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观察统计、录像统计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新、旧球时期高水平男子横拍弧圈类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运用情况进行数据统计与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新、旧球时期世界高水平男子横拍弧圈类运动员发球形式与旋转无显著性差异;2)新、旧球在正手位接发球台内拧拉技术的数据T检验发现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关键词:新材质 有缝 高水平 男子 横拍弧圈类打法 发接球技术
2013年国际乒联通过了一项决议:从2014年7月的世界杯乒乓球赛上首次启用新材质有缝球,并在2016年开始,全面使用新材质有缝球,禁用有百余年历史的赛璐珞乒乓球。新材质球包括有缝球和无缝球,由于新材质有缝球较无缝球更易于被运动员掌握,有利于提高观众的观赏性,经厂家证实,在以后的比赛中,基本上使用的是新材质有缝球。为了便于
论文阐述,下面将赛璐珞乒乓球命名为旧球;新材质有缝球命名为新球。
新球是由高分子聚合物为原材料的做成的比赛用球,除材质外,新比赛用球较旧球最大的区别在于球的直径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40毫米球,增加至42毫米的球,这种变化直接导致球在旋转、速度及弹性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对于乒乓球这项需要运动员掌握精细技术的项目来讲,球的材质与直径产生了变化,必定会给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的运用产生影响。但目前新材质有缝乒乓球的对运动员影响大小还没有明确的评测报告来说明。国家队教练孔令辉在在2014年述职报告中提出:从使用新球的情况看,我们对新球还没有掌握规律;根据国家队教练员述职报告汇总情况,国家体育总局蔡振华副局长做了重要指示—“必须加快对新型球的研究和掌握制胜规律,加大研究力度,以保证奥运计划顺利完成。”[1]
因此,笔者运用文献资料、录像统计、调查访问等方法,对在2015年5月结束的第5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前三名中的运动员马龙、张继科和樊振东在新球比赛技术运用情况及他们在旧球时期高水平比赛技术运用情况为研究对象,对新旧球时期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术运用情况对比分析,发现新旧球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运用情况的异同,找出新球的制胜规律,为中国乒乓球奥运争光计划及教练员、运动员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第5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前四名运动员中的马龙、张继科和樊振东在新、旧球在高水平比赛中发接球技术运用情况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课题参阅新材质乒乓球及《乒乓世界》相关文献资料。
1.2.2 调查法:针对新、旧球对对高水平运动员比赛中发接球技术产生的变化,听取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专家、教授和生产厂家的相关意见。
1.2.3 观察统计法:分别下载马龙、张继科和樊振东的新、旧球各三场共26局比赛视频,然后按照常规概念与尺度,采用观察统计获得数据;主要对每一板球发接球技术使用及站位
1.2.4 数理统计法:通过观看研究对象在新、旧球比赛过程中每一板球发接球技术运用情况所得数据用SPSS16.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1.2.5 对比分析法:将新、旧球在比赛中发接球技术获得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与分析。
2 结果讨论与分析
2.1发球
从表(1)看到,在9种不同发球形式与旋转看到,新、旧球发球技术没有差异,逆侧下旋和正手发下旋球是是近年来高水平男子乒乓球运动员运用较多的发球,逆侧旋球一开始是外国优秀运动员波尔的特长发球,后来被国内优秀运动员张继科效仿并成为他的特长发球,由于逆侧旋球的侧旋与飞行轨迹与一般的发球不一样,容易造成对手的直接或间接失误,发球方容易过得主动进攻机会,因此,目前已成为高水平运动员掌握与运用的发球。对于发球旋转来讲,目前高水平运动员主要以下旋球为主,意图不让对方得以发力性的进攻,控制与牵制对方的进攻。
2.2接发球
从表(2、3)看到,新、旧球接正手位的发球主要以反手拧拉和摆短为主。但新球运用反手拧拉技术比例有明显增加。以新旧球三场比赛,二十六局比赛所得数据,以每局比赛为研究单位,研究发现新旧球接发球在正手位台内拧拉技术上P<0.05,有显著性差异。新球每局在接发球正手位使用台内拧拉技术平均使用2.92次;而旧球时代每局接发球正手位使用台内拧拉技术平均使用只有1.38次,新球在正手位使用台内拧拉技术更广泛。其原因:1)拧拉技术是近年来的创新技术之一,利用反手的威力,移动步法,运用反手的技术回击正手位的发球,不但袮补了横拍运动员接正手短球的“软肋”,还增加了接发球的主动性;2)由于球体增大,球速减慢,运动员有更多的时间移动步法;3)旋转减弱,下旋球的旋转减弱,拧拉技术更容易施展它的威力。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世界高水平运动员发球形式与旋转是以正手发逆侧下旋和纯下旋为主,新、旧球无显著性差异。
(2)新、旧球接正手位发球的形式主要是摆短和反手拧拉技术。对新、旧球在正手位台内拧拉技术的数据T检验发现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新球时期接正手位的发球,使用台内拧拉技术明显高于旧球时期。
3.2 建议
(1)继续加强对国内外高水平运动员先进技术的学习与创新。
(2)在技术层面上,新球时期应加强在接发球阶段反手的进攻的意识与提高反手击球质量的训练。
(3)新球时期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更高,加强针对性进行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参考文献:
[1] 历练提升放大格局-2014年孔令辉述职报告(摘选)[J].乒乓世界,2015,(1):58-60.
[2] 吴敬平,樊振东.为什么不怕新球[J].乒乓世界,2015,(3):26-29.
[3] 万美荣,薛慧儒.无缝球的使用对乒乓球运动影响前瞻[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22(4):49-50.
[4] 张明胤,徐金陆.非赛璐珞乒乓球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探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28(4):60-64.
[5] 刘杰,赵军南.第51届世乒赛男单冠军张继科单打决赛技战术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3):60-64.
[6]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乒乓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7] 老梁,得反手者得天下[J].乒乓世界,1999,(8):53-54.
关键词:新材质 有缝 高水平 男子 横拍弧圈类打法 发接球技术
2013年国际乒联通过了一项决议:从2014年7月的世界杯乒乓球赛上首次启用新材质有缝球,并在2016年开始,全面使用新材质有缝球,禁用有百余年历史的赛璐珞乒乓球。新材质球包括有缝球和无缝球,由于新材质有缝球较无缝球更易于被运动员掌握,有利于提高观众的观赏性,经厂家证实,在以后的比赛中,基本上使用的是新材质有缝球。为了便于
论文阐述,下面将赛璐珞乒乓球命名为旧球;新材质有缝球命名为新球。
新球是由高分子聚合物为原材料的做成的比赛用球,除材质外,新比赛用球较旧球最大的区别在于球的直径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40毫米球,增加至42毫米的球,这种变化直接导致球在旋转、速度及弹性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对于乒乓球这项需要运动员掌握精细技术的项目来讲,球的材质与直径产生了变化,必定会给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的运用产生影响。但目前新材质有缝乒乓球的对运动员影响大小还没有明确的评测报告来说明。国家队教练孔令辉在在2014年述职报告中提出:从使用新球的情况看,我们对新球还没有掌握规律;根据国家队教练员述职报告汇总情况,国家体育总局蔡振华副局长做了重要指示—“必须加快对新型球的研究和掌握制胜规律,加大研究力度,以保证奥运计划顺利完成。”[1]
因此,笔者运用文献资料、录像统计、调查访问等方法,对在2015年5月结束的第5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前三名中的运动员马龙、张继科和樊振东在新球比赛技术运用情况及他们在旧球时期高水平比赛技术运用情况为研究对象,对新旧球时期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术运用情况对比分析,发现新旧球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运用情况的异同,找出新球的制胜规律,为中国乒乓球奥运争光计划及教练员、运动员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第5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前四名运动员中的马龙、张继科和樊振东在新、旧球在高水平比赛中发接球技术运用情况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课题参阅新材质乒乓球及《乒乓世界》相关文献资料。
1.2.2 调查法:针对新、旧球对对高水平运动员比赛中发接球技术产生的变化,听取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专家、教授和生产厂家的相关意见。
1.2.3 观察统计法:分别下载马龙、张继科和樊振东的新、旧球各三场共26局比赛视频,然后按照常规概念与尺度,采用观察统计获得数据;主要对每一板球发接球技术使用及站位
1.2.4 数理统计法:通过观看研究对象在新、旧球比赛过程中每一板球发接球技术运用情况所得数据用SPSS16.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1.2.5 对比分析法:将新、旧球在比赛中发接球技术获得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与分析。
2 结果讨论与分析
2.1发球
从表(1)看到,在9种不同发球形式与旋转看到,新、旧球发球技术没有差异,逆侧下旋和正手发下旋球是是近年来高水平男子乒乓球运动员运用较多的发球,逆侧旋球一开始是外国优秀运动员波尔的特长发球,后来被国内优秀运动员张继科效仿并成为他的特长发球,由于逆侧旋球的侧旋与飞行轨迹与一般的发球不一样,容易造成对手的直接或间接失误,发球方容易过得主动进攻机会,因此,目前已成为高水平运动员掌握与运用的发球。对于发球旋转来讲,目前高水平运动员主要以下旋球为主,意图不让对方得以发力性的进攻,控制与牵制对方的进攻。
2.2接发球
从表(2、3)看到,新、旧球接正手位的发球主要以反手拧拉和摆短为主。但新球运用反手拧拉技术比例有明显增加。以新旧球三场比赛,二十六局比赛所得数据,以每局比赛为研究单位,研究发现新旧球接发球在正手位台内拧拉技术上P<0.05,有显著性差异。新球每局在接发球正手位使用台内拧拉技术平均使用2.92次;而旧球时代每局接发球正手位使用台内拧拉技术平均使用只有1.38次,新球在正手位使用台内拧拉技术更广泛。其原因:1)拧拉技术是近年来的创新技术之一,利用反手的威力,移动步法,运用反手的技术回击正手位的发球,不但袮补了横拍运动员接正手短球的“软肋”,还增加了接发球的主动性;2)由于球体增大,球速减慢,运动员有更多的时间移动步法;3)旋转减弱,下旋球的旋转减弱,拧拉技术更容易施展它的威力。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世界高水平运动员发球形式与旋转是以正手发逆侧下旋和纯下旋为主,新、旧球无显著性差异。
(2)新、旧球接正手位发球的形式主要是摆短和反手拧拉技术。对新、旧球在正手位台内拧拉技术的数据T检验发现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新球时期接正手位的发球,使用台内拧拉技术明显高于旧球时期。
3.2 建议
(1)继续加强对国内外高水平运动员先进技术的学习与创新。
(2)在技术层面上,新球时期应加强在接发球阶段反手的进攻的意识与提高反手击球质量的训练。
(3)新球时期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更高,加强针对性进行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参考文献:
[1] 历练提升放大格局-2014年孔令辉述职报告(摘选)[J].乒乓世界,2015,(1):58-60.
[2] 吴敬平,樊振东.为什么不怕新球[J].乒乓世界,2015,(3):26-29.
[3] 万美荣,薛慧儒.无缝球的使用对乒乓球运动影响前瞻[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22(4):49-50.
[4] 张明胤,徐金陆.非赛璐珞乒乓球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探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28(4):60-64.
[5] 刘杰,赵军南.第51届世乒赛男单冠军张继科单打决赛技战术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3):60-64.
[6]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乒乓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7] 老梁,得反手者得天下[J].乒乓世界,1999,(8):53-54.