐卡传承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在历史上这种传承现象也就有所体现。如重修和扩建布达拉宫就使得勉唐画派传入拉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拉萨唐卡画师开始恢复以家庭为依托的师徒传承,开始面向社会招授学徒。1985年,西藏大学艺术系成立并组建藏族传统美术教研室,开创性地将西藏传统绘画的实践与理论教学引入高等教育体制。”寺院和家庭方式的唐卡传承,在历史上都曾经很好地维系了唐卡艺术的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革新,这两种方式均受到一定程度的现实因素挑战,需要有所调整和改变,以适应唐卡发展的需要。
唐卡保护与传承的拉萨模式。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得西藏拉萨的旅游业蓬勃发展起来。唐卡商人、画室、公司、画廊得以出现且不断增多,西藏拉萨的八廓街逐步成为唐卡的重要集散地。在历史上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原本分散于西藏各地的画师来到拉萨以寻求发展机遇。进入新的世纪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唐卡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下,唐卡作为藏民族的标志性文化,在西藏政府的推动下走向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许多重大的唐卡艺术活动在拉萨举办,进而将西藏的唐卡传承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种拉萨唐卡传承方式较为集中地表现在唐卡的职业化与体制化的传承。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或进行艺术欣赏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唐卡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也该不断更新形式和手段,以适应发展和现实的需要。“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宣布,西藏各流派精品唐卡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全媒体资料,将按计划统一录入数据库,并向公众免费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将唐卡国家级传承人丹巴绕旦等人的绝技进行详细的文字和影像记录,同时开展传承人口述记录工作,并将资料统一录入数据库。
艺术的价值往往就在于其独特性和独到性,唐卡艺术的价值也就在于它所独具的民族的和宗教的艺术内涵。因此,借助现代科技将宝贵的唐卡艺术数字化,实际上是给后人的研究和学习留下途径和凭借。同时,也为唐卡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了方式。因为,影像不仅仅是资料留存,也更方便人们以直观的方式去亲近艺术。
21世纪的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文化交流频繁,但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首要是民族的然后才能真正成为世界的。唐卡作为藏民族流传千年的文化财富,无疑是藏民族的文化瑰宝,也寄托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因此,对于唐卡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也是对于民族文化的维护和对民族情感的尊重。中国这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社会经济已经取得初步成就的今天,对于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的科学理解和尊重,不仅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使中国以更加多元而绚丽的文化姿态走向新的发展征程。进而实现唐卡文化不仅是藏民族的文化财富和瑰宝,更成为中国的文化名片。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