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钢琴练习及演奏过程中,学生经常会由于读谱中一些不良习惯使之难以顺利地弹奏和表达作品的真实情感,笔者从演奏者对钢琴作品谱面的关注程度、理解程度以及在平时的演奏实践活动这三方面进行探究,从演奏者的心态和实践活动两方面入手,找出应对策略,培养科学读谱习惯。
关键词:钢琴演奏;音乐表现;钢琴慢练
读谱,是接受一首新作品的第一个环节,同时也是钢琴学习和演奏中重要的一部分。读谱绝不仅仅是把乐谱所写的音符和各种表情记号都正确地弹出来就可以了,而是通过乐谱上所提示的各种符号和标记来学习音乐语言,把握作品的内涵,领会作品的意义,这才是正确的。然而,在平时的钢琴演奏或练习中不难发现,一些学生往往会忽视谱面上的音乐标记和作品的创作背景,演奏过程中跟着感觉走,音乐表现过于大胆、浪漫,演奏者虽挥洒自如,却随意性过重,这种不良的习惯一般都会造成作品风格“走味”乃至偏离其本身所表达的情感。笔者对这种在读谱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以及陷入的误区进行阐述和说明,并作出适当的应对策略和方法。
一、读谱中若干不良习惯的探索
(一)演奏者对作品谱面的关注程度
大多数练琴者无不埋头于演奏技巧中,却忽略了读谱中最基本的一项——作品谱面上的标记。擅长随兴所至演奏作品的学生,大多性格外向、活泼,通常并不喜欢循规蹈矩、逐句按照谱面上的强弱、快慢等音乐标记来演奏,而偏向于跟着感觉走,自己觉得怎么好听就怎么弹,在读谱过程中常常一目十行、粗枝大叶,经常出现漏音、错音等现象,对一些基本速度、节奏、强弱标记视而不见,这类学生大多心态浮躁,一上琴就想弹完整乐曲,演奏方式过于自由,不够理性,体会不出作品所表现出的细腻感情,其结果往往差强人意,因而事倍功半。
(二)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很多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读谱习惯,在老师布置一首新的作品之后,学生在对作品的背景资料、内涵完全不不知晓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琴盖开始视奏、练习,再也看不见其他能够体现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感情和精神方面的东西。学生之所以会对作品的演绎效果产生或多或少的偏差,追根究底还是由于他们没有从根本上理解作品的内涵,缺乏正确的音乐感受能力,没有把握好一个适当的度,一方面会造成盲目地完全复制再现谱面上的内容,刻板、呆滞,另一方面就会造成忽视谱面本体的内容和要求,在演奏中即兴地掺入学生自己的感情特点以及其自身对作品的主观理解,因而不能够真正地表现好一部作品,甚至有时在音乐的理解和把握上出现重大的失误,使作品本来的面貌和特征变得扭曲。
(三)演奏者对实践活动的把握
部分学生在接触新曲子的过程中,比较习惯快速背谱,虽然能够提高识谱的速度和完成作品的效率,但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习惯造成的效果是旋律听起来比较粗糙,谱面上的节奏、强弱和速度标记经常被忽略,久而久之就成为习惯,致使最后作品完成的精准度不够。另外,部分演奏者在视奏方面也教容易忽视读谱的准确度。一些学生在拿到谱子以后,总是慌乱盲目地看音符,这是不可取的。有些学生不重视精确地读谱,认为这是浪费时间、没必要,在毫无准备的状态下开始所谓的“视奏”,他的头脑里没有全曲的大概调性,对乐曲的调号、调性、拍号、指法、句法、速度、力度等表情术语一概不管,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音符上,结果事倍功半错误很多,这样不仅没有节约时间,反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二、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所述在读谱过程中产生不良习惯的探源,笔者从演奏者的态度和实践两方面做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一)提高练琴积极性,优化读谱质量
1.激发学习热情,对谱面做到“细读、精读”。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美学学会会员冯孝刚在《关于音乐表演心理的几个问题》中分析和总结了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的生理、心理、思维活动规律,尤其是心理活动规律,从而对读者和广大音乐表演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对钢琴学习的兴趣越大,越能激发起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进取精神。在教学中,老师应适当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读谱的兴趣。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精练的音乐语言,体会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使他们对作品中生動的描述和表现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脑海中唤起相应的形象,在心理上和情感上引起共鸣。使之被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和旋律所吸引,学生便会主动地对作品进行阅读、剖析,认真、仔细地品味作品中的每一个音符、标记,发挥主观能动性,较好地掌握乐曲的内涵和精髓。
谱例1:阿尔贝尼斯《西班牙组曲》(op.164-2)—《Tango in D》第1-10小节
这是《西班牙组曲》中的第二首——探戈,部分学生在接触这首作品时,如果不注意谱面上的音乐术语及其强弱标记,演奏的效果会与其风格大相径庭。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本曲开头的音乐术语为“Andantino grazioso”意为优雅的小行板,一开始强弱要求为中强,加上踏板的恰当运用,效果非常明显,在第五小节处,作曲家标明了“poco rit”的记号,其意为“稍慢”,如果演奏者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一口气按照原速演奏旋律,就无视了作品原有的特色,而整部作品是一首向观众表现探戈风格的曲子,因而,节奏方面也应注意不应太过于刻板、呆滞,可以适当地自由一点,将探戈优雅、自由的情绪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在演奏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到第2—8小节中由强到弱和由弱到强的情绪变化,一定要认真、仔细地看好谱面上的每一个标记,才能达到作曲家想要表达给观众的旋律风格。我们只有调整好心理状态,不着急、不浮躁,一步一步来,认真、细致地完成每一段落,才能真正提高读谱的质量。
2.了解和掌握作品的背景,做到 “心中有数”。
在学习演奏音乐作品之前,必须要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其风格才能使学生学会在演奏中表现音乐,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带着问题和对谱面正确的理解来演奏曲子。一个音乐作品往往是作曲家内心体验的再现,只有理解和掌握了作品内在的感情,演奏出来的音乐才具生命力和感染力。所以在钢琴练习的初期,学生要掌握作曲家生活的时代、生活、作品的创作背景等,对作品的相关情况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使学生从理论的层面上认识音乐作品。 谱例2:肖邦练习曲Op.25 No.1第1—9小节
这首降A大调练习曲,音乐安详平和,美妙抒情。作曲家用概括的艺术形象来体现牧歌、风雨声,创造出乡村风景的幻想。在此基础上,就要求学生在练习的时候,要着重双手相反的感情处理,全曲音色和气氛要控制细致,使旋律和丰富多彩的伴奏和声浑然一体,创造出优美的音乐形象。这里以1—9小节为例,在演奏时要注意所有的音用均等的弱音,要做到手指的平均、独立、强化、扩张与速度,手腕松弛,要在双手第五指弹奏之后做出圆滑奏与渐强(poco cresc),尽量少用踏板,使双手的声音清澈、明朗、娴雅。整首乐曲和声丰富而多彩,声音柔和优美,在变换和声时各声部的进行平稳,低声部宛如从容不迫的步伐,使乐曲旋律听起来充满诗情画意。
(二)在实践中培养科学的练琴方法
1.培养有目的、有效的慢速练琴习惯。
赵晓生说过:“慢练是克服一切技术障碍之本。”只有慢练才能让手指的控制力、音乐优美、节奏正确等方面得以提高。慢练是利用充分的时间将谱面上的音符等一些记号在键盘上充分、准确地弹出。
部分练琴者总是以惯有的速度和节奏处理作品,即使是到了难点、疑点部分,也不习惯将练习的速度放慢,细心、认真地解决问题;另外一些练琴者,则像笔者之前提到过的情况一样,一拿到曲子就盲目上手,尽管磕磕巴巴地将作品给弹下来了,但从头到尾乱七八糟、节奏和节拍均不统一,没有正确的目的性练习,其结果自然是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演奏效果,最终给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弹奏造成了更大的疑问和困扰。在平常的钢琴课堂中,导师都会经常向学生强调慢练的重要性,拿到乐谱后,先从乐谱的节奏、速度、调式等各方面分析曲子,再去进行慢速弹奏练习。因此,有目的、有规律、有效地进行慢速练习,在钢琴练习和演奏中是至关重要的。
谱例3:舒曼的《Arabeske op.18》(又名《花纹》或《阿拉伯风歌曲》)第1-5小节
“Arabeske”原指阿拉伯建筑中花巧的装饰图案,在音乐上,阿拉伯风歌曲指旋律富于装饰的作品,充满生机和活力,旋律优美。谱例3呈现的是本曲的1-5小节,是回旋曲的第一主题段开始部分的片段,从谱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四个层次的旋律线条,这首作品的音乐风格十分流动,像小溪般湍急地流淌。因此,很多学生在拿到这首乐曲时,还未对作品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慢速练习,就开始盲目地快速练习,“想当然”地认为达到了作品预期的要求。学生在练习时,要特别注意慢速练习,比如单手慢练,将四个层次的旋律线条交代清楚,分清“主”、“次”,直至每只单手都能够准确、无误、快速、流畅的演奏时,再适当提高演奏速度,对作品进行更好的诠释。
2.通过慢速练习解决读谱中的不良习惯。
在慢速练习的过程中,每个音都要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充分的检验,例如:音色是否亮、透、通;触键是否快速下键,手指是否有弹性;指法使用是否得当、科学。
掌握了正确的慢速练习方法和习惯,笔者认为,慢练可以解决读谱中的一些不良习惯。不难发现,很多演奏者在视奏或者背譜演奏一些作品的时候,的确有一定的技术性,但在我们从头至尾听完整部作品后便会发觉其强弱对比不够明显。事实上,这是一种缺乏手指控制力的表现,它同样适用于通过慢速练习来解决。比如,在弹奏旋律性较强的乐曲时,触键要慢,触键的瞬间是缓冲,渐渐地将力量送到低,使音色听起来通、透,而这一系列的动作和触觉可以在慢速练习的过程中仔细体会,加深感觉,从而获得较好的触键感觉,掌握科学的触键方法,提高手指的控制力。
三、结语
读谱,是每一位演奏者上琴需要做的第一件事,笔者认为需要让每一位练琴者从开始学习钢琴就懂得什么是读谱、如何正确地读谱。练琴的习惯很重要,特别是在遇到一些难度较高的技巧和困难时,不能急于求成,要尽可能地在技术困难的外围减轻练琴的负担。
科学地读谱,是演奏者对作曲家创作精神的尊重和理解,也是其进行二度创作的基础。不同的演奏者总是带给听众不同的感受,每一部作品都凝聚了作曲家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而演奏者通过自己的双手,将作品谱面上的一个个音符幻化成一种实践艺术,这是钢琴演奏中最吸引人的部分。无论是初学者也好,还是学琴多年的专业院校学生,都需要在平时养成正确的读谱习惯,结合科学的练琴方法,在读谱与练琴的反复训练中丰富知识,发挥个性,培养自主意识和“心中有谱”的练琴习惯,完美地诠释作品的内涵和感情。
(作者简介:吴晶晶(1991-),女,河南南阳人,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2级研究生。)
关键词:钢琴演奏;音乐表现;钢琴慢练
读谱,是接受一首新作品的第一个环节,同时也是钢琴学习和演奏中重要的一部分。读谱绝不仅仅是把乐谱所写的音符和各种表情记号都正确地弹出来就可以了,而是通过乐谱上所提示的各种符号和标记来学习音乐语言,把握作品的内涵,领会作品的意义,这才是正确的。然而,在平时的钢琴演奏或练习中不难发现,一些学生往往会忽视谱面上的音乐标记和作品的创作背景,演奏过程中跟着感觉走,音乐表现过于大胆、浪漫,演奏者虽挥洒自如,却随意性过重,这种不良的习惯一般都会造成作品风格“走味”乃至偏离其本身所表达的情感。笔者对这种在读谱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以及陷入的误区进行阐述和说明,并作出适当的应对策略和方法。
一、读谱中若干不良习惯的探索
(一)演奏者对作品谱面的关注程度
大多数练琴者无不埋头于演奏技巧中,却忽略了读谱中最基本的一项——作品谱面上的标记。擅长随兴所至演奏作品的学生,大多性格外向、活泼,通常并不喜欢循规蹈矩、逐句按照谱面上的强弱、快慢等音乐标记来演奏,而偏向于跟着感觉走,自己觉得怎么好听就怎么弹,在读谱过程中常常一目十行、粗枝大叶,经常出现漏音、错音等现象,对一些基本速度、节奏、强弱标记视而不见,这类学生大多心态浮躁,一上琴就想弹完整乐曲,演奏方式过于自由,不够理性,体会不出作品所表现出的细腻感情,其结果往往差强人意,因而事倍功半。
(二)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很多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读谱习惯,在老师布置一首新的作品之后,学生在对作品的背景资料、内涵完全不不知晓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琴盖开始视奏、练习,再也看不见其他能够体现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感情和精神方面的东西。学生之所以会对作品的演绎效果产生或多或少的偏差,追根究底还是由于他们没有从根本上理解作品的内涵,缺乏正确的音乐感受能力,没有把握好一个适当的度,一方面会造成盲目地完全复制再现谱面上的内容,刻板、呆滞,另一方面就会造成忽视谱面本体的内容和要求,在演奏中即兴地掺入学生自己的感情特点以及其自身对作品的主观理解,因而不能够真正地表现好一部作品,甚至有时在音乐的理解和把握上出现重大的失误,使作品本来的面貌和特征变得扭曲。
(三)演奏者对实践活动的把握
部分学生在接触新曲子的过程中,比较习惯快速背谱,虽然能够提高识谱的速度和完成作品的效率,但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习惯造成的效果是旋律听起来比较粗糙,谱面上的节奏、强弱和速度标记经常被忽略,久而久之就成为习惯,致使最后作品完成的精准度不够。另外,部分演奏者在视奏方面也教容易忽视读谱的准确度。一些学生在拿到谱子以后,总是慌乱盲目地看音符,这是不可取的。有些学生不重视精确地读谱,认为这是浪费时间、没必要,在毫无准备的状态下开始所谓的“视奏”,他的头脑里没有全曲的大概调性,对乐曲的调号、调性、拍号、指法、句法、速度、力度等表情术语一概不管,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音符上,结果事倍功半错误很多,这样不仅没有节约时间,反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二、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所述在读谱过程中产生不良习惯的探源,笔者从演奏者的态度和实践两方面做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一)提高练琴积极性,优化读谱质量
1.激发学习热情,对谱面做到“细读、精读”。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美学学会会员冯孝刚在《关于音乐表演心理的几个问题》中分析和总结了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的生理、心理、思维活动规律,尤其是心理活动规律,从而对读者和广大音乐表演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对钢琴学习的兴趣越大,越能激发起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进取精神。在教学中,老师应适当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读谱的兴趣。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精练的音乐语言,体会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使他们对作品中生動的描述和表现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脑海中唤起相应的形象,在心理上和情感上引起共鸣。使之被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和旋律所吸引,学生便会主动地对作品进行阅读、剖析,认真、仔细地品味作品中的每一个音符、标记,发挥主观能动性,较好地掌握乐曲的内涵和精髓。
谱例1:阿尔贝尼斯《西班牙组曲》(op.164-2)—《Tango in D》第1-10小节
这是《西班牙组曲》中的第二首——探戈,部分学生在接触这首作品时,如果不注意谱面上的音乐术语及其强弱标记,演奏的效果会与其风格大相径庭。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本曲开头的音乐术语为“Andantino grazioso”意为优雅的小行板,一开始强弱要求为中强,加上踏板的恰当运用,效果非常明显,在第五小节处,作曲家标明了“poco rit”的记号,其意为“稍慢”,如果演奏者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一口气按照原速演奏旋律,就无视了作品原有的特色,而整部作品是一首向观众表现探戈风格的曲子,因而,节奏方面也应注意不应太过于刻板、呆滞,可以适当地自由一点,将探戈优雅、自由的情绪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在演奏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到第2—8小节中由强到弱和由弱到强的情绪变化,一定要认真、仔细地看好谱面上的每一个标记,才能达到作曲家想要表达给观众的旋律风格。我们只有调整好心理状态,不着急、不浮躁,一步一步来,认真、细致地完成每一段落,才能真正提高读谱的质量。
2.了解和掌握作品的背景,做到 “心中有数”。
在学习演奏音乐作品之前,必须要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其风格才能使学生学会在演奏中表现音乐,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带着问题和对谱面正确的理解来演奏曲子。一个音乐作品往往是作曲家内心体验的再现,只有理解和掌握了作品内在的感情,演奏出来的音乐才具生命力和感染力。所以在钢琴练习的初期,学生要掌握作曲家生活的时代、生活、作品的创作背景等,对作品的相关情况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使学生从理论的层面上认识音乐作品。 谱例2:肖邦练习曲Op.25 No.1第1—9小节
这首降A大调练习曲,音乐安详平和,美妙抒情。作曲家用概括的艺术形象来体现牧歌、风雨声,创造出乡村风景的幻想。在此基础上,就要求学生在练习的时候,要着重双手相反的感情处理,全曲音色和气氛要控制细致,使旋律和丰富多彩的伴奏和声浑然一体,创造出优美的音乐形象。这里以1—9小节为例,在演奏时要注意所有的音用均等的弱音,要做到手指的平均、独立、强化、扩张与速度,手腕松弛,要在双手第五指弹奏之后做出圆滑奏与渐强(poco cresc),尽量少用踏板,使双手的声音清澈、明朗、娴雅。整首乐曲和声丰富而多彩,声音柔和优美,在变换和声时各声部的进行平稳,低声部宛如从容不迫的步伐,使乐曲旋律听起来充满诗情画意。
(二)在实践中培养科学的练琴方法
1.培养有目的、有效的慢速练琴习惯。
赵晓生说过:“慢练是克服一切技术障碍之本。”只有慢练才能让手指的控制力、音乐优美、节奏正确等方面得以提高。慢练是利用充分的时间将谱面上的音符等一些记号在键盘上充分、准确地弹出。
部分练琴者总是以惯有的速度和节奏处理作品,即使是到了难点、疑点部分,也不习惯将练习的速度放慢,细心、认真地解决问题;另外一些练琴者,则像笔者之前提到过的情况一样,一拿到曲子就盲目上手,尽管磕磕巴巴地将作品给弹下来了,但从头到尾乱七八糟、节奏和节拍均不统一,没有正确的目的性练习,其结果自然是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演奏效果,最终给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弹奏造成了更大的疑问和困扰。在平常的钢琴课堂中,导师都会经常向学生强调慢练的重要性,拿到乐谱后,先从乐谱的节奏、速度、调式等各方面分析曲子,再去进行慢速弹奏练习。因此,有目的、有规律、有效地进行慢速练习,在钢琴练习和演奏中是至关重要的。
谱例3:舒曼的《Arabeske op.18》(又名《花纹》或《阿拉伯风歌曲》)第1-5小节
“Arabeske”原指阿拉伯建筑中花巧的装饰图案,在音乐上,阿拉伯风歌曲指旋律富于装饰的作品,充满生机和活力,旋律优美。谱例3呈现的是本曲的1-5小节,是回旋曲的第一主题段开始部分的片段,从谱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四个层次的旋律线条,这首作品的音乐风格十分流动,像小溪般湍急地流淌。因此,很多学生在拿到这首乐曲时,还未对作品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慢速练习,就开始盲目地快速练习,“想当然”地认为达到了作品预期的要求。学生在练习时,要特别注意慢速练习,比如单手慢练,将四个层次的旋律线条交代清楚,分清“主”、“次”,直至每只单手都能够准确、无误、快速、流畅的演奏时,再适当提高演奏速度,对作品进行更好的诠释。
2.通过慢速练习解决读谱中的不良习惯。
在慢速练习的过程中,每个音都要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充分的检验,例如:音色是否亮、透、通;触键是否快速下键,手指是否有弹性;指法使用是否得当、科学。
掌握了正确的慢速练习方法和习惯,笔者认为,慢练可以解决读谱中的一些不良习惯。不难发现,很多演奏者在视奏或者背譜演奏一些作品的时候,的确有一定的技术性,但在我们从头至尾听完整部作品后便会发觉其强弱对比不够明显。事实上,这是一种缺乏手指控制力的表现,它同样适用于通过慢速练习来解决。比如,在弹奏旋律性较强的乐曲时,触键要慢,触键的瞬间是缓冲,渐渐地将力量送到低,使音色听起来通、透,而这一系列的动作和触觉可以在慢速练习的过程中仔细体会,加深感觉,从而获得较好的触键感觉,掌握科学的触键方法,提高手指的控制力。
三、结语
读谱,是每一位演奏者上琴需要做的第一件事,笔者认为需要让每一位练琴者从开始学习钢琴就懂得什么是读谱、如何正确地读谱。练琴的习惯很重要,特别是在遇到一些难度较高的技巧和困难时,不能急于求成,要尽可能地在技术困难的外围减轻练琴的负担。
科学地读谱,是演奏者对作曲家创作精神的尊重和理解,也是其进行二度创作的基础。不同的演奏者总是带给听众不同的感受,每一部作品都凝聚了作曲家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而演奏者通过自己的双手,将作品谱面上的一个个音符幻化成一种实践艺术,这是钢琴演奏中最吸引人的部分。无论是初学者也好,还是学琴多年的专业院校学生,都需要在平时养成正确的读谱习惯,结合科学的练琴方法,在读谱与练琴的反复训练中丰富知识,发挥个性,培养自主意识和“心中有谱”的练琴习惯,完美地诠释作品的内涵和感情。
(作者简介:吴晶晶(1991-),女,河南南阳人,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2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