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达方式是作者依据要表现的客观对象的特征,或者根据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的需要,自主选择并运用于文章整体的语言形式。在日常教学和学习活动中,表达方式也被称为表达方法,最为常见的有记叙、说明、描写、议论和抒情五种。每一种表达方式表达的侧重点有明显的不同,起到的表达效果可谓迥异:记叙以展现人物的活动或者事件产生、发展变化的经过为中心;在介绍客观事物时,说明总是尽可能用最精确的语言来呈现其特征,展示其功能或用途;相比之下,描写在描绘和刻画人物、事件及其所处的环境时,更强调语言的生动形象;在运用以上三种表达手法客观呈现所述对象面貌的基础上,往往要运用议论或抒情来进行文章主旨或情感的升华,但前者侧重于理性地评价,而后者更侧重主观感情的宣泄。
五种表达方式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综合协调于一篇文章中发光发热。和文体相对应,议论文和说明文分别以议论和说明为主要语言形式。记叙文运用语言的形式要丰富的多,可以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种文体表达方式的运用是绝对的,相反,不论是哪一种文体的文章,我们在其中总是可以分析出多种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的选择和运用,是综合考虑文体形式和所要表现的主题的结果。不同表达方式的运用,在不同文体中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就对某些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所起的作用进行逐一分析。
一、记叙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议论文往往是就社会或生活中发生的某一事件、出现的某一现象阐明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更近一步地表达触动内心的人生感悟。这就决定了议论文不可能全篇都是抽象的说理和论证,必须要有客观的事实依据作为议论的触发点。因此,除了议论之外,记叙也是议论文中最为常见的表达方式,出现的位置一般在议论文的开头或者中间。
1.开头。一篇议论文由叙述一个故事或描述某种社会现象展开议论,这是议论文最为常见的结构模式。这些记叙性的文字所起的作用就是引出论题,揭示论点。比如《从三到万》这篇课文,文章开头叙述了一个财主儿子学写字的故事,引出学习要虚心的论点,使得文章的议论有了事实根基,通俗易懂。
2.中间。议论文的中间部分使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其作用就复杂得多。我们归纳为两类:(1)夹叙夹议,如《纪念白求恩》这篇议论文,就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在议论之外,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记叙的文字为议论提供了强有力的事实保障,具有极强的说服力。(2)先叙后议,叙议结合。记叙和议论在议论文中的运用必须把握好尺度,文章肯定要把议论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记叙仅仅是为说理提供事实依据,因此要简明扼要,紧扣论点。有了这样的标准,记叙才不会“喧宾夺主”。
二、描写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说明文中使用描写表达方式的作用,一般要从这两个方面来思考,①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②说明了客观对象怎么样。如“连我周围的农民都嫌我臭,浇地时掩着鼻子干活。”(选自课文《母亲河的自述》)这里描写的表达方式使文章生动活泼,说明了黄河污染严重。
三、抒情、议论在记叙文、散文中的表达作用
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在记叙文和散文中非常常见,主要用来表达作者对叙述对象的主观感情或理性评价,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抒情、议论文字出现的位置不同,在文章中所起的表达效果也不同。
1.开头。如果在记叙文、散文开头的部分出现了抒情的文字,那么作者往往在文章的开始就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这种抒情的文字可长可短,比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开头第一节中就出现了“我爱我母亲”这样的抒情文字,虽然只是简短的一句话,但已经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结尾。一般说来,作者在记叙文、散文中叙述完事件之后,需要用抒情的文字来升华感情,提升整篇文章的精神高度,这样,抒情就会出现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比如杨朔的《荔枝蜜》文章结尾一段:“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作者由赞美蜜蜂到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完成了感情的升华,表达了作者为建设新生活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如果文章的结尾出现了议论性的文字,我们就要提高警惕了。因为即使是出现在相同结尾位置的议论,所起到的表达作用也是复杂的。
1.文章结尾的议论段,一般起点明中心、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如萧乾《枣核》的文章结尾一段:“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作者就是用一个议论段把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深切感人。
2.文章结尾段的议论句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舒乙《都市精灵》一文倒数第二节中“这么看来,城市里无鸟无鱼无兽未必是好事”这一议论句,作者提出了“看一个城市有没有鸟鱼兽,可以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可以衡量生活环境的优劣程度”的观点,表达了作者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
五种表达方式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综合协调于一篇文章中发光发热。和文体相对应,议论文和说明文分别以议论和说明为主要语言形式。记叙文运用语言的形式要丰富的多,可以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种文体表达方式的运用是绝对的,相反,不论是哪一种文体的文章,我们在其中总是可以分析出多种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的选择和运用,是综合考虑文体形式和所要表现的主题的结果。不同表达方式的运用,在不同文体中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就对某些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所起的作用进行逐一分析。
一、记叙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议论文往往是就社会或生活中发生的某一事件、出现的某一现象阐明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更近一步地表达触动内心的人生感悟。这就决定了议论文不可能全篇都是抽象的说理和论证,必须要有客观的事实依据作为议论的触发点。因此,除了议论之外,记叙也是议论文中最为常见的表达方式,出现的位置一般在议论文的开头或者中间。
1.开头。一篇议论文由叙述一个故事或描述某种社会现象展开议论,这是议论文最为常见的结构模式。这些记叙性的文字所起的作用就是引出论题,揭示论点。比如《从三到万》这篇课文,文章开头叙述了一个财主儿子学写字的故事,引出学习要虚心的论点,使得文章的议论有了事实根基,通俗易懂。
2.中间。议论文的中间部分使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其作用就复杂得多。我们归纳为两类:(1)夹叙夹议,如《纪念白求恩》这篇议论文,就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在议论之外,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记叙的文字为议论提供了强有力的事实保障,具有极强的说服力。(2)先叙后议,叙议结合。记叙和议论在议论文中的运用必须把握好尺度,文章肯定要把议论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记叙仅仅是为说理提供事实依据,因此要简明扼要,紧扣论点。有了这样的标准,记叙才不会“喧宾夺主”。
二、描写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说明文中使用描写表达方式的作用,一般要从这两个方面来思考,①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②说明了客观对象怎么样。如“连我周围的农民都嫌我臭,浇地时掩着鼻子干活。”(选自课文《母亲河的自述》)这里描写的表达方式使文章生动活泼,说明了黄河污染严重。
三、抒情、议论在记叙文、散文中的表达作用
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在记叙文和散文中非常常见,主要用来表达作者对叙述对象的主观感情或理性评价,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抒情、议论文字出现的位置不同,在文章中所起的表达效果也不同。
1.开头。如果在记叙文、散文开头的部分出现了抒情的文字,那么作者往往在文章的开始就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这种抒情的文字可长可短,比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开头第一节中就出现了“我爱我母亲”这样的抒情文字,虽然只是简短的一句话,但已经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结尾。一般说来,作者在记叙文、散文中叙述完事件之后,需要用抒情的文字来升华感情,提升整篇文章的精神高度,这样,抒情就会出现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比如杨朔的《荔枝蜜》文章结尾一段:“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作者由赞美蜜蜂到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完成了感情的升华,表达了作者为建设新生活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如果文章的结尾出现了议论性的文字,我们就要提高警惕了。因为即使是出现在相同结尾位置的议论,所起到的表达作用也是复杂的。
1.文章结尾的议论段,一般起点明中心、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如萧乾《枣核》的文章结尾一段:“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作者就是用一个议论段把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深切感人。
2.文章结尾段的议论句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舒乙《都市精灵》一文倒数第二节中“这么看来,城市里无鸟无鱼无兽未必是好事”这一议论句,作者提出了“看一个城市有没有鸟鱼兽,可以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可以衡量生活环境的优劣程度”的观点,表达了作者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