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专刊的品质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70533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纸专刊是其正刊的补充和延伸,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专刊,可以拓展报纸的信息传播通道,增加报纸的文化知识含量,实现报纸的引导教化功能,从而可以吸引、培育并且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读者群体。那么,如何办好专刊,又如何衡量和评价专刊呢?我以为,最重要的标准就在于专刊的品质。品质取决于其选题的贴近性、内容的可读性、文章的规范性和版面的精致性。试以《内蒙古日报》“纵横”版为例对其解构。
  一、以选题引导读者
  专刊的特点是其专题性、专门性和专业性。无论是传统的文艺副刊,还是近年来逐渐流行的汽车、旅游、健康、人物等专刊,都是为了适应读者的阅读需求,紧紧围绕某一行业、某一领域做文章,以此达到加厚报纸,留住读者的目的。
  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具体性、普遍性、典型性要求,实质上是对新闻报道形成的刚性约束。相对而言,专刊文章在某些方面较少约束、或者仅有柔性约束。根据力学理论,少一个约束,便多一个自由度。正是这个自由度,形成了编辑的选题策划空间。
  开辟专刊是为了增加报纸的可读性,从而达到吸引读者、留住读者眼球,实现扩大报纸发行量的目的,因此,专刊的选题要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内蒙古日报》“纵横”版立足于以多维视角观察、审视、解读内蒙古的历史,不断挖掘和打捞湮没在历史长河中那些鲜为人知的事件和人物的细节,引领读者对内蒙古厚重的历史进行轻松的阅读。历史是一座宝库,挖掘不尽。在对其探寻与研究过程中,不断有新发现、新成果,其间,有许多正是读者关注的,因此成为《纵横》的策划选题。
  党报的定位决定着专刊的选题方向,所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成为《纵横》版选题的主要来源。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多民族生存、生活于内蒙古这片辽阔的土地。期间,重大历史事件波澜壮阔,重要历史人物层出不穷。尤其是近代以来,为了抵御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争取人民解放,发生过许多英勇悲壮的事件,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人物。为此,我们选编了一系列文章,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进行盘点和回顾,以此体现打造品牌版面的编辑思想。
  编辑思想固然可以指导选题的策划,但是,如果编辑仅仅沉湎于一己想法,而不关照读者的阅读要求,那么,这些选题只会离读者越来越远,成为孤芳自赏,重蹈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老路。
  紧紧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从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和纷繁的过往记忆里,筛选打捞出鲜活的阅读素材,是策划的日常作业。当然,有了素材,必然有一个用谁的稿件、或者请谁来完成稿件的过程,这就牵扯到了又一个话题:打造基本作者队伍的问题。在“纵横”的基本作者队伍里,有十几岁的中学生,也有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有很多次,气喘吁吁的老大爷来到编辑部,让有的年轻的同事不理解,他们认为,既然报纸要引领社会,反映在作者队伍上就应该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才对。其实不尽然,许多老作者就是历史的亲历者,就是历史的活档案,写自己亲身经历的,常常是最具可读性。
  当然,过分迎合读者的阅读口味,很容易滑向媚俗和八卦的边缘。比如,有些报纸以猎奇取巧,收罗狗仔队,强调“抓噱头”、“吸引读者的眼球”,一味登载奇闻趣事、名人绯闻,实在是自降身价、自我作贱。就算一个足球明星,他穿多少码球鞋与我何干?两个业余歌手,就算他上了“星光大道”,互相抛个媚眼,与我们在马路上看到两个年轻人拉拉手有什么区别?当一张报纸沦落到求一个三流歌手签名时,便与文化乞丐相距不远,更遑论其品质了。
  报纸作为大众媒体,承担着引导舆论方向、加强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的重大社会责任。这样说来,其品质的高下就不仅仅是属于自身的事情了。
  二、用内容填满版面
  打开一张报纸,阅读一个版面,最短需要多长时间?有人统计:7秒。我们说,这样的读报,最多也只能叫做“浏览”。那么多人,费了那么大的功夫做这个版面,只被读者“浏览”了一下就搁到一边,这是很让人沮丧的事情。
  本来,报纸开辟专刊版面,就是为了留住读者。也就是说,如果不能留住读者,专刊的本来意义也随之消失。
  那么,拿什么留住读者呢?内容为王。这差不多成为报人的口头禅。差不多的理念、差不多的思路、差不多的作法,结出了差不多的果实,这就是报纸的同质化。同质即无个性,无个性即无品质。要有差异,有特点,必须在内容上下功夫。
  首先,追求真实。近些年来,影视界为了追求票房、收视率,掀起一股演绎、戏说之风,玩历史于股掌之间,更有文化掮客不是踏踏实实去做学问,而是热衷于频频在镜头前露脸,又是出书、又是售碟,只弄得个人盆满钵满,名利双收,却把一部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糟蹋得不成样子。学术浮躁之风气由此蔓延,伪历史、伪文化由此蔓延,老专家、老教授扼腕叹息,却又无可奈何。不可否认,其间也有报纸以讹传讹,推波助澜。在“纵横”稿库里,就积压了不少此类稿件。
  其次,追求原创。《纵横》版很少使用网络稿件和转载稿件,其目的就是要突出差异性,突出个性特点。我们说报纸的品质,实质上就是指报纸的个性特点。《人民日报》的大气,《参考消息》的客观,《中国青年报》的前卫,《环球时报》的犀利,是其制胜特点。而有的报纸为什么昙花一现,一落千丈,就是因为跟在别人后面,捡拾人家的残羹剩饭。过去,是一把剪刀一瓶浆糊,现在是一部电脑一次点击。没有原创就没有生命力。
  第三,追求细节。文章忌空洞,空洞的文章没有可读性。没有可读性的文章便要“被浏览”。《纵横》2012年8月29日刊发的《胡耀邦在包头听串话》,作者史银堂提供的稿件起初是反映胡耀邦同志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文章也涉及到了时任包头市委副书记刘启焕在汇报工作时引用了当时民间的几句串话。编辑在与作者沟通时,得知作者当时就是随刘启焕下乡的工作队员,因此要求在稿件中增加串话,作者担心串话登不得大雅之堂,在编辑的一再要求下,作者几经修改,稿件见报后,很受读者欢迎。
其他文献
2012年7月,我送走了3位关门弟子,这意味着我彻底离开了教室、告别了讲台,结束了我的教学生涯。庆幸的是,真的响应了当年党和国家向我们这一代人发出的号召——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2012年10月14日,大学同学在母校聚会,纪念毕业50年,畅谈人生感悟。我们虽然都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是并非真的可以“一身轻”,可以“在长烟大漠间远行千里”。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很多人仍不顾年高体弱,孜孜以求,不断用知识
期刊
一、少数民族地区卫视发展的意义及功用  我们到内地出差,经常会遇到热心的朋友询问:你们是不是住在蒙古包?你们是不是骑马上下班?你们是不是每天吃肉喝酒不吃蔬菜?去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正在听”节目上,主持人李佳明很亲切地称呼来自内蒙古的选手孟根花为“根花”,可能他以为孟是姓、根花是名。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生存状态、风俗习惯、生活常识不了解,造成误会的事情很多。试想,如果孟根花把李佳明称为“李
期刊
【内容提要】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媒介的传播形态和运营模式,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北方新报》报道“内蒙古‘4·15’地震”为例,运用样本统计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纸媒、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官方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的全媒体传播策略。在突发事件报道中,传统媒体仍以内容为王,专注原创稿件和通讯写作,为新媒体提供信息;新媒体以时效性为优势,以发布短消息为主,为传统媒体延伸报道
期刊
一、我区采用直播卫星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的情况介绍  利用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进行公共服务,即“户户通”,是中宣部和广电总局在有线未通达的农村、牧区加强广播电视覆盖政策的重大调整,其目的主要是通过中央直播卫星,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最有效方式,直接为有线电视网络未通达的农村牧区家庭免费提供中央和地方40多套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广大农村牧区广播电视户户通、长期通、优质通的问题。  “
期刊
新闻访谈是一门很专业的学问,它要求采访者有较强的专业的业务修养、个人素质和采访技巧,这里边自然还要掌握一定的新闻心理学。  在电视节目或者电波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听到不少人物专访视频或者录音。出于紧张或者形象、职业要求等多方面的原因,不少采访流于形式,给人以“假、大、空”的感觉;这种面对镜头和话筒自然形成的“套话”、“空话”,其感染力和真实程度很难与今年央视在几大城市街头设立“两会说吧”捕捉到的
期刊
摘 要:做好民生新闻是党报“接地气”,彰显“平民品质”的重要手段。民生新闻做好了,可以充分吸引读者,扩大报纸的影响力,提高报纸的发行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关键词:民生新闻 彰显 平民品质  时下,各种新闻媒体都把民生新闻作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党报要想真正做到“接地气”,彰显“平民品质”,更要时时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反映民意,潜心做好民生新闻的报道。  从
期刊
文风不仅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而且体现在报纸的方方面面。从这个角度来看,改文风既是一个涉及新闻宣传某一方面的具体工作,同时也是涉及整个报纸的系统工程。贯彻落实中宣部精神,切实改进文风,必须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从落实中央要求、提高报纸质量和加强传播力建设的大处着眼,从内容、语言、标题、篇幅、栏目、版式等一个个具体问题入手,逐项梳理分析,及时改进完善,最终达到提高报纸质量,增强公信力、影响力和传播力。 
期刊
【内容提要】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事业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本文基于对15所民族院校的新闻传播教育综合分析,结合新时期对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人才提出的要求,对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提出建议。  【关键字】少数民族 新闻传播 民族院校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主要是指民族院校的新闻传播教育、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传播教育,以及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传播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少数民族
期刊
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为统领,全力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建设和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包括危旧房改造、安全饮水、嘎查村街道硬化、村村通电通网络等),是内蒙古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抓好民生工程的重要举措。《内蒙古日报》从今年4月初开始在一版推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专栏,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逐一报道了12个盟市实施重点项目的新进展,12个盟市及2个计划单列市推进“十个全覆盖”工
期刊
【内容提要】 2014年8月1日上线的《解放军报》APP开办的8块专门针对不同军事、军务需求的小众栏目设置,形成了对目标用户更进一步的细化,增加了用户的关注度,抢占了有效用户。笔者专门对其中的“军属来相会”栏目的概况与内容、用户等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帮助人们对《解放军报》APP有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从而促进相关媒体加强对党报类APP的重视与研究。  【关键词】 《解放军报》  APP 军属来相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