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湾扇贝以吊笼养殖方式在昌黎县浅海海域养殖已经超过二十年,该产业是昌黎县的支柱产业,贝类产量位居河北省榜首。由于昌黎县浅海养殖区域每年6月初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海水异常情况,造成苗种滞长、死亡等,严重影响生产和产值效益,借此在2013-2015年养殖生产期间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和手段。下面就昌黎县养殖生产情况做一具体介绍,以供参考。
1 自然条件及养殖分布
昌黎县拥有64.9 km长的海岸线,浅海水域面积(0~12海里)7.33万hm2,位于辽东湾西南部,濒临渤海,水清、流弱、波小,透明度高,营养物质丰富,成灾海况少,底质偏沙,沙砾底质,海域温度范围在0~30 ℃,盐度在30‰左右,pH为7.6~8.4,DO、COD、DIN及总磷等都在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以上,为扇贝养殖提供了适宜的自然条件和水质条件。
自90年代初,昌黎县就开始了扇贝的浅海筏式吊笼养殖。主要养殖种类为海湾扇贝。主要养殖区域为昌黎县沿海包括北戴河新区海域,主要分布在大浦河口、新开口、塔子口,从距离岸边1海里开始至12海里左右的浅海养殖区域。
2 近三年扇贝养殖生产情况
2013年海湾扇贝养殖总面积43 333 hm2,原计划养殖2 500万笼,由于前期贝苗死亡严重,实际养殖笼数为1 298.7万笼,总产量125 693.27 t; 2014年浅海扇贝养殖4万hm2,实际养殖笼数1 809.6万笼,总产量202 800 t;2015年浅海扇贝养殖3万 hm2,实际养殖笼数1 352.2万笼,总产量193 572.09 t。三年的产值效益无法比拟(具体情况见表1)。
3 近三年养殖生产实例
2013年分别在大蒲河口、新开口、塔子口前海养殖区域设置了采集点,采集点总面积3 600 hm2,共分为5个采集片区,占昌黎县扇贝养殖总面积的8.3%,并且每个采集点在该养殖区域内相对浅海处、深海处都进行了数据采集。
2014年采集点个数和规模没有变化,总面积仍为3 600 hm2,占昌黎县扇贝养殖总面积的90%,并且每个采集点在该海区内相对浅海处、深海处都进行了扇贝养殖并进行了数据的采集。
2015年由于权属问题昌黎县原有海域归北戴河新区和昌黎县共同管辖,今年昌黎县管辖范围浅海养殖区域养殖面积共1 067 hm2,养殖户400余家,为此我们分别在新开口和塔子口海域进行采集点的设置。为了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高质量地完成好信息采集工作,我们分设了三个采集片区,采集点总面积2 000 hm2,占昌黎县扇贝养殖总面积的18.8%,以保证能够比较真实全面地反映昌黎县扇贝养殖的整体情况。由于连续两年亏损,今年采取了新的养殖模式即间歇式轮养方式进行养殖,在相对区域内不减少养殖密度,但根据事先养殖规划会空闲出部分区域歇养,以保证相对区域内饵料的正常生长量和供应量,达到食物链的平衡。秀亭养殖场海域面积800 hm2,今年实际养殖吊笼面积680 hm2,建光养殖场海域面积800 hm2,今年实际养殖吊笼面积640 hm2,为成海域面积400 hm2,今年实际养殖吊笼面积333 hm2,由于在10月初,在昌黎沿海地区出现了较大的风力,养殖户未及时进行防范,再加上今年的扇贝长势较好,在较深海域出现了跑台、沉笼、笼具磨损、扇贝破笼减产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等,损失比例在5%以上(具体情况见表2)。
4 近三年扇贝养殖形势分析
2013年扇贝养殖形势:由于前期海水出现异常,苗种伤亡很大,后期长势不好,单笼产贝柱量1 kg/笼左右,最低量达到0.65 kg/笼,昌黎县整个浅海养殖海区20%左右盈利,50左右%保本,30%左右亏损,单笼产值36元左右,基本上无效益。
2014年扇贝养殖形势:毛贝的产量较高,比2013年每笼高出1~1.5 kg左右,但是出柱率却只有0.75~0.8 kg/笼,相比之下降低了20%。原因是由于前期苗种伤亡较小,中期长势良好,后期饵料供不应求导致成贝个体大、贝柱小的状态。大部分养殖户不盈利。整个浅海养殖海区15%左右盈利,15%左右保本,70%左右亏损,单笼平均产值30元左右,单笼平均成本33元以上。
2015年扇贝养殖形势: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养殖规模大幅度减少;国家加大了对该海区的综合治理力度;未出现长时间的海水异常情况,苗种成活率大幅度提高;采取间歇式轮养方式进行标准化养殖;今年扇贝丰收与雨水、日照、风力等关系密切。单笼出柱率超过了1.25 kg/笼,昌黎县整个浅海养殖海区85%左右盈利,10左右%保本,5%左右亏损,单笼平均产值30元以下,单笼产值50元以上。
5 扇贝加工、销售方向、加工方式
加工方式为湿柱和干柱,干柱分为糖干柱和盐干柱。在2013、2014年由于贝柱较小,大部分养殖户采用了使用机械直接爆开贝壳,出来整体的贝肉,然后经过冷冻加工后直接进行出售,这样做就减少了利用手工加工贝柱的成本。销往广州、福建一带,出口韩国、日本等。在2015年扇贝出柱率较好,一般情况下,5~6 kg毛贝进行粗加工产出0.5 kg湿贝柱,2 kg左右湿贝柱经过深加工可以形成0.5 kg干柱,直接出售给广州、福建一带。
6 近三年养殖模式的变化
6.1 2013年养殖模式
6.1.1 二次补放苗法 由于每年6月份都会出现海水异常,饵料生物含量达不到标准,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及时向广大养殖户提出了二次补放贝苗法,即前期购进80%的苗种,在海水异常情况基本缓和后再二次购苗,达到保苗,保质的目的。相当一部分渔民采取了我们的建议,针对今年养殖生产现状来看,这一方法对于今年来说颇有成效。
6.1.2 及时迁移 通过这几年的养殖生产情况,我们及时进行了分析比对,发现大多数的情况都是在养殖后期,九海里以外深处扇贝的产量高,我们把这一情况及时反馈给养殖户,由于2013年前期苗种伤亡很大,养殖区域空闲较多,根据我们的信息采集调查,很大养殖户只要能进行深处养殖的都进行了迁移,就目前养殖情况看,深处确实比浅海产量高。 6.2 2014年养殖模式
6.2.1 推迟放苗 根据以来的经验,每年6月份都会出现海水异常,可食用饵料量达不到需求,苗种大批死亡,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及时向广大养殖户提出了推迟放苗时间,避开海水异常期,以提高苗种成活率。一部分渔民采取了我们的建议,在6月10号左右购进苗种,基本上避开了海水异常时期,在苗种暂养期几乎没有什么伤亡,苗种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而且由于苗种没有被顿住,生长速度很好,质量优良,苗种数量已经超出了分成品所使用的数量,就进行了小苗的出售,在6月底7月初卖2cm的苗种单个价格超过2分钱,经济价值非常可观。针对今年养殖生产现状来看,这一方法对于提高苗种成活率颇有成效。
6.2.2 增加分笼次数 一般情况下把海湾扇贝养成成品会经历四个流程。即从购进苗种开始分小袋在暂养区暂养、然后开始小眼版套笼养殖、再经过去除套网、最后进行成品笼养殖等。每次分苗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一部分养殖户为了提高苗种的生长速度增加了分笼次数,从四次变成了五次,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是经济效益提幅更大,特别是在今年的养殖形势下,该养殖模式产量仍达到了1.5 kg/笼以上。
6.3 2015年养殖模式
6.3.1 分批购苗、降低密度、间歇轮养 自开展浅海养殖情况调查以来,根据以来的经验,每年6月份都会出现海水异常,饵料生物含量达不到需求,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及时向广大养殖户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分批次购买优质苗种,降低养殖密度,采用间歇式轮养方式进行养殖,可以相对提高养殖空间和增加饵料的供给量,提高了扇贝出柱率。大部分渔民采取了我们的建议,在相对养殖区域内空出一块养殖区,降低相对养殖密度,该养殖模式成效显著。
6.3.2 增加分笼次数 根据去年的养殖经验,继续进行增加分笼次数模式进行海湾扇贝养殖,来增加相对内的占有空间及保证笼具的过水率,即水的流量,因为只有水流的交换量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保证饵料量的供给。每次分苗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就今年最后的收成上看,增加的经济效益要远远大于成本的消耗,采用该养殖模式的养殖户产量都达到了1.75 kg/笼以上,产值和效益非常明显,该养殖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7 2016年趋势预测和建议
根据今年的生产形势及我们多次与养殖户的沟通交流、调查了解,养殖户大部分人认为,2016年扇贝的养殖形势是乐观的,会继续按照2015年的养殖模式进行。相信国家和政府会治理好浅海养殖区域,使水质环境标准达到海湾扇贝养殖的需求。
海湾扇贝浅海养殖是昌黎县支柱产业,不仅带动昌黎县渔业经济的发展,还创造了大量的再就业机会,促进加工业的兴起。根据十三五发展规划,各级水产行业部门应加大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力度,特别是当今的信息时代,利用互联网等系统加大对该行业的养殖生产、产品销售、深加工等宣传帮扶力度,让养殖户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能盲目养殖,控制好养殖规模密度,以保持该扇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收稿日期:2015-12-17)
1 自然条件及养殖分布
昌黎县拥有64.9 km长的海岸线,浅海水域面积(0~12海里)7.33万hm2,位于辽东湾西南部,濒临渤海,水清、流弱、波小,透明度高,营养物质丰富,成灾海况少,底质偏沙,沙砾底质,海域温度范围在0~30 ℃,盐度在30‰左右,pH为7.6~8.4,DO、COD、DIN及总磷等都在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以上,为扇贝养殖提供了适宜的自然条件和水质条件。
自90年代初,昌黎县就开始了扇贝的浅海筏式吊笼养殖。主要养殖种类为海湾扇贝。主要养殖区域为昌黎县沿海包括北戴河新区海域,主要分布在大浦河口、新开口、塔子口,从距离岸边1海里开始至12海里左右的浅海养殖区域。
2 近三年扇贝养殖生产情况
2013年海湾扇贝养殖总面积43 333 hm2,原计划养殖2 500万笼,由于前期贝苗死亡严重,实际养殖笼数为1 298.7万笼,总产量125 693.27 t; 2014年浅海扇贝养殖4万hm2,实际养殖笼数1 809.6万笼,总产量202 800 t;2015年浅海扇贝养殖3万 hm2,实际养殖笼数1 352.2万笼,总产量193 572.09 t。三年的产值效益无法比拟(具体情况见表1)。
3 近三年养殖生产实例
2013年分别在大蒲河口、新开口、塔子口前海养殖区域设置了采集点,采集点总面积3 600 hm2,共分为5个采集片区,占昌黎县扇贝养殖总面积的8.3%,并且每个采集点在该养殖区域内相对浅海处、深海处都进行了数据采集。
2014年采集点个数和规模没有变化,总面积仍为3 600 hm2,占昌黎县扇贝养殖总面积的90%,并且每个采集点在该海区内相对浅海处、深海处都进行了扇贝养殖并进行了数据的采集。
2015年由于权属问题昌黎县原有海域归北戴河新区和昌黎县共同管辖,今年昌黎县管辖范围浅海养殖区域养殖面积共1 067 hm2,养殖户400余家,为此我们分别在新开口和塔子口海域进行采集点的设置。为了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高质量地完成好信息采集工作,我们分设了三个采集片区,采集点总面积2 000 hm2,占昌黎县扇贝养殖总面积的18.8%,以保证能够比较真实全面地反映昌黎县扇贝养殖的整体情况。由于连续两年亏损,今年采取了新的养殖模式即间歇式轮养方式进行养殖,在相对区域内不减少养殖密度,但根据事先养殖规划会空闲出部分区域歇养,以保证相对区域内饵料的正常生长量和供应量,达到食物链的平衡。秀亭养殖场海域面积800 hm2,今年实际养殖吊笼面积680 hm2,建光养殖场海域面积800 hm2,今年实际养殖吊笼面积640 hm2,为成海域面积400 hm2,今年实际养殖吊笼面积333 hm2,由于在10月初,在昌黎沿海地区出现了较大的风力,养殖户未及时进行防范,再加上今年的扇贝长势较好,在较深海域出现了跑台、沉笼、笼具磨损、扇贝破笼减产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等,损失比例在5%以上(具体情况见表2)。
4 近三年扇贝养殖形势分析
2013年扇贝养殖形势:由于前期海水出现异常,苗种伤亡很大,后期长势不好,单笼产贝柱量1 kg/笼左右,最低量达到0.65 kg/笼,昌黎县整个浅海养殖海区20%左右盈利,50左右%保本,30%左右亏损,单笼产值36元左右,基本上无效益。
2014年扇贝养殖形势:毛贝的产量较高,比2013年每笼高出1~1.5 kg左右,但是出柱率却只有0.75~0.8 kg/笼,相比之下降低了20%。原因是由于前期苗种伤亡较小,中期长势良好,后期饵料供不应求导致成贝个体大、贝柱小的状态。大部分养殖户不盈利。整个浅海养殖海区15%左右盈利,15%左右保本,70%左右亏损,单笼平均产值30元左右,单笼平均成本33元以上。
2015年扇贝养殖形势: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养殖规模大幅度减少;国家加大了对该海区的综合治理力度;未出现长时间的海水异常情况,苗种成活率大幅度提高;采取间歇式轮养方式进行标准化养殖;今年扇贝丰收与雨水、日照、风力等关系密切。单笼出柱率超过了1.25 kg/笼,昌黎县整个浅海养殖海区85%左右盈利,10左右%保本,5%左右亏损,单笼平均产值30元以下,单笼产值50元以上。
5 扇贝加工、销售方向、加工方式
加工方式为湿柱和干柱,干柱分为糖干柱和盐干柱。在2013、2014年由于贝柱较小,大部分养殖户采用了使用机械直接爆开贝壳,出来整体的贝肉,然后经过冷冻加工后直接进行出售,这样做就减少了利用手工加工贝柱的成本。销往广州、福建一带,出口韩国、日本等。在2015年扇贝出柱率较好,一般情况下,5~6 kg毛贝进行粗加工产出0.5 kg湿贝柱,2 kg左右湿贝柱经过深加工可以形成0.5 kg干柱,直接出售给广州、福建一带。
6 近三年养殖模式的变化
6.1 2013年养殖模式
6.1.1 二次补放苗法 由于每年6月份都会出现海水异常,饵料生物含量达不到标准,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及时向广大养殖户提出了二次补放贝苗法,即前期购进80%的苗种,在海水异常情况基本缓和后再二次购苗,达到保苗,保质的目的。相当一部分渔民采取了我们的建议,针对今年养殖生产现状来看,这一方法对于今年来说颇有成效。
6.1.2 及时迁移 通过这几年的养殖生产情况,我们及时进行了分析比对,发现大多数的情况都是在养殖后期,九海里以外深处扇贝的产量高,我们把这一情况及时反馈给养殖户,由于2013年前期苗种伤亡很大,养殖区域空闲较多,根据我们的信息采集调查,很大养殖户只要能进行深处养殖的都进行了迁移,就目前养殖情况看,深处确实比浅海产量高。 6.2 2014年养殖模式
6.2.1 推迟放苗 根据以来的经验,每年6月份都会出现海水异常,可食用饵料量达不到需求,苗种大批死亡,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及时向广大养殖户提出了推迟放苗时间,避开海水异常期,以提高苗种成活率。一部分渔民采取了我们的建议,在6月10号左右购进苗种,基本上避开了海水异常时期,在苗种暂养期几乎没有什么伤亡,苗种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而且由于苗种没有被顿住,生长速度很好,质量优良,苗种数量已经超出了分成品所使用的数量,就进行了小苗的出售,在6月底7月初卖2cm的苗种单个价格超过2分钱,经济价值非常可观。针对今年养殖生产现状来看,这一方法对于提高苗种成活率颇有成效。
6.2.2 增加分笼次数 一般情况下把海湾扇贝养成成品会经历四个流程。即从购进苗种开始分小袋在暂养区暂养、然后开始小眼版套笼养殖、再经过去除套网、最后进行成品笼养殖等。每次分苗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一部分养殖户为了提高苗种的生长速度增加了分笼次数,从四次变成了五次,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是经济效益提幅更大,特别是在今年的养殖形势下,该养殖模式产量仍达到了1.5 kg/笼以上。
6.3 2015年养殖模式
6.3.1 分批购苗、降低密度、间歇轮养 自开展浅海养殖情况调查以来,根据以来的经验,每年6月份都会出现海水异常,饵料生物含量达不到需求,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及时向广大养殖户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分批次购买优质苗种,降低养殖密度,采用间歇式轮养方式进行养殖,可以相对提高养殖空间和增加饵料的供给量,提高了扇贝出柱率。大部分渔民采取了我们的建议,在相对养殖区域内空出一块养殖区,降低相对养殖密度,该养殖模式成效显著。
6.3.2 增加分笼次数 根据去年的养殖经验,继续进行增加分笼次数模式进行海湾扇贝养殖,来增加相对内的占有空间及保证笼具的过水率,即水的流量,因为只有水流的交换量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保证饵料量的供给。每次分苗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就今年最后的收成上看,增加的经济效益要远远大于成本的消耗,采用该养殖模式的养殖户产量都达到了1.75 kg/笼以上,产值和效益非常明显,该养殖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7 2016年趋势预测和建议
根据今年的生产形势及我们多次与养殖户的沟通交流、调查了解,养殖户大部分人认为,2016年扇贝的养殖形势是乐观的,会继续按照2015年的养殖模式进行。相信国家和政府会治理好浅海养殖区域,使水质环境标准达到海湾扇贝养殖的需求。
海湾扇贝浅海养殖是昌黎县支柱产业,不仅带动昌黎县渔业经济的发展,还创造了大量的再就业机会,促进加工业的兴起。根据十三五发展规划,各级水产行业部门应加大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力度,特别是当今的信息时代,利用互联网等系统加大对该行业的养殖生产、产品销售、深加工等宣传帮扶力度,让养殖户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能盲目养殖,控制好养殖规模密度,以保持该扇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收稿日期:201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