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文献报道用于银屑病治疗的新、老药物的药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维A酸、维生素D衍生物、环孢素、大环内酯类、地蒽酚、延胡索酸、霉酚酸等,另外,还包括一些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尚未进入市场的药物或生物制品,如血管生成抑制剂和T细胞活化信号阻断剂等.
【机 构】
: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文献报道用于银屑病治疗的新、老药物的药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维A酸、维生素D衍生物、环孢素、大环内酯类、地蒽酚、延胡索酸、霉酚酸等,另外,还包括一些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尚未进入市场的药物或生物制品,如血管生成抑制剂和T细胞活化信号阻断剂等.
其他文献
HIV-1感染者伴发另一种病原体急性感染、预防接种和结核菌素试验时,其体内病毒量会短暂升高。研究者偶然发现在东方恙虫(即丛林斑疹伤寒的病原体)的急性感染时HIV-1病毒复制会下降。这一意外的发现促使他们对这一现象进行进一步研究。研究者对10例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成年HIV感染者,在急性丛林斑疹伤寒感染期间及康复后的不同时相进行了HIV-1病毒量的测定。同时与5例HIV-1感染者伴发其它感染(4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发现,在为期24周的随访期内,29%的泌尿生殖道患者有复发感染。其机制不清,可能是抗生素治疗失败后复发、从未治疗性伴处再感染或成功治疗后再感染。该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对家庭中自取的尿或阴道冲洗标本进行克隆水平上沙眼衣原体鉴定的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法和序列分析法研究了整个omp1基因,观察随访中基因型是否发生变化,从而确定再次发生是复发还是新的感染。42例沙
红色毛癣菌是引起皮肤和甲组织真菌病的最常见原因,目前缺乏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菌株鉴定.由于红色毛癣菌核糖体DNA(rDNA)重复区具有多态性,其(rDNA)非转录间隔区(NTS)的有两个串联排列的亚重复元件(TRSs),即TRS-1和TRS-2.在该研究中,作者选取101株皮肤红色毛癣菌分菌株,提取基因组DNA,针对真菌25S和18S基因保守区设计两个引物(25SCON2和NS1-R),用来扩增红色
目前认为免疫学假说可能是非节段型白癜风的一个致病机制。据报道,白癜风患者血清中存在抗黑素细胞表面抗原的IgG抗体,这种IgG抗黑素细胞抗体(VIgG)在体外可通过补体介导机制和抗体依赖的细胞毒导致黑素细胞损坏。这也许是白癜风皮损处功能性黑素细胞消失的原因。白癜风皮损周围的黑素细胞与正常皮肤中的黑素细胞相比,其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物(MHC)Ⅱ类抗原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呈高表达。由于这些分
Wegener肉芽肿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呼吸道肉芽肿病变和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患者有针对中性粒细胞嗜天青颗粒中蛋白酶3的自身抗体,抗体的滴度与疾病活动程度相关并可预测疾病是否复发,此病用免疫抑制疗法特别有效,这些证据都支持Wegener肉芽肿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本文着重讨论了抗中性粒细胞胞浆自身抗体在Wegener肉芽肿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扁平苔藓是一种伴有瘙痒的丘疹鳞屑性疾病,关于其发病机制有许多学说,但确切病因仍未明确。该病对各种抗微生物制剂治疗有效,支持感染的病因学说。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的重复感染与各种后遗症如女性盆腔炎、不育、异位妊娠等密切相关,同时也是重要的传染源.作者分析了与年轻女性CT持续和重复感染相关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与预防策略的制定密切相关.方法: 研究对象取自美国5个城市的生殖健康、性病及青少年医学诊所,经培养、核酸探针试验、LCR或PCR证实的14~34岁无并发症的女性CT感染者.初诊化验阳性予标准治疗如多西环素0.1克/次,每日2次,共
特应性皮炎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研究显示某些微生物的感染或过敏与特应性皮炎的发生或加重有关。本文就特应性皮炎患者对某些微生物的携带情况、可能的免疫学方面的致病机理及相关的治疗进行了综述。
CD101是一种最近才被鉴定的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为1021个氨基酸组成的跨膜蛋白。朗格汉斯细胞、树枝状细胞和活化T细胞表面均存在CD101分子的表达,表明CD101可能在树枝状细胞激活T淋巴细胞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作者对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LCH)患者中CD101分子的表达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抗CD101单克隆抗体对疾病的诊断意义和CD101在判断疾病预后中的作用。
该文报道了14例痤疮患者(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17岁),突然起病或突然暴发,平均痤疮评分为75(21~150;Leeds评分),伴有溃疡性皮损,无系统症状或很轻,不发热,基础血液学和生化检查均正常.11例已知家族史的患者中有7例的一级亲属发生重度痤疮.13例有明显的巨大粉刺.12例由轻度痤疮突然变为严重的痤疮;但有2例起初即有严重的痤疮皮损.13例患者在此之前口服异维A酸,有5例患者给予小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