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幼儿园中班的女儿,总是热衷于描述班里的种种事情,比如老师怎么表扬她,她怎么教训其他小孩……反正不管什么事,主角都是她自己。可是最近,在女儿的例行汇报中经常出现一个叫“可可”的女孩。女儿总是在说可可怎样对她不友好:“可可踩了我的鞋子,她没有说对不起。”“我要和她做好朋友,她也不理我。”“可可真小气,阿姨要她把发夹给小妹妹,她也不愿意。”听得多了,我不禁对这个女孩多了几分关注。
可可是一位小学老师的女儿,每天整理得干净整齐,很讨人喜欢。班级老师都喜欢和她说说话,逗她玩。而女儿则非常调皮,是个假小子,总是把老师弄得哭笑不得。于是,老师有意无意将女儿和可可安排在一起学写字、搭积木,让她们比比谁坐得神气,谁的图画更漂亮……看到老师格外喜欢可可,抢了她的风头,女儿自然心生不快。久而久之,心里发生了“化学反应”,她觉得老师之所以没有像以前那样关注她,都是因为可可的到来。于是,她每天都用挑剔的眼光来关注可可的言行,并向我告状。
这样下去,女儿肯定会生出嫉恨的种子,一定得采取行动制止了。当女儿再次说可可的不是时,我开始引导:“可可上课没坐好,那你是怎么对她说的呀?”“我直接对老师说可可不乖,没坐好。”“那可可什么反应?”“她打了我一下,说我就知道告状。”“那你觉得自己告状对不对?”“对,呃,不对。”“为什么呢?”“我应该提醒她坐好,而不是告状。”“这就对了,你们要想成为好朋友,应该互相帮助,知道吗?”女儿点了点头。第二天,女儿又说起了可可:“妈妈,今天我想和可可玩,走到她旁边,可是她不理我。”“你有没有主动跟她说要和她一起玩呢?”“没有。”“那你明天试试,主动和可可说,想和她玩。”果然,女儿挺听话,她的主动与真诚换回了与可可的友谊。渐渐地,女儿叙说的内容有了一些改变:“今天可可说要跟我玩的”、“今天我把玩具给可可看了”。因为和可可不再有尖锐的矛盾,女儿开始关注起了其他同伴,与他们互相借玩具、玩游戏,心情变得越来越开朗,行为变得越来越大方。
每个孩子都有过嫉妒心,有的化为动力,有的则变成怨恨。我庆幸女儿的嫉妒之火已被我浇灭,她的成长之路肯定会充满快乐和阳光。
可可是一位小学老师的女儿,每天整理得干净整齐,很讨人喜欢。班级老师都喜欢和她说说话,逗她玩。而女儿则非常调皮,是个假小子,总是把老师弄得哭笑不得。于是,老师有意无意将女儿和可可安排在一起学写字、搭积木,让她们比比谁坐得神气,谁的图画更漂亮……看到老师格外喜欢可可,抢了她的风头,女儿自然心生不快。久而久之,心里发生了“化学反应”,她觉得老师之所以没有像以前那样关注她,都是因为可可的到来。于是,她每天都用挑剔的眼光来关注可可的言行,并向我告状。
这样下去,女儿肯定会生出嫉恨的种子,一定得采取行动制止了。当女儿再次说可可的不是时,我开始引导:“可可上课没坐好,那你是怎么对她说的呀?”“我直接对老师说可可不乖,没坐好。”“那可可什么反应?”“她打了我一下,说我就知道告状。”“那你觉得自己告状对不对?”“对,呃,不对。”“为什么呢?”“我应该提醒她坐好,而不是告状。”“这就对了,你们要想成为好朋友,应该互相帮助,知道吗?”女儿点了点头。第二天,女儿又说起了可可:“妈妈,今天我想和可可玩,走到她旁边,可是她不理我。”“你有没有主动跟她说要和她一起玩呢?”“没有。”“那你明天试试,主动和可可说,想和她玩。”果然,女儿挺听话,她的主动与真诚换回了与可可的友谊。渐渐地,女儿叙说的内容有了一些改变:“今天可可说要跟我玩的”、“今天我把玩具给可可看了”。因为和可可不再有尖锐的矛盾,女儿开始关注起了其他同伴,与他们互相借玩具、玩游戏,心情变得越来越开朗,行为变得越来越大方。
每个孩子都有过嫉妒心,有的化为动力,有的则变成怨恨。我庆幸女儿的嫉妒之火已被我浇灭,她的成长之路肯定会充满快乐和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