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个旧市享有“全国武术之乡”的称号,有着悠久的武术历史文化。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对个旧市武术发展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深入了解个旧市武术发展历史、个旧市武术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流派以及制约个旧市武术发展的因素等内容。发现存在传统的武术面临消亡、外来体育对传统武术的冲击、武术师资匮乏和基础设施欠缺的问题。结果表明:个旧市的武术呈阶段性发展;个旧市武术呈多样化;外来文化对传统武术的冲击影响较大;师资力量薄弱;相关基础设施欠缺;文化保护不力。提出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对民间传统武术进行记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宣传和推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通过本论文为个旧市武术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个旧;武术;发展
武术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意识形态,其文化内涵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所有要素和成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有着道家的哲学本体论,还承载了儒家的伦理思想。早在原始社会,人们主要以狩猎等原始的生产活动为生,并从中学会了徒手或使用石頭、木棒等器具击打野兽的方法,这些基于本能的、自发的身体动作,是武术的发展起源之一。军事战争是促使武术形成和发展的催化剂,几经波折直到今天,武术已经在国内得到发展和提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个旧市武术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武术方面的书籍、论文、市志为本文撰写提供了理论依据。
2.访谈法
根据研究的内容,走访了个旧市武术协会杨文忠主席、戴存有老师、杨乔生老师;鄢棚小学教练万子龙及大屯传统武术传承人王树荣前辈等,搜集到许多第一手相关历史资料。
3.实地调查法
通过走访个旧市武术协会、个旧市鄢棚小学、个旧市第三高级中学,对个旧市武术发展进行调查。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个旧市武术发展概述
红河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州内的武术是境内传统的民族民间体育运动,是从劳动和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在哈尼史诗《哈尼阿培冲坡坡》中,就有使用流星索和棍术的记述。红河州的武术大部分来自于人民田间地头的劳作之中,其不仅结合了当地少数民族的舞蹈元素,还有着一部分军事武术的特点。红河南岸的哈尼族、彝族、傣族、苗族、壮族等民族经常开展武术活动,舞龙、舞狮、摔跤等。武术技艺师徒相传,所以自有了少数民族的传统武术出现就从未间断过。境内除少数民族武术外,还有汉族民间武术。自元代以来,中原到云南拓边屯垦的军队,从军发配到云南身怀绝技的“犯人”,躲避追捕到红河州境内的农民起义军人和流落的武师等,都是汉族民间武术的传播者[1]。
红河州境内的民间武术,经历了漫长得到传播、发展过程,各种门派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武术内容。
(二)个旧市武术发展主要经历的几个阶段
传入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前,成立同乡会馆,“尹铁头”、“双刀李”闻名。
形成阶段:1949年-1983年,少林拳、蔡家拳、武当乾坤门形成。
不断丰富发展阶段:1983年-1992年,成立个旧市武术协会,开办武术培训班。
大发展阶段:1992年-至今,拥有专业的少年武术队。
可见,个旧市武术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传入、形成、不断丰富、大发展四个阶段。
(三)个旧市武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流派代表
个旧武术发展至今,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有少林拳、蔡家拳、武当乾坤门三大流派。各具特色的武术流派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人们更好的了解不同的武术风格和特点。其中主要代表人物有刘金波、陈吉春、王树璋等武术名家。
(四)个旧市武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面临消亡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套路慢慢被规范化,传统武术元素逐步消失。可见,对个旧传统武术的挖掘、保护与整理工作已迫在眉睫。
2.外来体育对传统武术的冲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增加,更多人喜欢选择那些简单易学见效快且具有时代性的体育项目[2]。
3.武术师资匮乏
由于个旧市中小学武术师资及社会武术指导员教练员的极度匮乏,导致个旧市武术缺乏有效的教学训练与社会指导,校园武术及社会武术发展滞后。
4.基础设施欠缺
调查发现,个旧市现有24所中小学,12个社区,场地无法满足习武者的需要,由于受到场地的制约,很多人练习武术只能选择公园广场等室外公共场所,难以进行专业的指导与训练。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个旧市武术呈阶段性发展,其主要经历了传入阶段、形成阶段、不断丰富阶段和大发展阶段。
2.个旧市武术发展呈多样化,有着少林派、蔡家拳、武当乾坤门及地方特色武术的各流派拳种。
3.师资力量薄弱,个旧市现有的武术专业教师仅有两名,难以保证个旧市的武术教学拥有专业化的水平。
4.文化保护不力,当下人们更多的是注重强身健体和观赏性,对传统武术的概念认识逐渐模糊。
(二)建议
1.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对民间传统武术进行记录
应对传统的、民族的武术面临消失的现象,相关部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档,建立民间传统武术完整档案;第二保存,用文字、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手段对民间传统武术进行全面记录,并且妥善保管;第三传播,利用节日活动、展览、专业讨论等形式通过大众传媒的形式,加深群众对该项目的了解。
2.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政府不但要出台相关政策,更重要的是加强宣传教育,成立非物质文化保护小组,使人们提高对传统武术的认识,自觉抵制西方武术的冲击,做到取精去糟。
参考文献:
[1]戴存有,个旧武术概略(一—四)[J].个旧武协,2016,12,20.
[2]徐冬园.传统武术发展战略构想[J].科技资讯,2006,16.
关键词:个旧;武术;发展
武术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意识形态,其文化内涵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所有要素和成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有着道家的哲学本体论,还承载了儒家的伦理思想。早在原始社会,人们主要以狩猎等原始的生产活动为生,并从中学会了徒手或使用石頭、木棒等器具击打野兽的方法,这些基于本能的、自发的身体动作,是武术的发展起源之一。军事战争是促使武术形成和发展的催化剂,几经波折直到今天,武术已经在国内得到发展和提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个旧市武术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武术方面的书籍、论文、市志为本文撰写提供了理论依据。
2.访谈法
根据研究的内容,走访了个旧市武术协会杨文忠主席、戴存有老师、杨乔生老师;鄢棚小学教练万子龙及大屯传统武术传承人王树荣前辈等,搜集到许多第一手相关历史资料。
3.实地调查法
通过走访个旧市武术协会、个旧市鄢棚小学、个旧市第三高级中学,对个旧市武术发展进行调查。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个旧市武术发展概述
红河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州内的武术是境内传统的民族民间体育运动,是从劳动和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在哈尼史诗《哈尼阿培冲坡坡》中,就有使用流星索和棍术的记述。红河州的武术大部分来自于人民田间地头的劳作之中,其不仅结合了当地少数民族的舞蹈元素,还有着一部分军事武术的特点。红河南岸的哈尼族、彝族、傣族、苗族、壮族等民族经常开展武术活动,舞龙、舞狮、摔跤等。武术技艺师徒相传,所以自有了少数民族的传统武术出现就从未间断过。境内除少数民族武术外,还有汉族民间武术。自元代以来,中原到云南拓边屯垦的军队,从军发配到云南身怀绝技的“犯人”,躲避追捕到红河州境内的农民起义军人和流落的武师等,都是汉族民间武术的传播者[1]。
红河州境内的民间武术,经历了漫长得到传播、发展过程,各种门派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武术内容。
(二)个旧市武术发展主要经历的几个阶段
传入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前,成立同乡会馆,“尹铁头”、“双刀李”闻名。
形成阶段:1949年-1983年,少林拳、蔡家拳、武当乾坤门形成。
不断丰富发展阶段:1983年-1992年,成立个旧市武术协会,开办武术培训班。
大发展阶段:1992年-至今,拥有专业的少年武术队。
可见,个旧市武术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传入、形成、不断丰富、大发展四个阶段。
(三)个旧市武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流派代表
个旧武术发展至今,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有少林拳、蔡家拳、武当乾坤门三大流派。各具特色的武术流派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人们更好的了解不同的武术风格和特点。其中主要代表人物有刘金波、陈吉春、王树璋等武术名家。
(四)个旧市武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面临消亡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套路慢慢被规范化,传统武术元素逐步消失。可见,对个旧传统武术的挖掘、保护与整理工作已迫在眉睫。
2.外来体育对传统武术的冲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增加,更多人喜欢选择那些简单易学见效快且具有时代性的体育项目[2]。
3.武术师资匮乏
由于个旧市中小学武术师资及社会武术指导员教练员的极度匮乏,导致个旧市武术缺乏有效的教学训练与社会指导,校园武术及社会武术发展滞后。
4.基础设施欠缺
调查发现,个旧市现有24所中小学,12个社区,场地无法满足习武者的需要,由于受到场地的制约,很多人练习武术只能选择公园广场等室外公共场所,难以进行专业的指导与训练。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个旧市武术呈阶段性发展,其主要经历了传入阶段、形成阶段、不断丰富阶段和大发展阶段。
2.个旧市武术发展呈多样化,有着少林派、蔡家拳、武当乾坤门及地方特色武术的各流派拳种。
3.师资力量薄弱,个旧市现有的武术专业教师仅有两名,难以保证个旧市的武术教学拥有专业化的水平。
4.文化保护不力,当下人们更多的是注重强身健体和观赏性,对传统武术的概念认识逐渐模糊。
(二)建议
1.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对民间传统武术进行记录
应对传统的、民族的武术面临消失的现象,相关部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档,建立民间传统武术完整档案;第二保存,用文字、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手段对民间传统武术进行全面记录,并且妥善保管;第三传播,利用节日活动、展览、专业讨论等形式通过大众传媒的形式,加深群众对该项目的了解。
2.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政府不但要出台相关政策,更重要的是加强宣传教育,成立非物质文化保护小组,使人们提高对传统武术的认识,自觉抵制西方武术的冲击,做到取精去糟。
参考文献:
[1]戴存有,个旧武术概略(一—四)[J].个旧武协,2016,12,20.
[2]徐冬园.传统武术发展战略构想[J].科技资讯,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